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pdf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一】【摘要】【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 321 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特殊用药护理、产前护理、产时护理及产后护理的经验。结果 运用护理手段,采取有效措施,明显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的死亡率,并使心脏病孕妇顺利渡过孕产期。结论 加强心脏病孕产妇妊娠、分娩及产褥期护理,是确保母婴安全的有效措施。【关键词】【关键词】妊娠;心脏病;护理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尤其是出现心力衰竭时,对母婴危害极大。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的妊娠及产生的影响,其预后如何,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使母婴安全渡过孕产期,降低母婴危险系数及围产期病死率,是医护人员和孕产妇最关心的问题。本院4 年多共收治了 93 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现将临床分析和护理报告如下。1.1.临床资料临床资料2003 年 1 月至 2007 年 6 月本院产科住院分娩总数为 20241 例,其中妊娠合并心脏病 93例,年龄 2139 岁,平均 29 岁;孕周 3041 周,平均 37.5 周;初产妇 57 例、经产妇 36 例;初中以下文化76 例;外来流动人口61 例;心功能级66 例、级27 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18 例、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 9 例、病毒性心肌炎 5 例、风湿性心脏病 3 例、原发性心肌病 3 例、围生期心肌病 2 例、心律失常 45 例、妊娠合并其他心脏病 8 例;78 例行剖宫产结束分娩、12 例阴道自然分娩、3 例行产钳助产;发生心力衰竭 18 例,其中孕期 15 例、分娩期 1 例、产褥期 2 例;90 例产妇均于 614d出院,3 例因心衰控制不佳转内科进一步诊治,无死亡病例。2.2.护理护理2.1 密切观察病情 自患者入院开始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并做好记录。注意宫缩、胎心、阴道流血等情况。及时发现心力衰竭的早期征象并通知医生,以便采取预防和急救措施。急症时采用心电监护仪24 h 检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2.1.1 早期识别心衰症状.尽早识别心衰早期症状,对心衰的诊治和转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除收集一般产科病史外,尤其要重视产妇的主诉及临床表现,以及时识别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如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心率110 次/min,呼吸20 次/min,夜间常有胸闷需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等症状,应立即给予 58L/min 吸氧,予半坐卧位,及时报告医生采取对应治疗。同时要注意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鉴别,本组 5 例心力衰竭孕妇入院时有咳嗽、咳痰症状,诊断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通过护士对孕妇症状的细致观察和肺部听诊,为心衰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2.1.2 提高对心力衰竭诱因的认识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其心力衰竭症状常由一些增加心脏负荷的因素所诱发。孕产妇血容量增加、劳累、感染、心律失常、情绪激动等都是心衰诱发因素。本组93 例孕产妇中有 7 例因液体量未能控制好而出现心衰症状,本组对急性心衰患者均采取中心静脉置管,监测 CVP,正确记录 24h 液体出入量,科学指导液体入量,日液体量严格控制在 10001500ml。另有 1 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产后 4d,因与家属聊天,情绪激动,导致急性左心衰、急性肺水肿发生。可见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对心衰诱因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2 饮食护理与休息嘱患者少食多餐,进食低盐易消化、无刺激并含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适量纤维的食物。每天食盐摄入量控制在 5 g 以内,以减少水钠潴留,防止妊娠期体重增加。多吃蔬菜,预防便秘,以防加重心脏负担 5。保证患者的休息与睡眠,每日睡眠在 10 h以上,中午卧床休息12 h。心功能级及以上应尽量卧床并半卧位或半坐位,以增加肺活量,减轻心脏负担。2.3 心理护理合并心脏病孕妇多数以往有心脏病史,心理负担较重,既渴望分娩成功,又担心分娩造成心脏病情加重,在加上住院期间由于呼吸困难、监测仪器噪音刺激、紧张的抢救场面及家属的担心,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心理 6。护士要注意心理安慰,运用沟通技巧,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等给予精神安慰,同时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各种疑问,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减轻心理负担,主动配合治疗。2.4 加强母婴检测按时听胎心音及心率,每天3 次并记录。加强 电子 胎心率监护,隔天1 次,必要时每天 1 次,同时配合 B 超检查、脐动脉血流图测试、24 h 尿雌三醇、血雌三醇的测定等,了解胎儿及胎盘功能。2.5 心力衰竭用药及输液的护理准备好抢救药品,适当给予镇静剂,避免情绪过度紧张。应用洋地黄时,注意避免和纠.正各种诱发中毒因素,同时观察有无消化道和/或神经精神症状等早期中毒症状,静脉注射时需稀释、慢推;应用利尿剂时,应记录24 h 尿量,观察有无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发生并及时处理;应用扩血管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配药的浓度及滴速,注意观察心率与血压,使心率加速<20 次/min 以上,血压不低于12.013.3/8.009.33 KPa。合并心脏病孕产妇,如快速大量输液可使循环血量骤增而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力衰竭。所以输液时应限量限速,输液量要控制在1000 ml/d 以内,滴速不超过 30 滴/min 并及时调整。2.6 分娩时护理分娩期的宫缩痛相当于强体力劳动,能量消耗增加,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为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极易发生心力衰竭。自2004 年 12 月本院开展低浓度罗哌卡因与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来,减轻了产妇的分娩疼痛和心脏负担。本组心功能级患者中,经严密产程监护,12 例阴道自然分娩,3 例产钳助产,其中无痛分娩9 例。徐小玉7等认为剖宫产可消除宫缩引起的疼痛及分娩时的紧张、体力消耗,尤其是硬膜外麻醉可减少回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衰症状及防止心力衰竭发生。本组心功能级患者 27 例均采用剖宫产结束妊娠,其中22 例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及术后 PCA 镇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进一步加强疼痛管理,护士对所有产妇采取疼痛数字评分法进行产后、术后疼痛评估,对疼痛评分3 分者,医护人员积极采取措施减轻和消除产妇疼痛,无例因疼痛而诱发心衰。2.7 产后护理产妇产后应卧床休息 24 h,同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血循环状态,根据心功能适当增加活动量;注意产后营养,防治便秘;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做好会阴部护理,注意恶露变化以防感染,常规给予抗生素1 周。本组心力衰竭于产褥期发生 2 例,均为产后 72h 之后。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最危险是妊娠3234 周、分娩期及产褥期的最初 3d 内,极易发生心力衰竭。产后 3d 内仍是心脏负担较重的时期8。而本组的 2例产褥期心衰发生在产后第 4 天,护理记录“产妇能入厕,能床边活动,无胸闷、心悸等不适。”追问病情后了解到,2 例产妇心衰发作前分别有情绪激动和饮较多汤类史,对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分娩 3d 后思想上仍应密切观察。下床活动时间以产后57d为宜;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为宜,限制钠盐的摄入,宜少量多餐,控制液体入量;同时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及时化解产妇和家属的心理压力。2.8 动态评估心功能,指导母乳喂养.对心功能级的产妇提倡母乳喂养,哺乳期间应避免乳胀及过度疲劳。心功能级者劝其人工喂养,产后予皮硝敷双乳及口服大剂量维生素B6 片回奶。由于本组病例外来流动人口占大多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一些产妇和家属不愿回奶。对入院时心功能级,产后心功能改善,无原发性心肌病,未发生过孕期心衰的产妇,在做好病情告知的前提下,产后35d 内予定时帮助挤奶,挤奶由护士和家属操作,以不引起产妇疲劳和不发生奶胀为度,每天评估心功能情况,35d 后待产妇病情进一步好转,予指导和实施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均获得成功,产妇心功能稳定。.3 3 讨论讨论妊娠合并心脏病属高危妊娠,直接危及母儿生命安全,是导致孕产妇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9。因此,加强产前检查,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及围产期护理,减少心衰诱发因素,尽早识别心衰早期症状,及时诊断治疗和精心护理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本组病例经过医生的精心诊治,护理工作的不断改进,9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和其新生儿无例发生死亡。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徐群,宗酉明,姚康珍.妊娠合并心脏病心衰患者剖宫产的围麻醉期处理.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6,26(9):64-65.2楼红.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分析和护理.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1-52.3 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曾小妹.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29-30.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6-157.5郑香环.妊娠合并心脏病围产期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4,10(6):470-471.6卞亮凤,蒋余干.临产妇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医学动物防制,2005,21(12):922-923.7徐小玉,林建华,汤希伟,等.妊娠合并心脏病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1,28(5):448-449.8乐杰,谢幸,丰有吉.妇产科学.第 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7-148.9黄荷.高危妊娠.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68-169.【二】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腹膜透析并发感染的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调查分析2005 年 1月至12月我院肾内科陆续收治的10例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而发生腹膜感染病人。结果:其中院内感染无,院外感染10 例,分析腹膜感染的原因与无菌操作不严、患者的营养状况、文化背景及家庭环境,导管相关感染等有直接关系。结论:腹膜透析腹膜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预防和治疗腹膜感染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关键词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感染;预防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终生维持治疗手段。它是用腹膜作为透析膜,依赖弥漫和超滤的作用达到清除体内过多水份和毒素的目的【1】,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膜膜感染是腹膜透析最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导致导管拔除,不得不终止腹膜透析,现将我院自 2004 年 12 月至 2005 年 12 月陆续收治的 10 例腹膜透析病人发生腹膜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护理总结如下。1 1资料及方法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肾内科 2005 年 1 月起陆续收治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感染10 例,男 6 例,女4 例,年龄4172 岁,平均年龄59.3 岁,家庭透析10 例,因发热、腹痛、伴有压痛及反跳痛。透出液检查:混浊、甚至出现蛋白凝块,白细胞升高,这些病人所使用的透析液均为同一厂家的产品(百特公司),对该产品院感科进行质量抽检,检查结果提示该产品完全达到相关质量要求。1.2腹膜感染诊断标准:目前腹膜炎项的诊断标志为符合下列 3 项中 2项:(1)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如腹痛,腹壁反跳痛等;(2)透出液混浊,白细胞数超过1108,其中中性粒细胞占 50%以上;(3)透出液中找到致病菌【2】。应用此标准时,应注意除外腹腔脏器的活动性炎症,路活动性结肠炎,阑尾炎,女性盆腔炎等,因这些炎症时,透出液中中性粒细胞亦明显升高。如诊断为真菌性腹膜炎,则必须具有微生物学证据。结核性腹膜炎虽白细胞计数超过 1108,但分类则以单核细胞为主,确诊需要有细菌学证据。2 2 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炎的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炎的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主要指标是血红蛋白(Hb)及血清蛋白(AIb),家庭腹膜透析患者执行无菌操作情况、以及患者的文化背景及家庭环境,是否伴有其他疾病等。本组并发腹膜炎 10 例病人中,通过责任护士直接与患者或其看护者交流和观察透析操作,并对其操作考核,从中发现造成腹腔感染的原因,10 例中 1 例是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而引起的腹膜感染;其中 6 例经调查发现透析管道在设计上比原使用的产品多了一个连接管道的环节,增加了操作感染的机会,患者无菌操作不严,导致腹膜感染。另外 3 例为出口处感染及隧道炎引起的腹膜炎。3 3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对确诊的 10 例腹膜感染患者,首先,立即留取透出液作常规和细菌学检查后,更换输液管的管道。其次,用 1.5%的葡萄糖透析液 10002000ml,每升加入肝素8mg,输入腹腔后,不留腹即放出,连续 3 次,然后选用负荷量抗生素进行腹膜透析,即用1.5%葡萄糖透析液 1000ml,加入负荷量抗生素和肝素 8mg,留置腹腔内 3h,放出腹腔液,继续在透析液中加入维持量抗生素和肝素8mg 进行腹膜透析【3】,同时加强病人全身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提高病人整体抗感染的能力。4 4结果结果经系统用药、抗炎治疗2 周后,腹痛、发热、腹膜刺激症减轻,透出液混浊现象逐渐消失,血象、透出液细胞数用病原微生物培养正常。本组病例全部治愈,住院时间平均 14d,.经专业护士再次系统培训后,出院继续进行家庭腹膜透析。5 5防治措施防治措施5.1腹膜透析室的环境,要求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于透析前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用消毒液擦洗门窗、桌椅,每日擦地 1 次,并定期作空气培养。5.2严格患者及看护者的训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腹膜透析患者最常见的腹腔感染途径是无菌操作不严,在接卸、连接管时细菌由腹透管进入腹腔,本组的10 例家庭透析病人,最主要的原因是操作不规范而污染管道接口所引起的腹腔感染,因此,操作前要洗手,戴口罩,检查透析液的的质量。在接管、封管、更换透析液及引流装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5.3透析液在灌洗前要加温到 30(夏天可不加温)温度太低可引起腹膜血管收缩,降低透析效率,并可引起寒战、肠痉挛、疼痛。温度过高可造成腹腔脏器损伤,引起腹膜充血,蛋白漏出增多。5.4加强饮食指导。病人发生腹膜炎时,蛋白质的丢失比平时腹膜透析时更多,在常规腹膜透析时每天丢失蛋白质 10g 左右,如有感染或蛋白渗出过多时,每天丢失蛋白质可达 20g 左右,因此,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因此,腹膜透析病人的营养和饮食具有特殊性。5.4.1蛋白质的补充【4】患者需优质高蛋白饮食 1g/(kg・d),加上腹透丢失约 10g20g/d,并需食用优质蛋白(如鱼、瘦肉、牛奶、鸡蛋等含必需氨基酸丰富的动物蛋白)。尽量减少植物蛋白的食入,特别是豆类及豆制品。5.4.2充足的热量【4】最好摄入较高的热量,每日热量宜146.3kJ/kg。热量主要来源于饮食中的脂肪以及饮食和透析液中的糖类成分,其中从透析液中吸收的葡萄糖约能提供总热量的 20%30%。5.4.3充足的维生素 提供 B 族维生素和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5.4.4摄入适量的钠、钾、磷 腹膜透析患者如有体重迅速增加、水肿、高血压和少尿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防止液体负荷过重。当部分腹膜透析患者透析不能很好地调节血钾水平时应适当进行饮食方面的调节,即根据血钾水平决定进食或避免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同时应避免食用高磷食品。5.5出口处的损伤,出血及护理不佳是导致出口处感染及隧道炎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心放置导管并防止任何可能的外伤有重要意义。5.6鼻腔寄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出口处感染和腹膜炎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清除鼻腔携带的病菌可有效地预防出口处感染。有研究表明,口服利福平和局部使用.mnpirocin 药膏(百多邦)可有效减少葡萄球菌的携带,但其确切的预防效果尚待进一步确定。然而,有研究发现,腹膜透析患者长期使用mnpirocin 药膏可导致其抵抗的葡萄菌属产生,需引起注意。6 6讨论讨论腹膜透析患者在医院由护士按规范的操作规程进行(包括透析环境的清洁、洗手、戴口罩、透析操作等)出院后要求在家中自主进行治疗,虽然经过系统培训,但由于文化程度、家庭环境、营养状况及患者依从性等,也是导致腹腔感染的主要原因。通过以上 10 例腹膜透析并发腹腔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提示护理人员要正确分析病人的各种症状和反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尤其是对于家庭透析病人,应反复向患者及家属强调腹腔透析的正确操作规程,告诉患者回家后必须有一个独立的透析环境,记录每次腹透液进出液体的量、颜色、有无混浊、絮状物等,通过培训和指导患者及家属熟练掌握技术和有关的护理知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于各个环节,加强防范意识。医院透析护士做好家庭随访工作,定期家访可减少发病率,给病人以心理支持【5】,评估家庭透析环境,检查无菌操作是否达标,寻找腹腔感染的可能原因并加以解决,降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陈敏章,邵丙杨.中华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632.2王海燕,主篇.肾衰竭.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81-383.3沈清瑞,叶任高,余学清,主编.血液净化与肾移植.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90-194.4刘英,李月雄,范玉芹.腹膜透析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15(4):309.5王涛,王兰.加强护士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934.【三】【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放置、观察和管理,从而提高对开胸术后胸引管认识,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通过临床回顾,分析胸腔闭式引流的管理及其相关并发症。结果本组 98%的患者术后 4872h 顺利拔管,1 例乳糜胸最迟于术后 21d 拔管;术后出血 3 例,乳糜胸 12 例;无一例发生胸引管脱落、移位、堵塞和逆行感染。结论胸引管护理在开胸术后十分重要,加强其管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关键词】【关键词】开胸术;胸引管;护理胸引管作用:(一)使液体、血液和空气从胸膜腔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二)重建胸膜腔正常的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胸引管插管位置:(一)排气左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引流管较细。(二)排液腋中线第八肋间,引流管较粗,以便促进液体排出2。胸引装置:水封式引流瓶在胸腔闭式引流中最为常用,组成包括:一个无菌引流瓶,内装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瓶口用带两个圆孔的橡皮塞封住;长、短两根玻璃管分别插入圆孔;长管应在水面下 3-4cm 且保持直立,另一端和病人的胸腔引流管相连,短管作为空气通路。影响引流因素:影响引流因素:(一)引流装置的位置胸腔闭式引流主要是靠重力引流,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80cm,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搬运后先把引流瓶放置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开止血钳。(二)病人的体位术后病人通常为半卧位,如果病人躺向插管侧,注意不要压迫胸腔引流管。(三)引流管的长度与固定引流管的长度以能将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为宜。过长时易扭曲,还会增大死腔,影响通气。过短时病人翻身或坐起时会牵拉到引流管。(四)维持引流系统的密闭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引流瓶应用紧密的橡皮塞,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一、临床资料一、临床资料本组 752 例,其中男 468 例,女 284 例;年龄 2483 岁,平均(5213716)岁;肺叶及肺段切除 111 例,全肺切除 25 例,食道癌、贲门癌根治术 486 例,纵隔肿瘤 86 例,胸外伤 144例。全组病例手术后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肺上、中叶、肺段切除术后一般放置2根引流管,上管放置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管端指向胸腔顶部,用以排气称排气管;下管放置在腋中线第七或八肋间,管端置于肋膈角,用以排液称排液管。.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是使液体、血液和空气从胸膜腔排出,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胸膜腔正常的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肺下叶切除术、食管癌根治术一般只置一根排液管,用以排出胸膜腔内积液。肺上、中叶、肺段切除术后一般放置2 根引流管,用以排除胸腔内积气、积液。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内放置一根引流管,接水封瓶以调节胸膜腔内压力,平时夹闭,根据情况可作短暂开放,以了解和调节胸腔内压力,防止纵隔移位,因此也称调压管。本组 98%的患者术后 4872h 顺利拔管,1 例乳糜胸最迟于术后 21d 拔管。本组并发症:术后出血 3 例,乳糜胸 12 例。本组无一例发生胸引管脱落、移位、堵塞和逆行感染。二、护理体会2.1保持引流管通畅手术后经常挤压排液管,一般情况下,每 30min-60min 挤压 1 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护士站在患者术侧,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处 1015cm,太近易使引流管牵拉引起疼痛,太长则影响挤压效果。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使挤压力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频率要快,这样可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防止血凝块形成而堵塞管口,然后两只手松开,由于重力作用胸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中排出。也可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2.2体位引流全麻术后患者完全清醒血压平稳后即可半卧位,给予抬高床头 4560,取半卧位以利于胸腔引流,以利于胸腔内积液流出,同时也利于呼吸及循环功能,还起到减轻切口张力的作用。避免引流管受压,经常挤压引流管,以免纤维素性物质沉着于引流管口内引起堵塞。如体位不当,部分积液残存于胸腔内时间一长,易造成粘连性胸膜炎,甚至造成包裹性积液而影响呼吸功能。术后第1 天晨协助患者坐起,摇高床头,背后垫一薄枕,使患者舒适,以利于引流,早期拔管,减轻痛苦。2.3鼓励咳嗽和深呼吸以加强引流鼓励患者咳嗽,以尽早排出肺内痰液和陈旧性血块,使肺复张,肺复张有利于胸腔内积气和积液的排出。对无力咳嗽的患者,护士一手按压切口,另一手的中指按压胸骨切迹上缘,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反射以利于咳痰。手术和胸腔置管均可使肋间肌和膈肌运动受限,呼吸功能受到影响,使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减弱,肺泡和支气管内易积聚分泌物,并逐渐变粘稠,且不易被咳出。术后应给予雾化吸入、扣背、协助排痰。2.4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正常情况下引流量应<100ml/h,开始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淡红色、浅黄色,不凝固。若引流量超过100ml/h,颜色鲜红、性质粘稠、易凝固,持续观察 46h 未见减少,床边胸部 X 线显示凝固性血胸阴影,有呼吸循环障碍,脉搏120 次/min 以上,呼吸 30次/min 以上,血压持续下降,则诊断胸腔内活动性出血需再次开胸止血。所以如果胸腔引流量每小时超过 100ml,要及时报告医师。若引流出乳白色液体或大量血清样液体,应考虑乳糜胸,立即取引流液查生化常规,苏丹染色查乳糜微粒(脂肪滴),或做乙醚实验,以确定诊断。2.5观察胸引管液柱波动随时观察引流管中液面的波动是引流管护理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术后早期水柱波动范围为 34cm。随着胸腔内气体和液体的排出,残腔缩小,术后 4872h 水柱波动范围为 0.51cm。早期水柱波动范围小或无波动,应考虑引流不畅,应分析原因,挤压或调整胸引管位置;晚期水柱波动范围大,应拍胸片或行纤支镜检查,以排除肺不张和肺实变。2.6观察是否有气体溢出由于肺段切除或肺裂不全行肺叶切除可造成肺断面漏气,术后患者在咳嗽、深呼吸时有少量气体是正常的,不需特殊处理,均可自行愈合。肺切除术后大量气体引出,应怀疑支气管胸膜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2.7止痛以加强引流由于疼痛,患者不愿咳嗽和深呼吸,肺复张差,从而影响引流。因此,应适时止痛,可采取患者自控镇痛泵止痛(简称 PCA)。止痛药物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定给药,WHO 推荐使用癌症镇痛三阶梯止痛法:第1 阶梯从非阿片类镇痛剂开始,如阿司匹林、强痛定、平痛新、消炎痛等;第2 阶梯:如果不缓解可用弱阿片类镇痛剂,如可待因、丙氧酚等;第3 阶梯可用强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杜冷丁、盐酸吗啡、二氢埃托菲、美施康啶等 3。2.8全肺切除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全肺切除术后,术侧胸腔成为一个空腔,逐渐被渗出的血性胸水所填充,故术后胸腔内放置一根引流管,接无菌水封瓶以调节胸腔内压力,平时夹闭,根据情况可作短时间开放,注意观察气管有无移位,气管位置是否居中是全肺切除术后了解纵隔位置、判断胸腔内压力的标志1。判断气管位置是否居中的方法:护士站在患者术侧,面向患者,用靠近患者一侧手的食指、无名指分别放在患者胸锁乳突肌与气管的夹角处,中指放在胸骨上窝,若中指恰位于食指和无名指的中间则说明胸腔两侧压力平衡、气管位置居中,此时不予开放引流管;若无名指偏向中指,则气管向术侧偏移,原因是术侧胸腔内的液体和气体经引流管排出过多,术侧胸腔内压力减低或对侧胸腔因肺大泡破裂造成自发性气胸使对侧胸腔内压力增高,此时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本组病例未出现气管向术侧偏移的现象。2.9拔管的护理拔管指证 1)生命体征稳定。2)引流瓶内无气体溢出。3)引流液体很少,24 小时内引流量<100ml.4)听诊余肺呼吸音清晰,胸片示伤侧肺复张良好即可拔管手术后4872h,肺复张良好,引流管中无气体排出,胸腔引流量在100ml/24h以下,引流管中液面波动小或固定不动,病人无呼吸困难,听诊肺呼吸音清晰,胸部 X 线片显示肺复张良好,即可拔除胸腔引流管。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位或坐在床沿,鼓励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后屏住。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口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参考文献1吴在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672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P1123孙燕,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第 2 版.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