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康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测试题.docx
-
资源ID:77105303
资源大小:27.3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康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测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字词积累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污涩(sè) 一缕(l) 嗔怪(chng) 妄下断语(wàn)B叮嘱(zh) 小凫(fú) 惩戒(chén) 大相径庭(jn)C消耗(hào) 蜷伏(quán) 蹒跚(pán) 畏罪潜逃(qián)D怂恿(zòn) 羞怯(qiè) 迷惘(mán) 神采奕奕(yì)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各得其所 花枝招展 咄咄逼人 喜出望外B絮絮叨叨 恍然大悟 模模糊糊 翻来复去C繁花嫩叶 小心翼翼 呼朋引伴 美不圣收D苦心孤诣 洗耳恭听 不求深解 鸦雀无声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研制的领导者,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B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C城外的垃圾场垃圾成山,泡沫塑料满天飞,真是美不胜收。D看着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B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C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D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2)芳草鲜美,_。(陶渊明桃花源记)(3)_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4)持节云中,_?(苏轼江城子)(5)人生自古谁无死,_。(文天祥_)(6)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人有悲欢离合,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论语八则)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各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家贫,以获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修母尝谓之日:“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日: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宋史·欧阳修传)注获:植物名,形状像芦苇。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簏(Iù):竹编的盛物器具。赜(zé):精微,深奥。治:研究。服:服从。(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四岁而孤/母郑氏自暂守节/亲诲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暂/守节亲诲其学(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意与日去 太丘舍去B意与日去 吾日三省吾身C夫君子之行 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D遂成枯落 遂以文章名冠天下(3)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生遵循的可贵品质。(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险躁则不能治性。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5)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 ,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荷叶母亲冰心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大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倒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1)根据文中“我”三看红莲,完成下列表格。三看红莲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环境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雨势并不减退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荷叶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红莲却不摇动了心境有些烦闷仍是不适意(2)文章段为什么要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3)冰心的创作曾受泰戈尔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相似之处。请以荷叶母亲与金色花为例,说说你的理解。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C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是实景;“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则是虚写。D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2展开合理的想象,描绘“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示的画面。六、语言表达(共10分)如果可以选择一个人做你的同桌,你愿意选择下列名著中的哪个人物?请结合名著内容说说理由。A.范爱农(朝花夕拾) B.猪八戒(西游记) C.带水獭皮帽子的朋友(湘行散记)七、作文(共40分)丑态百出的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回到宫里会做什么?大臣们会做什么?请你大胆想象,为课文续写一个精彩的结尾,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