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通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测试题.docx
-
资源ID:77104035
资源大小:61.8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通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测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附和(hé) 授予(y) 裁剪(cái)B袍子(páo) 忙碌(lù) 滑稽(j)C御聘(pìn) 钦差(qng) 急迫(pò)D分外(fèn) 更衣(gng) 称职(chè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殉职 巍峨 沉默寡言 头晕目炫B纯悴 逾越 源源不断 记忆尤新C流淌 呻吟 麻木不仁 犹豫不决D禁固 派遣 稀稀拉拉 精益求精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在句子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到派出所的警察找到小明同学,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因为帮助打架致人重伤的远房表哥外出“避难”也触犯了法律。B我们班的向大和向二是一对双胞胎,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们俩都形影不离。C在有口皆碑的事实面前,燕子同学才不得不承认了自己中午在教室里捣乱,影响同学们休息的事实。D老师刚公布了我们班在全区数学竞赛中的成绩,小川就迫不及待地询问老师:“奖品什么时候发?”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鲁迅故乡绍兴的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地方。B我国未成年人所占网民比例不断提高,调查显示大约有95%左右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C在异国他乡,不论华人华侨还是中方项目员工来中国大使馆求助,总是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与帮助。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按照课文原文填空。(1)君问归期未有期,_ 。(李商隐夜雨寄北)(2)_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秋风萧瑟,_。(曹操观沧海)(4)_,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5)无可奈何花落去, _ 。(晏殊浣溪沙)(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及: (2)国人道之 道: (3)不若无闻也 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的危害。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鲁迅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 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 )。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倡,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 大船,已经泊在打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 )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 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粵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 )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甜,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 抱起,仿佛在祝货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曰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选自鲁迅朝花夕拾,有删改)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静肃 谨肃 谨严B谨严 静肃 谨肃C静肃 谨严 谨肃D谨严 谨肃 静肃2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要去关东看会,“我”内心高兴 _大家搬完了物件,“我”内心忐忑_ 一起走向河埠,“我”内心索然3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1)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从修辞手法角度)(2)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从词语运用角度)4朝花夕拾中,作者并非不喜欢读书,相反,他很喜欢读画本。其中最先得到的是长辈赠送的_,此外,还有长妈妈带回来的_。5“殊与礼教有防”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这样写的用意。五、诗歌鉴赏(共5分)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B次句“影”指人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意言人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C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D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2诗中五个地名连用,请分析作用。六、语言表达(共10分)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校园内张贴了多幅公益广告画。作为校园文化讲解员,请你从下面两幅公益广告画中选择一幅,给同学们进行讲解。 写作提示:说明公益广告画的构图要素及寓意;80字左右。示例一:示例二:七、作文(共40分)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有自己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积聚!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不少于65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