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生产经营单位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管理规定(试行).pdf
-
资源ID:77275804
资源大小:240.8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东省生产经营单位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管理规定(试行).pdf
附件广东省生产经营单位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管理规定(试行)(稿)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加强生产经营单位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管理,推动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节后复产复工工作,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节后复产复工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和规章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第三条【名词解释】本规定所称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管理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因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停产停工,在复产复工前、过程中,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以及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的过程。第四条【工作原则】生产经营单位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管理坚持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着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复产复工规定(一)通用规定第五条【基本工作原则】生产经营单位是节后复产复工安全-1-管理的责任主体,应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国家、省关于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全面分析研判安全风险,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全面加强员工安全培训,严格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安全风险不明确不动工、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不动工、从业人员不受教育不动工、安全保障措施不落实不动工。第六条【风险分析研判】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本单位节后复产复工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和管控机制。对重大节假日复产复工可能产生的风险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排查、辨识、分析、确认、控制。全面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并科学确定风险等级;针对安全风险,特别是重大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操作、教育等方面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第七条【隐患排查整改】复产复工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应当立即进行整改,做到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确保隐患不清零不复产复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一)全面性安全检查。1 1.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到岗情况;2 2.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等人员配备及持证上岗情况;3 3.新上岗人员、调岗人员及其他返岗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4 4.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特种设备、供配电系统、辅助动力系统、消防及防-2-雷等的适用状态;5 5.爆破作业、大型设备(构件)吊装作业、危险装置设备试生产作业、危险场所动火及维修作业、有毒有害及有限空间作业、交叉作业、电气维修作业等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情况;6 6.报警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劳动防护用品 和装备等安全设施的情况;7 7.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作业场所的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二)岗位安全检查。1 1.设备的安全状态是否良好,安全防护装置是否有效;2 2.规定的安全措施是否落实;3 3.所用的设备、工具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规定;4 4.作业场地以及物品堆放是否符合安全规范;5 5.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是否齐全、完好,并正确佩戴和使用;6 6.操作要领、操作规程是否明确。第八条【安全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节后复产 复工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在复产复工前,重点针对节后安全风险 隐患、安全注意事项、安全防范措施、应急避险措施等,开展全 员安全教育,新员工及调岗员工按规定参加“三级培训”,提高员工的劳动保护意识、安全防范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经教育培训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 岗作业。第九条【应急救援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针对本单位复产复工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处置方案,加强员工应急救援培训,完善应急物资准备,强化应急救援响应。必要时,应在复产复工前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3-切实第十条【危险作业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设备大修、危险装置设备试生产、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拆除、油罐清洗或危险场所动火、临时用电、涂装、危险品装卸、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爆破作业、挖掘作业以及涉及重大危险源、油气管道、临近高压输电线路等危险作业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危险作业安全许可制度,切实加强安全防范。生产装置在节日期间停运(停车)的,节后启动前应进行系统检查和维护保养;复杂系统启动前应制定启动(开车)方案,必要时,需聘请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第十一条【复产复工确认】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督促完成教育培训、现场检查、应急保障等工作;分管负责人应组织对各项复产复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核查,确认措施落实到位、风险可控。生产经营单位经主要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复产复工。(二)重点行业领域规定第十二条【化工、危险化学品和非煤矿山企业】化工、危险化学品和非煤矿山企业复产复工前,必须严格落实“六个一”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一次领导班子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制定一份周密的复产复工方案,召开一次全体员工大会,开展一次全员安全教育,制定一套应急处置方案,开展一次全厂性安全检查。第十三条【建设施工】房屋、水务、交通等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应明确各自的复产复工安全管理职责,落实主体责任。参建单位负责人应带队对在建项目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全面-4-检查,重点排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现场安全状况以及设备设施安全运行条件、员工集体宿舍消防安全状况。第十四条【交通运输】长途客运单位应能、安全带、安全锤、消防器材、卫星定位、全面检查车辆技术性监控系统等安全设备设施配置情况。严格执行发车前的安全例检,对车辆实施动态监控,并落实监控中心载和疲劳驾驶。客运站应全面检查电梯、行包安检设备、汽车安全检验台等重点设备设施,严格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规定,确保营运秩序良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应全面检查专用车辆配备的应急处理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确保其符合有关国家标准以及与所载运的危险货物相适应。泥头车运输单位应全面检查车辆安全性能、监控以及盲区监控等,确保车辆行驶安全。水路运输单位应针对节后渡运高峰期特点,全面检查船舶的 通信、消防、救生等安全设备,落实渡船限载渡运等措施,维护 乘客上下船秩序,杜绝超载、滥载等。第十五条【油气管道】油气管道生产经营单位应强化途经人 员密集场所等高后果区的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排查,落实日常巡护 措施,严格审批和监督管道周边施工作业,严防乱挖乱钻引发管 道泄漏着火爆炸等事故。第十六条【游乐设施】游乐设施经营单位应对客运索道、大 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进行检查和检验检测,加强对儿童游乐设 施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运行安全。第十七条【人员密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包括公众聚集场 所)应根据-5-GPSGPS 监控或动态2424 小时值班制度。严禁超速、超员、超其承载能力,合理疏导控制人流,防止拥挤踩踏等事 故发生;加强电梯设备设施的安全维护、检查检测,确保安全运 行;开展节后消防安全专项隐患排查,严防火灾事故发生。第十八条【火灾高风险场所】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城中 村”、“三合一”、家庭作坊、废旧品(再生资源)回收加工等 火灾高风险场所应全面检查消防设备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第十九条【其他重点行业领域】金属冶炼、机械制造、镁铝 粉尘涉爆作业场所、有限空间作业、液氨制冷、锂电池、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落实“六个一”要 求”,加强关键工艺检查、重点设备检维修,确保监控设备可靠第三章监督管理第二十条【省应急管理厅】省应急管理厅负责统筹协调全 省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管理工作,对各地、各部门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和抽查。各地市、县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本市、县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管理工作。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并实施本地区生产经营单位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安全监管责任单位,将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第二十二条【省级行业管理部门】省级负有相关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组织、推动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节后复产复工工作,进一步明确复产复工安全条件和规范,督促各级负有相关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做好安全监管工作。-6-第二十三条【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地方各级负有相关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具体实施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监管,将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监管检查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计划,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依法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第四章 法律责任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不落实本规定的,属地监管部门应当依法责令其限期改正,督促整改落实;逾期不改正的,由负有相关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对因节后复产复工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五条【地方政府、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管部门不落实本规定的,相应负责的应急管理部门应当予以约谈或通报,并在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中予以扣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在落实节后复产复工工作中违反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第二十六条【联合惩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管部门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在节后复产复工工作中存在失信行为的,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七条本规定试行有效期三年,自-7-2019 年 月 日起施行。第二十八条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据本规定组织制定本地区具体规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