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22年八年级语文前半期开学考试试题卷及答案解析完整版-安徽.docx
-
资源ID:77359725
资源大小:21.79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安徽2022年八年级语文前半期开学考试试题卷及答案解析完整版-安徽.docx
安徽2022年八年级语文前半期开学考试试题卷及答案解析完整版-安徽名句名篇默写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一)补写下列诗歌中上句或下句。 (1)独坐幽篁里,_。 (2)此夜曲中闻折柳,_。 (3)故园东望路漫漫,_。 (4)_,惟解漫天作雪飞。 (5)念天地之悠悠,_。 (6)荡胸生层云,_。 (7)不畏浮云遮望眼,_。 (8)_,衣冠简朴古风存。 (9)浩荡离愁白日斜,_。 (10)商女不知亡国恨,_。 (11)宣室求贤访逐臣, _。 (12)_,一山放出一山拦。 (13)_,青草池塘处处蛙。 (14)攀条折其荣,_。 (15)_,志在千里。 (16)_,狐兔翔我宇。 (17)_,似曾相识燕归来。 (18)_,沉醉不知归路。 (19)轻舟短棹西湖好,_。芳草长堤,_。 (20)金陵城上西楼,_。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_,几时牧?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二)默写赠从弟其二 _,_。_,_! _,_。_?_。 【答案】(1)弹琴复长啸(2)何人不起故园情(3)双袖龙钟泪不干(4)杨花榆荚无才思(5)独怆然而涕下(6)决眦入归鸟(7)自缘身在最高层(8)箫鼓追随春社近(9)吟鞭东指即天涯(10)隔江犹唱后庭花(11)贾生才调更无伦(12)政入万山围子里(13)清明时节家家雨(14)将以遗所思(15)老骥伏枥(16)柴门何萧条(17)无可奈何花落去(18)常记溪亭日暮(19)绿水逶迤; 隐隐笙歌处处随(20)倚清秋;簪樱散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啸”“榆荚”“涕”“骥”“溪”“逶迤”“簪”“惨凄”“罹”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古 名著阅读名著阅读: 骆驼祥子 (1)“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_的感叹。 (2)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的是_。 (3)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他卖车的原因_。 海底两万里 (1)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_发电。 (2)书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_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_,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3)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_ 昆虫记 (1)如果旁边稍有动静,意大利蟋蟀会_ (2)在作者笔下,_像个吝高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3)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是_;天生攀岩家是_;黑步甲擅长_。 【答案】(1)老马 (2)虎妞(3)拥有一辆自己的新车; 为虎妞办丧事(4)海浪(5)鲨鱼;儒艮(6)人类进步的实在是太慢了(7)腹部发音(8)杨柳天牛(9)蝉;狼蛛;装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昆虫记内容的把握。要求学生在阅读时,牢记重要的故事情节及内容。关于骆驼祥子要求学生牢记作者的有关常识及祥子的“三起三落”的前有后果。关于海底两万里要求学生牢记作者的有关常识及重要的故事情节、现实意义。关于昆虫记要求学生牢记作者的常识及描写对象的特点。 语言表达修改下列病句 (1)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2)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答案】(1)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2)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1)语序不当,应改为: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2)成分残缺。在句末加“而努力”。 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 某中学将开展“弘扬中华文化,亲近传统书信”的语文活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请阅读该校学生使用书信情况的调查表,并简述你的探究结果(写两条)。 该校学生使用书信情况调查表 项目 从未写过信 学应用文时写 寄贺卡时写 七年级 94.4% 1.1% 4.5% 八年级 90.6% 5.2% 4.2% 九年级 88.8% 7.3% 3.9% 探究结果: _ _ (2)任务二:根据以上情况调查,该校发出欣赏名人书信、用书信交流学习心得或生活感悟的倡议。可是你班的卜廷华同学对此不感兴趣,仍热衷于聊QQ、玩微信、打电话,你怎么劝说他呢? _ 【答案】(1)扬州某中学绝大部分学生从未写过信;学生使用书信交流仅在学应用文及寄贺卡时偶尔用到。(2)小明同学,你好,现代的交流方式确实方便,但是传统书信交流也有其特点,我们可以在使用书信中提高我们的书写水平,而且书信字字含情,能体现书写者的学养功底和气质风神,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有义务让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结合图表中的数据分析即可。从第一列数据分析,绝大多数同学从未写过信。然后再结合第二列,第三列数据分析,学生使用书信交流仅仅是在学应用文和寄贺卡时偶尔用到。(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选择得体的语言来表述,注意称呼,理由,语气委婉即可。 现代文阅读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刘墉 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一-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1】从文章的第段可以看出,刘墉对女儿的读书态度如何?其原因是什么? 【2】第段中作者化用了两句孔子关于“学”“习”“思”的话,请你任意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句原文。 【3】第段中作者用“种番茄”来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4】作者在文中要女儿怎样“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请简要概括。 【5】你在读书中得到过什么样的快乐?请举一例。 【答案】 【1】刘墉为女儿的读书状况感到担忧和焦虑;原因是女儿为参加读书比赛而囫囵吞枣地读书、伤害身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学以致用或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意思对即可)。 【4】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5】举例略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女儿为了参加读书比赛只注重读的书的数量而不顾读书质量很让做父亲的担心,可以抓住关键语句“读书比赛”“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的积累。结合有关孔子的名言回答即可。关于学习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关于学习和思考辩证法关系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论证方法及作用的把握。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作者为了要告诉女儿应该怎样读书,所以用了种番茄来说明,形象地说明了读书要旨,“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既说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也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把握。结合第段的内容“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分析得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谈学习中遇到的快乐可结合自身实际作答,如学习的过程,得到的结果等。 现代文阅读(题文)挑山工 冯骥才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架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端翘起处,垂下几根绳子,拴挂着沉甸甸的物品。登山时,他们的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垂着,伴随登踏的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以保持身体平衡。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先从台阶的一端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的另一端,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一端再转回来,一曲一折向上登。每次转身,扁担都要换一次肩。这样才能不使垂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碰在台阶的边沿上,也为了省力。担了重物,照一般登山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路线曲折,就使路程加长。挑山工登一次山,大约多于游人们路程的一倍! 你来游山,一路上观赏着山道两旁的奇峰怪石、巉岩绝壁、参天古木、飞烟流泉,心情喜悦,步子兴冲冲。可是当你走过这些肩挑重物的挑山工的身旁时,你会禁不住用-种同情的目光,注视他们一眼。你会因为自己身无负载而倍觉轻松,反过来,又为他们感到吃力和劳苦,心中生出一种负疚似的情感,而他们呢?默默的,不动声色,也不同游人搭话,除非向你问问时间。一步步慢吞吞走自己的路。 任你怎样嬉叫闹喊,也不会惊动他们。他们却总用一种缓慢又平均的速度向上登,很少停歇,脚底板在石阶上发出坚实有力的嚓嚓声。在他们走过之处,常常会留下零零落落的汗水的滴痕。 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你慢。你从他们身边轻快地超越过去,自以为把他们甩在后边很远。可是,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四处雄美的山色,或在道边涌读与抄录凿刻在石壁上的爬满青苔的古人的题句,或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濯足,他们就会在你身边慢吞吞、不声不响地走过去,悄悄地超过了你。等你发现他走在你的前头时,会吃一惊, 茫然不解,以为他们是像 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山下的斗母宫前买登山用的青竹杖 时,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黄木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我们很快就越过他去。可是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块平平的被山风吹得 千千净净的大石头上歌歇脚,这当儿,竟发现那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着烟。随后,我们差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身后,直到看不见。但当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时,却见他正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他的挑儿。褂子脱掉,现出黑黝黝、健美的肌肉和红背心。我颇感惊异。走过去假装问道,让支烟,跟着便没话找话,和他攀谈起来。这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一年四季, 一天一个来回。他干了近二十年。然后他说:你看俺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长年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矮粗。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午不了这种活儿。走起来,晃晃悠悠哪!他逗趣似的一抬浓眉,咧开嘴笑了,露出皓白的牙齿。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 这么一来, 谈话更随便些,我便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 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边来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儿吗?”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之色。他吸一口烟,吐出来,好像做了一点思考,才说:“俺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你们走得快,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俺们跟你们不一样。不能像你们在路上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总往前走。别看俺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瞧,是不是这个理儿?”大 我笑吟吟、心悦诚服的点着头。我感到这山民的几句话里,似乎包蕴着一种意味深长的哲理,一 种切实而朴素的思想。我来不及细细嚼味,做些引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在前边的山道上,在我流连山色之时,他还是悄悄超过了我,提前到达山顶。我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碰见他,他正在那里交货。我们的目光相遇时,他略表相识地点头一笑,好像在对我说:“ 瞧,俺可又跑到你前头来了!” 我自泰山返回家后,就画了一幅画在陡直而似平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却一一步步、不声不响、坚韧地向上登攀。多年来,这幅画一直挂在我书桌前, 不肯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1】(小题1)本文先写挑山工的群体形象,然后又突出一位挑山工的形象,这种写法是: 【2】(小题2)题目是挑山工,文中却不断写我的见闻感受,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小题3)第段详写挑山工的登山路线,用意何在? 【4】(小题4)挑山工文在记人叙事的基础上,提示出一个人生真谛,请概括出来。 【答案】 【1】【1】由面到点(或点面结合、由概括到具体) 【2】【2】线索人物 村托挑山工的形象。 【3】【3】为下文突出挑山工的形象作铺垫。 【4】【4】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才能取得成功。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把握。本文先写挑山工的群体形象,然后又突出一位挑山工的形象。把“挑山工精神”的典型性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叫:由面到点,由概括到具体等。 【2】【2】本题考查学生线索人物的作用。本文中通过“我”的见闻和感受,衬托“挑山工”不辞劳苦的形象。“我”是线索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 【3】【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把握。结合“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先从台阶的一端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的另一端,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一端再转回来,一曲一折向上登。”这个路线,不挑任何东西的人来说都比较困难,为下文衬托挑山工的形象作铺垫。 【4】【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这篇文章作者借挑山工来阐述一个人生道理,第九段中作者写道似乎包蕴着一种意味深长的哲理,这个道理是作者听了挑山工的话而得出的,所以要想找答案还得研究挑山工的话。还有文章的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要画那幅画,作者画这幅画也是因为挑山工的话让他有所感悟。挑山工为了更快地达到山顶,他们得稳稳地前进,同时又不能停下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达到目的。作者由这一点想开去,由点到面,上升到人生的哲理。 作文根据要求作文 悠长假日,与书为伴。相信你与昆虫记已然结下不解之缘,那么想想你喜欢的昆虫有哪些,也请用生动有趣的文字描述它的外形习性及一段属于你们的美好时光。 要求:300字左右。要有真情实感。拒绝枯燥,妙用修辞。 【答案】参考例文: 蜜蜂 有些人喜欢色彩斑斓的七星瓢虫;有些人喜欢和睦相处的蚂蚁;有些人喜欢慢条斯理的蜗牛;还有些人喜欢翩翩起舞的蝴蝶。而我却喜欢辛勤劳作的蜜蜂。 蜜蜂有着一张清秀的面孔,身上穿着一件黑色和黄色相交的风衣,它们的身后,有着一根又长又尖的刺。 蜜蜂的家可华丽啦:形状呈椭圆形,颜色是金黄色的,在这样的“水晶宫"里休息,想必是非常舒服的。 最令我佩服的还是它们无私奉献、辛勤劳作的品质。它们整天与花仙子呆在一起,为的是什么?就是想多采些花粉,为人们献上那香甜可口的蜂蜜。它们只要想到自己的辛苦能给人们带来喜悦与甜蜜,不管有多辛苦,它们都不会放弃,都会坚持下去。 啊!可爱的蜜蜂,我被你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心给打动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昆虫的观察能力。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通常有2对翅和6条腿,翅和足都位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3个体段(头、胸和腹)。一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种。注意写自己喜爱的昆虫时,要结合其身体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