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完整版(7篇).docx

    • 资源ID:77355216       资源大小:33.6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完整版(7篇).docx

    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202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完整版(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七年级历史电子书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强调) 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 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作业:课后作业 七年级历史电子书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通过认清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这一真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 认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方法与措施 一、自学讨论,预习提纲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2、“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 3、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a、食物b、四肢的进化 c、大脑的进化d、劳动 4、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设下陷井捕捉野兽 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5、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 b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 c集体居住在山洞里 d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6、山顶洞人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是因为:() a手脚有明显分工 b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 c懂得人工取火 d过着群居生活 7、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b人工取火御寒 c过着群居生活 d使用打制石器 8、山顶洞人抵御野兽的攻击,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 石器木棒火把弓箭 9、在同一地点发现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半坡原始人类 d、河姆渡原始人类半坡原始人类 1a2b3d4d5a6c7b8d9b 二、分组交流,展示提升。 10、右图是什么人?距今约多少年,位于哪条河的流域?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黄河流域 图中人物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石器和木棒 图中人物的体质特征有何特点?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但头部还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征。 图中人物取火方式是什么?“火”的使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天然火火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的体质,增强了与大自然斗争的能力。 合作探究学习 11、考古学家对北京人遗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现在我们知道的北京人化石材料有: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下颌骨、牙齿、肢骨碎片、胫骨等,分属40多个不同年龄的个体。同时还有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的灰烬,其中兽骨化石除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还有已经灭绝了的剑齿虎、肿骨鹿等 (1)请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一天中的劳动:妇女和儿童等采集果实,男子打渔,集体捕猎野兽,获取食物; 一天中的学习:长者要教幼者一些打猎的本领和生活的经验; 一天中的娱乐:晚上有盛大的篝火晚会,竞技比赛等; 重要提示:晚上一定要有专人负责看管火种; 其它: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 三、浏览巩固。 原始人类名称生活地点距今年代体质特征工具制造观念用火情况 元谋人云南约170万年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北京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等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北京约180XX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从事采集、渔猎等活动懂得爱美人工取火 四、抽测达标。 导入新课 展示远古人类的头部模型。设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人类头部模型?那时侯,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人群?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阅读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课堂组织学生自学课文,完成学案 学生充分展示后教师总结 对本课内容的小结,教师可采用表格或其它方式予以归纳,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并作为学习资料保存。 七年级历史电子书篇3 教学目标: 1、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氏族生活的特点等。 2、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 北京人基本概况;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模块二北京人的发现 自主阅读课本P3内容,完成第2题。 2.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3)使用天然火。(4)靠狩猎、采集为生。 知识模块三北京人的特征 自主阅读课本P45内容,完成第34题。 3.简述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2)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3)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过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上的里程碑。 七年级历史电子书篇4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材从介绍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这一主题。教材首先叙述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最后叙述、分析了文字狱的出现及其影响,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导入: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故宫)它的原名叫什么?(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略讲) 1、满洲的兴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出示明朝疆域图)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年 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都城:盛京 3、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 附表:满洲发展的历史 时间 族名 政权 建立者 1115年 女真 金 完颜阿骨打 1616年 女真 后金 努尔哈赤 1636年 满洲 清 皇太极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 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一组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另一组图片是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文字说明指出了这几组建筑物的用途。在学生观看阅读的时候,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一说上述建筑不同布局的意图。(主要反映出皇帝与臣下的关系,沈阳故宫建筑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说明王公大臣对皇帝的牵制作用;北京皇宫中乾清宫与军机处的建筑突出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说明君主权力的加强) 在学生对上述内容认识后,引导学生讨论军机处的设立对于君主集权的作用问题。军机处的设立,君臣等级关系进一步分化(君:独断专行;臣:惟命是从) 2、文字狱 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文字狱往往是一些诗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文字狱? 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分析清朝制造文字狱的目的和危害。(可以从清朝之前的明朝以及满洲贵族统治者与汉族民众的矛盾等方面进行提示。在分析文字狱的影响时,鼓励学生从其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人不敢过问政治等方面进行讨论。)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危害: (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讨论: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作业:课后作业 七年级历史电子书篇5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重点。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感性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也为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了铺垫。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又一重点。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以先引出昭君墓图片,生动形象地描述昭君墓和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碑,提出“匈奴是怎样崛起的?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是怎么回事?”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2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秦朝同匈奴关系中发生的几件大事: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修筑长城,扼制了匈奴的南下。但是到秦末,中原战乱,匈奴崛起。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汉族的影响下,匈奴地区还出现了农耕,说明汉匈两族人民在生产劳动技术上已经有了交往。教师可根据学生解答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说明和阐释。 3关于“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一目,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是什么状况?”“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让学生总结出西汉初年的“和亲”政策并没有阻止匈奴年年南下掠夺。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以便理解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是汉武帝进行反击匈奴战争的物质条件。教师讲述时,可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回忆西汉王朝实行休养生息后出现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大一统的具体情况,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次战役。公元前119年的一次,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破匈奴,可结合“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讲解。经过这次战役,匈奴主力向西北远徙,“漠南无王庭”,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百余年来,北方边境地区所受到的匈奴的威胁,至此基本解除。 4“昭君出塞”一目,包括两个内容: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呼韩邪单于归汉恢复了汉、匈之间断绝已久的友好关系,课本上引了双方约定的内容,可请学生阅读,以便加深理解。对昭君出塞,学生可能比较感兴趣,可鼓励学生讲解,结合观看昭君出塞图,以加深对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的认识,进而思考:“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 5东汉与匈奴的和战,教师可略讲。东汉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称臣,逐渐内迁。北匈奴控制西域,隔绝了西域与东汉的交通,并经常出兵攻打东汉边境。窦固、窦宪两败北匈奴,解除了北匈奴的威胁。后来,北匈奴大部分向西方迁徙。 6。讲完三个目的内容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匈奴对中国历史的贡献。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或思考一些问题,如: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 7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政策的不同及其原因”的问题,对图示中两个孩子的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以加深对汉匈民族关系的完整认识。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从本课引用的图片、诗句、史书记载、文物等获取信息,了解历史和认识历史,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通过对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昭君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简略的表述。 3通过讲述两汉与匈奴的“和”“战”,教会学生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 今天56个民族中已没有匈奴族,但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贡献,主要有:(1)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2)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3)他们创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2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结合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句,你能说出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吗? 昭君和亲,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 练一练 活动与探究 1。看图分析:现今发现的匈奴文物,上面镌刻的文字全是汉字,例如单于和亲砖与单于天降瓦当。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当时的匈奴没有自己的文字,采用汉字,同时也说明汉匈文化交流的密切。 2判断: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女孩子认为:“汉武帝以前的皇帝软弱,对匈奴只能退让和亲。武帝雄才大略,敢于反击匈奴。”男孩子认为:“汉武帝以前,国家贫困,对匈奴只能退让。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才能大举反击匈奴。”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这种政策变化,自然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因为国力的强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是国力强盛,汉武帝不可能多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参考资料 冒顿 冒顿(?前174),姓挛鞮(lund),头曼单于长子。头曼欲废冒顿而立其偏爱的少子,曾将他送到月氏作人质,企图借月氏之手把他杀害。他盗马驰归,头曼见他精于骑射,令其率领万骑。冒顿创造一种发响的箭镞鸣镝,严格训练卫士,下令“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史记·匈奴传)。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乘头曼射猎之机,率卫士射杀之,自立为单于。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冒顿杀父自立后,以优异的军事才能,指挥三十多万大军,东击东胡,西逐月氏,南并楼烦、白羊,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族,首次实现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的匈奴帝国。疆域东尽辽河,西逾葱岭 七年级历史电子书篇6 1。掌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掌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1、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分封制。 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20页“夏朝的兴衰”一目的内容,回答: 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2123页“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子目的内容,找出子目包含的知识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 (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你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广大的英雄,他们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你认为历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一下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 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 夏 商 西周 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 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A。商汤伐夏B。牧野之战C。盘庚迁都D。武王伐纣 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文王 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A。国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实行分封制D。盘庚迁都 5。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A。商汤B。商纣C。周文王D。周武王 6。禅让制的依据是()A。财产B。武力C。德才D。门第 7。说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B。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 C。国王居住在宽大、宏伟的宫殿里D。国王暴虐无道,统治黑暗 8。下列事件中,距今4000年左右的是()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盘庚迁殷 9。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中央集权制 课堂反思:(写下你在这课中的收获和困惑) 七年级历史电子书篇7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导入: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发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出示耕获图 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 仔细观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况。 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这幅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稻谷 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为什么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 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温暖。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学生思考: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江浙)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广州、泉州) (通过图片展示说明南方手工业的水平)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强调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 (2)市舶司的设立 3、货币制度的变化(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对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4、小结: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作业:课后作业 第 28 页 共 28 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完整版(7篇).docx)为本站会员(33****8)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