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技术质量管理制度.pdf
测绘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测绘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测 绘 技 术 质 量 管 理 制 度 XX 地理信息科技公司 目 录 前 言 2 合同评审制度 3 测绘设计制度 4 测绘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8 测绘两级检查制度 17 测绘成果交付过程管理制度 24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27 员工培训上岗管理制度 32 质量奖惩制度 35用户服务制度 37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39 附录一 技术总结编写指南 42 附录二 工程文本编写范例 47 附录三 测绘产品的检查内容与方式 65 前 言 为认真贯彻公司“准确高效,技术创新,持续改进,优质服务”的质量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和福建省的测绘技术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福建省测绘资质单位技术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办法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合同评审制度 为明确公司合同订立中的各级权限,规范公司合同协议订立行为,加强对合同协议使用的监督,防范和降低因合同协议的签订而给公司带来的风险,特制定本制度。1.目的 为准确理解业主要求,对每份测绘合同和定单、标书进行评审,确保合同有效履行和业主或客户要求。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测绘合同评审。3.要求 公司总经办、总工办及业务经办人负责组织合同的评审。各相关部门参与合同评审,并对合同中涉及到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负责。4.评审内容 评审内容为:大地测量、水准测量、三角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外业、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建设、地理信息软件开发、控制测量、地形测量、规划测量、建筑工程测量、变形形变与精密测量、市政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线路与桥隧测量、地下管线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海域权属测绘、海岸地形测量、水深测量、水文观测、地形图、电子地图、真三维地图、其他专用地图等公司资质范围内的测绘业务。5.程序 1)业务经办人在接受合同前,应对合同进行评审。以确定有关合同已被清楚描述。2)必要时财务部应对履行合同会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情况作预测分析,是否有能力履行合同,对合同内容的异议得到解决。3)业务经办人接到业主的定单/合同后,应根据合同额的大小确定评审的人员,评审通过后由总经理在合同确认处签字确认。4)合同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5)业务经办人负责对“一般合同“进行评审;“特殊合同“的评审由总经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合同需经总经理批准。(数额应按企业实际情况确定)6)一般合同不需填写合同评审表,部门经理签字确认即视为评审;特殊合同应填写合同评审表。7)合同评审通过后,由业务经办人将合同传递给生产部门,编制生产计划。8)合同生效后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业主需追加需求时,应进行重新评审,审批后由业务经办人及时将信息传递到有关职能部门。9)合同评审的各项记录由办公室负责管理并保存。测绘设计制度 测绘任务的实施,应坚持先设计后生产。技术设计的形式可以是详尽的技术设计书,也可以是简要的项目管理表,根据任务的具体情况,对重大测绘项目编制技术设计书,一般常规项目编制项目管理表。公司已编制作业指导书,作为技术质量要求。一、目的 测绘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应进行技术设计。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测绘项目设计全过程。三、职责 生产部门负责编制技术设计书或测绘任务书,公司质量主管负责人审批。项目设计由承担项目的法人代表单位负责;专业技术设计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四、概述 技术设计文件是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也是影响测绘成果(或产品)能否满足顾客要求和技术标准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技术设计文件满足规定要求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测绘技术的设计活动应按照策划、设计输入、设计输出、审评、验证(必要时)、审批的程序进行。1.技术设计书编写范围 1)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测绘项目;2)不按常规技术要求施测的测绘项目;3)本单位作为重要项目生产的项目;4)顾客要求编写技术设计书的项目。2.技术设计书基本内容 1)项目的来源、目的;2)技术设计的依据;3)涉及外业测绘的项目,应描述测区的地理、交通、气候等概况;4)已有资料的分析、验证、评价和利用;5)本项目选定的技术路线和主要方法;6)项目生产的主要阶段和工序;7)按照生产顺序依次说明各生产阶段(或工序)应遵循的作业内容、作业方式(包括应用的仪器设备、计算机软件的名称)、作业要领与注意事项、生产过程各项技术指标、产品及其质量特性指标、主要的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控制方式;8)保证质量的主要技术措施;9)需要交付的产品及成果资料,并详述产品的形式、技术和质量特性;10)附图、附表。3.工程文本的编写格式与要求 同类工程文本采用相同的结构和格式编排。每一文都由封面、次封面、签署页、目次、正文、附件(图表)、封底组成,按此次序排列。1)封面 封面内容一般包括:公司标、工程名称、项目编号、报告名称、公司名、出版时间等。项目编号、工程名称按总工办下达的确定。2)次封面与签署页 次封面内容一般包括: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相关责任人的签署等。3)目次 目次的编列应满足工程文本内容深度的要求。通常情况下目次列章、条、附件及附图(附表),条以下不列入目次中。4)正文 正文应满足相应的基本内容和设计及顾客提供的质量要求,并严格遵循有关法规、规范和地方性规定。5)附录、附图(附表)附录、附图(附表)一般附在正文之后,也可以根据相应的内容插入正文之中。正文中插入的附录、图(表)号一般应安排在有关条文附近,并与条文的内容相呼应,不再开列目次。4.工程文本的标识、幅面 1)工程文本都应用封面进行标识。2)工程文本的幅面:工程文本的幅面采用A4 纸张,特殊情况也可采用A3 纸张。页眉包含:文件名称、文件编号。页脚包含:页号、总页数。页眉采用五号宋字。5.工程文本的字体与字号 正文标题采用黑体四号字。工程文本正文采用宋体,字号无特殊规定的为小四号。页码编号用宋体五号字,排在正页右下角,反页左下角的位置。行间距采用固定值 20 磅。具体如下:1(章),做为标题采用小三号粗黑体字、文章采用小四号宋体字;1.1(条),做为标题采用四号粗宋体、文章采用小四号宋体字;1.1.1(段),做为标题采用小四号粗宋体字、文章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款,小四号宋体字;a)项,小四号宋体字;点,小四号宋体字;文章中要突出显示的内容采用小三号粗宋体。6.图表编号与表的接排 文本中如有图表,图表号以章为单位编排顺序:如第2 章,其图号(表号):图 2-1、表 2-2表示。如果表的长度超过一页以上,应在每页重复表的编号,并应在编号后用适当的文字外加括号注明,举例如下:“表 2-3-1(续)”,在表未完的各页。“表 2-3-2(完)”,在表的末页。续表均应排列表头。7.附录 第一个附录应另起一面书写。“附录”二字写在左起顶格位置。通常,每个附录另起一面书写,当有多个附录,而且较短时,可接排。8.引用文献 必要时可在提示的附录中列出参考文献目录。9.工程文本的管理按照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10.技术设计书的审批、变更和修改 1)技术设计书的审批:按测绘生产管理规定中 4.3.3 的有关规定执行。2)技术设计书的变更:当生产人员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测绘实施,若发现该设计方案不可实施或实施有困难时,应及时以书面报告向总工办反馈。需要进行设计方案变更时,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应填写交至总工办。由总工办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总工/副总工审批。11.工程文本的范例(附录二)测绘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使测绘生产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确保测绘产品满足顾客和规范、规程的要求。2.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测绘生产过程的策划、现场实施、产品验证、产品交付、资料的归档等要求,适用于本单位承担的所有测绘项目生产过程中的控制。3.职责 3.1 分管副总职责 3.1.1 生产副总负责统筹、审批全公司测绘生产的计划,做好协调工作,并监督生产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情况。3.1.2 经营副总负责统筹、审批全公司测绘业务的计划,并监督计划的实施。3.2 总工办职责 3.2.1 负责测绘生产过程的组织、协调、控制。3.2.2 负责测绘生产过程中资源的配置,生产计划的审核。3.2.3 负责组织测绘项目的踏勘、设计书的编制和审核。3.2.4 协助生产部进行顾客要求的评审和合同签定。3.2.5 顾客财产的接收与适用性验证的归口管理。3.2.6 负责测绘成果资料归档管理。3.2.7 负责基础测绘合同的组织评审和签订。3.3 质检部职责 3.3.1 负责测绘产品质量控制与生产过程质量动态监控。3.3.2 负责测绘产品质量的最终检查和等级评定。3.3.3 负责成果资料归档前进行最终确认。3.3.4 负责建立全公司职工质量档案。3.4 项目负责人职责 3.4.1 对外负责与甲方的沟通联系。3.4.2 负责落实项目的进度工期,协调项目的二级检查和甲方验收工作。3.4.3 对分管领导负责,归口总工办管理。3.4.4 负责汇总项目的资料,保证资料的完整。4.工作程序 4.1 测绘项目的承接 4.1.1 总经办负责承揽市场测绘业务,生产部接到任务后应填写,填写,书面通知总工办进行任务生产安排。4.2 测绘过程的策划 4.2.1 测量任务的下达 年初公司制订公司生产质量目标,并将质量目标分解以责任书的形式下达给各生产部门;总工办接到任务通知后,对测绘项目进行登记,统一编号填写;各测绘项目由总工办代表公司与承担单位签订;中至少应明确以下内容:a)项目名称、承担单位、委托单位、工程地点、甲方联系人、联系电话;b)项目级别、生产规模、进度工期;c)生产内容及要求;d)项目经费:公司留项目总经费2%作为质量保证金;e)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设计员;f)技术质量目标。4.2.2 生产部在接到后应根据合同书及生产经营管理规定确定:搜集相关资料;编制,报总工办审核,生产副总审批。应明确以下内容:a)项目名称;b)工作量;c)项目负责人;d)测区驻地;e)投入人员、设备;f)生产进度工期安排;g)质量保证措施。一般测绘项目还应按工程文本编写管理规定编写技术设计书或作业要求。4.2.3 资源配置 生产部应按审批的要求进行人员及设备配置。4.2.4 顾客财产的接收和确认 顾客提供的图件与资料包括生产所必须的航片、图纸、文件、数据或承载这些信息和软件的介质,以及顾客按本公司要求制作的点位标志等。项目负责人应指定专人接收顾客财产,并对接收的顾客财产加以标识,同时填写,按文件发放要求管理。在接受测量任务时,项目负责人或指定人员应对顾客财产的数量及图件编号和适用性进行确认,并按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进行领用和管理;项目负责人或指定人员在清点顾客财产的同时,如发现缺少必需件或资料不适用,应马上与顾客联系增补缺少的资料和更换不适用的资料,并将沟通的结果进行记录。对增补或更换的资料加以标识。另须对增补或更换的资料的适用性加以确认;顾客提供的财产在各环节的使用过程中如发生丢失或损坏,应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报告,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反馈顾客并查明原因及责任。4.2.5 作业过程控制 项目负责人应协同质检部等相关部门,根据本任务要求及技术复杂程度、自然条件、工作环境以及作业人员的素质等具体情况,对产品或服务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质量控制点设置的一般原则是:测绘质量特性中属于关键质量特性的部位;技术上有特殊要求,对下道工序质量有重大影响的环节和部位;常见、多发的重点环节和部位;生产过程中非预期的对产品或服务质量存在影响的过程或条件出现的环节和部位。4.3 质量控制 4.3.1 已有资料的收集 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对本公司已有或已知的成果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确保使用合格的成果资料。这些资料可能包括:本项目生产必要的坐标或高程系统的起算资料;调绘及相控资料、图历簿;需要时用于验证起算资料适用性的资料;本项目生产或设计需要直接使用或引用的图文资料,当图文资料为数字信息,且其将直接或间接用于本项目生产时,还应包括其数据格式、数据组织方式、乃至原生产软件的说明资料;其他需要的资料。4.3.2 现场踏勘 涉及外业测绘或调查的项目通常需要进行现场踏勘。一般项目通常将现场踏勘施测合并进行;其余项目应依据测绘合同规定的面积、范围由技术设计人员组织实地踏勘,并根据实地踏查情况在技术设计书中加以描述。4.3.3 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书、技术要求书的编写、审核、审批 a)一般测绘项目的生产由生产单位编制该项目的技术要求书,报总工办审批后执行;b)其余项目在接到任务后,总工办应根据合同要求,编写本项目技术设计书;c)技术设计执行工程文本编写管理规定;d)技术设计书编写完成,由总工办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签,会签结果填写在中;必要时可进行会议评审,评审过程、结论等应进行记录。e)技术设计书由总工办审核,总工审批后执行,必要时由第三方审批;f)测绘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执行测绘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管理规定。技术设计书、技术要求书的发放 技术设计书、技术要求书经审批后发至分管副总、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质检员、作业组长(作业员)、质检部、总工办等相关部门,必要时可发放给项目委托单位。技术设计书、技术要求书的更改 技术设计书、技术要求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新的情况和问题时,应进行修改和调整,修改后技术设计书、技术要求书应重新审核、审批后才能实施。4.3.4 已有资料的验证 已有资料的验证,应根据现行技术标准,由资料使用部门进行。对原有材料中的名词术语、计量单位应按现行标准的要求作相应的变换;若计算公式、判别标准有变化时,则按当时的原始数据,采用现行规定公式和标准进行重新计算和判别,并作出相应的分析意见和结论。原有资料验证一般按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来源于国家权威部门或专业部门的成果资料,来源于本公司各有关工程并已验证过的控制点成果资料,只作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的适用性验证,以及现场点位是否保存完好、通视条件、外部环境的适用性验证;凡收集的未经验证的本公司资料和由顾客提供的坐标、高程起算资料仍需进行验证;由顾客提供非起算资料,需作适用性验证;来源于其他相关方的资料,应同时进行可靠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的验证。对已验证过的成果资料,应注明验证日期和验证人并注明是否可以利用的情况说明。4.3.5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检查 生产之前,检查人员应组织对所配置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及其他设备等进行清点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所配置的设备是否齐全;设备性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所配仪器是否有授权单位检验合格的证据与标识;所配软件版本是否适用,是否有授权单位鉴定或经过本公司的检测并得到用于生产的许可;对技术设计书要求检测的项目进行检测。4.3.6 组织实施方案的编制 对部分工期长、生产工序复杂的重大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在的基础上编写项目组织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与质量目标;资源配置表;阶段划分与生产进度表;制定项目有关规章制度。4.3.7 培训 新上岗人员的培训 新上岗人员在上岗之前应进行必要的工作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并作好记录,使之掌握基本工作技能要求和必须的安全生产常识。新上岗人员是指新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新聘用的测工、数字化员、电脑操作员,没有本岗位工作经验的人员。技术设计书、技术要求书的交底培训 技术设计书、技术要求书完成后,应在相关人员范围内进行交底培训,培训情况应进行记录。组织实施方案学习培训 重大项目应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方案的学习培训并记录。4.3.8 项目实施的过程控制 生产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生产流程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执行;及时检查技术设计书的执行情况;操作方法、各项技术指标和限差应符合技术设计书和现行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的规定;仪器、设备、软件应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测量数据真实、准确、可靠;测绘人员应长期树立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理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杜绝随意修改或伪造原始数据等违规行为;认真执行现行的监督和测量的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发现问题,应立即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并按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办法进行纠正,确保测量成果的真实、准确、可靠;严格中间检查,自检与互检到位,使测量数据和成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文件和资料管理有序,尤其是加强数字文档、数字成果资料的管理,使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严格执行两级检查制度。4.3.9 数据的采集、记录与控制 对测绘生产过程(包括外业和内业生产过程)中所采集的有关数据和资料,应及时予以记录,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在作业中如发现记录数据出现异常,观测误差超出限差范围时,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效可行的方法进行补救;分析误差出现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填写;作业过程中原始记录应使用统一规定的专用表格或专用记录本(薄)或电子记录软件进行记录;数据采集应真实、准确、完整,记录的文字要工整、规范、清楚,记录人员应在现场将观测数据计算完并自检确认无误,签名后转入下道工序,填写、或;对采集(观测)的原始数据要进行100%的检查并签名,确认无误后转入下道工序。如发现某环节限差值超限,应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和环节,及时采取补救措施。4.3.10 阶段评审 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进行阶段评审。评审的时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阶段转换时,或出现技术设计书中非预期的问题时,应进行阶段评审。阶段评审的内容 a)检查技术设计书的执行情况;b)检查组织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c)复查或抽查原始资料、数据,核对选择的计算公式、计算方法是否得当;d)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重点评审,对技术设计书中不适合、不恰当的技术方案或措施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场实际情况;e)对未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和出现不符合技术设计书要求的成果资料应立即提出整改措施,杜绝不合格品进入下一阶段。评审方法 阶段评审一般以会议形式进行,一般由项目负责人主持,参加人员有项目组骨干人员、总工办代表、其他相关部门代表及顾客,并根据会议程序做好记录。评审结束后,由项目负责人根据评审结果填写,并对评审提出的问题及处理意见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4.3.11 测绘产品的验证 测绘产品的验证通过对产品实施两级检查实现。一级检查是在作业组完成自查互查的基础上由部门质检员进行的检查,二级检查是在一级检查的基础上由质检部组织人员进行的最终检查,两级检查的组织实施以及不同产品的检查内容、检查方式和质量特性在本公司的测绘产品质量检查实施规定中进行了详细规定。两级检查中发现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最终检查完成后,质检部负责编写检查报告,质检部负责人审定,总工/副总工审批。质检部根据质检员的检查结果对生产单位的测绘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填写,建立质量信息档案,作为生产单位质量考核和年终结算的依据。4.3.12 技术总结及工作报告的编写 一般项目、特殊项目、重要项目可不编写工作报告,但要编写技术总结;重大测绘项目应编写技术总结和工作报告。产品提交质检部检查前,生产单位应编写技术总结。技术总结、工作报告编写的内容及要求按工程文本编写管理规定执行。技术总结由项目负责人汇总和审定,总工程师审核。工作报告由总工或副总工审定。4.4 项目的验收 在顾客要求对产品进行验收时,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人员参加顾客产品验收会,项目负责人就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性汇报,对顾客提出的有关产品的意见给予解答和处理。4.5 项目工期控制 4.5.1 测绘生产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监控、协调、统筹安排,各小组负责本项目的具体生产。4.5.2 各生产单位要加强对测区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生产单位针对每一个具体项目及时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确保生产质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对项目大,工期长,应将生产质量管理和监控设置在生产第一线,对零散的小测区应指定测区负责人。对测区作业人员进行测区登记制度,填写,以确保生产工期。每隔一个月向总工办相关负责人书面报送和,并接受总工办相关负责人的生产检查和监督;公司将根据项目生产进度安排项目生产经费。任何单位未经公司同意不得将任务转包给外单位。4.5.3 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的,应提前15 天以书面形式提出生产工期变更申请(总工期超过 45 天的项目),填写,报公司总工办。由总工办组织项目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召开评审会议,由分管领导审批。4.5.4 测绘项目生产工期以部门提供二级检查的时间为准,但二检及验收后的修改应按规定时间完成。4.6 项目的归档 在项目验收合格后,成果资料经质检部协助项目负责人确认后,交档案室归档,执行测绘资料档案管理规定和数据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4.7 项目的结算 4.7.1 各生产单位实行财务公开,项目的成本核算、经费的分配、岗位的设立、奖金的分配方案、单位的开支情况定期以各种形式向公司财务室说明。公司根据各生产单位的具体情况下达岗位职数,由生产单位自主对本单位的职工定岗。4.7.2 各作业单位生产经营中发生的一切收支往来应通过财务,各生产单位在公司财务的统一管理下实行报帐制度,严格按财务制度执行,自觉接受公司财务的监督和审计部门的审计。4.8 生产经费成本包括的内容 生产单位的工资、材料费、运输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期间费用。4.9 产品交付与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4.9.1 经检查验收合格的测绘产品由生产部按合同和顾客的要求进行交付。交付的同时应由顾客代表在的相应栏目签收。4.9.2 测绘产品的放行 测绘产品应按本程序实施全部的监视和测量以及经授权人批准后,才可放行和交付。在特殊情况下,当顾客对非合同约定提交的测绘中间成果提出放行要求时,由接到该需求的部门填写,经总工办审核,总工/副总工审定签名同意后,生产单位实施。对放行的测绘中间成果文件不加盖资料章,且在该成果上标识“紧急放行成果”。当项目已获得最终成果,应向顾客提供最终成果并将中间成果追回。当发现中间成果有问题时,应由项目负责人及时通知使用方予以追回。4.9.3 测绘产品交付后的服务应按合同或顾客要求,由生产部归口管理,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主要包括技术交底、现场交桩和监督。4.9.4 测绘产品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测绘两级检查制度 1 目的 为了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单位产品质量。2 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的所有测绘项目。3 职责 3.1 质检部负责组织检查工作,对产品进行评定。3.2 检查员负责对产品进行判定、标识、记录及处理结果的跟踪。3.3 总工程师分别对检查出现的不合格品作出处理决定。3.4 生产部门负责对检查意见修改,对出现的不合格品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4 一般规定 4.1 检查依据:设计书、技术要求书及其规定必须执行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规定。4.2 各级检查均应有检查记录,检查员应在检查记录上签名负责。4.3 检查人员的管理 4.3.2 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全公司检查人员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发予检验员证书。4.3.3 检查人员须持证上岗,无检验员证书的人员未经总工批准不得参加检查活动。4.3.4 检查人员应服从部门的工作安排,不得无故不参与检查活动。4.3.5 检查人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在检查工作中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力求客观准确地评价每一份产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得故意缩小或夸大问题的严重性。4.9.6 检查人员在从事检查工作时,应独立客观地进行质量评定工作,他人不得进行有碍检查结果客观公正的活动,特别是当检验人员发现不合格产品时,任何人不得强行要求检查人员把检查的结果变更为合格或合格以上。5 测绘产品的检查内容与方式(附录三)一个项目的内容可能包含以下一个或几个测绘产品,应全部给予检查。6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 6.1 术语 6.1.1 严重缺陷:单位产品的极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以致不经返修或处理不能提供用户使用。6.1.2 重缺陷:单位产品的重要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对用户使用有重大影响。6.1.3 轻缺陷: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对用户使用有轻微影响。6.1.4 权(P):根据单位产品的复杂程度而定,取值范围为0.52.0 之间。6.2 质量评定的基本规定 6.2.1 质量实行优级品、良级品、合格品、不合格品评定制。首级控制成果按测区进行质量评定,地形测图、外业调绘、内业4D 产品等以幅为单位进行质量评定。6.2.2 缺陷扣分标准:重缺陷每个扣 12 分;轻缺陷每个扣 1 分;单位产品中出现 1 个严重缺陷不合格。6.2.3 质量等级的划分标准 优级品 N=90100 分 良级品 N=7589 分 合格品N=6074 分(6062 分应返补)不合格品 N=059 分 6.2.4 当优级品占 50%,良级品占 30%,其余均为合格品时,本批成果评定为批优级品;当良级品以上占 60%,其余均为合格品时,本批成果评定为批良级品;当不合格品占 20%或者返补占 40%时,本批成果评定为批不合格品;其余情况为批合格品。6.2.5 产品质量得分:N=100-(M112+M 21)/P 整个项目得分:(1)式中:M1 为重缺陷个数,M 2 为轻缺陷个数,P 为本产品的权(0.5P2.0)。n 为检查的测绘产品总数。7 测绘产品质量检查的组织实施 7.1 一检的组织实施 7.1.1 在作业员自查自改完成后,由检查小组对测绘产品进行一检工作,检查小组应指定组长一名,组员若干名。7.1.2 在一检工作开展前,应对整个测区的图幅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定权工作。单位产品的权应在 0.52.0 之间,且所有图幅的单位产品的权相加应等于单位产品总的个数,即 P1+P2+Pn=n(n 为单位产品总的个数)。若某个测区的某个项目未进行定权工作,则认为该项目所有单位产品的权都为1。7.1.3 在定权完成后,检查人员应根据产品的种类按本规定的相关要求进行检查,填写并对单位产品进行质量评定工作。检查的结果应及时返回作业员进行修改,检查人员跟踪确认修改情况。7.1.4 对检查中发现的返补、返工成果,检查员应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并按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办法、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公司领导应及时安排作业员工进行返补、返工,待作业员返补、返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重新检查,重新进行质量评定工作,其质量评定等级不得高于“合格”。7.1.5 一检完成后,检查人员应对每位作业员的作业成果进行质量统计,并按(1)式计算出每位作业员或每幅图的质量评定得分,确定其质量评定等级,作业员质量评定等级的结果应在公司一检检查报告中详细列出。7.2 二检的组织实施 7.2.1 接到公司二检书面申请后,在确认公司提交的资料完整后,公司质检部应及时组织检查人员组成检查组,并指定一名检查人员为组长,对该项目进行二检工作。7.2.2 二检工作可不进行定权工作,应尽量采用一检时所定的单位产品的权。7.2.3 采用抽样检查的测区,抽样时应尽量涉及每一位作业员的作业成果。7.2.4 检查人员根据本规定的要求对产品进行检查并填写,进行质量评定工作。检查结果应及时反馈公司。7.2.5 检查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不合格产品,应及时向组长汇报。若为抽样检查时,应采取二次抽样的方法,即再次抽取该作业员的作业成果进行检查。若第二次抽样检查后该作业员的作业成果为合格,则可判定该作业员的成果为合格,在第一次抽样检查时发现的不合格品按 60 分(返补)进行质量统计。若第二次抽样检查时仍发现不合格产品,则可判定该作业员成果质量不合格。7.2.6 检查中确定为合格及合格以上等级的产品,对检查人员提出的检查意见,作业员也应彻底地进行修改。在检查中发现需返补产品,检查组长应及时向公司分管领导汇报,并按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办法执行;在检查中发现返工产品,检查组长应及时向公司分管领导汇报,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7.2.7 检查结束后,检查员应对每位作业员的成果进行质量统计,按6.2 规定计算出每位作业员的质量评定得分,确定其质量评定等级,作业员质量评定等级的结果应在检查报告中详细列出。8 编写检查报告 一检完成后,应编写一查报告;二检完成后,应编写检查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8.1 封面:测区名称,作业单位,检查单位,报告编写日期,并应盖章确认。8.2 副封面:测区名称、面积、比例尺、报告撰写人,检查意见(检查组长签字、日期),项目负责人意见及签字、日期(一检),总工程师/副总意见及签字,日期(一检),质检部负责人意见及签字、日期(二检),总工程师/副总工意见及签字、日期(二检)。8.3 主要内容 测区概况;检查依据;检查人员及检查时间;检查方式;检查比例;各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处理意见和处理结果;质量统计:应以表格形式明确各种产品的质量检查结果,每位作业员的产品质量检查结果;检查结论。8.4 检查报告的格式具体见工程文本编写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8.5 二检报告编写完成后,应由质检部分发到作业单位、总工办、总工,并发放两份纸质报告至档案室存档。9 质量管理程序 9.1 年初公司制订公司生产质量目标,并将质量目标分解以责任书的形式下达给各生产部门,质检部根据质检员的检查结果对生产单位的测绘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填写,建立生产单位和职工个人质量信息档案,作为生产单位质量考核和年终结算的依据,职工个人生产质量情况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是职工年度考核、转正、聘用、评先评优等的一个重要依据。9.2 在生产前,生产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相关的规范、图式、技术设计书、技术标准。9.3 总工办认真组织审核生产单位制订的生产组织计划,质检部根据测绘项目生产组织计划,安排检查。各生产单位在生产中发现因设计、客户要求、投入设备等原因而无法满足质量要求,应以书面形式及时上报总工办,总工办在收到报告5 日内给予书面答复或派人现场指导。9.4 各级检查重点做好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特别是抓好生产实施后的第一点、第一线、第一幅的质量管理,生产过程中技术问题与质量问题的处理严格按质量体系的程序执行。9.5 生产任务的实施,实行先设计后生产的原则,不允许边设计边生产,严禁没有设计进行生产。9.6 生产中使用的计算机程序和系统,应使用标准程序或用户指定的经有关部门鉴定的程序管理系统,软件不完善或其它特殊情况须改编程序,应报总工办,组织相关人员评审验证,并报总工审批。9.7 公司领导、总工办、质检部要深入生产第一线,实时了解生产动态,帮助作业单位解决生产存在一般的质量和技术问题,向上级质量管理部门反映产品上出现的质量重大问题。9.8 生产单位针对每一个具体项目及时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确保生产质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对项目大,工期长,应将生产质量管理和监控设置在生产第一线,对零散的小测区应指定测区负责人。9.9 生产单位对公司检查人员所提出的修改意见必须认真修改完善。公司检查人员负责对修改后的成果进行复查。10 质量分析活动 10.1 年度质量分析会 年度质量分析会每年召开一次。10.1.1 每年质检部应根据一年来的质量分析情况负责组织编写,报总工程师批准后,下发有关部门。10.1.2 年度质量分析会由质检部组织,总工或副总工主持,针对全员性的综合质量进行分析和总结。10.1.3 年度质量分析会的主要内容有:技术设计、成果质量以及质量管理方面的提高情况;质量目标实现的情况;质量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及应吸取的教训;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具体内容按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办法执行。10.2 质量事故分析会 10.2.1 当发生了产品质量事故、出现严重不合格时或顾客多次投诉时,应及时召开质量事故分析会、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办法。10.2.2 质量事故分析会由总工组织,公司质量管理委员会、事故责任部门负责人和项目主任及相关人员参加。10.2.3 质量事故分析会应由责任部门负责人就质量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陈述,对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作出剖析,对所采取措施及落实情况进行介绍,与会者应就下列内容进行分析研究:质量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质量事故的性质:即完全责任事故或非完全责任事故;责任的分析确定;评价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提出必要的补充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应从本次质量事故中吸取的经验教训。10.2.4 质量事故分析会应由质检部专人进行详细记录,并认真整理编写,经总工程师审查,公司长批准后作为质量事故责任处理的依据,并下发至有关责任部门以进一步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格式不限,但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质量事故的基本情况;已采取的纠正措施的具体情况及有效性评价;质量事故的性质;责任的分析,根据质量事故性质、发生原因、生产过程控制要求进行分析确定有关部门和人员应承担的质量事故责任;质量事故发生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情况;应该从本次质量事故中吸取的教训;对本次质量事故还应采取的补充纠正措施和防止类似情况发生的预防措施。测绘成果交付过程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避免测绘产品成果在转移、备份过程中,造成测绘产品成果被损坏、丢失或误用;对成果交付过程进行必要和有效控制,并对其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公司和客户规定的要求,并按客户规定的时间按期交付。2 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的所有测绘项目。3 职责 1)生产部门对测绘最终成果进行交付。2)质检部负责测绘成果的最终检查,编制检查报告。3)档案室对测绘成果进行整理,归档保存。4)项目负责人承担的项目技术总结与工作报告的编写。5)总工办负责对技术总结进行审核,总工/副总工负责对工作报告的审核。4 一般规定 4.1 测绘产品的验证 4.1.1 测绘产品的验证通过对产品实施两级检查实现。一级检查是在作业组完成自查互查的基础上由生产质检员进行的检查,二级检查是在一级检查的基础上由质检部组织人员进行的最终检查,两级检查的组织实施以及不同产品的检查内容、检查方式和质量特性在本公司的测绘产品质量检查实施规定中进行了详细规定。4.1.2 两级检查中发现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4.1.3 最终检查完成后,质检部负责编写检查报告,质检部负责人审定,总工/副总工审批。4.1.4 质检部根据质检员的检查结果对生产单位的测绘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填写,建立质量信息档案,作为生产单位质量考核和年终结算的依据。4.2 技术总结及工作报告的编写 一般项目、特殊项目、重要项目可不编写工作报告,但要编写技术总结;重大测绘项目应编写技术总结和工作报告。产品提交质检部检查前,生产单位应编写技术总结。技术总结由项目负责人汇总和审定,总工程师审核。工作报告由总工或副总工审定。4.3 项目的验收 在顾客要求对产品进行验收时,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人员参加顾客产品验收会,项目负责人就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性汇报,对顾客提出的有关产品的意见给予解答和处理。4.4 项目的归档 在项目验收合格后,成果资料经质检部协助项目负责人确认后,交档案室归档,执行测绘资料档案管理规定和数据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4.5 产品交付与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4.5.1 经检查验收合格的测绘产品由生产部按合同和顾客的要求进行交付。交付的同时应由顾客代表在的相应栏目签收。4.5.2 测绘产品的放行 测绘产品应按本程序实施全部的监视和测量以及经授权人批准后,才可放行和交付。在特殊情况下,当顾客对非合同约定提交的测绘中间成果提出放行要求时,由接到该需求的部门填写,经总工办审核,总工/副总工审定签名同意后,生产单位实施。对放行的测绘中间成果文件不加盖资料章,且在该成果上标识“紧急放行成果”。当项目已获得最终成果,应向顾客提供最终成果并将中间成果追回。当发现中间成果有问题时,应由项目负责人及时通知使用方予以追回。4.5.3 测绘产品交付后的服务应按合同或顾客要求,由生产部归口管理,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主要包括技术交底、现场交桩和监督。4.5.4 测绘产品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4.6 技术总结、工作报告的编写范围 a.一般项目只要编写简单的技术总结。b.基础测绘项目只要编写技术总结。c.重要项目和特殊项目可以只编写技术总结与工作报告中的一种,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