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一期项目建议书.pdf
-
资源ID:77344787
资源大小:4M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一期项目建议书.pdf
目 录 一、项目简介 1 项目名称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一期)2 项目背景 2.1 项目来源 随着国航股份上市成功后,国航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转型期。要把重心工作转到加快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上来,要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当前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与运输生产高速增长不相适应的矛盾很突出,按照国际航协组织的安全审计要求,国航的飞行安全管理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快安全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进程;狠抓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的确是当务之急。量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为此提出“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项目涉及的范围 从民航业界的观点来看,飞行安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涉及航空公司、机场、空管、旅客、以及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飞行安全的问题既有来自公司外部的因素,也有来自公司内部的因素,在进行飞行安全管理时,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安全无处不在。航空公司的飞行安全管理一方面存在于公司整个航班生产运行控制的全过程中。同时作为一项重要的组织战略,航线运行安全审计/评估,也是飞行安全管理中另一方面的重要内容。制定严格、适度的法规保证公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从而为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提供有效的、以数据为依据的科学方法。因此从整体上考虑,航空公司的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复杂度很高、建设周期较长的系统工程。或者说这样一个系统建设的最终成果要依赖于覆盖范围较广的的信息来源,依赖于多个相关的安全信息系统的建设成果。根据国航目前信息化建设的现有资源来分析,我们拟建设的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应充分涵盖公司生产运行控制过程的主要方面;但初步的开发要有切入点,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即从整个公司的层面来规划系统框架,以飞行总队为切入点,进行第一步实施,进而分期建设,逐步推广至全国航。项目目标 国航飞行总队飞安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以信息系统为载体,以飞行安全管理为核心,整合航班生产管理和训练管理,在飞行总队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实现飞行安全管理的系统性、规范性、高效性。同时,运用科学的决策辅助手段来辅助决策,提高飞行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上面的总体目标可以总结为:描述、评估、诊断、改善、跟踪。具体如下:描述:生产、训练过程中有关的数据和指标 评估:安全的状况 诊断:安全的薄弱点(分析出影响安全的问题所在)改善:给出提高安全水平的方案 跟踪:对安全措施的合理性、及时性进行跟踪 二、项目实施方案 4 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国航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须遵照下列指导思想:4.1 开放性 所有技术采用开放系统技术,开放意味着标准和互连,新的开放技术可以方便的引入,基于开放技术的新的产品可以方便的集成。同时,开放意味着不对某一厂家的技术和产品形成依赖。这些对国航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这一庞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来说尤为重要。4.2 高可用性 高可用性是指系统必须能保证可靠,均衡负载,故障恢复以及长时间连续运行的能力,一旦国航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正式实施,他将关系企业的运营,因此,系统不能轻易出错,必须能保证在各种条件下都能良好运行。4.3 高适应性 由于国航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多变性,使得系统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业务的发展,会不断发生变化,或者增加了新的需求,新的变化应能通过对系统的配置调整来实现,减少编程量,因此国航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有良好的适应性。4.4 可扩展性 国航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长期性所需的分步骤实施,使得系统必须具备可动态扩展的能力,以便使其能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扩展。同时,国航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使得每个系统不断面临与其他系统集成的处境,因此,每个系统必须具备极强的扩展能力。4.5 可管理性 国航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要求对系统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而对于应用系统的管理都是依靠统一管理平台来完成的,同时,统一管理平台也需要监控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的资源,因此系统必须具备很好的可管理性。5 国内外发展状况及趋势综述 1).国外先进航空公司信息化程度比较高,但是就国情而言,文化背景的差异,管理模式和内容上都与国内有很大区别。特别是飞行机队的管理模式与我们比较大相径庭:管理机构比较简化,层次少。对飞行员的招聘、培养、训练方式不同。日常的安全规章以及相关理论学习和考核方式不同。飞行执照的管理方式不同。没有类似的专机任务。航班生产组织形式大不相同。2).据了解在国内航空公司中,并没有专门的飞行安全管理系统;由于飞行安全管理是个广义概念,因此系统应用范围也有不同。例如:航空公司安全评估系统QAR 品质监控是用于安全管理的不同范畴(或称为检查、指导性的应用)。3).国航重组后,目前的机队规模、覆盖的地域、执行的国际航线和承担的专机任务的特殊性,使它的航班生产运作、安全、训练管理有其特殊性。我们要建立的是为提升总队生产与训练的日常安全管理手段的信息系统(或称管理型应用)。6 设计基本原则和依据 3.1 建立多层结构的企业信息系统 计算的历史表现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计算模型之间的不断交替。从计算时代开始到70 年代末是集中式模式。应用是单层(单片)的应用,系统环境是(大型)主机加上亚终端,软件环境是事务监控程序(TP Monitor)加上数据库系统。这时所有的数据访问、业务处理及表现逻辑都在同一台机器上。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是计算模式的第二波,如国航的绝大多数信息系统。一般形式是“胖”客户端或者是“中等”客户端。“胖”客户端集表示逻辑、业务逻辑、业务数据模型和通讯功能于一体。“胖”客户端的多种功能交织在一起,非常不便于软件的更新与维护;由于数据模型“紧偶合”在每一个客户端,数据结构的改变将导致所有的客户端都得改变,对于大型的系统这一点是成本非常高的;如果业务逻辑改变或者与数据库系统的通讯发生变化(如更换了数据库系统),所有的客户端都要变化;由于数据库连接是针对每一个客户端的,系统的伸缩很困难,当业务增长客户端访问量大增时,购买数据库连接不仅贵,数据库系统也不能给予性能上的足够支撑;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各种原始数据和命令都需要在网络上传输,加大了网络的负载。“中等”客户端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存储过程,一定程度上给客户端廋了身并降低了网络的负载,但数据库连接仍然是针对每一个客户端的,可伸缩性差;由于存储过程的不标准,应用不易于推广,客户很容易被锁定到某个特定的数据库厂商上。下图的左半部分是两层结构的系统的示意图,右图是现代的三层结构系统示意图。随着 90 年代广域网络技术和 Internet 的普及,传统的“客户/服务器”模式应用基本上成为企业“部门级”的应用模式,3 层(或多层)结构的系统模式成为“企业级”应用的基本模式。“企业级”应用具有如下的特点,可能有来自众多客户端的并发访问、对应用的处理的吞吐量和性能要求较高、系统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和易维护性要求高。3 层结构的应用系统把系统的表现层(客户端)、业务逻辑部门和数据逻辑部分分离开来。第一层表现层只处理客户的输入/输出、必要的数据校验以及与第二层的通讯,告诉第二层要做什么业务服务,第二层业务逻辑层只根据请求做业务逻辑处理和对第三层数据库系统的访问,即把对数据库的具体操作交给第三层,第三层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只负责数据的管理和处理。第二层的业务处理程序一般用第三代语言编写(如 C/C+或 Java),它与第三层的通信一般会是通用的数据访问技术(如 ODBC 或 JDBC)或者是数据库厂商提供的技术(对于 Sybase 而言是 ctlib);第一层与第二层的通信由专门的支撑软件中间件的客户端软件与服务端软件来负责,这两个软件需要分别安装在客户端和中间层计算机系统(有时也称为“应用服务器”机)上。中间件服务端软件还承担着缓冲来自客户端的请求,管理、缓冲和复用对数据库的连接,控制应用进程/线程的启动和停止等功能,以最大限度地提供业务处理的吞吐量和性能。建设企业级的信息系统时,应用服务器机和数据库服务器机一般都建在数据(处理)中心,它们在一个高速的 LAN 上。这两层都可以比较独立的改变,也可以在各层采用双机热备份的形式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可靠性。客户端一般是在远处,与第二层应用服务器机的连接一般通过 WAN 来连接,客户端一般可以独立地改变。传统的二层结构系统现代的三层结构系统 3.2 基于先进的支撑技术开发应用系统 计算历史的另一个大的变化就是软件能力(功能)的不断增强。这种能力的不断增强是由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表现在应用层和系统层软件的功能上编写同样功能的应用软件,作为支撑的系统层越来越“厚”,应用层本身越来越“薄”。其原因很容易理解。随着硬件价格的不断降低、处理能力的不断增强,软件应用的场合更多,运行更快,可使用的资源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强,也越来越复杂。此时,如何提高软件的生产效率、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就成为软件技术发展中的一个关键任务。在尝试解决这一问题的诸多方法中,软件复用是一个最具影响的思想如果在新开发中能复用自己或别人已经编写好的、经过验证的软件功能模块,不必“重新发明轮子”,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的编写效率、就能编写更复杂的软件,软件也会更可靠、甚至性能更高。多年以来,许多组织都在尝试在项目组中或在整个组织中复用编写良好的软件模块。当前发展的最好的是一些在软件业通用的软件或软件模块,即由专业厂商商品化了的那些软件产品,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软件、近年发展起来的多种中间件软件和以中间件软件为核心的各类平台软件。对于编写两层结构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软件,最重要的可复用“平台”软件是数据库系统及相关工具;对于三层结构的应用系统,最重要的是各种中间件软件及相关的平台软件。应用事实上已经几乎无法从头写起了。对于同样功能的应用软件,显然应用层越来越薄,系统层越来越厚。下图展示了应用基础架构的演变和进化过程。中间件软件是企业级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类平台性的软件。所谓“中间”是指其位于应用系统之下,操作系统之上,是为应用系统提供某些支撑功能的软件(模块)。在三层结构的应用系统中,客户端与中间的应用服务器层的通信功能以及其它的一些重要功能就是由中间件软件实现的。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中间件软件包括,消息中间件、交易中间件、应用服务器软件、EAI 软件等。3.3 跨相关应用规划数据/信息资源 企业在开发信息系统时,由于受当时的 IT 技术、企业自身的 IT 能力与认识水平、对业务的认识以及业务规范化程度等因素的限制,一般不能系统化地规划、设计与实现应用。各个时期建有不同的、各自独立的系统,各自有自己的数据库,数据重复录入,出错率高、效率低,数据的冗余度高、共享程度低,无法实现“就源输入,数出一源”。独立的数据存储的个数越多,可能需要建设的相互接口就越多。如果有 n 个独立的数据存储,相互之间都要建立接口的话,接口数的数量级就是 n 的平方,n 越大,接口数量增长越块,化在数据集成上的费用就越高。见下图中的左半部分。与此相反,如果能够在建设的早期从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角度(也是从企业业务对象的角度)对信息系统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比较完整的结构规划和设计,虽然此时要有额外的花费,但在后期建设新的应用系统时就会最大限度地避免数据结构与数据信息的重复获得,也会较大地降低信息系统在数据结构设计、数据整合、应用整合上的开销,不管新系统是直接从已有数据库中直接读取数据,还是通过某个应用从数据库中提取信息。见下图中的右半边部分的图示。跨相关应用规划、设计和管理企业数据/信息资源的技术理念被称为企业的数据/信息管理(Data/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数据/信息管理是企业数据/信息整合的手段,也是应用系统集成的基础性手段。在国航信息化和重新整合数据/信息资源和应用的过程中,采用数据/信息管理技术是必然的选择。3.4 建立统一的安全认证与授权机制 企业在应用与信息层面上的安全设施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设施和授权/访问控制设施。安全认证设施一般被称为认证系统,基于公共密码体制建立,也被称为公共密钥基础架构(PKI);授权与访问控制设施被称为权限管理基础架构(PMI),一般基于目录服务器系统建立。安全认证系统一般包括认证中心(CA)、注册中心(RA)、公钥证书与黑名单管理系统、安全应用开发包等软件组件。认证中心是企业信任管理的源头,负责向系统中的其它实体(如 RA)和经过核实身份的证书申请者(人、应用或计算机系统)发放数字证书,注册中心负责证书申请、更新与撤消等的受理。公钥证书与黑名单管理系统保存系统中发放的公钥证书和黑名单并提供查询访问机制。安全应用开发包则提供企业信息系统应用开发中多需要的安全服务调用,如数字签名、验证,加密、解密等。以普通智能卡或 USB KEY作为证书保存载体的安全认证机制是一种强安全的系统防护设施,可以有效地防止信息的泄密、被篡改、假冒和行为抵赖。权限与访问控制系统使用目录服务器保存企业所有人员对应用与资源的访问权限,并提供统一的机制验证用户的授权。对于国航信息系统来说,应用与信息的安全怎么强调都不过份。没有统一的安全认证系统和统一的授权与访问控制机制,就难以实施统一的企业安全策略、制度与手段,就会有潜在的安全隐患,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也是不经济的。由于国航信息系统最终要建成统一、集中的应用系统平台,就使得先进、高强度和高度集中的安全控制机制更为必要。3.5 通过逐次的集成逐步建成系统 企业的信息系统不可能一次建成,因为以后一定会有新的应用需求,需要开发新的系统;也可能因为由于财力、技术能力和认识的不足,需要逐步地去建设。新的系统通常要和老的系统交换信息,使用老的系统的功能,因此数据与应用的集成不可避免。当企业已建的各个信息系统各自独立,共享和交换信息困难时,也需要进行系统的集成。集成是解决矛盾的手段,也是系统建设的手段,信息系统可以通过逐步的集成建成。因此,如果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在系统开发完成时也就完成了在建各个子系统或应用模块之间的集成,但并不能完全解决日后的问题。就象企业的 ERP 系统,虽然比较完整,但不能把企业的新生需求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囊括在其中。传统的 ERP 系统是“完整”的一套打包软件,试图向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购买”(One-Stop-Shopping),软件由一家厂家提供;新的 ERP观点则是,针对各个子系统功能,选择最好、最适用的的软件(Best-of-Breed),集成这些系统,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建设企业信息系统时不能惧怕集成。见下图中关于企业 ERP系统观点变化的示意说明。当企业存在 n 个独立的应用系统需要相互集成时,相互之间的接口数量最多可能有n*(n-1)/2 个,开发、管理和维护都非常困难。一旦一个接口改变,最多可能会影响另外的n-1个系统。因此,两两相互集成的方法逐步让位于各个应用系统或数据源与一个“中央”的系统集成的方法。这样一来,接口的总数量就可以减少到 n 个,开发、管理和维护的工作量就会减少很多。基于消息代理技术的企业应用集成(EAI)中间件平台就是这样的一个中央系统。由于这样的系统提供了与各种数据库系统及流行的中间件软件的标准接口,也提供了开发新接口的技术手段,提供了把多个应用串在一起的流程集成能力,使得企业应用系统的集成有了有效的技术手段。4 总体目标及需求分析 4.1 总体目标 4.1.1 系统的总体目标 国航飞行总队飞安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以信息系统为载体,以飞行安全管理为核心,整合航班生产管理和训练管理,在飞行总队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实现飞行安全管理的系统性、规范性、高效性。同时,运用科学的决策辅助手段来辅助决策,提高飞行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上面的总体目标可以总结为:描述、评估、诊断、改善、跟踪。具体如下:描述:生产、训练过程中有关的数据和指标 评估:安全的状况 诊断:安全的薄弱点(分析出影响安全的问题所在)改善:给出提高安全水平的方案 跟踪:对安全措施的合理性、及时性进行跟踪 4.1.2 业务层面的目标 飞行总队的飞安管理工作是围绕飞行员来开展的,日常工作是航班生产和飞行训练,因此可以从生产和训练两个方面来描述业务层面的目标:1).生产层面 能够及时分析和掌握航班生产的情况,及时发现航班生产中影响飞行安全的各种因素,并给出预警。具体目标如下:1、航班过程监控。2、季节性、特殊性任务的监控 3、根据航班生产任务预测机组需求。4、机组力量搭配合理性分析。5、特殊机场运行机组的监控。6、飞行员的经历时间监控。7、分析和运用 QAR 数据。8、运行手册符合性监控 2).训练层面 能够理顺和规范训练的流程(包括航班训练和模拟机训练,理论和基础训练),合理地调配和使用训练资源,使训练和航班生产能够相互配合和协调,并采用针对性训练等手段,使训练更加有效和合理。具体目标如下:1、建立训练档案。2、建立系统的训练流程。3、生成训练需求。4、实现针对性的训练。5、训练计划与航班任务相关联的合理编制(半自动自动化)。4.1.3 信息化层面的目标 在信息化层面的目标包括:1、构建飞安系统的信息系统平台,并使该平台具有安全性、系统性、可扩展性、易用性等特点。2、使飞安系统能够与现有的信息系统协同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维护流程。3、在系统中融合决策辅助模块,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来支持决策。4.2 业务需求分析 根据国航所提供的材料,对目前国航的生产、训练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国航目前的业务流程,总结国航飞行总队对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有以下几个各方面:能实现生产、安全管理、飞行员管理及训练管理信息实时共享和交互 能够通过系统准确、及时地了解各类信息以及生产、训练的实时状态 能够运用各类模型方法以及一些辅助手段(不可量化的数据分析运用诸如人工判断的手段等)对航班生产、安全以及飞行员的训练情况进行评估 能够按照规章标准建立系统的约束条件并且在数据超出标准时对相关的决策操作人员给与提示 能够建立案例库,并对案例库中的数据给与归类 能够及时准确地向飞行员网上准备系统发送信息 建立整合平台,与国航其他信息系统交换、共享数据 灵活的报表引擎,自由组合数据的报表统计输出功能 4.3 具体业务需求分析 4.3.1 生产控制统计分析 目前生产运行控制中主要依靠航班生产管理系统(FMS)来完成,系统中完成了飞行大队的航班业务流程,并且提供了一些统计分析功能。同时,此系统向其他系统提供了相关数据,是飞行航班控制中最为重要的系统。但是,FMS 当前仅仅满足了业务流程的需要,由于管理点的分散、职能部门的流程不尽相同,使得数据较为分散,难以满足数据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现有的统计分析报表较为简单,不能满足生产中监督和调整的需要,因此,建议在目前 FMS 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系统和模块,已完成生产控制中的需要。4.3.1.1 航班生产监控模块 生产监控模块通过从中心数据库中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对航班的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和监控。通过监控航班的各类情况,可以将汇总后的信息提交给航班安全评估中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使航班的计划安排和机组的派遣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此模块中应包含如下功能:动态监控深产任务完成情况 以图表方式直观显示实际任务完成情况与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的对比,描绘出航班调整对生产计划的影响程度。动态监控群体飞行时间 通过各类报表(旬报、月报、季报、年报)形式动态监控各类机型、各技术标准的平均累计飞行时间以及年剩余时间。动态监控个体飞行时间 按照月、季、年动态监控每个人的飞行时间,分级别进行自动报警(也可手工干预)并给出人工建议方案,通过安全预警系统将报警信息以及建议方案以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出。航班实时监控 显示机组连飞的监控甘特图:显示航班预计延误和衔接情况、反映出连飞人员的情况,航班不正常时、新机长在天气不够标准的时候能够自动通过安全预警系统进行报警。4.3.1.2 航班计划运行监控模块 以图表显示航班季航班任务计划量、航班数、小时数、驻外航班数等。以图表显示上一航班季年、季、月计划、本部航班任务完成情况分析、跟踪以及与本季的对比等。4.3.1.3 机组信息管理子系统 在 FMS 系统中已经开发了护照管理子系统以及后勤保障子系统,系统中已经存在一些数据,为了能够更全面的管理机组信息,增加一套机组信息管理子系统。此系统从中心数据库中提取 FMS 中的原有数据,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将改动过的数据通过中心数据库与FMS 中的数据进行同步,同时为航班生产安全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在系统中包含如下功能:机组的证照信息管理 飞行执照、护照签证、健康证等信息的集成管理,分部门维护。机组的复训、理论学习登记管理 机组的复训、理论学习计划及实际情况登记。机组的疗养、休假信息管理 机组的疗养、休假申请及实际情况登记。4.3.1.4 生产统计分析子系统 生产统计分析子系统是基于中心数据库中整合完成后的实时以及历史数据为源数据进行分析而形成报表。由于数据具有实时性和唯一性,报表中的数据结果是真实可靠的。报表中心的建立,报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完全可以解决在业务中由于时段不同,业务结构发生变化而带来的麻烦。业务人员可以轻松的改变报表的数据模型,而得到想要分析的数据结果,同时也能够轻松的转换各类图表的方式(柱状、饼形、甘特图等),尽可能的 对数据以及趋势有更直观的了解。在生产统计分析子系统中包含以下功能模块。生产计划分析 生产计划制定的前期工作 年度生产计划分析 航班季数据报告 航班计划调整管理 生产报告与分析 任务完成情况报告 生产分析报告 4.3.1.5 生产数据管理 由于管理比较分散、管理数据口径不一致等问题,使得数据的维护难度较大,数据的唯一性、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得不到保障。建议构建中心数据库,同时建立整合平台,使得数据通过整合平台能够及时沟通,同时在整合平台内搭建数据一致性检测中心,防止数据冲突情况发生。同时整合平台及时监测各个数据库的数据变化情况,做到数据同步。生产数据的管理可以通过整合平台做到准确、及时、有效。根据国航的业务需求,生产数据管理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同一指标口径。以中国民用航空统计管理办法为依据,统一各项指标。建议在规章制度子系统中,建立相关条目,根据条目建立相关数据。集中管理数据 在整合平台中(详见下整合平台)建立静态数据中心,由一个或几个部门进行数据更新与维护工作。4.3.1.6 业务功能流程图 根据上述对需求的分析以及建议,描述业务功能流程如下:4.3.2 飞行员管理及训练 国航目前的在飞行员的管理训练中只有培训部的管理系统以及一套飞行员的档案管理 系统,由于两套系统相互独立,并且培训系统过于简单,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飞行员的培训管理系统。根据国航提出的业务功能需求,描述飞行员培训管理流程如下图。4.4.由于目前的基础数据不够全面,需要搭建新的飞行员训练基础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中的数据与训练部子系统、飞行员档案系统中的数据保持一致与同步。建议通过整合平台,使数据能够做到同步、及时、有效。飞行员档案中包括:飞行员技术档案、飞行员训练档案以及训练标准的定义。这些数据部分可从飞行员档案系统以及训练部子系统中提取,然后在系统实施运行后进行补充和完善。4.根据基础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训练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再得到相应的数据后,针对飞行员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产生下一步训练的需求,为训练计划的管理及编排打下基础。在统计分析中要做到以下几点。掌握航班的生产状况,包括排班、行前准备、航行中及航后的总结和记录。掌握航班生产安全形势并可进行分析。掌握总队飞行实力,包括即时的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训练的各种需求进行规划,建立相关的模型和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其一,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的结构情况,对各机型和岗位的人员数目进行预测,提出训练需求;其二,根据 QAR 系统分析结果,提出趋势性问题(各机型的),为提高技术水平、对飞行员安排针对性训练;其三,在复训、转升训练时,根据对飞行员的综合评价进行资格审定和生成转升名单,供决策参考;其四,满足生产,均衡安排训练需求。综合考虑各种资源约束,在保证航班生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训练任务,提出日常训练需求。其五,个性化需求的补充训练。4.建立训练流程 把飞行员训练流程整理和相对固定下来,以便于对训练进行管理;同时,在建立系统时,对已有的训练流程进行分析,整合其中可以优化的流程,改善管理效率。训练计划的编排 根据训练统计分析出的结果,结合针对飞行员的评估结果以及在相应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下,最后依据生产分配的情况,由系统生成一些可供选择的训练范围,再由人工进行任务的最后编排。4.飞行员的技术、训练档案与其职业生涯紧密相关,记录内容量大,要求数据及时、准确;这是飞行员训练子系统的信息基础,在完成了飞行员的各种档案建设之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对飞行员进行评价、评估,建立与安全和飞行有关的信息,为生产派遣系统提供数据支持。飞行员的档案信息主要涉及各种技术信息、训练记录、飞行安全分析记录(包括基础训练和在职训练等等)。建议对飞行员的档案进行集中管理,便于对飞行员情况的了解以及分析。4.根据飞行员档案中的数据以及飞行员在 QAR 中的历史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飞行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评估,为合理的做出计划安排作铺垫。4.3.3 规章制度管理子系统设计 规章制度管理子系统大致包括:规章制度库、符合性判断模块、规章制度监控信息模块、规章制度抽样检查模块。各模块的具体功能如下:1规章制度库:在规章制度库中保存各种规章制度,并进行维护。规章制度保存的形式可以根据规章制度的类别而有所不同。2符合性判断模块:对于一些容易量化的规章制度,可以结合实际的生产和训练等数据,进行符合性判断。3规章制度监控模块:有一些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实时监控,在规章制度监控模块中,可以对这些规章制度进行实时监控。4规章制度抽样检查模块:对于一些定性的、无法量化的规章制度,往往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来检查是否执行,在这个模块中保存、维护、分析抽样检查的数据。5规章制度的发布或论坛:在规章制度子系统中,可以设立一个规章制度的发布、讲评模块,或是以论坛的形式出现,可用于领导发布和讲评规章制度,用于员工交流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4.3.4 案例库子系统设计 经验是十分宝贵的,对实际发生的一些飞行超限事件进行仔细剖析、分析,总结和提炼其中的经验教训是非常有价值的。经验总结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经验库。由于许多经验的表达是很抽象化的,很难进行结构化定义,在进行经验总结的时候,可以把相关的资料汇总在一起,通过建立关键字的方法来对这些资料进行索引,以方便对这些资料的查找。案例库的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和完善的过程,应该分为三个阶段:1、案例管理库:能对案例进行分类管理,便于对案例进行检索。2、简单的知识库:在案例管理库的基础上,建立专家系统。3、知识库:利用专家系统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形成相应的保障飞行安全的知识。4.3.5 安全管理 4.安全管理子系统是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一个核心的子系统,它衔接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提供综合的分析和处理功能。在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都具有各自的分析模块,但那些分析模块事件分析 事故征候率 提出建议措施 安全管理系统流程外站提供运行设计局方提供非正常事件飞行情况报告表故障情况 大队汇报 OMIS系统 统计出正常率以及目前需要加强非正特殊训练 数据来源 公司安监部 主要是针对各自子系统中的对象,而在安全管理子系统中,提供的是综合性的评估、分析,并能根据评估和分析结果,进行预警。1安全评估 评估按照评估的对象来分,可以分成个体的评估和群体的评估,根据评估目的的不同,可以采用单指标评估和综合评估等不同的评估方法。这是一个涉及到飞行员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模型。具有多目标的特点。涉及的基本数据有定性和定量的。对于定性的因素,怎样结合到评估目标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安全评估模块中,包括以下一些内容的评估:(1).飞行员安全技术综合评价:综合各种软硬指标来评估飞行员的技术状况,具体如下:软指标:飞行作风、心理素质等指标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种指标称为软指标。软指标的确定包含有管理者对飞行员的倾向性认识;硬指标:飞行品质、英语水平、飞行时间、固癖动作等指标的确定,是飞行员的基本信息,这些指标称为硬指标。硬指标的确定是基于飞行员实际的飞行信息。飞行员安全技术指标的确定 软指标:为了减少人本身所固有的倾向性,可以采取逻辑的是与非或打分方法来确定软指标的数值;硬指标:基于 QAR 数据多指标相关因素动态分析和飞行员实际的飞行信息。(2).机组的技术评估:在机组派遣的时候,通过对机组的整体技术进行评估,来了解机组整体的技术状况。根据机组的搭配情况,每个飞行员的基本信息,包括技术特点、职称、驾驶员飞行记录簿、飞行经历记录、外语水平、训练记录(操作熟练程度、理论水平)等等多方面的因素,结合飞行航线情况、机型、飞行岗位,对机组的飞行安全性进行评价。该评价模型,涉及到机组人员的年龄搭配,技术特点的互补性,对岗位的胜任程度。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对航线的运行经历(尤其是对复杂机场和特殊航线的飞行次数)。机组的整体能力和航线需求是否能够匹配。(3).评估飞行人员的数量和结构是否匹配航班生产任务:也就是找出航班生产任务与所需飞行员的对应关系,确定人机比,以此作为评估标准。2.安全分析 在 QAR 分析子系统中,对飞行超限事件进行了趋势性分析,在安全评估、分析、预警子系统中,可以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做比较全面的分析。例如,某个飞行员发生某类飞行超限事件有某种趋势,我们就可以结合模拟机训练的情况,来进一步判断这些飞行超限事件的发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本子系统中,可以横向结合其它子系统,例如生产、训练等各方面,来进行趋势性分析,趋势的关联分析等等。3.预警和处理 对于评估和分析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及时给出预警,并且建立预警的跟踪、处理机制。4.3.6 信息系统业务平台 飞行安全的业务平台主要功能是提供一个多个子系统信息流通的通道,使各个业务子系统之间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沟通,保持数据的唯一性,避免存在于各个系统中的相同的业务数据的重复录入。同时,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模块,对各个部门、人员的业务操作数据范围进行划分和限制;提供报表引擎,能够轻松、快捷的制作报表;提供中心数据库,汲取各个子系统中的数据,加以综合,为各类分析报表提供有力的数据来源,记录操作的历史数据,使业务系统的数据操作有据可查;提供功能强大的工作流引擎,为今后的业务扩展以及业务流程变更打下基础;提供规章制度匹配中心,为各个子系统的业务操作提供理论依据和限制;提供认证和授权功能,使整个系统做到安全、高效。信息业务平台是整个飞行安全系统的核心,是飞安系统以及飞安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一个整合平台,各个子系统通过连接到此平台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交流,同时是飞安系统的静态数据处理中心,管理飞安系统的主要静态数据以及业务流程。根据上述特点,建议在业务平台中采用具有成熟技术的、已经成为产品的认证、授权软件;工作流引擎软件;报表引擎软件以及整合平台软件。通过使用现有的成熟产品,在构建飞安系统时能够使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保证、缩短建设周期、减少投资成本。业务平台依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整合平台、管理平台(静态数据管理中心)4.3.6.1 系统逻辑构架图 4.3.6.2 整合平台 包括工作流引擎;规章制度、案例匹配中心;认证中心;数据一致性检测中心;报表引擎;用户权限检测中心 工作流引擎 提供图形化的工作流生成工具 根据定义的业务流程安排,执行数据流的传递与交流,并且监控任务流的执行情况。规章制度、案例匹配中心 在业务数据更改发生变化以及安全系统进行评估时,从数据库中搜索并提供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案例,为业务人员提供依据和范例。认证中心 安全认证管理:为用户登录提供安全认证。数据一致性检测中心 在业务数据发生变更时,数据一致性检测中心将对相应的系统中的关联数据进行检测,进行同步修改,使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保持一致性。报表引擎 通过报表引擎,可以十分方便的为各个子系统提供各种组合的报表查询与输出服务。用户权限检测中心 控制用户登录系统后所能进行的业务操作以及查询范围。4.3.6.3 管理平台 管理平台包括用户管理模块;报表设计与管理模块;基础数据监控与管理模块;工作流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 组织结构管理:向使用者提供一个可视化组态工具,利用此工具可以创建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定义各级负责人管辖的部门以及各职工的岗位职责。用户界面个性化定义:用户根据可视化工具定义网页界面的布局及显示风格,设置栏目、主题、内容、定义服务属性等。用户权限设置:根据组织结构以及人员岗位情况,采用分级授权的体系结构,给不同级别的用户分配相应的权限。报表设计与管理模块 通过报表引擎,对报表进行设计,并设置报表权限(修改、查看权限)。对报表进行统一管理。基础数据监控与管理模块 该模块管理维护系统运行需要的各种基础数据,包括飞行员的基本信息,一些系统的基本参数等。对基础数据进行监控,记录数据操作的历史纪录。工作流管理模块 通过工作流引擎,对工作流程进行制作和管理。5 总体设计方案 5.1 系统总体架构 为了完成飞安系统的生产运行控制、生产统计分析、机务信息、QAR 统计分析、训练管理、安全评估/审计、规章制度管理、案例库子系统、信息系统业务平台 9 大功能需求,国航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系统设计强调标准化、平台化、组件化。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采集整合为手段,在结构数据库和文档信息库的基础上构建数据仓库,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实现航班生产、训练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国航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分成五个层次:网络层:包括网络硬件软件平台。数据层:包括结构化数据库、LDAP、数据仓库。应用支撑平台:作为国航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底层平台,提供应用支撑框架和底层通用服务,该层又可以划分为五个层面:数据整合、工作流引擎、报表引擎、认证和授权、用户管理。实现需求分析中的整合平台和管理平台。应用层:以应用支撑平台为基础,向国航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提供业务处理功能的各类应用系统。应用扩展层:建立全系统应用集成平台,通过门户实现全系统应用整合。5.2 数据层设计 数据的内容构成 国航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可以分为一下两种:一是已有系统的数据:航班生产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0数据库 QAR:ORACLE 8 数据库 OMIS:航班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空勤出差补贴系统:SQL Server 2000数据库 燃油核算系统:培训部系统 二是,为系统建设需要新建的数据:技术和训练档案:驾驶员飞行记录簿、飞行经历记录本。安全档案:各项安全报告、安全记录、安全获奖登记。规章制度:符合民航总局 121 部运行规范的法规集。数据库系统的整合 对国航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制定统一的数据库技术、系统代码、编码设计等规范,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我公司的基础信息,从不同的数据源中进行整合、集成,建立整合共享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的整合 国航飞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非结构化信息(如:规章制度等)可以通过内容管理组织起来,通过全文检索来方便用户的使用。内容管理 当今商业世界中的内容通常是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使用纸张的信件和申请表格、电子邮件和传真;计算机产生的结算单、货物清单和报表;电子数据表格、演示文稿和字处理文档;另外,还有各种多媒体记录,如客户服务电话的数字音频记录或公司培训视频资料。公司能否在 Internet 经济中获得成功取决于它控制和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内容管理是一套全面的面向 Web 的内容管理集成软件解决方案,它提供了在 Intranet或 Internet 上立即访问文档信息的能力,可以有效地保证所需要的文档并按照正确的工作流程在正确的时间提供给正确的使用人员。该方案具有实时和无缝访问数字化、索引化内容的能力,因而公司内外的合法用户都能获得最高的信息使用效率,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信息搜索上。内容管理解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