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测试题.pdf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一、基础训练营(36 分)1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 分)A蒙(mn)古迂(y)回B琼(qin)浆孕育(yn)C勾勒(li)D鄂()温克摇曳(y)参差(c)苍穹(qin)渲(xun)染妩(w)媚馥(f)郁2读拼音,写词语。(5 分)3请你为“肖”字加上偏旁,组成新的字填写在括号里。(3 分)胜利的()息弥漫的()烟俊()的姑娘陡()的悬崖畅()的商品 ()好的苹果4照样子,写词语。(4 分)(1)断断续续(AABB 式)_(2)亮晶晶(ABB 式)_ _(3)一碧千里(含有数字)_ _(4)昏昏睡去(AABC 式)_ _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9 分)()的草原()的小河()的香气()的愁怨 ()的眼睛 ()的小诗()的风光 ()的清风 ()的绿毯6写出下列句子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4 分)(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2)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3)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7按要求写句子。(8 分)(1)唱的是什么。听者会露出会心的微笑。(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_(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_(3)你对下层弱者显得和蔼可亲,对倨傲的强者则威风凛凛。(改为比喻句)_(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用加点的词语造句)_二、综合展示厅(15 分)8读句子,加标点,谈发现。(8 分)(1)只有走近你才知道还有一种美丽叫作和谐只有聆听你的心跳才知道还有一种和谐是生命(2)老师是园丁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老师是明灯照亮前行的路老师是引路人指引前进的方向(3)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我发现:分句与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的要用_。9根据语境,填入合适的诗词句。(3 分)(1)我乘船旅行,突然乌云翻滚,大雨倾盆,真是“_,_”。(2)晴朗的夏夜,我信步来到河边,听蛙声阵阵,嗅风儿吹来的稻香,真是“_,_”。(3)诗人与朋友喝完酒后,约定重阳节时前来赏菊花,这真是“_,_”。10口语交际。(4 分)大自然是个出色的演奏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神奇的音响世界吧。刘一飞: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我仿佛听见_。赵纯:_,我仿佛听见几个孩子在快乐地交谈。鲁欢:听到_,我仿佛听见_。三、课本直通车(5 分)11回顾课文内容填空。(1)是啊!蒙汉情深_,_话斜阳!(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天空是那么_,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3)古人词云“_”“_”。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_。(4)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_;我从不_,也不_。四、阅读检阅台(19 分)(一)下面是天津的一个公交车站牌。12这个方向的 879 路公交车一共有_站,起点站是_,标“”的是第_站。(3 分)13879 路公交车首班车的发车时间是_,末班车的发车时间是_。(2 分)14现在是上午9:00,家住宜宾里的李华想从家里出发坐879 路公交车去水上公园玩,他可以在这个站牌下等车吗?为什么?(4 分)_(二)空山鸟语(节选)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故事。在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唱,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叫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恬然入梦。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15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横线。(3 分)谛(dt)听撒(ss)野缥(piopio)缈16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鸟的鸣叫声?它们的鸣叫声分别有什么特点?(3 分)_17用“”画出文章中任意一个拟人句。(2 分)18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_五、习作百花园(25 分)19题目:_的旅行提示:1.把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种植物或动物,想象这种植物或动物在大自然中是怎样旅行的,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下来。2把题目补充完整。想象丰富、合理,用心感受大自然。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一、1.D2豆腐陈列衣襟微笑彩虹幽雅点缀笨拙模糊恍然3消硝俏峭销削4示例:(1)熙熙攘攘轻轻悄悄(2)热腾腾胖乎乎(3)一目十行一曝十寒(4)耿耿于怀呱呱坠地5示例:一碧千里明如玻璃幽雅解不开亮晶晶奇丽旖旎芬芳馥郁无边6(1)对偶(2)排比(3)比喻(4)拟人7(1)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太平淡无味了。(3)示例:你犹如一位尊贵而仁义的国王,对下层弱者显得和蔼可亲,对倨傲的强者则威风凛凛。(4)示例:在美丽的花园中,我们既能欣赏到美丽的花儿,又能体会到园丁的辛勤。二、8.(1),;,。(2),;,;,。(3),;,。分号9(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0示例:战鼓在催促着勇士们奋勇冲杀听到“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哗哗”的流水声同学们在翻动着书页三、11.(1)何忍别天涯碧草(2)清鲜明朗(3)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妩媚(4)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四、(一)12.38水上公园东门1213.6:0022:0014不可以,因为根据站牌上的标记,这是与水上公园方向相反的公交车,李华应该去坐终点站为水上公园东门的公交车。(二)15.dspio16绿背黄纹的鸟,叫声缠绵重复;山雀,短促而嘹亮的鸣声;鹧鸪,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鸣声缥缈不可捉摸。17示例:过午之后鸟儿们静默了。18表达了作者赞美生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五、19.思路点拨: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或动物,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一片树叶、一只蚂蚁、一粒种子想象这种动物或植物在大自然中旅行的经历,然后融入自己的感受来写,抒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文略。整理笔记的几道工序一忆、补、改、编、分、舍、记可能大部分中学生都深知做笔记的重要性,它对于随后的学习和复习都是非常宝贵的;它还能帮助人们克服头脑中记忆和储存知识时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也表明,做笔记的人比那些不做笔记的人在测验和考试中成绩要好得多。例如,有一项实验,在开始讲课后几个星期,对听课者进行一次测验,做笔记的人获得 65%的分数,而不做笔记的人只得 25%的分数。做笔记的人在测验前能够按照笔记进行复习和背诵,而其他人只能依靠以前的那点记忆。然而,要真正让笔记对于你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效用,不仅要记笔记,还要经常整理笔记,整理笔记能帮你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可能你也有这样的感觉:在上课的时候,你认为很多问题已经听清楚了,所以笔记上没有详细记录,也没有向老师提问;在整理笔记的时候,你应该思考每个出现的问题如果你发现自己并未吃透某个问题,那么,你就应该好好地利用老师的答疑时间或者在下节课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对此,中考状元道出了自己的学习经验:他说,这次的中考有点超常发挥,而这得益于他的复习方法。他向大家介绍了他的学习方法,第一就是勤做笔记,第二要善于做笔记,第三时不时整理笔记。陈琨说,自己就是因为对笔记的重视才让自己的学习成绩如此稳定。另外,跟着老师的复习进度推进很重要。从上面的经验中可以看到整理笔记的重要性。的确,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往往较杂乱,课后觉得不好用,为了巩固学习效果,积累复习资料,指导阅读训练,有必要学会整理课堂笔记,使之成为清晰、有条理、好用的导读助练的参考资料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加工,其方法与程序大致如下:(1)忆。“趁热打铁”,课后就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2)补。课堂所做的笔记,因为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的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简单甚至符号代替文字等情况。在记的基础上,及时做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3)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4)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5)分。以文字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例如,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是作品(课文)分析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类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6)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7)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本子上,或一个本子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日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 需所取、纲目清。总之,掌握整理笔记的几大程序,你一定能掌握知识,真正理解老师课堂讲解的内容。吃透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