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含措施、标准.pdf
-
资源ID:77292717
资源大小:131.9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含措施、标准.pdf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信息技术提升工程 2.02.0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一、考核目的一、考核目的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促使教职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能力,达到“培养信息教育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计划性,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视化。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职工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表现,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促进其指导、帮助、约束与激励全体教师。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坚持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坚持整校考核、重在普及、发展为先。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在考核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1.相对一致性:在连续时间内,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不能有较大的变化,至少应保持在1 年内考核的方法具有一致性。另外,在必要的时候,基于适当的原因可对考核的具体指标及权重分配做相应的调整。2.客观性:考核要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工作情况,避免由于光环效应,亲近、偏见等带来误差。3.公平性:对全体教职工使用相同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防止评估结果的不一致性和偏见性。4.公开性:每位教师都必须清楚考核方案是如何运作的,考核结果教师应签名,有意见可表述、申诉,无签名考核结果同样有效。三、适用范围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校教职员工。四、考核要素四、考核要素1.融合意识:是否能主动、有意识的借力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2.能力提升:是否能在个人成长纵线上达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3.责任感,进取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4.信息技术应用质量和效率等五、考核内容五、考核内容(一)校本应用考核侧重“整校推进”考核。重点考核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的情况、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情况、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以及教能力通过率等。(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微能力考核内容以及标准主要依据 中小学教师信息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侧重于考核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能力。2.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指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实施。“集体教”,即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混合学习环境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中实施,重点支持“集体学”,即教师通过环境支持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智慧学习环境是指用智能教育设备支持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3.学校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实际,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教师依据学校要求和确定的内容学习,完成 50 学时(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 50%)后方可参与校本应用考核。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以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中确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三+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教师根据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多加三项微能力(至少覆盖三个维度)考核。六、考核的具体实施六、考核的具体实施(一)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校本应用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位职责,借助一定的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教师互学互评是指教师完成 50 学时(线下实践不少于 25 学时)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在成果提交前,须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校本应用考核是指校考核组,对教师提交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二)其中教师校本应用考核采用“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辅导课后评价数据分析研修活动”的路径。(三)教师的能力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要严格证据的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的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木人制作的,应视为无效证据.另附校本应用考核标准七、考核结果及运用七、考核结果及运用在组织能力考核过程中,要对信息技术应用证据进行综合评分。得分在 80-100 分的,可评为优秀等次;得分在 60-80 分的,可评为合格等次;得分在 60 分以下的,应为不合格等次。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考核领导评价两个部分构成。八、考核管理八、考核管理要以校本应用考核为契机,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应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按照规定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校本应用考核标准校本应用考核标准考核等次考核内容课前备课优秀1.运用互联网搜集备课资料、素材2.运用至少一次软件进行课件制作3.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教案设计4.会用至少一种影音或图文编辑软件1.会使用 至少一种授课软件授课2.会使用手机播放课间3.会应用授课软件当中的互动工具1.会用至少一种 APP 进行作业发布,查看,监控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1.会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数据分析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借鉴和学习积极参加省、市、区、校各级组织的校本研修课程合格不合格至少包含一次不包含课中授课课后辅导至少包含一次不包含至少包含一项不包含数据分析研修活动至少包含一项不包含至少包含一项不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