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2006至2007学年伦理学课程考试试题A.pdf
-
资源ID:77338948
资源大小:216.65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湖北大学2006至2007学年伦理学课程考试试题A.pdf
湖北大学湖北大学 20062006 至至 20072007 学年伦理学课程考试试题学年伦理学课程考试试题 A A程名称:考试方式:学院:一、简答:一、简答:1 1、人性的结构包括哪些子系统?、人性的结构包括哪些子系统?需要系统:人性的基础结构,包括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三大基本要素(1);动力系统:人性的驱动结构,包括本能、欲望、动机、情感、意志等基本要素(1);获取系统:人性的手段结构,包括制造和使用工具、生产和创造价值、争斗和合作、伤害和守规等要素(1);满足系统:人性的满足结构,取决于目的的多少和目的实现的可能性(1);调节系统:人性的控制结构,包括气质、性格、意志、自我意识等因素(1);智能系统:人性的资质结构,包括智力和能力两大因素(1);2 2、禀赋与素质的关系、禀赋与素质的关系秉赋是一个人人生可能实现的最大限度,是人的潜在能力或潜力之所在(1);素质是人在禀赋限度内所达到的综合性的现实能力,或者说是禀赋转化为现实能力的程度(1)。禀赋是人性质量的标志,也是人生限度的标志;素质是人生的现实规定性(2);素质以禀赋为前提,也以禀赋为其限度(1),但是禀赋的质量和素质的高低不存在正比例关系。素质的形成除了禀赋之外,还取决于环境熏染、教育培养、自我塑造等因素(1)。3 3、良心好坏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良心好坏的评价标准是什么?(1)是否始终以自身自由和幸福、以社会的和谐和发展为行为的动机(2);(2)是否始终追求对增进自身和社会的根本利益和总体利益有力的效果(2);(3)是否具有对自己、他人和社会高度负责的责任心(2)。4 4、自由与平等的关系、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从社会角度看,自由是在社会环境中能否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的问题;平等,是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平等问题。这两者虽有不同,但不存在矛盾和冲突。同时两者相互依托、相互凭借、相互补充(3)。(1)平等与自由相互依托。从理论上看,有社会自由才有社会平等,反之亦然(1)。(2)平等与自由相互凭借。只有当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机会成为他自己想要成为的角色,他才是自由的;每一个人要能够有同样的机会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角色,他们必须是自由的。因此,自由的实现需要结束平等的实现;反之亦然(1)。(3)平等和自由相互补充。社会自由强调人人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社会平等强调人人都有相同的机会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它们共同构成人们普遍幸福的基本社会条件(1)。5 5、现代道德与传统道德的区别、现代道德与传统道德的区别1)从道德的地位和作用看:传统道德是国家的主要控制手段,道德既是惩恶扬善的社会制约机制,也是怎样更好、怎样最好的社会导向机制;现代道德是国家的辅助控制手段,法制是惩恶扬善的社会制约机制,道德是怎样更好、怎样最好的社会导向机制(2);2)从道德的基础和目的看:传统道德是专制性道德,是以适应专制制度的要求建构的,其基础是自然经济和专制政治,其目的是为专制统治的稳定和统治者利益服务;现代道德是适应民主政治的要求建构闭 卷伦理学(开卷、闭卷)哲 学 系任课教师:专业年级:(A 卷)倪霞哲学 2005的,其基础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以公正为基础的和谐社会服务,为全体公民的幸福服务(2)。3)从道德的实质和内容看,传统道德是一元、绝对、严厉、两值、他律的道德。现代道德是多元、相对、宽容、多值、自律的道德(2)。二、请结合所学知识,辨析下列命题。二、请结合所学知识,辨析下列命题。6 6、伦理学就是道德哲学。、伦理学就是道德哲学。从理论上说,不是。(2)伦理学:关于人生问题的学问,是关于人生的哲学;(1)道德哲学:关于道德的学问,研究如何使人成为有道德的人。(1)把伦理学误认为道德哲学的原因:对人生,特别是对人生的根本的理解,核心在于对人的本性和本质。如果认为人的本质在于有理性,人受到的法则的制约,道德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规定性,人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要实现人的这种本质,成为有道德的人,则作为人生哲学的伦理学就是要研究如何使人成为有道德的人,伦理学就是道德哲学。但是道德不是人的唯一本质,更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和全部内涵,因此,把伦理学定义为道德哲学具有局限性。(2)如果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幸福、快乐,道德是实现人生幸福的一种必要而有效的方式,则伦理学就不是道德哲学,它要研究道德,但不能只研究道德,而要从总体上研究人生,研究什么是幸福、如何实现幸福的问题,伦理学就是幸福哲学。(2)7 7、幸福是一种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我们无法判断他人是否幸福。、幸福是一种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我们无法判断他人是否幸福。幸福作为好的生活,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2);作为一种个人的主观感受,幸福与否在于个人自己的感受(2)。但是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有一些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要素,总有些可以用来判断的客观尺度,来衡量生活好坏、质量高低的标准(2)。籍着这些标准,可以对生活是否幸福作出理性判断。(1)幸福的条件:社会条件、家庭条件、职业条件、素质条件;这几个条件是幸福得以实现的条件,它们构成一个整体,共同规定着幸福是否可能。(2)(2)幸福的内容:作为幸福的愉悦状态,是说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从整体上得到邻人满意的满足。这种满足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能够胜过生活中的烦恼或痛苦。(2)命题看到了幸福的主观感受性,而否认了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存在一些大多数人认同的构成要素,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8 8、每一种价值体系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因此,不同价值体系间无法进行衡量和比较。、每一种价值体系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因此,不同价值体系间无法进行衡量和比较。价值体系是人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反复经验和权衡所总结出来并逐渐达到彼此协调、被认为是最有利于自己生存、发展的整套原则。每一种价值体系都有其存在的根据。(2)。虽然价值体系的构建与价值主体的生存、发展需要密切相关,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和欲望,因此,也有着不同的价值体系。(2)但是,对于同一个价值主体而言,不同的价值体系之间可以进行权衡和比较,其标准在于价值主体自身的生存、发展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只有给予价值主体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而且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价值观念,才是好的和优的。(4)这一命题看到了价值体系的多元性,承认了价值主体的多元性,也承认了价值体系的在内容上的相对主观性,但是忽视了对价值体系的评价必须与一定的价值主体联系在一起。脱离价值主体的价值体系之间不具可比性。(2)三、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每小题三、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每小题 2020 分,共分,共 4040 分)分)9 9、试论述承诺与义务的关系。、试论述承诺与义务的关系。1)承诺者的承诺是对承诺者自身的一种规定和制约,约束着承诺者的某种行为以实现该要求。义务是一种强制性力量,它包括法律的义务和道德的义务。法律的义务带有强制性,而道德的义务通常具有自愿的形式。与承诺相关的义务更多地是指自愿形式的义务。(6)2)承诺不等于自愿的义务。但是一旦承诺生效,承诺就转变为义务,承诺者就被置于义务之下,从而承诺也就具有了约束力。但是,这种强制并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源自承诺者自己的意志。因为,承诺是一个意志行为。一旦做出了这个承诺,就意味着愿意按照承诺的内容来限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就意味着愿意接受由承诺所产生的义务。(6)3)义务与承诺紧密相连。承诺作为一种意志行为,包含着人的目的和意图,而这种目的和意图在于人的需要或者欲望,承诺只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或者欲望而做出的。承诺的内容,就是承诺者所打算接受的义务。因此,承诺是义务的来源之一。承诺者所承诺的内容就构成了未来的义务。(6)所以,承诺一旦被接受,就转化成了义务,就成了约束承诺者行为或者要求他做出某种行为的外在要求。(2)1010、试论述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试论述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人类中心主义实质上就是对人类在宇宙中的主体地位的确信,就是要求人类称为环境的主人,就是要求以人类的需要为中心看待一切、对待一切、处理一切、取舍一切。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观念的支配和指导下进行的,在人类形成和不断强化这种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和信念的过程中,就会以这种观念和信念支配自己的活动,可以说,自从人类有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萌芽之后,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进行的。从人类实践活动的后果来看,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人类及产生了积极效应,也产生了消极效应。(5)积极效应:使人类确信自己是自然的主人,从而使人类从自然的奴役和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然的控制者;使人类确信自己是社会的主人,从而使人类从社会的奴役和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社会的主人。人类中心主义也使人类不断努力控制和改进社会、使自身成为社会主人的动力;使人类确信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从而使人类从自身的奴役和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己的控制者。正是在人类中心信念的激励下,人类才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各种奴役和限制中获得空前的解放和自由,才获得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和条件,并因此才获得了今天高度发达的文明。(6)但是,人类中心主义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过分膨胀了人类的占有欲和统治欲,由此导致了一些消极效应。消极效应:强调以人类为中心,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过分强调对自然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索取,忽视了对自然的依赖和对自然的培育,导致了自然资源迅速枯竭和自然承载能力的迅速衰竭;在人类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过分强调对其他个体和群体的统治,忽视了社会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导致了人类社会中过分残酷的争斗;在个人与自己的关系上表现为过分强调理性,忽视了人的非理性方面,导致了人们以短视的态度对待自然、过分热衷于权力和利益的争夺,而且导致人过分理性,使人的心理失去平衡,诱发了多种普遍流行的心理性疾病。(6)因此,我们对待人类中心主义这种观念和信念,既要看到它对人类所带来的积极效果,也要看到它的过分膨胀所造成的消极后果,从而正确对待人类中心主义,使之在人类与自然、与社会和与自身的关系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