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pdf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什么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门社会科学。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 15 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 17 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 19 世纪 30 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 19 世纪 70 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 19 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 20 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静态分析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除了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以外,还要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一般均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场失灵”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或者只有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或者只有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望望,都不能算做需求。都不能算做需求。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需求量增加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加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数量。它包括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两层含义,只有供给意愿而没有供给能力,或者只有供给能力而没有供给意愿,都不能算做供给.供给定理供给定理: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同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同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供给量减少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与价格为正向关系,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与价格为正向关系,除了价格以外,除了价格以外,供给还受生产成本、供给还受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其他条件不相关商品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时,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为供给量的变动;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为供给量的变动;价格不变时,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为需求的变动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为需求的变动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反映价格与供给之间正向关系我们可以得到反映价格与供给之间正向关系的供给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供给定理的供给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供给定理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运动,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运动,它并不会引起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需求的它并不会引起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它会引起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的位置发生移动,它会引起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运动,它并不会引起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运动,它并不会引起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供给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它会引起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它会引起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即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即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它是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度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互补品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它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消费者的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是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消费者的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为: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为: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均衡价格和弹性理论的应用,如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厂商销售收入有影响,一般的,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会使厂降价会使厂商的收益增加,提价会使收益减少;对于单一弹性的商品商的收益增加,提价会使收益减少;对于单一弹性的商品,价格的升降不会使收益发生变化;对于缺价格的升降不会使收益发生变化;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会使收益减少,提价会使收益增加乏弹性的商品,降价会使收益减少,提价会使收益增加。此外,还有易腐商品的售卖、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谷贱伤农等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说明政府如何干预市场价格,以及生产者应如何利用供求理论和弹性理论为经济决策服务1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用基数衡量.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效用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是,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是,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CSCS)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差额.2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者用偏好来反映消费者对效用的评价.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定: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定: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或者说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或者说,它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它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为得到这种商品所消费者为得到这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的曲线合的曲线。预算线的变动P90 消费者均衡条件消费者最优商品组合应位于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处收入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变化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变化的轨迹的轨迹恩格尔曲线: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恩格尔曲线: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价格价格-消费曲线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条件不变得条件下消费曲线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条件不变得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它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的变动为替代效应它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它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动为收入效应它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正常物品:指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的变动的商品,即:正常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减少低档物品:指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反方向的变动的商品,即:低档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随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增加 吉芬物品:指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特殊的低档物品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的推导:将市场上所有个人的需求曲线水平加总即可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价格水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的市场需求量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的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的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期望效用:指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风险在消费者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结果发生概率的不确风险在消费者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结果发生概率的不确定性情况。定性情况。第四章生产论第四章生产论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其组织形式有个人企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其组织形式有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个人企业利润动机明确、强烈,决策自由、灵活,规模小、易管理,但资金有限。合伙制,规模较大、易管理、分工专业化,参与人多不利于协调统一、资金有限,契约关系欠稳定。公司制,一种有效地融资方式,资金雄厚,分工与专业化加强,组织形式稳定,但规模过大,不利于协调。交易成本是围绕契约产生的成本。交易成本是围绕契约产生的成本。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要素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类型。生产要素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类型。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也称为里昂惕夫生产函数,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Q=aL+bK.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K 式中,Q 为产量;L 和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和 为三个参数,0、1 当+=1 时,和 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固定替代比例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的.生产的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时间生产的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周期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是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平均产量是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之比。边际产量是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之间都存在着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增加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它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它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生产的三个阶段:短期生产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分界点分别为平均产出最高点和总产出最高点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以常数轨迹以常数 Q0Q0 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为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为:Q=f:Q=f(L L,K K)=Q0=Q0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率递减规律.产生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保持适当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使得等产量曲线呈现出突向原点的特点。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即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处两要素的数量组合满足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价格之比。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扩展线必为等斜线。规模报酬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规模报酬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第五章成本论第五章成本论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显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显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又称超额利润。又称超额利润。正常利润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经济利润不含正常利润。正常利润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经济利润不含正常利润。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在产量函数中产量与劳动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可以理解为厂商根据不同产量水平的要求,来确定劳动的投入量劳动量影响着可变成本,所以可由短期生产函数推导出短期成本函数。由扩张线到短期总成本线:在扩张线上某一点处,K 和 L 存在一最佳组合若 K 保持不变,沿着 K 水平线左右移动,会与不同成本曲线相交,这些交点处也包含着某一成本,这样就得到无数个产量与相应的短期成本的组合,所以,短期成本线也可在扩张线图中得以说明。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存在反相关关系,所以,两者的变动方向相反,且二者极值点相对应;总产量和总成本曲线之间凹凸性相反,且拐点对应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存在反相关关系,所以,两者的变动方向相反,且二者极值点相对应;由于边际产出曲线交平均产出曲线于平均产出曲线的最高点,所以,边际成本曲线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长期成本:在长期内,厂商可以根据产量的要求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甚至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因此,厂商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的厂商的长期成本可以分为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都存在着 LTC 曲线与一条 STC 曲线的相切点,该 STC 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点所对应的总成本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总成本由扩张线到长期总成本线:扩张线是生产者均衡点的轨迹,均衡点处包含着产量与成本的最佳组合,所以由扩张线可推导出短期总成本线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提高,这叫规模经济;这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这叫规模不经济.亦称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亦称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LAC 曲线形状:在规模经济阶段,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会逐渐降低,在规模不经济阶段,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会逐渐提高,所以 LAC 曲线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字形形状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企业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领带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相反,如果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了,则是企业的外在不经济外在经济会使 LAC 曲线向下平移,外在不经济会使 LAC 曲线向上平移LMC 曲线:由 LAC 与 LMC 之间的关系及 LAC 曲线的形状可知,LMC 曲线也成 U 形当 LAC 曲线下降时,LMC 曲线一定处于LAC 曲线的下方,即 LMC 曲线降 LAC 向下拉;当 LAC 曲线上升时,LMC 曲线一定处于 LAC 曲线的上方,即 LMC 曲线将 LAC 向上拉第六章完全竞争的市场第六章完全竞争的市场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是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决定市场竞争程度强弱的有四个因素: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是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决定市场竞争程度强弱的有四个因素: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目。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目。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单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单个厂商对市场的控制程度越小个厂商对市场的控制程度越小,市场的竞争程度越强。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厂商进入一个行市场的竞争程度越强。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厂商进入一个行业越难,越易形成垄断。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这几个市场的竞争程度由强到弱业越难,越易形成垄断。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这几个市场的竞争程度由强到弱.厂商是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向市场提供商品和劳务的独立经营单位。厂商是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向市场提供商品和劳务的独立经营单位。行业为同一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行业为同一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第一、市场上有很多的买者和卖者供给者和需求者都非常多市场上有很多的买者和卖者供给者和需求者都非常多,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买或不买,卖或不卖都不会对整个产品市场的价格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厂商和消费者都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第二、同一行业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同一行业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第三、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厂商进入一个行业不存在障碍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厂商进入一个行业不存在障碍,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在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在此过程中,优胜劣汰,缺乏效率的企业会被淘汰第四、信息是完全的信息是完全的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整个行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因为市场总是与行业联系在一起的市场的需求曲线也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厂商的收益可以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它们的英文简写分别为 TR、AR、MR总收益:指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用 P 表示产品的市场价格,以 Q 表示销售的总量,则总收益的用公式表示就是 TR(Q)=PQ 平均收益: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AR=TR(Q)/Q 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收入增量即:MR=TR(Q)/Q 当 Q 趋近于 0 时,MR 就是对应的总收益曲线的斜率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总收益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它的斜率等于 P;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重合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里的均衡是达到最大利润时,厂商既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里的均衡是达到最大利润时,厂商既不想增加产量,也不想减少产量这样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不想增加产量,也不想减少产量这样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假定厂商的总收益函数为 TR=TR(Q)总成本函数为 TC=TC(Q),那么利润以 表示,则利润(Q)=TR(Q)TC(Q)当利润达到最大值时,也就是利润的一阶导数为 0 时,即(Q)=TR(Q)-TC(Q)=0 总收益的一阶导数是 MR,总成本的一阶导数是 MC,所以上式又可以写为 MR=MC 所以厂商可以根据 MR=MC 来确定最优的产量,以实现最大利润MR=MC 这一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对于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生产和短期生产都是适用的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单个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市场价格可能高也可能低,不同的市场价格水平将直接影响厂商的短期均衡的盈亏状况在不同的市场价格的条件下,厂商的盈亏状况一共可以分为以下五种情况(如图 6-6 所示):第一种情况,当市场价格为p1 时,厂商的需求曲线为d1,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为 E1,这时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总成本利润相当于图中的 P1H1F1E1 面积,厂商是获利的第二种情况当市场价格为 P2 时,这时的平均收益的平均成本这时厂商的利润刚好为 0,也就是说厂商的经济利润为 0,但是它实现了作为企业家报酬的正常利润这时,厂商既无利润,又无亏损这点是短期边际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的交点,这点也称为厂商的收支相抵点第三种情况当市场价格为 P3 时,这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为 E3,在该点的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总成本,但是平均收益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在该点厂商是亏损的,亏损额为 F3E3OQ3 但是,在这点,厂商仍然继续生产因为在这点,平均收益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用全部收益弥补了全部可变成本之后,还能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不论生产或不生产固定成本总是存在的第四种情况当市场价格为 P4 时,这时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即 AR=AVC,在该点厂商是亏损的,这时全部收益都用来弥补可变成本,生产不生产固定成本都是存在的它处于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这一点也是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通常称该点为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第五种情况当市场价格下降的更低为 P5 时,这时平均收益小于平均可变成本,若厂商继续生产,全部收益没法弥补可变成本,更不要说弥补固定成本了,显然,此时,不生产要比生产强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是:MR=SMC其中,MR=AR=P,在短期均衡时,厂商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可以是利润为 0,也可以是亏损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上等于和高于平均可变成本 AVC 最低点的部分它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表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每一个价格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品的数量更重要的是,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数量是在既定价格水平下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产量数量生产者剩余厂商的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生产者剩余厂商的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厂商的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的差额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厂商的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行业内所有厂商的供给曲线的水平加合或者说是把完全竞争行业内所有厂商的 SMC 曲线上等于和高于 AVC 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水平相加,便构成该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而且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在相应价格水平下能够使全体厂商获得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行业短期供给量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厂商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MR=LMC 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内对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第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另一方面,厂商对生产规模的调整1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在长期内如果一个行业可以获得利润,则会吸引其它新的厂商加入到该行业的生产中来,随着新厂商加入,整个行业的供给增加,市场的价格就会下降,直到下降到使单个厂商的利润消失为止相反,如果行业内单个厂商是亏损的,则一部分厂商就会退出,整个行业的供给减少,市场的价格变会上升,直到上升到使单个厂商的亏损消失为止最后,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