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第五章--呼吸.ppt
第五章第五章 呼吸呼吸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呼吸的概念及环节;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内掌握:呼吸的概念及环节;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衡量肺通负压的生理意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衡量肺通气功能的指标;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气功能的指标;影响肺换气的因素;O2和和CO2在血液中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呼吸中枢,呼吸的化学感受器反射。的运输形式;呼吸中枢,呼吸的化学感受器反射。2.熟悉:肺换气和组织换气原理;肺牵张反射;呼吸肌的熟悉:肺换气和组织换气原理;肺牵张反射;呼吸肌的本体感受器反射。本体感受器反射。3.了解:呼吸的生理意义。了解:呼吸的生理意义。呼吸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是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过程之一。呼吸的三个环节:呼吸的三个环节:1.外呼吸:外呼吸:指肺毛细血管血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1)肺通气:)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2)肺换气:)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2.气体运输气体运输:指循环血液将O2从肺运输到组织以及将CO2从组织运输到肺的过程。3.内呼吸:内呼吸:指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全过程示意图呼吸全过程示意图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肺通气的基本过程:肺通气的基本过程:呼吸肌节律性收缩、舒张呼吸肌节律性收缩、舒张胸廓节律性扩胸廓节律性扩大与缩小大与缩小肺扩大、缩小肺扩大、缩小肺内压与大肺内压与大气压差气压差肺通气肺通气下一张第一节第一节 肺通气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动力(一)肺通气的动力原动力:原动力:呼吸肌舒缩呼吸肌舒缩 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差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差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概念:概念: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节律性扩大和缩小。扩大和缩小。呼吸肌:呼吸肌:吸气肌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膈肌、肋间外肌 辅助吸气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辅助吸气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 呼气肌呼气肌:肋间内肌、腹肌肋间内肌、腹肌 呼吸运动的过程呼吸运动的过程平静呼吸时:平静呼吸时:吸气:吸气:由肋间外肌、膈肌收缩由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胸廓上下、左右、前后径胸廓上下、左右、前后径 胸胸廓廓 肺容积肺容积 肺内压肺内压 大气压大气压外界气体流入肺内。外界气体流入肺内。呼气:呼气:吸气结束后膈肌和肋间外肌等吸气肌舒张,胸廓和肺依靠吸气结束后膈肌和肋间外肌等吸气肌舒张,胸廓和肺依靠自身的弹性回缩力回位自身的弹性回缩力回位胸廓上下、左右、前后径胸廓上下、左右、前后径 胸廓胸廓 肺容积肺容积肺内压肺内压 大气压,产生呼气。大气压,产生呼气。呼气肌基本上没有收缩活动,因此呼气是被动的。呼气肌基本上没有收缩活动,因此呼气是被动的。总结总结吸气运动:由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实现,是主动过程。吸气运动:由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实现,是主动过程。呼气运动:由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所致,是被动过程。呼气运动:由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所致,是被动过程。用力呼吸时肋间内肌等呼气肌才出现收缩活动,以加速、增强胸廓用力呼吸时肋间内肌等呼气肌才出现收缩活动,以加速、增强胸廓的缩小,促进呼气。的缩小,促进呼气。呼吸运动的型式呼吸运动的型式平静呼吸:平静呼吸:机体在安静状态下均匀平稳的呼吸运动机体在安静状态下均匀平稳的呼吸运动。1218次次/分钟。分钟。用力呼吸:用力呼吸:膈肌、肋间外肌收缩外,胸锁乳突肌、斜膈肌、肋间外肌收缩外,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辅助呼吸肌也参与收缩。角肌等辅助呼吸肌也参与收缩。胸式呼吸:胸式呼吸: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表表现为胸壁的起伏现为胸壁的起伏。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表现为表现为腹壁的起伏腹壁的起伏。2、肺内压:、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肺泡内的压力气体之所以能被吸入或被呼出,是因为在气体之所以能被吸入或被呼出,是因为在呼吸过程中形成了肺内压与大气压间的压力呼吸过程中形成了肺内压与大气压间的压力差。差。压力差压力差=肺内压肺内压-大气压大气压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1)吸气机制)吸气机制吸气初:吸气初:吸吸气气肌肌收收缩缩胸胸廓廓扩扩张张肺肺扩扩张张肺肺容容积积增增加加肺肺内内压压下下降降至至低低于于大大气气压压水水平平(1-2mmHg)压压力力差差为为负负空空气气在在压压力力差差的的推动推动流入肺内。流入肺内。吸气末:吸气末:肺容积不再增加,肺内压肺容积不再增加,肺内压=大气压,无大气压,无气体流动。气体流动。(2)呼气机制)呼气机制 呼气初:呼气初:胸廓和肺回缩,肺容积缩小,肺内压上胸廓和肺回缩,肺容积缩小,肺内压上升至高于大气压,压力差为正,肺内气体在升至高于大气压,压力差为正,肺内气体在压力差的推动下经呼吸道流出肺外。压力差的推动下经呼吸道流出肺外。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无气体流动。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无气体流动。(3)呼吸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呼吸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 吸气初:肺内压吸气初:肺内压 大气压大气压 吸气末:肺内压吸气末:肺内压=大气压大气压 呼气初:肺内压呼气初:肺内压 大气压大气压 呼气末:肺内压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大气压3、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胸膜腔解剖特点:胸膜腔解剖特点:覆盖于肺表面的胸膜称覆盖于肺表面的胸膜称为脏层胸膜,覆盖于胸廓为脏层胸膜,覆盖于胸廓内表面的胸膜称为壁层胸内表面的胸膜称为壁层胸膜。这两部分胸膜之间的膜。这两部分胸膜之间的空间称为胸膜腔。空间称为胸膜腔。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紧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紧贴在一起,是一个潜在的贴在一起,是一个潜在的封闭空间。封闭空间。胸膜腔中仅有少许浆液,胸膜腔中仅有少许浆液,起润滑作用。起润滑作用。呼吸过程中两层胸膜可呼吸过程中两层胸膜可以相互滑动。以相互滑动。胸膜腔内压特点:负压。胸膜腔内压特点:负压。吸气时负值增大(吸气时负值增大(-10 -5 mmHg)呼气时负值减小(呼气时负值减小(-5 -3 mmHg)胸膜腔负压形成机制胸膜腔负压形成机制(1)胸膜腔上受两种力:)胸膜腔上受两种力:肺内压:肺泡扩张肺内压:肺泡扩张 肺肺回回缩缩压压(肺肺泡泡表表面面张张力力和和肺肺弹弹性性组组织织回回缩缩力力):肺肺泡缩小泡缩小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2)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 =大气压大气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 =-肺回缩力肺回缩力(3)意义:)意义:保持肺处于扩张状态保持肺处于扩张状态促进静脉血及淋巴液的回流促进静脉血及淋巴液的回流总结呼吸过程总结呼吸过程呼吸肌舒缩呼吸肌舒缩胸廓的扩大与缩小胸廓的扩大与缩小肺的扩大与缩小肺的扩大与缩小肺内压与大气压差肺内压与大气压差吸气吸气 呼呼吸吸运运动动原原动动力力直接动力直接动力 肺内压大气压肺内压大气压 肺内压大气压肺内压大气压呼气呼气胸膜腔偶联胸膜腔偶联(二)肺通气阻力 弹性阻力弹性阻力 (70%)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 (30%)肺弹性阻力肺弹性阻力胸廓弹性阻力胸廓弹性阻力弹性回缩力(弹性回缩力(1/3)肺泡表面张力肺泡表面张力(2/3)气道阻力气道阻力(80%90%)惯性阻力惯性阻力黏滞阻力黏滞阻力1、弹性阻力、弹性阻力弹性阻力:弹性阻力: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对抗变形的力。(1)肺的弹性阻力:)肺的弹性阻力:其方向与肺扩张的方向相反,阻碍肺扩张,构成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1)构成:)构成: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1/3)。)。肺泡壁、小气道的管壁等组织富含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肺泡壁、小气道的管壁等组织富含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 肺泡表面张力导致的回缩力(肺泡表面张力导致的回缩力(2/3)。)。肺泡表面张力:肺泡表面张力:肺泡的内表面覆有一薄层液体,与肺泡内的气体构成了肺泡的内表面覆有一薄层液体,与肺泡内的气体构成了液液-气界面。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形成了表面张力。气界面。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形成了表面张力。其方向指其方向指向肺泡中心,倾向于使肺泡缩小向肺泡中心,倾向于使肺泡缩小。作用作用:阻碍肺泡扩张,增加吸气阻力。阻碍肺泡扩张,增加吸气阻力。使不同大小肺泡的内压不稳定。小肺泡回缩压大,大使不同大小肺泡的内压不稳定。小肺泡回缩压大,大肺泡回缩压小。肺泡回缩压小。容易产生肺水肿。容易产生肺水肿。而而实际上上述这些情况正常时并不会发生实际上上述这些情况正常时并不会发生,是因为存在,是因为存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表面活性物质1、实质:、实质:二棕榈酰卵磷脂二棕榈酰卵磷脂2、来源:、来源:肺泡肺泡型上皮细胞分泌型上皮细胞分泌3、作作用用:降降低低吸吸气气阻阻力力,减减少少吸吸气气做做功功;有有助助于于维维持持肺肺泡泡的的稳稳定定性性;减减少少肺肺间间质质和和肺肺泡泡内内的的组组织织液液生生成成,防止肺水肿的发生。防止肺水肿的发生。(2)胸廓弹性阻力)胸廓弹性阻力肺容量约占肺总量的肺容量约占肺总量的67%左右,胸廓无变形,左右,胸廓无变形,不表现出弹性阻力。不表现出弹性阻力。肺容量肺总量的肺容量肺总量的67%,胸廓被牵引向内,弹,胸廓被牵引向内,弹性阻力向外,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性阻力向外,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肺容量肺总量的肺容量肺总量的67%,胸廓被牵引向外,弹,胸廓被牵引向外,弹性阻力向内,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性阻力向内,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返回2、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构成:构成:(1)惯惯性性阻阻力力:是气流在发动、变速、换向时因气流和组织的惯性所产生的阻力。(2)黏黏滞滞阻阻力力:是指呼吸时组织间相对位移发生的摩擦所形成的阻力。(3)气气道道阻阻力力:是指气体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和气体分子与气道壁之间的摩擦力。以气道阻力为主以气道阻力为主气流速度:速度快,阻力大,反之阻力小。气流速度:速度快,阻力大,反之阻力小。气流形式:层流阻力小,湍流阻力大。气流形式:层流阻力小,湍流阻力大。气道管径:与管道半径的气道管径:与管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即管径小,阻力大。次方成反比。即管径小,阻力大。气道阻力的影响因素气道阻力的影响因素3、呼吸功、呼吸功呼吸功呼吸功:呼吸过程中呼吸肌为实现肺通气所做的功。用于克服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平静呼吸时,呼吸耗能仅占全身总耗能的3%5%。1.潮气量潮气量(TV):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400600ml。2.补吸气量补吸气量(IRV):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正常成人补吸气量为15002000ml。补吸气量反映吸气贮备能力。3.补呼气量补呼气量(ERV):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补呼气量为9001200ml。补呼气量反映呼气贮备能力。4.残气量残气量(RV):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残气量为10001500ml。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患者的残气量增加。二、肺容积和肺容量二、肺容积和肺容量(一)肺容积(一)肺容积(二)肺容量(二)肺容量1.深吸气量深吸气量(IC):从平静呼气末做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体量。深吸气量深吸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2.功能残气量功能残气量(FRC):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功能残气量功能残气量=残气量+补呼气量生理意义:缓冲呼吸过程中PO2和PCO2的变化幅度。3.肺活量肺活量(VC):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肺活量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生理意义: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体量。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体量。4.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VC):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5.用力呼气量用力呼气量(FEV):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通常以它所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表示。意义意义反映肺通气阻力的变化,是评价肺通气功能反映肺通气阻力的变化,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活量可能的较好指标。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活量可能正常,但用力呼气量显著降低。正常,但用力呼气量显著降低。用力肺活量(FVC)和用力呼气量(FEV)示意图A:正常人;B:气道狭窄患者纵坐标的“0”等于残气量6.肺总量肺总量(TLC):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三、肺通气量三、肺通气量1.每分肺通气量每分肺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等于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正常值:成年人,安静时正常值:成年人,安静时60009000m 最大随意通气量最大随意通气量: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意义:反映单位时间内机体充分发挥全部通气能力所能达到的通气量。通气贮量百分比(最大随意通气量每分平静通气量)/最大随意通气量100%2.解剖无效腔解剖无效腔:呼吸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气体,总有一部分将留在终末细支气管以上的呼吸道内,这部分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容积。在正常成人,解剖无效腔的容积约为150ml。3.进入肺泡的气体,也可因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未能发生气体交换的这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肺泡无效腔。生理无效腔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肺泡无效腔4.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不同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时的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不同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时的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次(次/分钟)分钟)潮气量潮气量(ml)无效腔气无效腔气量(量(ml)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ml/min)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ml/min)165001508000560081000150800068003225015080003200浅而快的呼吸不利于肺换气浅而快的呼吸不利于肺换气第二节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一、原理一、原理气体扩散气体扩散:气体分子从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发生净转移的过程。扩散速率扩散速率: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容积。肺换气和组织换气都是以气体扩散的方式进行的。扩散速率扩散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因素:1.气体的分压差气体的分压差:在混合气体中,每种气体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压力。气体从分压高的地方扩散到分压低的地方,分压差越大,扩散越快。肺泡气、静脉血、动脉血气体分压肺泡气、静脉血、动脉血气体分压(mmHg)肺泡气肺泡气静脉血静脉血动脉血动脉血组织组织O21024010030CO2404640502.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相同条件下,气体扩散速率和气体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如果扩散发生在气相和液相之间,则扩散速率还与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成正比。3.扩散面积和距离气体扩散速率与扩散面积成正比,与扩散距离成反比。4.温度气体扩散速率与温度成正比。人体体温相对恒定,故温度因素可忽略不计。二、二、肺换气肺换气(一)肺换气过程(一)肺换气过程肺换气组织换气O2:由肺泡静脉动脉血动脉血组织静脉血CO2:由静脉肺泡动脉血组织动脉血静脉血肺换气特点:速度快肺换气特点:速度快O2、CO2在血液和肺泡之间的扩散极为迅速,不到0.3s达平衡,而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的时间约0.7s,所以,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全场的1/3时,肺换气基本完成。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示意图图中数字为气体分压(mmHg)(二)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二)影响肺换气的因素1.气体的分压差气体的分压差:气体扩散速率与气体分压差和扩散系数均成正比。气体的分压差决定气体交换的方向和动力,分压差越大,气体扩散速率越大。2.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1)呼吸膜的六层结构:含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层肺泡上皮细胞层上皮基底膜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膜之间的间隙毛细血管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2)特点:薄:薄:呼吸膜厚度平均仅为0.6m左右。面积大:面积大:总面积约70m2。气体交换所需的时间短:气体交换所需的时间短:仅需约0.3s。3、通气、通气/血流比值(血流比值(VA/Q)(1)概概念念:指指每每分分肺肺泡泡通通气气量量(VA)和和每每分分肺肺血血流流量量(Q)之间的比值。之间的比值。(2)正常值:)正常值:0.84VA/Q下降:下降:通通气气不不足足。部部分分流流经经通通气气不不良良肺肺泡泡的的静静脉脉血血未未进进行行充充分分的的气气体体交交换换就就回回到到心心脏脏,犹犹如如发发生生了了动动-静静脉脉短短路路。例如:肺不张、肺实变。例如:肺不张、肺实变。VA/Q增大:增大:通通气气过过剩剩,血血流流相相对对不不足足。部部分分肺肺泡泡气气体体未未能能与与血血液液气气体体充充分分交交换换,相相当当于于增增加加了了无无效效腔腔。例例如如;肺肺动动脉栓塞。脉栓塞。VA/Q异常时主要表现为缺异常时主要表现为缺O2的原因的原因动静脉血液之间动静脉血液之间PO2差远大于差远大于PCO2差,所以,差,所以,动脉血动脉血PO2下降程度大于下降程度大于PCO2升高程度。升高程度。CO2的扩散系数为的扩散系数为O2的的20倍,因此倍,因此CO2扩散比扩散比O2快。快。动脉血动脉血PO2下降和下降和PCO2升高时,可刺激呼吸,升高时,可刺激呼吸,增加肺泡通气量,有助于增加肺泡通气量,有助于CO2的排出,却几乎的排出,却几乎无助于无助于O2的摄取。这是由于氧解离曲线和的摄取。这是由于氧解离曲线和CO2解离曲线的特点所决定的。解离曲线的特点所决定的。三、组织换气三、组织换气组织换气组织换气:是指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O2:动脉血组织静脉血CO2:组织动脉血静脉血第三节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物理溶解、化学结合物理溶解、化学结合气体必须先溶解于血液,才能进行化学结合;化学结合状态的气体,也必须先解离成物理溶解状态,才能逸出血液。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一、氧的运输一、氧的运输运输方式:运输方式:化学结合:化学结合:98.5%,与红细胞内,与红细胞内Hb相结合。相结合。物理溶解:物理溶解:1.5%。(一)(一)Hb与与O2的结合特征的结合特征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受PO2影响PO2高(肺)Hb+O2HbO22、反应是氧合,不是氧化。3、1分子Hb可以结合4分子O2。PO2低(组织)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1、Hb氧容量:100ml血液中的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2、Hb氧含量:100ml血液中的Hb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Hb氧含量。3、Hb氧饱和度:Hb氧含量和Hb氧容量的百分比。物理溶解的量极少可忽略不计,因此Hb氧含量、Hb氧容量、Hb氧饱和度分别可被看作是血氧含量、血氧容量、血氧饱和度。4、氧和Hb:与O2结合的Hb称为氧和Hb,呈鲜红色。5、去氧Hb:呈蓝紫色。当血液中去氧Hb含量超过5g/100ml时,皮肤、黏膜呈蓝色,称为发钳。出现发组往往意味着机体缺氧。(二)氧解离曲线(二)氧解离曲线特点:特点:曲曲线线较较平平坦坦,表表明明在在此此范范围围内内Po2变变化化,对对Hb氧氧饱饱和和度度影响不大。影响不大。例如:例如:PO2100 mmHg时,时,Hb氧饱和度氧饱和度97.4%;PO2150 mmHg时,时,Hb氧饱和度氧饱和度100%;只增加;只增加2.6个百分个百分点。点。PO2只要不低于只要不低于60mmHg,Hb氧饱和度就能维持在氧饱和度就能维持在90%以上。不至于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以上。不至于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实质:表示血液实质:表示血液PO2与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曲线特点:分三段曲线特点:分三段(1)60100mmHg氧解离曲线的上段氧解离曲线的上段意义:意义:反映反映Hb与氧结合的部分与氧结合的部分举例:举例:Po240 mmHg时(相当于混合静脉血的时(相当于混合静脉血的Po2),),Hb氧饱氧饱和度和度75%;血氧含量;血氧含量14.4mL/100ml,即每,即每100ml血液流经组血液流经组织时释放出织时释放出5ml O2。(动脉。(动脉19.4-静脉静脉14.4)意义:意义:反应反应Hb释放氧的部分。释放氧的部分。O2分压稍有变化即引起分压稍有变化即引起Hb氧饱和氧饱和度大幅度变化。度大幅度变化。特点:特点:曲线较陡。曲线较陡。(2)40 60mmHg氧解离曲线的中段氧解离曲线的中段氧解离曲线氧解离曲线 举例:组织O2分压从40mmHg下降至I5mmHg,仅下降25mmHg,血氧含量仅为4.4mL/100ml,供给组织的O2量增加到15ml/100ml,O2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75%是安静状态时的3倍。可见在一般情况下组织耗氧量的变化对组织O2分压的影响很小。这也说明血液O2运输能力的贮备是很大的。(3)1540mmHg氧解离曲线的下段氧解离曲线的下段意义:意义:反映反映Hb与氧解离的部分。与氧解离的部分。特点:特点:曲线坡度最陡的一段。曲线坡度最陡的一段。PO2稍有变化即引起稍有变化即引起Hb氧饱和度氧饱和度大幅度变化。大幅度变化。(三三)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1、CO2分分压压和和pH的的影影响响:血液中PCO2升高、pH降低时,曲线右移。2、温温度度的的影影响响:温度升高时,曲线右移。3、2,3DPG的的影影响响:2,3-DPG浓度升高,曲线右移三、二氧化碳的运输物理溶解:5%化学结合:碳酸氢盐88%氨基甲酰Hb7%。特点:可逆、反应快、不需酶催化(一)碳酸氢盐(一)碳酸氢盐CO2+H2OH2CO3HCO3-+H+HCO3-通过红细胞膜上的HCO3-Cl-载体扩散入血液,Cl-同进入红细胞,多余的H+与Hb结合。另有一部分HCO3-与K+结合,生成KHCO3。特点:特点:可逆,需碳酸酐酶催化。CO2从组织扩散入血液CO2在血液中的运输示意图(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一部分CO2与Hb的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酸Hb。HbNH2O2+H+CO2HHbNHCOOH+O2特点:特点:不需酶催化,反应迅速、可逆。在外周组织CO2压较高,反应向右侧进行;在肺泡CO2分压较低,反应向左侧进行。血浆蛋白与CO2也可以发生类似的反应。第四节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中枢: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胞群。延髓延髓:基本中枢具体部位:可能是前包钦格复合体。具体部位:可能是前包钦格复合体。脑桥脑桥:调整中枢 具体部位:可能是核。具体部位:可能是核。高位脑高位脑例如:当自主控制路线受损伤后,自主呼吸运动消失。例如:当自主控制路线受损伤后,自主呼吸运动消失。病人可通过随意呼吸或人工呼吸机进行呼吸。病人可通过随意呼吸或人工呼吸机进行呼吸。如果不进行人工呼吸,或一旦入睡或注意力转移时,如果不进行人工呼吸,或一旦入睡或注意力转移时,呼吸运动即停止。呼吸运动即停止。大脑皮质:大脑皮质:随意控制呼吸运动。例如:唱歌、说话等。随意控制呼吸运动。例如:唱歌、说话等。低位脑干低位脑干:是不随意的自主呼吸节律调节系统。是不随意的自主呼吸节律调节系统。自主呼吸和随意呼吸分离现象自主呼吸和随意呼吸分离现象自主控制路线在脊髓背外侧索下行;自主控制路线在脊髓背外侧索下行;随意控制路线在背内侧索下行。随意控制路线在背内侧索下行。临床上自主呼吸和随意呼吸分离现象。临床上自主呼吸和随意呼吸分离现象。(二)呼吸节律形成机制(二)呼吸节律形成机制起步细胞学说起步细胞学说节律性呼吸由延髓内具有起步点样活动的神经元节律性呼吸由延髓内具有起步点样活动的神经元的节律性兴奋引起。具体部位可能在的节律性兴奋引起。具体部位可能在前包钦格复前包钦格复合体合体。神经元网络学说神经元网络学说呼吸节律的产生依赖于延髓内呼吸神经元之间的呼吸节律的产生依赖于延髓内呼吸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呼吸节律形成机制示意图二、呼吸的放射性调节二、呼吸的放射性调节(一一)肺牵张反射肺牵张反射感受器:支气管、细支气管平滑肌层内感受器:支气管、细支气管平滑肌层内牵张感受器牵张感受器适宜刺激:牵拉刺激而兴奋(吸气)适宜刺激:牵拉刺激而兴奋(吸气)传入神经:迷走神经传入神经:迷走神经中枢:延髓中枢:延髓作用:导致吸气抑制,促使吸气向呼气转化作用:导致吸气抑制,促使吸气向呼气转化。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肺扩张反射肺扩张反射肺萎陷反射肺萎陷反射1、肺扩张反射、肺扩张反射2、肺萎陷反射肺萎陷反射肺扩张时抑制吸气活动的反射肺扩张时抑制吸气活动的反射是肺萎陷时引起吸气活动的反射是肺萎陷时引起吸气活动的反射该反射在较强的缩肺时才出现,在平静呼吸调节中的意义不大,但该反射在较强的缩肺时才出现,在平静呼吸调节中的意义不大,但对阻止呼气过深和肺不张可能起一定作用。对阻止呼气过深和肺不张可能起一定作用。(二二)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COCO2 2对化学感受器没有直接刺激作用对化学感受器没有直接刺激作用解离出的解离出的H H+发挥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发挥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作用缓慢:因为脑脊液中碳酸酐酶含量少,作用缓慢:因为脑脊液中碳酸酐酶含量少,CO2与水反应慢。与水反应慢。1、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1)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部位部位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表面下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表面下0.2mm的区域。的区域。适宜刺激适宜刺激化学感受神经元对化学感受神经元对H+高度敏感高度敏感血液中的血液中的H+不易穿过血不易穿过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因此血液中脑屏障,因此血液中H+浓度的变化对化学感受器的作用较小。浓度的变化对化学感受器的作用较小。CO2可以自由通过血可以自由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但脑屏障,但CO2对化学感受器对化学感受器没有直接刺激作用。没有直接刺激作用。CO2+H2O H2CO3HCO3-+H+,解离出的解离出的H+发挥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发挥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CO2对中枢化学感受器作用特点对中枢化学感受器作用特点中枢化学感受器示意图中枢化学感受器示意图A: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区;: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区;B:血液或脑脊液:血液或脑脊液 PCO 2 升升 高刺激呼吸运动的中枢机制高刺激呼吸运动的中枢机制(2)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作用机制颈动脉体作用机制部位部位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前者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前者主要参与呼吸调节,后者则主要参与呼吸调节,后者则在循环调节方面重要。在循环调节方面重要。适宜刺激适宜刺激O2降低、降低、CO2升高和升高和H+浓度增加。浓度增加。颈动脉体组织结构示意图颈动脉体组织结构示意图反射过程反射过程O2降低、降低、CO2升高和升高和H+浓度增加浓度增加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冲传入冲动沿窦神经、迷走神经动沿窦神经、迷走神经进入延髓进入延髓呼吸加深加快呼吸加深加快型细胞受刺激,引起窦神经内型细胞受刺激,引起窦神经内Ca2+浓度增加,引发递质释放,引起传浓度增加,引发递质释放,引起传入神经兴奋。入神经兴奋。中枢、外周化学感受器作用区别中枢、外周化学感受器作用区别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生理功能可能是调节脑脊液的生理功能可能是调节脑脊液的H+浓浓度,使中枢神经系统有一稳定的度,使中枢神经系统有一稳定的PH环境。环境。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生理功能主要是在机体低氧时,驱生理功能主要是在机体低氧时,驱动呼吸运动。动呼吸运动。()是维持正常呼吸的重要的生理性刺激()是维持正常呼吸的重要的生理性刺激()()CO2超过超过60mmHg产生产生CO2麻醉麻醉()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但该途径缓慢(因需要碳酸酐酶)()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但该途径缓慢(因需要碳酸酐酶)()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动脉血()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动脉血CO2突然升高时引起的快速呼吸反突然升高时引起的快速呼吸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应中起重要作用(5)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易产生适应易产生适应,而外周化学感受器不易产生而外周化学感受器不易产生适应。适应。2、CO2、H+和低氧对呼吸的影响和低氧对呼吸的影响()()CO2对呼吸的影响对呼吸的影响两条途径两条途径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特点特点(2)H+对呼吸的影响对呼吸的影响 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中枢化学感受器对H+的敏感性远高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敏感性远高于外周化学感受器,但血液中的但血液中的H+难以通过血难以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因此外脑屏障,因此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周化学感受器在H+浓度升高导致的呼吸反应中起主要作用。浓度升高导致的呼吸反应中起主要作用。作用作用H+浓度升高导致呼吸加深加快浓度升高导致呼吸加深加快途经途经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3)低氧对呼吸的影响低氧对呼吸的影响1、作用:动脉血、作用:动脉血O2分压的下降导致呼吸加深加快。分压的下降导致呼吸加深加快。2、途经: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所致。、途经: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所致。3、特点:、特点:(1)动动脉脉血血O2分分压压在在3060mmHg范范围围内内变变化化时时对对颈颈动动脉脉体体传传入放电影响最大。入放电影响最大。(2)动脉血)动脉血O2分压的轻度下降对呼吸的影响较弱。分压的轻度下降对呼吸的影响较弱。(3)O2分压低于分压低于 80mmHg之后通气量才逐渐增大。之后通气量才逐渐增大。(4)O2分分压压下下降降至至60mmHg肺肺泡泡通通气气量量增增加加1倍倍,下下降降至至40mmHg时增加近时增加近3倍。倍。(5)动动脉脉血血O2分分压压的的降降低低对对呼呼吸吸中中枢枢本本身身的的直直接接作作用用是是抑抑制制。严严重重缺缺氧氧时时,当当外外周周化化学学感感受受器器的的传传入入兴兴奋奋不不足足以以克克服服低低氧氧的的直接抑制作用,终将导致呼吸抑制。直接抑制作用,终将导致呼吸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何不能吸高浓度氧?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何不能吸高浓度氧?因为该类患者动脉血长期处于低因为该类患者动脉血长期处于低O2和高和高CO2状态,状态,长期的高长期的高CO2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发生适应,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发生适应,而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而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O2刺激适应很慢,刺激适应很慢,此时,此时,低低O2对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成为驱动呼吸的主要对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成为驱动呼吸的主要刺激因素,如果吸入纯氧,就解除了低刺激因素,如果吸入纯氧,就解除了低O2对外周对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使呼吸暂停,所以,不能吸高化学感受器刺激,使呼吸暂停,所以,不能吸高浓度氧,要缓慢、低流量给氧。浓度氧,要缓慢、低流量给氧。3、CO2、H+和低氧在呼吸调节中的相互作用和低氧在呼吸调节中的相互作用(1)三者只改变)三者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而保其中一个因素而保持其他两个因素不持其他两个因素不变,三者引起的肺变,三者引起的肺通气反应的程度大通气反应的程度大致接近。致接近。改变动脉血液改变动脉血液 PCO 2、PO 2、pH 三因素之一三因素之一而维持另外两个因素正常时的肺泡通气反应而维持另外两个因素正常时的肺泡通气反应(2)自然情况下,一个因素变化)自然情况下,一个因素变化,而其他两个因素会相应发生变化而其他两个因素会相应发生变化C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最强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最强 原因:原因:CO2升高时,升高时,H+浓度也随浓度也随之增加,二者作用发生总和。之增加,二者作用发生总和。改变动脉血液改变动脉血液 PCO 2、PO 2、pH 三因素之一三因素之一而不控制另外两个因素时的肺泡通气反应而不控制另外两个因素时的肺泡通气反应H+次之次之H+浓度增加时,因肺通气增加浓度增加时,因肺通气增加使排出增加使排出增加CO2,导致,导致CO2下降,下降,H+浓度也有所下降,可浓度也有所下降,可部分抵消部分抵消H+的刺激作用。的刺激作用。低氧最弱低氧最弱PO2降低时,也因肺通气增加使排出增加降低时,也因肺通气增加使排出增加CO2,导致导致CO2、H+浓度下降,减弱低氧的刺激作浓度下降,减弱低氧的刺激作用。用。(三)防御性呼吸反射(三)防御性呼吸反射咳嗽反射咳嗽反射感受器:位于喉、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适宜刺激:大支气管以上部位的感受器感受机械性刺激,二级支气管以下的感受器感受化学刺激。过程:咳嗽时先深吸气,继之声门关闭,呼吸肌强烈收缩,肺内压迅速升高,然后声门突然打开,气体快速从肺内冲出,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排出。喷嚏反射喷嚏反射感受器:位于鼻黏膜传入神经:三叉神经反射效应:腭垂下降,舌压向软腭,呼出气主要从鼻腔喷出,以清除鼻腔中的刺激物。思考题思考题1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和原动力分别是什么?2肺通气过程中的阻力有哪些?3简述肺内压在呼吸过程中的周期性变化过程。4胸膜腔内负压有何生理意义?5简述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成分、作用和生理意义。6简述肺活量与用力呼气量、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的测量方法及其意义。7试述为什么在肺通气量相同的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深慢呼吸较浅快呼吸的气体交换效率要高?8试述肺换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9简述Hb与O2结合的特征。10试述氧解离曲线各段的特点和生理意义。11试述氧解离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12试述CO2、缺氧和H等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