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最新资料.pdf
云计算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一、云计算与传统金融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国际互联网金融服务信息平台持续火热,互联网金融服务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与价值创造方式,打破了地面实体金融体系的地域限制与资源流通壁垒,给传统金融体系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也为更多的资本人士涉足金融领域、共享财富人生提供了可能。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是一个巨大的冲击,需要一条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支撑,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的金融企业或许都无法做到一家独大,独霸生态圈。或许,这不是金融业的竞争,协作共赢才是正途。充分运用社交网络、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电商交易数据和数据挖掘等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小微金融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贷款定价。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已势不可挡,中国银行过度依赖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大力发展银行具有定价优势的小微金融已成银行业的共识,但由于小微企业并没有可信的财务报表数据,运用传统的方式并不能获取所需的财务信息。银行业可以借鉴互联网金融公司处理信息的经验,运用社交网络(例如 Lending Club 与 Facebook 合作)、云计算、搜索引擎、电商交易数据等互联网、计算机技术或平台,运用数据挖掘、模型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小微客户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进行准确评估,从而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并实现交叉销售。借鉴互联网金融 P2P 公司经验,发展节省资本的 P2P 撮合业务.由于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而资本补充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银行业发展面临资本充足率的约束。目前银监会对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为11.50和10。50%,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勉强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因此,调整资产和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业务是银行业的必然选择。建议物理网点不具优势的中小型银行通过建立 P2P 平台(可借鉴招商银行(行情,问诊)的小企业 e 家投融资平台),在监管政策许可的情形下,适度发展针对小微企业、零售客户的 P2P 投融资撮合业务,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减轻补充资本的压力。二、传统金融行业在云计算冲击下受到的压力1、贷款业务受到巨大冲击今后随着网上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大多数企业融资不再依靠银行中介,而是与资金所(持)有人直接见面,双方协商利率。对于企业来说,这个利率肯定低于银行贷款,而对于资金所(持)有人来讲,肯定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这是显而易见的。2、取款业务大幅萎缩以前人们将钱存到银行,用时到银行提取,但云计算开办后,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无须再到银行取款,在家中利用云计算就可完成支付.3、定期存款明显减少过去人们为了多获得利息,很多人在银行存款一般考虑定期。今后随着云计算业的日益完善,与投资实体企业或购买其它金融理财产品相比,银行的利息就显得微不足道。因此,今后银行的定期存款会明显减少,活期或定活两便成为存款人的主要选择。4、利税下降受贷款业务减少的影响,传统银行的利税将明显下降。5、员工收入随之下降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银行业突飞猛进,银行利润不断攀升,员工收入也水涨船高,大幅提高,成为高收入群体之一。今后随着云计算业的崛起,传统银行利润将会相应减少,员工收入也将随之下降,高收入现象将逐步消失,这也符合当前收入分配领域改革的要求。6、企业裁员大势所趋因贷款、取款业务量的减少,传统银行营业网点用不了以前那么多人,裁员将是选项之一.三、传统金融行业技术在云计算冲击下的改进首先,传统金融企业的云计算团队成员需要有互联网思维,同时,互联网金融团队不应该被视为传统 IT 部门的衍生机构,以固有的 IT 模式或思维来推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是个创新型的跨专业领域,团队成员需要新市场规划、经营管理、金融金融、网络营销、数据库营销、CRM 应用、以及熟悉IT 和互联网技术等各方面的人才。互联网金融团队的领导者要对金融金融的市场、业务和销售熟悉,对电商等互联网模式有较深的理解,对互联网及新兴事物有持续的热情.只有选择了思路对头的人,谈传统金融公司的互联网金融浪潮融入才有了可能,否则,一切规划详尽、看似美好的发展战略、战术都会沦为空谈,得不到有效地执行。虽然在互联网的从业者们看来,传统银行所处的银行业更为庞大、传统,似乎转变更慢。来自互联网的金融创新正在逐步吞噬银行的传统优势.但是银行业本身也具有 IT 属性,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一直非常关注技术的发展,积极响应客户需求变化,不断将最新技术引进到客户服务中来.四、结论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定位功能等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凭借社交网络、电商平台等积累的用户群体及其交易数据,互联网企业可以较高效地了解用户在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和偏好,这在创新、整合和定制化服务方面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传统服务模式既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也带来了不少的启发。银行应该从管理理念、业务流程等方面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认真的学习,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不断研发和推出更贴合用户需求、操作界面更友好、处理流程更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并且主动加强与电商企业、电信运营商以及各类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保持和巩固银行业多年积淀下来的客户基础优势、资金实力优势、品牌信誉优势以及稳健经营的文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