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7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pdf
专题七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类型 1 文学文化常识 1.2019河北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B.“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如杜甫字子美,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答案D 解析 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D项,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2.2019宜宾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化传统中,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是谦称,“家母”是敬称。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C 古人常以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情感,如欧阳修自号醉翁,苏轼号东坡居士。D 诗句“千里共婵娟”“呼作白玉盘”中“婵娟”“玉盘”都是月亮的别称。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项“家母”是指自己的母亲,是谦称。3.2019无锡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发展到宋朝达到巅峰,形成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其中豪放派的代表是苏轼、辛弃疾,合称“苏辛”。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诗歌饮酒,这两句诗表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闲适心情。C.出师表中的“表”,是臣写给君主的奏章,“中道崩殂”中的“崩”和“殂”一般用来称大臣的死。D.雁门太守行中的“行”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都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C项的“崩殂”古时指皇帝的死亡。4.2019徐州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明代作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刻画科举制度下的众多士人形象,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做出了深刻的批判。B.联想和想象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手法。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并想象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寄托了诗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C.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三峡选自水经注,北冥有鱼选自庄子。这些著作皆非专门的文学创作,但都有较高的文学价值。D.“达于汉阴”中的“阴”指水的南岸;“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寒舍”“贵姓”是谦辞,“惠顾”“高见”是敬辞。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项,吴敬梓是清代作家。B项,曹刿论战选自左传。D项,“贵姓”是敬辞。5.2019荆州 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B.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C.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D.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掌握情况,其中 A项中对“社稷”的解释有误,应该是“社”是土神,“稷”是谷神;B项中第二、三联的名称颠倒,应该是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C项中“赏菊花”不是端午节习俗。故正确答案为“D”。6.2019长沙 下列关于节日习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八月十五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B.“喝”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九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C.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的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赏花灯,舞狮子;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赛龙舟。D.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寒食节的吃生食与介子推的传说说有关,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节日习俗。A项句中的“八月十五吃汤圆”的说法错误,对应后面的“团团圆圆”,应为“正月十五吃汤圆”;B项“八月十五喝雄黄酒”的说法错误,应为“:八月十五喝桂花酒”,“雄黄酒”应在端午节时喝;C项正确;D项“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的说法错误,应是“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7.2019衡阳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A.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周岁。B.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 周亚夫军细柳两篇课文都是出自于这部史书。D.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转久绝。”所描写的应该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C项,“邹忌讽齐王纳谏 周亚夫军细柳两篇课文都是出自于这部史书”表述有误,因为周亚夫军细柳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史记。8.2019包头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B.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龙须沟等,C.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其短篇小说往往带有讽刺意味。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辨识。C项,吴承恩是明代小说家。9.2019临沂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B.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 C.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 D.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识记。D项,“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太史公自序等;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等.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即临别赠言,不是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10.2019郴州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铭、说、记、表”等都是文体的标志,无论叙事、抒情、写景,都是为了表达观点。B.“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C.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现宝,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是最基本的定则。D.中国传统戏曲脸谱的各种颜色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关公的红色脸谱代表忠义。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的掌握能力。A项,“记”“说”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因此,不都是表达自己观点。11.2019益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狼 口技都出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B.韩愈、柳宗元、李白、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C.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有吃月饼、赏明月、家人团聚等习俗。D.“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汉阴”是指汉水南岸,由此可知,“益阳”原指益水北岸。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B项,李白不是唐宋八大家,应该是欧阳修。12.2019昆明 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A.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刘禹锡的 陋室铭就是这种文体的代表作之一。B.王维,字摩话,宋代诗人。他的诗作色彩鲜明,意境恬淡。苏轼称赞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C.莫言,当代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红高粱 蛙等作品。我们学过他的 文章卖白菜。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B项,“王维,字摩话,宋代诗人”表述有误,应为: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13.2019连云港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 20 岁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耄耋”指八九十岁。B.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D.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莫泊桑与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契诃夫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屠格涅夫不在其列。14.2019济宁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冰心、泰戈尔、普希金都是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分别有繁星吉檀迦利自由颂。B.范进中举变色龙都运用了讽刺笔法,揭露虚伪,鞭挞丑恶。C.“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分别纪念的是屈原、范仲淹、文天祥。D.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干戈代指战争。答案D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名著阅读等知识点。此题将原来第 3题以判断形式考查传统文化的题目,融入了四个选项中。D.“垂髫”代指小孩,“黄发”代指“老人”。15.2019金华、丽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中国古民居的窗户、门楼讲究图案装饰,为显示主人高洁、坚贞的志趣,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一项是()A.梅、鹤 B.竹、兰 C.兰、鹿 D.竹、梅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积累。松、竹、梅经冬不衰,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正是因为它们面对风霜雨雪而无惧、历经数九寒冬而不凋。这种蕴含于内的顽强力量、外化于形的坚韧气质,千百年来始终激励着中华民族不畏风雨、不屈不挠、砥砺前行。16.2019德州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气冲斗牛”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名称即来源于此。B.习主席讲话时曾引用唐诗“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其中的“钧”与“锱铢必较”“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锱”“铢”“仞”都是古代重量单位。C.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D.鼎最初是炊具,后被视为传国重器,成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亦有变革之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常考的知识点有: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B项,“仞”是古代长度单位。17.2019滨州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束发、而立、花甲、知命、古稀等;对官职的升迁也有特定称谓,“谪”“左迁”“放”属于降低官职。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 孟子 大学合称“四书”。D“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既是“三词客”之一,又是“四大家”成员,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水调歌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答案B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A项中的“知命”是指五十岁,“花甲”是指六十岁,所以“知命”应在“花甲”之前;C项中的“四书”应该是大学 论语 中庸 孟子,不包括诗经;D项中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词,不是苏轼的。故选 B。18.2019绵阳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 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C.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D.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项中,“舍生取义”出自孟子。19.2019枣庄 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经典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凝结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B.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C.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些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如 水浒传 中人称“智多星”的吴用、三国志中号称“卧龙”的诸葛亮。D.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往往在最后突然揭示故事的谜底,呈现出人意料的结局,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礼物一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C项,三国志属于史书,不是四大古典名著,“卧龙”是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称呼。20、2019大连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B.蒹葭 关雎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篇,又称“诗三百”。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鄙人”“寒舍”“贵姓”属于谦辞,“惠顾”“赐教”“家父”属于敬辞。D.“达于汉阴”中“汉阴”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3.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贵姓”是敬词,“家父”属于“谦辞”。21.2019绍兴(1)“骈文四体”中的吴均体是写()的骈文。A.宫廷女子生活 B.边塞征战 C.山水清音 D.江湖渔樵生活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梁书吴均传说“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他的诗文音韵和谐,风格清丽,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如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书信,述说的是行旅的见闻感受。这是一篇用骈体信札形式写成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浙江境内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秀丽雄奇的水色山光。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闻、实感出发,着重从“异水”和“奇山”两个方面进行描绘,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清高思想,表达了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按以上分析,应该属于“山水清音”这一类型,所以选 C。(2)周末,小颂让小风帮忙写一篇文章,小风拒绝了,他说自己不想成为()。A.秋风客 B.老生儿 C.捉刀人 D.墙头草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及对词语含义理解。“捉刀人”中捉:握、拿。刀:指修改竹木简错字的小型工具。捉刀人:指拿着笔的旁侍。古代的侍从,有专门的刀笔隶,这里的刀和笔的作用类似。所以,捉刀人也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本题语境是“小颂让小风帮忙写一篇文章”,如果小风帮忙写了这篇文章,那么小风就成了“捉刀人”。所以选 C。(3)中国古代建筑,各区功能分明。请将“阁”“廊”“亭”三字分别填入相应横线处。堂以宴,(1)_以憩,(2)_以眺,(3)_以吟。答案(1)亭(2)阁 (3)廊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及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亭”即停止的意思,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亭的四周必有美景可观,是立足观景之地。“阁”: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廊”是指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具有遮阳、防雨等功能,可以在此读书、吟咏。按以上分析,即可正确填空。即“亭”以憩,“阁”以眺,“廊”以吟。22.2019鄂州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红星照耀中国 昆虫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C.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为过火焰山,孙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来芭蕉扇。牛魔王知道真相后,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沙僧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D.除夕是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夜,又叫“团圆夜”,有吃团圆饭、吃饺子、守岁等习俗;春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有贴春联、拜年、吃元宵等习俗。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辨识文学常识和名著知识正误的能力。B项中的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记者;C项,应为牛魔王知道真相后,变成猪八戒的样子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不是变成沙僧;D项,贴春联是除夕的习俗,吃元宵是元宵节(正月十五)的习俗。23.2019云南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清明前一天称为“寒食”。九月初九称为“重阳”。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要求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C.杨绛在老王中回忆了老王与我们一家交往的几件事,表达了对他的感恩和深深的愧作。D.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秦戈尔,一生创作丰富,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B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B项中,律诗四联的顺序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4.2019嘉兴 小嘉翻阅报刊,发现嘉兴日报 南湖晚报上的很多标题颇有文化气息。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你认为蕴含传统文化的标题,并说明理由。A.唯有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八十一难 B.院士专家桐乡行,“望闻问切”助发展 C.叶落归“嘉”吴云心的桑梓情 D.“网红”只是激动一阵子,“心红”才能幸福一辈子 答案A:标题中的“七十二变”“八十一难”借用了名著西游记中的有关典故,说明只有拥有扎实的功底,才能克服困难。B:“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脉,借用了古代中医用语表达院士专家对桐乡发展情况的全方位了解。C:标题借用典故“桑梓”。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后用“桑梓”指代故乡,“桑梓之情”就是思乡之情。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A项,涉及到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典故,“七十二变”是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得的法术,“八十一难”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所遭遇的考验,标题借这两个典故,告诉我们“打铁须得自身硬”,只有自己的技术技能练到位了,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B项,“望闻问切”是我国中医问诊的四种方法,需要明确指出这四种方法就是“望诊、闻诊、问诊、切脉”。C 项,“桑梓”是我国古代对故乡的代称,古时候住宅旁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因此借用“桑梓”来指代故乡,标题中的“桑梓情”就是指主人公对故乡的情谊。D项,“网红”是现代网络用语,“心红”是对“红心”的化用,这都是近现代的用词,体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类型 2 单部名著阅读 1.2019淮安 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题目。选段(一)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贝,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选段(二)哦,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选段(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1)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选段(一)(二)中提及的两部书,请写出两部书的名称。答:答案 山海经 天演论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辨识能力。根据选段(一)中“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等内容,可知选文出自山海经;本句选段(二)中“物竞 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等内容,可知选文出自天演论。(2)朝花夕抬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那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答:_ 答案 狗猫鼠,理由: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解题时,要紧扣题干中的“深恶痛疾”“正人君子之流”等,据此回忆在朝花夕拾里读过的内容,便可判别出写“深恶痛疾”的相关内容的文章。说明理由时,要根据内容分析作者“深恶痛疾”的情感。(3)“写作”是鲁迅和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人生转折点,请分别概述他们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答:_ 答案 鲁迅:(1)他在日本的时候,作为在日本人眼里弱小的中国人被高度歧视。国外留学生看不起中国学生,认为中国人考到 60 分就不是自己的本事,认为藤野给鲁迅泄题。(2)当他看到一部关于中国人被斩首的幻灯片的时候,发现中国人看日本人杀给俄国人做奸细的中国人时拍手称快、表情麻木,意识到改变中国人的精神和灵魂才能真真正正地救国。于是他决定回国弃医从文,文学救国。保尔:(1)身体原因: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2)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重新回到革命工作的队伍中去。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探究能力。根据题干中的“人生转折点”“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等关键短语,可根据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一文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来分析鲁迅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相关情节,可知保尔柯察金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2.2019扬州 美的回眸 散文集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先生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娃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中塞的孤孀。(1)语段中,鲁迅对她有不同的称呼。因她谋害隐鼠等,幼年的鲁迅憎恶地称她为“”;多年后,当他回眸 这件事,鲁迅先生对她充满敬意和怀念,深情地称她为“我的保姆”“长妈妈。答案 阿长;利用告假的时间给我买了我念念不忘的山海经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的故事情节,从“长妈妈即阿长”可知,鲁迅幼年时称阿长,而回忆阿长的好,主要表现在买书上。(2)朝花夕拾中还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请在其余篇目中,自选两篇,各列举一个情节。答案 如: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解析 此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初中学习过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其次在九年级名著阅读中我学习过五猖会。答题时,我们可以选取一个比较熟悉的情节作答。如雪地捕鸟、观看影片等。3.2019重庆 A以下文字是对鲁迅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颈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1)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 ,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 里。(2)父亲的病和琐记都写到衍太太。请任选一篇,写一件与衍太太相关的事,并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1)迎神赛会 五猖会(2)父亲的病中,衍太太让“我”在父亲临终之际大声呼唤父亲,表现出她的迷信与愚昧。或:琐记中,衍太太怂恿“我们”在冬天吃冰、打旋子以及总怂恿“我”私拿母亲的钱并散播流言,表现出她的虚伪阴险(或:狡诈、心术不正)。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从“伸长了颈子,遥望,久候”“宁愿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等词语中可看出“我”对“盛事”的期盼,也可以知道“盛事”就是迎神赛会,这些情节都出自五猖会。(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和人物的理解能力。琐记中的衍太太是位专爱搬弄是非,教唆小孩子作恶,然后散布流言蜚语的两面派人物。衍太太经常这样教唆孩子们做坏事,并且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所以,衍太太的形象主要在表里不一、用心阴险、狡猾奸诈等。作者对衍太太这样的小人是十分憎恶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对于衍太太之流的流言家,作者已经找到斗争的办法,那就是揭穿流言,抓住流言家的证据,给予无情的反击。4.2019重庆 B朝花夕拾里除了有对人和事的颂扬,还有冷静的批判。请从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举出一例,指出作者批判的内容。答案二十四孝图重点描述了我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两个故事的强烈反感,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五猖会 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浇灭了我看迎神赛会的一腔热情,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摧残。解析 此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理解。(1)题,B项中,“我”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便产生了误会,觉得他“很可恶”,甚至以为“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所以选项中“当时两人因志趣相投,结为好友”说法有误。(2)题首先要明确二十四孝图和五猖会得名相关内容,然后由此联系到作者批判的内容,二十四孝图 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从而批判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5.(2019邵阳)名著阅读。“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又放走,直到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牌气相同。(1)这段文字出自鲁迅的_ _(作品名称)(2)结合作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答案(1)猫狗鼠(2)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根据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又放走,直到玩厌了,这才吃下去”,可判断这是写“猫对老鼠的玩弄”,所以第(1)小题的鲁迅作品为猫狗鼠。通过材料来看,作者对“它”是表示憎恨和批判的,对“弱者”表示同情,因此作者的情感是“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6.2019广东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 1 3 题。正行之际,忽闻得有人言语。八戒仔细看时,原来是行者在山凹里,聚集群妖。那呆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见他;却往草崖边,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也跟那些猴子磕头。不知孙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便问:“那班部中乱拜的是个夷人。是那里来的?拿上来!”说不了,那些小猴,一窝峰,把个八戒推将上来,按倒在地。行者道:“你是那里来的夷人?”八戒低着头道:“不敢,承问了;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行者道:“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既是别处来的,若要投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在这随班点扎。若不留你,你敢在这里乱拜!”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不羞!就拿出这副嘴脸来了!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又推认不得,说是甚么夷人!”行者笑道:“抬起头来我看。”那呆子把嘴往上一伸道:“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行者忍不住笑道:“猪八戒。”他听见一声叫,就一毂辘跳将起来道:“正是!正是!我是猪八戒!”他又思量道:“认得就好说话了。”行者道:“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来了?有甚贬书,拿来我看。八戒道:“不曾冲撞他。他也没甚么贬书,也不曾赶我。”行者道:“既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八戒道:“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节选自西游记)(1)第段中的“这里”是指 ;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服 。答案 花果山 黄袍怪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选文出自西游记第三十回。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僧变为猛虎。白龙马变为宫娥,举刀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八戒要回高老庄,白龙马劝他去花果山找悟空。悟拒绝,八戒下山大骂,被众猴捉回。(2)西游记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请从选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答案 示例一:如“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中,“溜”和“挤”等动作滑稽可笑,把八戒不敢见悟空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示例二:如“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中的“好道认得嘴”,通过俏皮的语言,突出猪八戒的外貌特征,表现出其憨厚可爱,让人忍俊不禁。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赏析能力。围绕题干要求,选取能体现幽默风格的语句,从人物心理或外貌或行为等角度分析,体会其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特点。(3)西游记中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答案 孙悟空:(1)动物性:长得一副猴相,雷公嘴、毛脸,具有猴子机敏、乖巧、好动的习性;(2)神的本领(神性):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神奇本领;(3)人的特点(人性):心高气傲,容易冲动,爱捉弄人,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猪八戒:(1)动物性:猪八戒嘴脸和猪相似,有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等特点;(2)神的本领(神性):天蓬元帅出身,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3)人的特点(人性):爱耍小聪明,爱在师父面前进孙悟空的谗言、动不动就喊“散伙”等。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写法的理解。动物性可以从人物的外貌以及与动物的相似处的角度分析;神性可以从其超出人的能力的角度分析;人性可以从人的心理或性格或作为的角度分析。7.(2019襄阳)走进“西游”,重温经典。(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所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A 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这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 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的潜台词是 ,从中可以看出八戒 的心理。(2)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请你结合西游记相关情节举一个“神魔”或“精魅”具有“人”的特性的例子。6.(1)答案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或:一调芭蕉扇:一借芭蕉扇被骗: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燕扇);不走西边(或:不往西天取经了:拣无火处走)(1分):一遇到困难就想着“散伙”。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可以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来答题。(2)答案 示例一:黄狮精心存善意,开宴会需要猪羊,不是去抢,而是让两名小妖带银子去凡人的集市买;他把小妖当亲人,几次战斗之后,闻知洞府被烧,小妖被打死,悲伤过度,居然要撞崖自杀。示例二: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走了定海神针,当龙王知道定海神针是宝物时又反悔,百般刁难,可以看出龙王的虚伪、吝啬。示例三:无底洞的耗子精拜托塔天王为义父,是找靠山。示例四:女儿国的蝎子精、狮驼岭的孔雀精、天竺的玉兔精都想嫁给唐僧,体现了人的七情六欲。示例五:黄袍怪痴情于公主,如凡人一般动心动情。示例六:猪八戒好吃懒做,意志不坚定,又爱占便宜,贪女色,自私自利。示例七: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众猴按约定拥戴他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讲信义。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可以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来答题。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例子要符合原著,二是要围绕“有人情”或“通世故”来分析,三是语言通顺,表达要准确规范。8.(2019益阳)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那人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杆。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杆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哪里哄我。”上 文 中 的“那 人”是 _ ,“真 君”是 ;“那 人”与“真 君”打 斗 的 原 因是 。答案 孙悟空 二郎神 孙悟空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降服不了他,于是玉皇大帝派二郎神来捉拿孙悟空。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根据语段内容:“舌头变做菩萨”“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哪里哄我”等内容可知语段选自西游记第六回,西游记第六回的原标题是:观音赴会问,小圣施威降大圣。文本中的“真君”是二郎神。“那人”是孙悟空,西游记前五回故事是:花果山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数年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得如意金箍棒,后大闹天宫。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悟空,悟空两度打败了众天神。于是,观音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这就是“那人”与“真君”打斗的原因。9.(2019昆明)同学们走上讲台当小老师,这样的课能让学习更有趣。小肖同学要给全班上一节名著阅 读展示课,下面是他设计的一张幻灯片。请你把下面幻灯片上问题的答案填写出来。(1)(2)西游记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1)第二十四回中,撺掇孙悟空去偷人参果的是谁?(答:(2)请你从第二十五、二十六回中,选择一个具体情节加以简述,并结合该情节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答:答案(1)猪八戒(悟能)(2)示例一:悟空被误解多吃了一个人参果,不能忍受道童的斥骂,一怒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可以看出孙悟空受不得委屈、性情急躁、冲动冒失的性格特点。示例二:镇元大仙回到五庄观,知道了悟空窃果毁树之事,便将逃走的师徒四人提回观中,要加以惩戒,悟空主动替师父受罚。可以看出孙悟空重情重义、忠心耿耿、勇于担当的性格特点。示例三:悟空为了救活人参果树,寻遍三岛十洲求救树良方未果,最后向观音菩萨求助,可以看出孙悟空敢于承担责任、不畏困难、不轻易放弃的性格特点。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第(1)题侧重于对西游记的细节考查。平时阅读时,需要注意抓住名著的细节,如人物、事件、地点,等等。唐僧师徒路过万寿山五庄观,借宿观内。观主镇元大仙外出听经,只留得两个童子,并嘱咐他们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见果骇怕不敢吃,两童子就吃了。八戒恰巧窥见,就怂恿孙悟空到后园偷果。悟空偷得三枚人参果,与两个师弟分吃,事情败露,被童子责问。因不愿连累师傅受骂,悟空就承认了。第(2)题侧重于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需要根据题干要求,从第二十五、二十六回中选择某一情节,简要概述,再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七10.2019成都 名著阅读 在叙述中插入诗词,是西游记行文的一个特点。下面是从西游记中摘录的有关孙悟空的诗句,请概括出相应的故事情节。(2 分)(1)渴饮熔铜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答:答案 被定五行山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情况以及理解内容的能力。根据“渴饮熔铜”“饥餐铁弹”“苦困”等,可判断是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然后指出相关情节即可。(2)棒架威风长,枪来野性狂。一个是混元真大圣一个是正果善财郎。答:答案 大战红孩儿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人物判断能力。由“正果善财郎”可判断是红孩儿。红孩儿被观音收服后做善财童子。由此可判断这一段打斗是大战红孩儿。11.2019福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到了高亮桥,他向四围打了一眼,并没有一个兵,他又放了点心。两块钱到底是两块钱,他盘算着,没点胆子哪能找到这么俏的事。(老舍骆驼祥子)祥子原以为“俏的事”,后来却是什么结果?请简要概括。答案 祥子连车带人被兵抓走。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重点情节的识记能力。这句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