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课程标准.pdf
附件附件 1:1: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课程标准1 1。1 1 课程定位课程定位表 1。1 1课程定位表课程名称及编号课设学期及学时课程类型课程功能先导课程平行课程后续课程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第二学期(108 学时)专业基础课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数学物流概述、企业经营理财分析1 1。2 2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是也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1 1。3 3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和规律,并学会运用这些规律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解决相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经济现象和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为相关的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调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注意渗透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经济管理问题与现象的实证分析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1 1。4 4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1 1。4 4。1 1 课程设计的思路课程设计的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以学习单元为1基础,基本依据是:一是按照“管理认知、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管理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1.41.4。2 2 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能力目标A1。具备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数理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实证分析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经济管理现象和具体问题;A2。具有一定的运用经济学知识解释经济现象和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K1.认识和理解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了解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理解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的内容;K2.理解并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的基本内涵、要求及科学有效实现的方法;素质目标Q1.掌握现代经济管理分析方法,知识面比较宽,具备经济分析与预测能力;Q2.通过管理学知识的学习而真正学会并能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管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Q3.初步具备辩证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观点观察与分析问题;Q4.注重遵章守纪、积极思考、耐心、细致、勇于实践、竞争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养成;1.41.4。3 3 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体现职业岗位的特征,学生完成学习是一个“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过程。学生同时扮演学徒工的角色,教师同时扮演师傅的角色,实训室既是学生学习的教室,同时也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按照教学讲授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基本方法知识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工作过程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工作效果评价。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岗位的划分可锻炼学生的分工与合作的团队意识,管理工作的过程要自觉遵守,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每一个工作任务必须实现预期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在深刻理解基本规律的同时,取得实际的经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教学的过程要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练习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弹性,充分照顾到能力差的学生,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努力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成功,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是实做项目的完成,是通过管理团队的共同努力,看到了管理任务的成功完成,这样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2的极大热情。1.51.5 学习情境划分及设计学习情境划分及设计1 1。5 5。1 1 学习情境划分及设计学习情境划分及设计表 1。51学习情境设计及设计序号情境 1情境 2情境 3情境 4情境 5情境名称/项目管理认知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任务 1、认知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2、认知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1、预测的程序与方法2、决策的技术与方法1、计划的程序与方法2、组织设计程序及方法1、领导理论分析2、激励理论分析1、沟通的形式和方法2、控制的方法1、了解需求与供给的含义及规律;情境 6市场供求分析2、理解市场均衡价格原理,掌握价格分析方法;3、了解弹性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弹性计算。情境 7情境 8成本理论分析市场理论分析1、掌握企业各个成本变量的含义及关系1、掌握各个市场类型的特点及均衡产量的确定方法学时668108881088444881 1。5 5。2 2 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描述表 1.5-2学习情境 1管理认知学习情境 1:管理认知学习内容:1。认知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2。认知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职业素质培养:1、根据管理材料初步建立起对管理的认识能力;2、会用管理的基本知识分析简单的管理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2.小组讨论法;3。角色扮演法;4.项目教学法。策略:1。集中指导;2。分组学习。对学生基础要求:讲义、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指导书、任务工单等。1。掌握了基本的数理知识;2。学习了前导知识;企业资源:教学资源:3学时:12中外企业管理案列、操作规程、管理手册等。对教师基本要求:3.经历了认识实习。1.熟练掌握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的概念与职能、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管理者的技能与角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等知识;2.具有本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符合教师要求有教师资格证;3。具有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表 1。5-3学习情境 2 预测与决策学习情境 2:预测与决策学习内容:1。掌握预测的程序与方法;2。了解决策的基本理论和类型;3。掌握决策的技术与方法;职业素质培养:1。能运用预测知识处理企业案例;2能运用决策的技术与方法进行企业决策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2.小组讨论法;3.角色扮演法;4。项目教学法。策略:1。集中指导;2。分组学习。对学生基础要求:讲义、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指导书、任务工单等.1.掌握了基本的数理知识;2。学习了前导知识;企业资源:3.经历了认识实习;中外企业管理案列、操作规程、管理手册等。教学资源:对教师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决策基本理论、决策的类型、决策的技术与方法;2.具有本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符合教师要求有教师资格证;3。具有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表 1。54学习情境 3计划与组织学习情境 3:计划与组织学习内容:1、计划的程序与方法;2、组织设计程序及方法;职业素质培养:1、能熟练运用计划的程序与方法;2、能运用目标管理分析和解释企业的管理行为;3、掌握组织结构的类型及特点;4、掌握组织变革的原因、动力与阻碍;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2。小组讨论法;3。角色扮演法;4。项目教学法。策略:1。集中指导;2。分组学习.对学生基础要求:讲义、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指导书、任务工单等.1。掌握了基本的数理知识;2。学习了前导知识;企业资源:3.经历了认识实习。中外企业管理案列、操作规程、管理手册等。教学资源:4学时:18学时:16对教师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计划的程序与方法、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过程、组织结构的类型及特点、组织设计的意义、程序和内容等知识;2.具有本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符合教师要求有教师资格证;3。具有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表 1。55学习情境 4 领导与激励学习情境 2:领导与激励学习内容:1。掌握领导理论和方法;2.掌握激励理论和方法;职业素质培养:1.能运用领导理论分析和解释企业有关领导问题;2能运用激励理论分析和解释企业有关激励问题;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2。小组讨论法;3.角色扮演法;4.项目教学法.策略:1。集中指导;2。分组学习。对学生基础要求:讲义、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指导书、任务工单等。1.掌握了基本的数理知识;2.学习了前导知识;企业资源:3.经历了认识实习;中外企业管理案列、操作规程、管理手册等.教学资源:对教师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领导理论分析、激励理论及应用、激励的原则、激励的基本途径与手段等知识;2.具有本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符合教师要求有教师资格证;3.具有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表 1.56学习情境 5 沟通与控制学习情境 5:沟通与控制学习内容:1。掌握沟通理论和方法;2.掌握控制理论和方法;职业素质培养:1.能正确掌握沟通的方法,清楚如何克服沟通障碍;2能正确掌握控制的方法,清楚如何进行有效控制;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2.小组讨论法;3。角色扮演法;4.项目教学法。策略:1。集中指导;2。分组学习。对学生基础要求:讲义、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指导书、任务工单等。1。掌握了基本的数理知识;2.学习了前导知识;企业资源:3.经历了认识实习;中外企业管理案列、操作规程、管理手册等。教学资源:对教师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沟通的形式和方法、沟通的原则和要求、沟通的障碍与克服、控制的方法、控制工作的步骤和要求;2。具有本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符合教师要求有教师资格证;3.具有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表 1。57学习情境 6 市场供求分析5学时:18学时:16学习情境 6:市场供求分析学习内容:1、了解需求与供给的含义及规律;2、理解市场均衡价格原理,掌握价格分析方法;学时:123、了解弹性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弹性计算;职业素质培养:1。在掌握市场供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对某种的供求状况作出预测。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2。小组讨论法;3。角色扮演法;4。项目教学法。策略:1。集中指导;2.分组学习。对学生基础要求:讲义、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指导书、任务工单等。1。掌握了基本的数理知识;2。学习了前导知识;企业资源:3.经历了认识实习;中外企业管理案列、操作规程、管理手册等.教学资源:对教师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市场供求相关理论;2。具有本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符合教师要求有教师资格证;3.具有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表 1。58学习情境 7 成本理论分析学习情境 7:成本理论分析学习内容:1、掌握企业各个成本变量的含义及关系;2、了解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关系;3、掌握短期成本的简单计算;了解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的区别;理解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目标;职业素质培养:1.能够对企业的成本构成进行分析,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2。小组讨论法;3。角色扮演法;4。项目教学法。策略:1.集中指导;2。分组学习。对学生基础要求:讲义、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指导书、任务工单等.1。掌握了基本的数理知识;2.学习了前导知识;企业资源:3。经历了认识实习;中外企业管理案列、操作规程、管理手册等。教学资源:对教师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市场成本相关理论;2。具有本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符合教师要求有教师资格证;3。具有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表 1。59学习情境 8市场理论分析学习情境 8:市场理论分析学习内容:1、掌握各个市场类型的特点及均衡产量的确定方法;2、理解完全竞争厂商的特点;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商品价格的决定以及厂商如何决定其产量;3、理解完全垄断厂商的特点;掌握完全垄断市场商品价格的决定以及厂商如何决定其产量;职业素质培养:1、通过对企业所处的市场类型,能够分析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途径;学时:8学时:86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2.小组讨论法;3。角色扮演法;4。项目教学法。策略:1。集中指导;2。分组学习。对学生基础要求:讲义、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指导书、任务工单等。1。掌握了基本的数理知识;2。学习了前导知识;企业资源:3.经历了认识实习;中外企业管理案列、操作规程、管理手册等.教学资源:对教师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市场类型的特点及均衡产量的确定方法;2.具有本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符合教师要求有教师资格证;3.具有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1 1。6 6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1 1。6 6。1 1 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的选用可以为教学提供参考,本课程应致力编写适合项目驱动的特色教材。目前采用的教材:1曾素文、唐振武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自编教材。参考书:1 张荣胜.企业管理基础知识。ISBN 978-704013157-4.高等教育出版社2 朱占峰。管理学原理-管理实务与技巧(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 1。6.26.2 其它其它教学资源库、课程网站1.71.7 考核要求考核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分三个部分:职业素养考核、知识考核、技能考核:(1)职业素养考核,包括平时的出勤率、听课态度,完成书面作业任务的情况等,占总评价成绩的30%左右.部分内容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其学习态度、努力的程度以及表现出来的效果。(2)期末综合实训,根据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综合管理问题的处理,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建议考核的成绩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3)期末考试,卷面考核学生对理论的实际掌握情况,占 70%左右.(4)鼓励学生参加管理类职业资格考试。课程标准制订人:课程标准制订人:唐振武唐振武审核:审核:执行起始时间:执行起始时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