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等.pdf
-
资源ID:77457334
资源大小:2.55M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4.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0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等.pdf
曹冲称象的故事 在距离现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中国是处于魏、蜀、吴三强鼎立的三国时代。有一天,吴国的孙权送给魏国领袖曹操一只大象,长久居住在中原的曹操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庞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这个大怪物的体重到底有多重?于是,他对着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人回家搬出特制的秤,但大象实在太大了,一站上去,就把秤踩扁了;有人提议把大象一块一块地切下分开秤,再算算看加起来有多重,可是在场的人觉得太残忍了,而且曹操喜欢大象可爱模样,不希望为了秤重失去它。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正想要放弃的时候,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知道怎么秤了!”他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号。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沈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接着,他请大家把在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小朋友,曹冲是不是很聪明?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时代,曹冲的方法的确很聪明,可是,现代的工具非常发达,我们发明出许多的工具来称重的东西,不须要再大费周章地一筐筐地搬石头。加号 有一个家庭,这家的孩子的数学一直不好,父母给他换了不少学校,最后,父母跟孩子换了一个教堂小学,这个孩子的数学就名列前茅。父母也很奇怪,就问:“是不是老师教的好?”孩子说:“不是。”父母又问:“是不是教材不一样?”孩子说:“不是。”父母问:“那是什么?”孩子说:“我一进教室,我就知道这里对数学很重视,因为我一进门,我就看见有一个人被订在加号上!”较量 阿凡提的名声在外,邻县一位自称机智的人对此不服,想找阿凡提较量。他来到阿凡提所在的村子,并找到了阿凡提的家。此时阿凡提正坐在院门口,他走过来问阿凡提,阿凡提住哪儿,阿凡提问他有何贵干,他说明来意后,阿凡提指着对面的一个院子,说:“阿凡提住在那儿,他耳背,你要不大声叫他,他根本听不见。”他照阿凡提说的做了。那一家人气得抓住他狠狠地揍了一顿。一顿棒打之后,他才醒悟到他自己不是阿凡提的对手。第七单元跟踪检测卷 一、看图写数。(每空 1 分,共 4 分)二、填一填。(第 8 题 7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31 分)11 个十和 7 个一组成()。2与 18 相邻的两个数是()和()。314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0 里面有()个十。417 和 20 之间有()个数。59 个一和 1 个十合起来的数是()。“1”在()位上,表示();“9”在()位上,表示()。6 7 猜猜我是几。8把下面苹果中的数从小到大排排队。_ 三、计算挑战。(共 33 分)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每题 1 分,共 15 分)109 117 184 153 166 69 83 48 76 66 99 85 68 89 97 2在里填上“”“”或“”。(每题 1 分,共 6 分)9910 10414 5967 10102 8617 1551810 3在里填上“”或“”。(每题 1 分,共 6 分)9716 5813 7617 4 1046 660 1449 9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每题 1 分,共 6 分)712 613 8184 915 412 675 四、画一画,填一填。(每题 3 分,共 6 分)1 76()2 85()五、看图列式计算。(每题 3 分,共 6 分)1一共有几个?2一共有几串?六、我爱生活中的数学。(第 6 题 5 分,其余每题 3 分,共 20 分)1这本书一共有几页?2一共有多少支铅笔?3一共有多少只?4 原来有人滑冰,又来了人。一共有多少人滑冰?5 一盒鸡蛋有个,吃了个,还剩个。6 (1)飞走了只小鸟,树上还有只,原来树上有多少只小鸟?(2)一共有多少条鱼?答案 一、15 17 14 20 二、117 219 20 31 4 2 42 519 十 1 个十 个 9 个一 6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718 20 12 13 8691011151720 三、119 18 14 12 10 15 11 12 13 12 18 13 14 17 16 2 3 45 7 6 6 8 8 四、113 2 13 五、18412 29514 六、111819 28412 36511 48 4 8412 512 2 10 12210 6(1)7 4 7411 (2)6511 骑马 牧民家里有群马,数数共有 18 匹。同学到来练骑马,每人牵走一匹马,剩下 3 匹没人骑。想一想,算一算,共有多少同学练骑马?(答案:15 名同学练骑马。)小老鼠练吹号 小老鼠练吹号 小老鼠,练吹号,吹来公鸡喔喔啼,吹来黄狗汪汪叫;又是唱,又是跳,引来十只小花猫,猫追鼠,狗追猫。多少动物在奔跑?(答案:13 只动物在奔跑。)周测培优卷 8 一、我会想,也会填。(每空 1 分,共 19 分)1猜猜我是谁。我是()。我是()。我是()。我是()。2计数器上的思考。(1)右图的计数器表示的数是(),读作()。(2)如果只拿走一颗珠子,那么这个数最小是()。(3)如果只增加一颗珠子,那么这个数最小是()。3 二、计算挑战。(共 33 分)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每题 1 分,共 8 分)188 175 101 193 198 412 166 210 2勤劳的小蜜蜂。(每题 2 分,共 12 分)10220 163163 172105 1229 1441410 12419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花瓣上算式的得数和中间的数相等。(每空 1 分,共 13 分)三、我会按要求解决问题。(第 2 题 18 分,第 3 题 6 分,其余每题 12分,共 48 分)1在里填上“”“”或“”。1020 1413 1618 159 1316 1220 2连一连。3看数画珠子。4 答案 一、112 16 19 18 2(1)16 十六 (2)6(3)17【点拨】拿走一颗珠子,要使这个数最小,就只能 拿走十位上的一颗珠子;而增加一颗珠子,也要使这个数 最小,就在个位上增加一颗珠子。313 14 16 17 18 19 19 15 14 12 11 二、110 12 11 16 11 16 10 12 2 3(有些空答案不唯一)三、1 ”“”或“”。5711 7768 1549 3856 6918 7695 3 里藏着几?612 917 8 16 513 412 15 二、计算大闯关。(共 52 分)1细心算,别粗心!(每题 1 分,共 12 分)59 94 88 484 87 29 65 1156 38 97 57 1441 2选出合适的数填一填。(12 分)3找朋友。(连线)(8 分)4在花瓣上写出与中间算式得数相等的不同算式。(每题 10 分,共 20 分)三、我会解决有趣的生活问题。(每题 9 分,共 27 分)1 2 原来一共有多少个足球?拿走了多少个?他们俩一共种了多少盆花?3 答案 一、1.2 36 8 8 8 8 10 5(最后两个空答案不唯一)二、1.14 13 16 16 15 11 11 10 11 16 12 9 26713 10313 5813 9413 3.4.(答案不唯一)三、17815 2871【点拨】第 1、2 题是对比练习,做题别套题,要理解加、减法 的含义。38816 周测培优卷 10 一、我会填。(每空 4 分,共 24 分)1逛超市,买玩具。2搬椅子。已经搬了()把椅子,现在一共有()把椅子。3聪聪爱吃苹果。还剩()个苹果,原来一共有()个苹果。二、我会看图列式计算。(每题 8 分,共 16 分)1 2 三、我会解决有趣的生活问题。(每题 12 分,共 60 分)1现在有多少只蚂蚁?2一共有多少个果子?3 车上原来有多少人?4 一共有多少只羊?5 你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1)_(2)_ 答案 一、110 17【点拨】最少要多少元,就选价格便宜的,列式是3710;最多要多少元,就选价格高些的,列式是 8917。28 15 38 16【点拨】吃了一半,说明吃的和剩下的同样多。二、117413 29413 三、14812 25914 33811 47613 5813 5(1)一共有多少只小鸟?6612(2)一共有多少只小兔?4812 (答案不唯一)古人计数 教学目的: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 1120 各数,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 学生填写算式。3、在教学中渗透数的顺序,并进行社会秩序教育。4、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教学重点:掌握 20 以 内数的顺序。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数位计数器及 4050 根小棒等。教学方法:抓问题,用多种游戏,把抽象的数位具体化。教学过程:一、创设 情景,寻找关键问题 数学课研究数学问题,一些小棒会 有什么数学问题。(每张桌子发 4 050 根 小棒,玩小棒时间为 35 分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目的:练习 20 以内数的顺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发现十根捆一捆)游戏,看谁的手小巧。老师报数,学生用棒子表示,讨论:快的同学的诀窍。出示:十根可以捆一捆。再进行游戏,让学生习惯中把 1 捆当作 10 根用。完成:()个一 ()个十 试一试,在计数器拔出 10 个位只有几颗珠子,怎么办?(10 个一是 1 个 10)在个位拔上一颗珠子,表示 1 个十,也表示 10 个一。来源:学_科_网 二、自主合作,解决数位顺序。在解决了 10 是 1 个十也是 10 个一后,还能过度 试一试在计数器上表示。接下来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数位,组成和算式 结合,理解 1120 各数。、1120 各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问题提出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并结合 P68的图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现生生互动。(这儿注意 1120 的表达多样,只要求至少一样,方法选择,方法应用应由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来确定。)2、个十,个一 是 11 10111 10 和 11,十位上是 1,没有变,个位由 0 变成 1,就是 11。3、15、19、20 的数位可重点检查。(20 的数位可由 1020,也可 1920 来描述。)4、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不一样,数也不一样,十位上 1 表示 1 个十,个位上 1 表示 1 个一。5、练习:(口算)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910 810 7+10 61 0 510 410 310 三、实践应用,实现知识延伸 寻找粗心丢失的数。游戏报数。(报数时丢一些中间数)开火车 顺数 游戏:数 数(顺数和倒数)拔珠游戏(师生生生)报数 13,拔 13 并写出 13,同时说 13 的含义,还可画珠。P69 16 自己完成。四、课外实践,拓展知识应用。1、完成 1020 各数数位图及小棒图。2、和父母互说 1020 各数组成。五、作业:练一练 4、5 题 搭积木 教学目的:1、使学生 进一步体 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 2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 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教学准备:每组 20 块规则积木,碰碰车的给条。来源:Zxxk.Com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抓问题,重技能形成。教学过程:一、由境生疑,引发学习兴趣来源:Z|xx|k.Com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 20 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 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块或拿走块”。你在 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 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再放块 多 拿走块 少 根据发现,自己再玩积木。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认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逞现,而其中 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二、由疑得技,获得计算能力 1、145 176 你怎么算的?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考更能有独特见解。例:(1)14519 再拔 5 颗(2)14519 (3)14519 1 个十,4 个一,5 个一1 个十,9 个一19 2、比 一比谁算得快。197 135 163 153 144 126 513 164 154 175 学生选 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6 至 8 个 分钟。3、游戏:碰碰车(小组内活动)每小组选其中一组 进行游戏。每小组各组成员写一数字再组成游戏。(这次游戏由于自写数字会出 现两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加减,可由小组研 究获得,也可老师告知。)三、实践应用,实现课内外延伸 今天小技巧:今天的计算,只和个位有关,和 十位无关。自编加减 20 道,看看符合这节课要求。要求:(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加减时不进位,不退位。(3)可在小组中评价,通过。四、作业:制作计算卡 有几瓶牛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 3 课。教学目的:1经历探索 9 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 加几的加法。2感知算法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迁移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教学难点:理解进位的计算道理。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学 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具准备:课前小研究、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数学小故事。加号和减号 二、探究新知。1、情境导入。2、如何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的问题?3、提出探究任务和探究要求,四人小组交流讨论。4、四人小组汇报计算方法,同学和老师互相质疑、补充。汇报用摆小棒计算时师质疑:(1)为什么要从 5根小棒里拿 1 根给 9 根,怎么不拿 2 根、3 根或 是其他的根数?(2)看来,这 1 根小棒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吗?(3)为什么要从 9 根小棒里拿 5 根给 5 根,怎么不和刚才一样拿 1根或是其他的根数?(4)看来,这 5 根小棒也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吗?(5)这种方法和刚才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汇报用计数器计算时师质疑:(1)为什么可以用十位上的 1 取代个位上的 10?汇报用计数器计算时师补充:满十进一的计数法则。5、其他小组交流汇报。6、师小结:刚才我们用数数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凑十法,推算法、计数器计算等方法算出了 9+5=14,请大家大声读一读这个算式。7、练习:9+6=?怎样移动苹果,让我们很快看出苹果的总数?8、你喜欢哪种移动方法,为什么?9、计算 4+9=?9+2=?,你是怎样算的?10、观察刚才算的这几道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特征?11、出示课题:9 加几,9 加几是怎样计算的?12、练习:9+3=9+7=9+8=9+9=13、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1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15、小组汇报。16、填一填:9+()=1()三、游戏巩固 9 加几的进位加法。四、全课总结。五、板书设计:9 加几 9+2=11 9+3=12 9+4=13 凑十法:9 +5 =14 5 +9 =14 9+5=14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机械地强调让学生进行凑十练习,而是借助小棒的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为何要从 5 里面拿 1 给 9 的道理,又为何要从 9 里面拿 5 给 5 的道理,然后利用计数器上珠子动态变化过程,借助学生对“10 个一是 1 个十”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道理,真正达到了“授之以渔”。另外,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肯定了学生把 9 凑成 10,而且还引导学生用凑十法的原理把 5 凑成 10 这种不常见的凑十方法,为以后学习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简便算法中的凑十、凑整等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其实他们是同根同源的,那时学生就会很容易地运用这种凑十的基本方法来解决了,也就发挥了数学的工具性作用。有几棵树 教学目的: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3、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4、进行环保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教学准备:情境图及一些实际数学问题的用品。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图和环保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生活经验与情境相映合,并从中产生数学问题。(积木型板图)树林中有 20 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 2 棵,第二排死了 4 棵,你说怎么办?(一些为几棵树发问,一些为小树的死着急)。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来了一个朋友,小草、小树快乐地生长,又活了两棵,长哪儿好呢?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P 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 3 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在众多连续情境的呈现下,学生情感与小树产生关系,达到环保 教育这一目的,又引导学生去研究所产生问题。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86 88 58 这些在情况设计下,产生了这些算式,可以组织学生讨论。8614 怎么来?(1)8614 (2)8614 (3)9615 (4)8614 8614 看见 8 就减 2(5)8614 自己研究其余算式。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88 78 84 58 86 83 48 87 85 28 98 89 38 68 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P79 独立完成思考,解决问题。题 2 组织学生交流图意和算法。题 3 先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说一说方法。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种树问题 游戏问题 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四、作业:练一练 3、4 题 有几只小鸟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 7 加几、6 加几、5 加几、4加几、3 加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能力。2、能正确计算 20 以内数的进位加法。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计算 7、6、5、4、3 加几的各种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使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能力。一、复习旧知,激活思维 (1)5 6 7 6 /()2 3 ()5 ()()1 (2)开火车,看哪组同学算的 得又对又快。8+8=9+6=9+3=8+5=“9+3”是怎样想的?“8+5”你又是怎样想的?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教材第 83 页主题图,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上有几只小鸟,瞧!又飞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谁能列式计算?(2)学生汇报交流,师板书:7+6=(3)动手操作,探讨 7 加几的算法 (a)同桌之间动手摆小棒,说一说可以怎样想?(b)指名汇报。(指名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讲解,师点拨)(c)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学生的多种算法。提问:为什么要把 6 分成 3 加 3?为什么要把 7分成 3 和 4?(3)评讲:哪种方法最方便?为什么?(4)出示:7+5=7+7=(a)学生独立完成。(b)集体交流算法。(指两名学生到讲台前用计数器演示)(三)知识迁移,独立探究 (1)出示:4+7=5+6=(a)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算法。(b)评一评:你最喜欢哪种算法?(能看懂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阐释出的算理。)3、圈一圈,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4、完成教材第 83 页“想一想,填一填”。(a)独立完成,汇报交流。(b)说一说,你是按什么规律接着写下去的?四、巩固练习,加深体验。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习题。(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探究,开拓思维。)如: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圈的?那种方法最简便?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做完的,有什么巧办法?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五、课堂小结,优化算法。今天我们发现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计算 7、6、5、4、3、2 加几,你能说一说这些方法吗?你觉得那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