2023-2024学年江苏省通州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测试题.docx
-
资源ID:77103783
资源大小:29.2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通州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测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惘然(wn) 褴褛(l) 阔绰(chuò) 眺望(tiào)B栈桥(jiàn) 拮据(jié) 瑟索(sè) 乱窜(cuàn)C胆怯(qiè) 恣睢(su) 寒噤(jn) 炊烟(chu)D嗤笑(ch) 阴晦(huì) 潮汛(xùn) 掺杂(chn)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阴晦 惘然 莫名其妙 迟疑不决B炊烟 阔绰 郑重其事 神色张惶C恭唯 鄙夷 十拿九稳 与日具增D箫索 祭祀 致之不理 朦朦胧胧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座城堡富丽堂皇,建造十分奢华。B他的钱早就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C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D置身于广州花市,各种各样的鲜花让我眼花缭乱。4、【2017年中考湖北省鄂州卷】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互动百科”号称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但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互动百科”被曝光成“最大虚假广告垃圾站”。B鄂州市积极实施“校园足球计划”,大力培养了该市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水平。C历史伟人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其思想和人格的不朽,而不是无证可考的坊间情事。D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提示默写。(1)_?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2)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_。(艾青我爱这土地)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岳阳楼记,完成小题。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词语“通”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几个常用义项:通行,通过,通到;通报,传达;畅通,没有阻碍;通晓,精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通”的义项相同的一项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ABCD2一位同学阅读岳阳楼记后写下一段文字。其中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句是_。(填序号)当被贬谪的官员来到洞庭湖时,湖中或阴或晴的景象会使他们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进而触发不同的心理感受。只有具有“古仁人”一样的高尚品德,才会超然物外,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感到“悲”或“喜”。心怀天下的“古仁人”是作者学习的对象,但作者也同时感慨很难找到具有这种情怀的同道中人。3“以天下为己任”是以范仲淹为代表的仁人志士的理想追求。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以天下为己任”在苏轼和李贤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材料一】(苏轼)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取材于宋史·苏轼列传)【材料二】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取材于明史·李贤列传)注:大兵大的军事行动。西方用兵指对西夏的战争。江南织造为宫中织造丝织品的皇商。锦衣狱明朝特务监狱,由锦衣卫管理。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传统节日知多少“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欢快民谣,唱的是习俗丰富的端午。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除了端午节,还有元宵节、花朝节、上巳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很丰富。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清明节祭先祖,放风筝,荡秋千。二月十二花朝节,民间有“贯红”之俗,文人雅士会相聚饮酒,赋诗唱和。三月三上巳节,人们以香草沐浴,与亲友携游丰富的习俗让传统节日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期盼。作为祭祀、天文、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如灼灼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彩。除夕烹鱼,寓意年年有余。上巳沐浴,祈愿身体安康。重阳登高,怀想亲朋故交。中秋赏月,更是构筑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传统节日体现了先民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敬畏,是千百年来人们哀乐祈愿等情感的仪式化表达。(摘自中国风俗大辞典,有删改)乙小议传统节日的“打开”方式“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插艾,吃粽,赛龙舟,这些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端午活动。如今它们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2021年河南卫视的晚会端午奇妙游,以“网剧+网综”的形式,串联祈龙舟祭等节目,将端午祈福、赛龙舟等习俗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春节集五福、中秋新诗会。值得一提的是,因“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回答了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一些地方还举办了端午航天展。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人们纷纷感慨:“传统节日有魅力,过节这么有意思!爱了,爱了!”然而,仅仅是形式新就够了吗?理解节日内涵、弘扬节日文化才是根本。如此,才有助于深度融入传统节日,深刻理解民族文化,从而更有效地建立文化自信。端午奇妙游做了好的尝试,它的开场舞祈,舞者拂袖起舞,拨裙回转,使人仿佛回到了古人端午祈福的场景,感受那些美好的向往。龙舟祭则再现了端午祭祀盛景,让人们在此情境中追思先哲,体悟爱国为民的伟大精神。吃吃粽子,穿穿汉服,只是形式。传统节日的“打开”,如不追根潮源,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情不知所起”,自然也就谈不上“一往而深”。(摘自人民网等,有删改)1传统节日受到喜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文内容,分点概括。2甲乙两文开头都引用端午民谣,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下面这句话作为结尾段,更适合放入甲乙两文中的哪一篇?请作出判断并根据文章简要分析。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五、诗歌鉴赏(共5分)我会读:根据提示,完成诗歌联读任务。【甲】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乙】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注】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戍鼓:戍shù楼上的更鼓。戍,驻防。长:一直,老是。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创作背景】公元759年九月,唐朝大将安禄山、史思明率部叛乱,杜甫与几个弟弟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读诗策略一:读懂“景语”中的“情语”】(1)析手法。参照“示例”,分析【乙】诗中划线句子的作用。示例:【甲】诗中“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边塞月夜的情景:惨白的月光笼罩着大漠,泛起霜雪般的寒光。两句诗渲染了空寂凄清的气氛,烘托守边将士们内心的孤独凄凉,因此触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读诗策略二:借助诗歌意象、创作背景,理解内容情感。】(2)探意象。参照“示例”,结合“创作背景”,探究【乙】诗中“月”这一意象所寄寓的思想情感。示例:【甲】诗中,战士们久处苦寒凄凉的边塞,月明之夜闻听芦管之音勾起思乡之情。仰望明月,遥望故乡,思念亲人。诗中的“月”这一意象寄寓了思念家乡、亲人、厌恶战争的情感。六、语言表达(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他虽嫉恶如仇,却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此段文字中的“他”是_,具有_的性格。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回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接到回信,命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也命家人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世代友好。请以“宽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果需要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