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三清山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题.docx
-
资源ID:77104067
资源大小:28.5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三清山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禁锢(gù) 怂(sn)恿 迷惘(máng)B长喙(huì) 凝(níng)视 羽翮(hé)C感喟(kuì) 屋脊(jí) 倏(sh)地D伫(zhù)立 嗔(chn)怪 干瘪(bi)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雾蔼丛莽俯瞰五彩斑澜B告诫炫晕焦炙轻歌漫舞C驰骋寒禁急湍振耳欲聋D演绎懈怠皱褶川流不息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金融系统分崩离析的风险,出席达沃斯年会的代表们已经达成一致,将呼吁共同采取全球性解决方案,应对危机。B连续不断的余震,让当地居民担惊受怕,无法安心生活。C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D丰富的知识和健康的身体是事 业成功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都应受到足够的重视。4、下面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地吸引住了。B初次见面时,还只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太多的话题,因而谈得很少。C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是否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关键在于是否通过生活现象地描写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貌。D未来战争必将是海、陆、空、电、网一体化的新型战争,而在这神秘的战场空间,国家意志将充分得到体现。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夜阑卧听风吹雨,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非淡泊无以明志,_。(诸葛亮诫子书)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若出其中;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我们学习要按时复习,就会有新的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论语>十二章)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节选自虞初新志核舟记)【乙】八大山人(朱耷),明宁藩宗室,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节选自虞初新志八大山人传)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D虽/陈黄金百镒于前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矫首昂视(2)诎右臂支船(3)尝写菡萏一枝(4)数十幅立就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高可二黍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B佛印绝类弥勒 颖异绝伦C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如有所语 此中人语云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5以上选文都表现了人物的不平凡,但【甲】文侧重表现王叔远_,【乙】文则侧重表现八大山人_。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2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3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作者认为有些同学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怎样学习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环境?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_三个部分。诗中“沚”的的意思是_。2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六、语言表达(共10分)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初中语文课本为你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里面有多姿多彩的形象。朔方的雪像雨的精魂,奏唱出热烈的赞歌;勇敢的海燕像预言家, 昭示着光明的未来;_,_;_,_ 。七、作文(共40分)2022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劳动是一门人生课,在劳动中,我们会更加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朴素道理,体会到幸福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从而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好!请以“劳动与生活”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对劳动的认识和思考,同时倡导身边同学热爱劳动,从自身做起。要求:题目自拟,写在第一行中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得套作、抄袭、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