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建设项目与工业企业环境管理.pptx
专题专题4 4: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第一节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概念第二节 作为管理主体的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第三节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工业企业环境管理1第1页/共46页第一节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概念和内容1.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工业系统工业系统产品产品废品废品环境环境废料废料原料原料环境环境能源能源含义含义2第2页/共46页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概念和内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概念和内容容2.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含义:企业作为管理的主体对企业内部自身进行管理企业作为管理的对象而被其它管理主体(如政府职能部门)所管理内容内容3第3页/共46页第一节第一节 概念和内容概念和内容3.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内容内容的核心:把环境保护融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之中,使环境保护成为工业企业的重要决策因素;重视研究本企业的环境对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及循环利用,变普通产品为绿色产品努力通过环境认证,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推动员工和公众的环保宣传和引导,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等。为此,必须全过程贯彻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原则,具体而言,必须设立专门的机构、指定专职人员、建立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有力措施体制体制4第4页/共46页第一节第一节 概念和内容概念和内容4.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体制特点:综合性、专业性 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强有力的环境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完成企业环境保护的任务。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体制:在企业内部建立全套从管理、职能科室到某层单位,在污染预防与治理,资源节约与再生,环境设计与改进以及遵守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规定、标准、制度甚至操作规程等,并有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以保证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境中得到执行。特点特点5第5页/共46页第一节第一节 概念和内容概念和内容企业环境管理体制的特点企业生产的领导者同时也必须是环境保护的责任者:工业企业既是生产单位,又应是工业污染的防治单位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企业环境管理要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企业的环境管理具有突出的综合性、全过程性和专业性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之中企业环境管理的基础在基层:企业的环境管理要落实到车间与岗位,建立厂部、车间和班组的企业环境管理网络,明确相应的管理人员及职责,分级管理机构基本职能机构基本职能6第6页/共46页第一节第一节 概念和内容概念和内容企业环境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能组织编制环境计划与规划组织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实施企业环境监测主要工作职责(7)1.督促、检查企业执行国家环保方针、政策、法规2.按照国家和地区的规定制定本企业污染物排放指标和环境管理办法7第7页/共46页第一节第一节 概念和内容概念和内容企业环境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责(续上)3.组织污染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检查企业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监督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与污染物排放4.负责企业清洁生产筹划、组织和推动5.负责企业污染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制定环保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督促实施6.组织和开展企业环境科研以及环保技术情报的交流,推广国内外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经验7.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企业员工的环境意识8第8页/共46页第二节第二节 作为管理主体的工业企业的环作为管理主体的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境管理主要内容:1.建立内部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2.对生产过程以及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环境管理3.从转变生产方式的角度对以产品为龙头的产品形成、产品包装运输、产品消费以及消费后的最终出路的全过程进行环境管理。9第9页/共46页第二节第二节 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环境管理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环境管理一、在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n企业内部建立EMS的目的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体系是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的系统、完整、规范的表达方式,它有利于高效、合理地系统调控企业的环境行为;有利于企业实现对社会的环境承诺;保证环境承诺和环境行为活动所需的资源投放;通过循环反馈,保持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动态提高。10第10页/共46页第二节第二节 作为管理主体的环境管理作为管理主体的环境管理n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 企业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14000系列)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体系及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三部分。1.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14001,14002,14004)2.Environmental Auditing(14010,14011,14012,14015)3.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14031,14032)4.Environmental Labeling(14020,14021,14022,14023,14024,14025)5.Life-Cycle Assessment(14040-14043,14047-14050)11第11页/共46页ISO14000 ISO14000 和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 lISO简介简介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46年,瑞士日内瓦年,瑞士日内瓦,由,由100多个国家的标准化组织构成,是世界上多个国家的标准化组织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国际组织。最大的非政府国际组织。lISO14000的框架结构的框架结构 1992年秋年秋ISO成立了一个技术委员会成立了一个技术委员会TC207,开,开始起草始起草ISO14000系列标准。系列标准。TC207下设下设6个分委个分委员会员会SC1SC6,每个分委员会下又设立若干工,每个分委员会下又设立若干工作组,具体起草一个标准。作组,具体起草一个标准。ISO秘书处为秘书处为TC207安排了安排了100个标准代号,即个标准代号,即ISO14001ISO14100。12第12页/共46页分委分委员会员会主题主题标准号标准号标准标准SC1SC1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14001140091400114009EMSEMS140011400114002140021400414004规范和使用指南规范和使用指南影响中小企业的特殊因素导则影响中小企业的特殊因素导则原理、系统和支撑技术通用指南原理、系统和支撑技术通用指南SC2SC2环境审核环境审核14010140191401014019EAEA140101401014011140111401214012140131401314014140141401514015审核指南审核指南通用原则通用原则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审核员资格要求审核员资格要求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项目的管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项目的管理初始环境审核导则初始环境审核导则环境现场评价导则环境现场评价导则ISO14000系列标准总体框架系列标准总体框架13第13页/共46页分委分委员会员会主题主题标准号标准号标准标准SC3SC3环境标志环境标志14020140201402914029ELEL14020140201402114021140221402214023140231402414024所有环境标准的基本原理所有环境标准的基本原理自我声明环境要求自我声明环境要求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自我声明环境要求自我声明环境要求符号符号自我声明环境要求自我声明环境要求测试和检验测试和检验方法方法自我声明环境要求自我声明环境要求SC4SC4环境行为环境行为14030140301403914039EPEEPE14031140311403214032环境行为评价导则环境行为评价导则特殊工业环境行为指示器特殊工业环境行为指示器ISO14000系列标准总体框架系列标准总体框架14第14页/共46页分委分委员会员会主题主题标准号标准号标准标准SC5SC5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评价14040140491404014049LCALCA1404014040140411404114042140421404314043原则与框架原则与框架确定目标和界定范围以及确定目标和界定范围以及清单分析清单分析影响评估影响评估结果讨论(诠释)结果讨论(诠释)SC6SC6术语定义术语定义14050140591405014059T&DT&D1405014050环境管理和词汇环境管理和词汇工作工作组组1 1产品标准中的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1406014060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备用:备用:14061-1410014061-14100ISO14000系列标准总体框架系列标准总体框架15第15页/共46页第二节、作为管理主体的环境管理第二节、作为管理主体的环境管理n参照ISO14000系列标准,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体系 五大要素和要求1.环境方针:阐述组织的环境工作宗旨和原则,为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措施提供依据2.规划(策划):为实施环境方针而确定环境目标、指标、工作重点、行动步骤、资源、措施和时间安排3.实施和运行:执行环境计划,是环境管理体系正常运行4.检查和纠正措施:检查运行中出现的错误并加以纠正5.管理评审:依据对环境管理系统审核的结果以及不断变化的形势,提出方针、目标和程序变动的要求,以求不断完善及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应性。运行模式是持续改进的螺旋型上升模式:16第16页/共46页ISO14000体系模式的特点:体系模式的特点:强调预防为主、全面管理和持续改进强调预防为主、全面管理和持续改进重视污染预防和生命周期分析重视污染预防和生命周期分析突出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突出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强调全员环境意识及参与强调全员环境意识及参与结构化、系统化、程序化的系统工程管理方法结构化、系统化、程序化的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明确环境管理体系是企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要明确环境管理体系是企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要和其他子系统协同运作和其他子系统协同运作17第17页/共46页第二节第二节 作为管理主体的环境管理作为管理主体的环境管理二、防治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与废弃物企业环境保护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减少能源与原材料的消耗,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促进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但受经济、技术等条件的制约,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污染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合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的前提下,企业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厂内治理,将其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以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有关排放标准及总量控制要求,是企业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之一。18第18页/共46页第二节第二节 作为管理主体的环境管理作为管理主体的环境管理二、防治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与废弃物(一)大气污染物的防治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是大气污染特别是尘和二氧化硫污染的首要原因。燃烧方式和设备的落后也是大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污水、废水的防治工业废水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只用一种方法就把所有的污染物质去除干净,都需要通过几种方法组成的处理系统,才能达到处理的要求。废水处理方法按其作用原理大致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四类。工业废水的处理要协调好厂内处理和污水集中处理的关系。19第19页/共46页第二节第二节 作为管理主体的环境管理作为管理主体的环境管理(三)固体废物的利用和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具有两重性,对于某一生产或者消费过程来说是废弃物,但对于另一过程来说可能是有使用价值的原料硬采取综合管理地方法与相应的工艺,尽可能实现废物资源化和综合利用。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是固体废物处理的首选考虑在固体废物的防治上,要把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结合起来。(四)噪声污染控制噪声是一种物理污染控制声源改进结构;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技术以及安装消声器控制噪声传播途径加大距离、建立隔声屏、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等20第20页/共46页第二节第二节 作为管理主体的环境管理作为管理主体的环境管理三、推行清洁生产1.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环境保护措施纳入到产品设计准则之中,构思设计无污染和少污染的产品工艺2.选择无毒、低毒、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原料、材料、零部件、物资3.在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采用清洁的能源4.强化工艺管理、设备管理、原材料零部件的储运管理、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减少物料的流失和污染21第21页/共46页第二节第二节 作为管理主体的环境管理作为管理主体的环境管理三、推行清洁生产5.开展生产过程内部的原材料、能源的循环套用及回收利用,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6.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结合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淘汰原料耗费达、污染严重的工艺和设备7.减量化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综合开发利用8.对排放的少量污染物进行有效、无二次污染的处理、处置9.采用可回收或易降解的包装材料10.要求产品在检验、包装、保管、贮存、运输过程中不污染环境11.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节省能源和材料,不增加环境负荷,不存在对使用者身体健康的现实或潜在的危害12.产品使用寿命结束时及报废后能回收或处理后不污染环境管理模式略图22第22页/共46页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管理模式略图设计准则优先设计准则优先环境与业务一体化环境与业务一体化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分析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合理利用清洁工艺、环境审计清洁工艺、环境审计降低物耗、能耗降低物耗、能耗节约土地、减少废物节约土地、减少废物生产、使用、废弃全过程符合环保要求生产、使用、废弃全过程符合环保要求符合符合ISO14000ISO14000系列标准系列标准防止污染转嫁防止污染转嫁全民全程环境意识普及教育全民全程环境意识普及教育消费有环境标志的产品消费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冷落淘汰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品冷落淘汰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品减少健康安全风险减少健康安全风险可回收复用再生可回收复用再生生态可降解易处置生态可降解易处置生态设计生态设计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环境标志环境标志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环境相容环境相容设设 计计生生 产产产产 品品消消 费费废废 弃弃23第23页/共46页第三节第三节 作为管理对象的工业企业作为管理对象的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的环境管理主要内容:一、工业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二、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三、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四、工业企业自身环境管理体系的环境管理24第24页/共46页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主要任务合理布局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量切实落实“三同时”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环保方针保证项目建成投产或使用后其污染物的排放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排放标准25第25页/共46页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筹划立项阶段:项目建议书简要EI说明 可行性研究EIS 设计任务书编制环保说明 选择厂址落实EIS对策和审批意见设计阶段:初步设计编制环保篇章 施工图设计落实设计审查的环保意见施工阶段:施工准备环保部门会签施工执照 施工安装环保施工检查/环保设施施工验收阶段:生产准备环保设施运行准备 竣工验收环保施工竣工验收发放合格证我国基本建设程序与环境管理程序关系我国基本建设程序与环境管理程序关系EIAEIA阶段阶段有例外有例外三同时阶段三同时阶段26第26页/共46页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程序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确定项目的建设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确定项目的建设地点、项目的内容及规模、投资总额等地点、项目的内容及规模、投资总额等了解相关环保法规与政策及不宜建设的项了解相关环保法规与政策及不宜建设的项目和禁止建设的地点目和禁止建设的地点寻找有资质的环评单位进行环境影响报告寻找有资质的环评单位进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书(表)的编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批复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批复27第27页/共46页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环境管理筹划立项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计划(设计)任务书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和生产准备阶段28第28页/共46页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筹划立项阶段的环境管理1.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审查:产品项目审查、企业布局的审查、污染物排放情况的预审核2.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前期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应注意应用清洁生产的思路和方法。3.审查环境对策和防治措施的实施原则,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如重新选址;有效治理措施,要结合国情,结合当地技术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等。29第29页/共46页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设计阶段的环境管理 管理工作的中心是:如何将建设项目的环境目标和环境污染防治对策转化成具体的工程措施和设施,保证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包括:生产工艺的综合防治设计:(1)合理利用资源能源(2)选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3)节约能源,提高用水循环率等。环保设施设计:(1)按初步设计中规定的排放标准设置净化或处理设备(2)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30第30页/共46页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施工阶段的环境管理 两个重点:督促检查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注意防止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包括:(1)环境保护设施的检查和落实:复查设计文件;检查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进度;检查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质量;妥善处理环境保护设计的变更(2)控制施工现场作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防止施工现场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应有的破坏;防止施工现场对周围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和危害。31第31页/共46页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验收阶段的环境管理 企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环境管理是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验收环境保护设施的完成情况。验收时,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一起进行验收,并且必须有环境保护部门参加。只有在原审批EIS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项目方可投入生产。验收依据:经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施工图纸和设备技术说明等文件以及检测单位提交的检测报告。下续32第32页/共46页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验收阶段的环境管理单项工程验收中的环境管理内容:对照审批下达的环境保护设施清单,核对环境保护设施项目;检查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质量;清点交付的验收文件。总体验收中的环境管理内容:环境保护设施的调试、考核;各单项工程或车间的环境保护验收报告的审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对策的总体验收。遗留问题的处理:环境保护设施没有建成或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予验收;环境保护设施存在一定问题但不是严重危害环境的可以采取同意投产、预留投资、限期解决的方式处理;对于暂时无法处理解决的遗留问题,应作为专题,拟定处理意见,上报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执行。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33第33页/共46页二、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二、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一)对污染源排放的环境管理对污染源排放的环境管理(1)对现有污染源的环境管理:监控其排放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定的排放标准,监控其在技术改造中是否采用符合规定要求的技术措施;浓度控制属于静态控制;环境管理正逐渐由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移,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过程控制转移。总量控制不仅仅是一个分配排污指标和签发排污许可证的简单过程,而是要建立起一个环境容量资源有偿使用机制,既要体现区域经济效益最好,污染削减费用最小,又要兼顾公平合理的原则。34第34页/共46页二、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二、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一)对污染源排放的环境管理(2)对新建项目污染源的环境管理:第一阶段是在建设前进行EIA,对建设项目的厂址选择、产品的工艺流程、使用的原料及其排污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预防污染的措施和对策;第二阶段是保证EIS(EIT)中提出的措施得到落实,确保新建项目排放的污染物能得到有效治理。(3)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管理:其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更大,特别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危害非常严重,甚至不可恢复。主要内容和手段是进行EIA,包括开发前、开发后的回顾性评价;要考虑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注意到资源开发的外部不经济性制定开发利用方案同时,要指定全面完善切实可行的综合整治规划。还应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阶段进行必要的环境监测。35第35页/共46页二、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二、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二)对生产过程的环境审计1.我国的环境审计是指:审计机构接受政府授权或其他有关机关的委托,依据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的污染状况、治理状况以及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监督,并向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交书面报告和建议的一种活动。2.环境审计的全过程是审计主体(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机构两类)对于审计客体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环境管理的过程。3.环境审计的层次划分:(1)以审查执法情况为目的的环境审计(2)以废物减量为目的的环境审计(3)以清洁生产为目的的环境审计36第36页/共46页二、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二、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二)对生产过程的环境审计4.企业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审计:(1)清洁生产审计的对象是企业,总体思路是:判明废弃物的产生部位、分析废物的产生原因、提出减少或消除废弃物的方案。(2)企业清洁生产的作用:1.核对有关单元操作、原材料、产品、用水、能源和废弃物的资料;2.确定废弃物的来源、数量以及类型,确定削减目标,制定经济有效的削减对策;3.提高企业对削减废弃物获得效益的认识和知识;4.判定企业效率低的瓶颈部位和管理不善的地方;5.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37第37页/共46页二、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二、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二)对生产过程的环境审计企业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审计:(3)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程序工作程序图38第38页/共46页39第39页/共46页二、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二、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三)制订合理的排污收费政策,做好排污收费工作PPP原则(Pollution Pay Principle)污染者付费的原则。主要针对污染者将外部不经济性转嫁给社会的不合理现象,目的是将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各国广泛响应,但有不同的做法:(1)等量负担 (2)欠量负担 (3)超量负担排污收费是PPP原则的具体运用,是利用价值规律,通过征收排污费,给排污单位以外在的经济压力,促使其智力污染,并由此带动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以实现改善和保护环境的目的。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实质上是降低了环境资源的使用价值,排污收费标准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应考虑环境资源的应有价值。我国目前排污收费标准大多低于污染物治理的费用,不利于使企业认识到进行污染综合治理、建设污染物排放的必要性。40第40页/共46页三、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管三、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理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生命周期影响分析(评价)生命周期改善分析生命生命周期周期评价评价41第41页/共46页四、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环境管理四、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选定认证机构填写认证申请书,并提交所需附件认证机构接受申请书,签合同并预交费审查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作现场审核前的准备工作进行现场审核:首次会议、现场参观、现场检查、不符合项整改计划、内部评定、末次会议提出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报告认证机构审批复审(半年或一年)42第42页/共46页PDCAPDCA法简介法简介PDCA(Plan Do Check Action)法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其整个工作程序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生产管理与环境管理的融合和统一。PDCA循环法包括四个过程和八个步骤:四个过程: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八个步骤:找出存在问题、分析问题、找出主要原因、研究对策、采取措施、检查效果、巩固措施、处理遗留问题43第43页/共46页PDCA循环过程、步骤与方法代代号号序序号号步骤步骤方法方法代代号号序序号号步骤步骤方法方法P P1 1找出存在找出存在问题问题排列图、排列图、直方图、直方图、控制图控制图D D5 5执行措执行措施计划施计划按计划执行完成措按计划执行完成措施施2 2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的原因因果剖析因果剖析图图C C6 6检查效检查效果果排列图、直方图、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控制图3 3找出影响找出影响大的一个大的一个或几个原或几个原因因排列图、排列图、相关图相关图A A7 7巩固措巩固措施施标准化制度或修改标准化制度或修改作业标准,检查标作业标准,检查标准及各种规程规范准及各种规程规范4 4研究对策研究对策制定计划制定计划8 8遗留问遗留问题题反映到下一轮计划反映到下一轮计划44第44页/共46页PDCA法第一阶段是计划:首先要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从众多原因中找出最主要的原因;下一步就是拟定措施,制定计划,提出目标。第二阶段是执行:将制定的计划和措施,具体组织实施和执行。第三阶段是检查:把执行的工作结果和预定目标对比,检查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四阶段是处理:一方面处理问题和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和修改各种作业标准,巩固效果。另一方面把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作为下一次计划的目标之一。45第45页/共46页46谢谢您的观看!第46页/共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