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pdf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课题:12 坐井观天 【教学要求】1.认识“沿、答”等 10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 8个生字。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对话。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体会寓意。【教学难点】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沿、答”等 10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 个生字。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师随机介绍什么是(课件出示 2)寓言故事:有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 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等。2.你都读过什么寓言故事呢?同学们一起说一说。【设 计 意图:通过介绍 寓 言 故事入手,过渡 到 课 文 坐 井 观天。】同学们读过的故事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再来读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坐井观天)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3)(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4)jn un yn d h k hu j na 井 观 沿 答 喝 渴 话 际 哪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观、沿”,后鼻音“井”以及三拼音节“观、话”。“哪”是多音字,两种读音都出现了,当放在句末时读轻声。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 5)弄错 回答 抬头 井沿 口渴 喝水 大话 无边无际 坐井观天 开展读词游戏。开火车读,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3)识记生字 编顺口溜识记: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猜谜语:“再次见面”就是“观”;“出口千言”就是“话”。用“加一加”方法学习:“+合”是“答”“讠+舌”是“话”,“口+那”是“哪”,“扌+台”是“抬”“阝”加“二”加“小”是“际”。【设 计 意图:提示自学要求,学生 带 着 任务读书,才有效果。】【设 计 意图:字、词、篇,先扫清语言障碍,把 课 文 读通 顺、正确。】换一换:“铅”减“钅”换“氵”就是“沿”。组词、句子拓展法识记:“际、错”可以通过组词识记,如“一望无际、漫无边际”“作业写错了”“有错就改正”。(4)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3.整体感知内容。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课件出示 6)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小鸟和青蛙的故事。)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没有出来过,没有见到更大的天地。)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课件出示 7)出示生字:井 观 沿 答 喝 渴 话 际 1.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2.指导写字:(1)师范写,重点指导“喝、井”并讲述:(板书:喝 井)(课件出示 8)“渴、井“田字格课件。“渴”: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下部分先写“人”,“人”的末笔捺改点,再写竖折。“井”:独体字,第一横比第二横略短,第二横在横中线下侧,竖比竖撇略长。(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 9)提出要求。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认识了两个小动物,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故事。下节课我们接着学。课外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jn yn hu d ku k h shu d hu w bin w j ()()()()()()2.给下列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n n(1)你从哪()儿来呀?(2)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3.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话题?答案:1.井沿 回答 口渴 喝水 大话 无边无际 2.n n 3.他们争论的话题是:天到底有多大?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3.发挥学生的想象,为课文写续编,加深对寓意的理解。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字词导入。1.全班认读词语卡片。2.开火车个别认读。3.师问:孩子们,你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书:坐井观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标出自然段序号。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课件出示 11)小鸟和青蛙在争论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天有多大?)三、朗读感悟,细读课文。1.师:青蛙和小鸟是怎么争论的?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吧!请同学们三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27 自然段。(课件出示 12)学习要求:(1)分角色朗读课文。(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说的话。(3)找出小鸟和小青蛙的三次对话,想想它们为什么对天的看法不一样?2.教师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课件出示 13)同桌读第一次对话。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青蛙和小鸟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青蛙整天生活在井底,只看见很小的天空,小鸟自由飞翔在蓝天,每天飞很远的路,看到的天地大得很。分角色朗读,读好儿化音“哪儿”,问句读出上扬的语气。第二次对话:(课件出示 14)(1)自读第二次对话,分别用“”和“”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课件出示 15)出示两幅图: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设 计 意图:找准课文 的 切 入点“小鸟和青 蛙 的 三次对话”。由 此 展 开教学。】(2)理解青蛙的话。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比较下面的两句话,哪一句更好?“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在比较朗读之后,感受原句(第一句)中用了感叹句和反问句语气表达更为强烈,表现出青蛙的自以为是。(3)小鸟认为天有多大?(课件出示 16)(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无边无际就是“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我们来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4)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第三次对话:(课件出示 17)(1)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2)这次对话,提示语都加了“笑了”,青蛙的笑和小鸟的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青蛙的笑,说明青蛙很自大,一点儿也听不进小鸟的话。小鸟的笑,是小鸟笑青蛙的自以为是,笑青蛙明明是弄错了,却还是固执己见。(3)(课件出示 18)用“一就”说话。一下课,同学们就跑出教室,奔到操场上做游戏。(4)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四、教师小结。1.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它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有多大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学帮老师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生自由回答)2.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设 计 意图:通过对比朗读,感受 感 叹 句和 反 问 句的 表 达 语气和效果。】【设 计 意图:通过对比朗读,对“笑”的理解,感受青蛙 的 自 以为是。】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五、拓展学习,巩固提高。(课件出示 19-21)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吗?从中你学到了什么?2.你觉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吗?想一想。3.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2.搜集一下寓言成语。3.说一说“坐井观天”的含义。答案:1.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2.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画蛇添足 3.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而又盲目自大的人。板书设计 12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天有多大?看事物要全面 青蛙 井口那么大 目光短浅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学生通过读课文,很容易便知道:坐在井里看天。可是,“坐井观天”是个成语,它有一定的寓意,而体会它的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因此,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这则成语的寓意,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于是,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特别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3 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通过朗读来感悟这一成语的寓意。刚开始,大部分学生声音很小,而且读不出青蛙和小鸟对话时争论的语气。后来,我在旁引导,并鼓励他们。为了更进一步体会“坐井观天”的寓意,我再出示课件,出示两幅图: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事物呢?学生便从中悟出道理,知道此成语的寓意: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某一部分。最后我又补充归纳“坐井观天”的寓意:我们看问题或者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样一来,又加深了学生的体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由此突破。不足之处:课文的朗读指导有些少。低年级小学生朗读指导很重要,今后应该多多关注。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坐井观天是一个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更全面。【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寓言故事有哪些?寓言故事有:快马加鞭 五十步笑百步 揠苗助长 浑沌开窍 井底之蛙 东施效颦 望洋兴叹 庄子垂钓 庖丁解牛 鲁侯养鸟 吕梁丈人 吴王射猴 罔两问影 骊龙之珠 愚公移山 扁鹊换心 纪昌学射 杞人忧天 滥竽充数 三人成虎 郑人买履 目不见睫 子罕不受玉 鲁人徙越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厉王击鼓 刻舟求剑 循表涉滩 毁钟掩耳 伯牙碎琴 画蛇添足 狐假虎威 惊弓之鸟 南辕北辙 鹬蚌相争 土偶桃梗 弓矢相济 叶公好龙 螳螂捕蝉 师旷劝学 每变益上 杯弓蛇影 塞翁失马 曲突徙薪 鳏鱼上钩 一字不提 梦中富贵 惠子告贫 盲人摸象 画饼充饥 神奇猎鹰 空中楼阁 千万买邻 猴子救月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一读,根据拼音写汉字。jng d h k gun 里 回 水 口 看 二、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我会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氵 讠 三、给画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青蛙坐井观天。A.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认为很美。B.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很小。2.“朋友,别说大话了!”A.大声说话 B.夸大的话 3.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A.没有边际。B.不好找到边际。四、给下列句子加标点。1.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2.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在正确的后面画“”)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青蛙不爱动脑筋。()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是无边无际的。()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眼光放远,不要坐在井里看天,那样 是错误的。()六、重点段落品析。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 儿水喝。”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1.照样子,写词语。无边无际 无()无()无()无()2.选字填到文章括号里。啊 呀 吗 3.选文共 自然段,其中的小鸟和青蛙一共进行了 次对话。你认 为 的对。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你知道的寓言故事都有哪些,列一列吧!坐井观天 答案 一、井 答 喝 渴 观 二、河 流 渴 说 话 谈 三、1.B 2.B 3.A 四、1.,?2.,。五、3.六、1.无法无天 无时无刻 无拘无束 2.呀 吗 啊 3.5 2 小鸟 七、守株待兔 拔苗助长 掩耳盗铃 课题:13 寒号鸟 【教学要求】1.认识“堵、缝”等 17 个生字,会写“面、阵”等 8 个字。读准多音字“号、当”,理解新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3弄清故事的寓意。【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想象,为课文写续编,加深对寓意的理解。【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堵、缝”等 17 个生字,会写“面、阵”等 8 个字。读准多音字“号、当”,理解新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训练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ho”。(板书:寒号鸟)(2)你知道寒号鸟是怎样一种动物吗?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课件出示 2: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简介寒号鸟。)二、识字解词。【设 计 意图:出示关于 寒 号 鸟的 图 片 和简介,引起学 生 的 学习兴趣。】1.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一类字(课件出示 3)min ln qu fn zhn k jin y 面 朗 却 纷 阵 枯 将 夜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面、纷、阵”,后鼻音“朗、将”以及整体认读音节“夜”。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2)出示二类字(课件出示 4)ho d fn dn qu xin qun 号 堵 缝 当 鹊 衔 劝 chn qi l kun hu f i 趁 且 腊 狂 吼 复 哀 借助拼音,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注意多音字“号”在这里读“ho”。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3)识记生字 利用课文插图,联系生活体验识记:学习“堵、缝、朗、街、枯”时,要结合第一幅插图,以及插图中的实物来帮助识记。形近字比较识记:“峰一缝”“郎一朗”“苦一枯”“姐一且”。组词、句子拓展法识记:“将、复、趁”,可以通过组词识记,如“将来、将军”“寒假,我将要去北京玩”等。加一加:“纟”加“分”是“纷”。“木”加“古”是“枯”,“阝”加“车”是“阵”,“去”加“卩”是“却”。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设 计 意图:初读环节,理清文章的脉络,抓 住 表 示时 间 顺 序的 句 子 这条主线。】2.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1)指名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出现。(3)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4)这些跟季节有关的句子应该怎样排列?(课件出示 5)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3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全文。(2)说一说:(课件出示 6)课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了”的事;()自然段是写“寒冬腊月”的事。(3)(课件出示 7)填空: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课件出示 8)出示生字:面 朗 却 纷 阵 枯 将 夜 1.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2.指导写字:(1)师范写,重点指导“朗、却、夜”并讲述:(板书:朗 却 夜)(课件出示 9)“朗、却、夜”田字格课件。“朗”:左右结构,左面不要写成“良”,最后一笔是点。“却”:左高右低,左大右小,右边是个“卩”,不是“阝”“卩”的一竖是悬针竖,略长。“夜”上部较窄,下部较宽,右下不能写成“夊”。上面的一横要写长一些,盖住下面的部分。(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五、总结交流。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认识了两个小动物,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故事。下节课我们接着学。课外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min ln qu fn zhn 前()晴()冷()大雪()飞 几()风 2.你都知道哪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3.搜集有关时间变化的词语。答案:1.前 朗 却 纷 阵 2.先,接着,然后,最后。3.马上、立即、立刻、斗转星移,星移物换。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2弄清故事的寓意。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寒号鸟头饰、喜鹊贴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入。1根据简笔画,说话导入。2整体回顾,本课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本课是按照“冬天快要到了”“冬天到了”“寒冬腊月”的时间顺序写的。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学习第 1 自然段。(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课件出示 11)第一自然段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寒号鸟和喜鹊的住处。(2)从图上看这对邻居的家有什么不同?寒号鸟的住处是崖缝,不是树枝搭建的,不够保暖;喜鹊的窝有很多保暖的材料。(二)学习 24 自然段:冬天快要到了。1.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和寒号鸟都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 12):喜鹊: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2.从以上喜鹊和寒号鸟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俩有什么不同?喜鹊很勤劳,而寒号鸟却非常懒惰,只知道玩。3.喜鹊是怎么劝寒号鸟的?寒号鸟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 12):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板书:寒号鸟:玩、睡 喜鹊:垒巢)抓“不听劝告”“正好睡觉”读出寒号鸟的懒惰。分角色读读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同桌互读,男女生互读。(三)学习 57 自然段:冬天说到就到。1.“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和寒号鸟的处【设 计 意图:通过对比朗读,体会 喜 鹊 的勤劳,寒号鸟的懒惰。】【设 计 意图:寒号鸟两 次 不 听劝告,表现出 得 过 且过、顽固不化的个性。】境又如何呢?(课件出示 13)喜鹊: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只打哆嗦。2.这时,喜鹊又是怎么劝寒号鸟呢?这次寒号鸟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 14)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嗦。天气暖和,得过且过。”喜鹊真的“傻”吗?(不傻,是寒号鸟懒惰又得过且过,才是真傻。)从哪里看出寒号鸟“得过且过”?学生讨论交流,谈体会。分角色朗读寒号鸟和喜鹊的对话。过渡: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四)学习 89 自然段:寒冬腊月。1.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寒号鸟怎么样了?2齐读第 89 自然段。(课件出示 16)3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4随机小结,完善板书。(板书:寒号鸟:懒惰 喜鹊:勤劳)五、总结提高,体会寓意。1.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现在懒惰,将来难过)2.小结学法。(课件出示 17)抓重点词 提问解答 展开想象 感情朗读【设 计 意图:由表示时 间 顺 序的 句 子 这条 主 线 的引领,阅读教 学 脉 络清 晰、流畅。】课外作业新设计 1.照样子,写一写。冻得直打哆嗦 冷得像冰窖 2.学了寒号鸟一课,你今后有何打算?3.填空 冻得()冷得像()热得()热得像()快得()快得像()答案:1.高兴得跳起来 感动得流下眼泪 2.例如:不能偷懒,好好学习。3.冻得直打哆嗦 冷得像冰窖 热得直流汗 热得像蒸笼 快得似箭 快得像离弦的箭 板书设计:寒号鸟 寒号鸟 喜鹊 懒惰 勤劳 睡垒巢 直打哆嗦住暖窝 最后哀号熟睡 不幸幸福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首先,我是以描述带入情境的,因为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学生,我就以一个生动的图片引入课文,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引入了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利用了课题,很好地让学生注意了“号”这个多音词。接着,我试着让学生去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我当时要求学生进行两次阅读课文,第一次是解决生字词,在这里我顺便联想了新旧词语,让小学生注意字的写法。还有实现了我的目的,整体感知,同学基本了解了文章大意,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都说出了不同的感受,得出了不同的道理。我要学生找出描写季节转变的句子,目的是让他们弄清时间的顺序是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很自然地让学生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并且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对比特点。不过,这里后来我觉得可以合并为一次阅读更好了,这样第一次阅读,就达到了整体感知,清扫字词,理清脉络,显得更简洁些。在第二次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对比阅读,通过喜鹊和寒号鸟的对比,明白了勤劳的重要性,不能学习寒号鸟得过且过的行为。不足之处:我发现自己没有很好地去评价不同的学生,有点赶。今后在评价语上下点功夫。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寒号鸟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关于寒号鸟:寒号鸟又叫复齿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号虫、寒搭拉虫,是啮齿类动物。栖息于海拔 1200 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为森林动物。中国特有种类,主要分布在中国河北、吉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青海等地。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 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3.1-易危(VU)。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复齿鼯鼠多栖息于山地柏树林区,常在陡峭的石洞、石缝、树洞等处营造巢穴,巢较少,由杂草、树枝、树皮、羽毛等构成。所居石洞或石隙一般较狭小,深 1 米左右,高约 1560 厘米。洞穴或直或曲,凸凹不平,鼯鼠多在穴内高处卧身,并以干草铺垫。冬季穴口经常以柴草封闭,挡风寒。整个穴洞中干燥、清洁,常年温度适中。穴内夏季最高温度在摄氏 2527,冬季最低温度在摄氏 1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多在 60%以下。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将字音和字形连一连。d xin chn hu i l 衔 趁 腊 吼 堵 哀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min du jing li y jin mng lng zhn y 三、填入合适的量词。一 石崖 一 缝 一 河 一 树 一 鸟 一 风 四、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嗦()天气暖和()得过且过()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讲的是 只顾眼前,不做长远打算,冬天冻死在岩石缝里的故事。六、重点段落品析。有一天,天气晴朗。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大好晴天,赶快做窝。”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fng fng )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面打“”。2.写出下面两个词的近义词。劝告()温暖()3.选文介绍了 劝 做窝的故事。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用一两句话叙述一下这篇课文给你的启示!答案 一、略 二、面对 将来 夜间 明朗 阵雨 三、堵 道 条 棵 只 阵 四、,:“,。”五、寒号鸟 得过且过 六、1.fng 2.劝说 暖和 3.喜鹊 寒号鸟 七、我们不要得过且过,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生活,不能依赖他人。课题: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要求】1.1.认识“葫、芦”等 11 个生字,会写“棵、谢”等 8 个字。学会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 述句的不同语气。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表达特点。【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葫、芦”等 11 个生字,会写“棵、谢”等 8 个字。学会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1.我们班的同学们是最聪明的小朋友,那这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课件出示 2)说我是丝瓜,我比它圆,说我是梨子,我比它大,我中间细,两头圆。小的时候,我可以做成一道美味,年老时,我可以用来做药和装酒,还能吹出动听的乐曲!猜猜我是谁?(葫芦)孩子们,果然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小故事,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我要的【设 计 意图:谜语的导入,激起学 生 学 习的兴趣,唤起 学 生 学习的热情。】是葫芦。(板书:我要的是葫芦)2.咦?怎么葫芦不高兴啦!原来是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葫芦”的“芦”字儿单个读二声,它们合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怎么读?(注意轻声)声音很洪亮,如果把那个“葫芦”的“芦”字读得再轻点就更好了。(师范读,生跟读)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3)(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多读几遍。(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4)k xi xing dng yn ln zh gui 棵 谢 想 盯 言 邻 治 怪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言、邻、怪”,后鼻音“想、盯”以及整体认读音节“治”。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 5)h lu tn y chn hu xi dn zhe 葫 芦 藤 蚜 虫 花 谢 盯 着 si u n do q ui mn mn de 赛 过 感 到 奇 怪 慢 慢 地 开展读词游戏。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齐读。“藤、盯”是后鼻音,“赛”是平舌音,“葫芦”中的“芦”在词语中念轻声。(3)识记生字: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棵、想、怪、葫、芦、感、蚜、盯”。形近字比较识记:“赛一寒”,“盯一钉”“邻一领”“治一抬”。同偏旁归类识记:“葫、芦、藤”,都是草字头,它们跟植物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熟字组词识记:藤:葫芦藤、丝瓜藤 谢:谢谢 感谢(4)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3.整体感知内容。(1)借助拼音读懂课文。(2)种葫芦的人种的葫芦,叶子上长出了什么?(蚜虫)(3)邻居是怎么劝告他的?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课件出示 6)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棵 谢 想 盯 言 邻 治 怪 1.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2.指导写字:(1)师范写,重点指导“谢、言、想”并讲述:(板书:谢 言 想)(课件出示 7):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谢、言、想”。“谢”:左中右结构,注意字的结构,中间的“身”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横折钩压住竖中线。“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上。这三个部分等宽,都要写得狭长一些,不要出格,。“言”:呈倒梯形结构。这个字的横较多,注意不一样长,最上面的一横最长,下面的两横短,三横等距,口要写扁一些。“想”上长下短,木的末尾捺改点,下面的“心”要写好,第二笔是卧钩,一定卧倒,三个点的位置排放好:第一点不要写【设 计 意图:通过指导 重 难 点字的书写,引 导 学 生举一反三,学 会 写 其他生字。在卧钩底下,在卧钩起笔的地方即可,第二点在卧钩上面,最后一点在卧钩收笔的地方。(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四、总结交流。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见到了许多小葫芦及它们的主人。下节课我们接着学。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xi xin yn ln ui 感()()念 语()()居 奇()2.给下列汉字组词。棵()领()抬()盯()颗()邻()治()钉()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木:()()()氵()()()目:()()()阝()()()答案:1.谢 想 言 邻 怪 2.棵(一棵)领(领导)抬(抬头)盯(盯着)颗(一颗)邻(邻居)治(治理)钉(钉子)3.木:(树)(村)(棵)氵(江)(河)(海)目:(盯)(眼)(睛)阝(邻)(阳)(阴)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3.发挥学生的想象,续编结尾。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识字导入。小朋友们,这一课的生字你还能认识吧?如果你还认识,就准确地、大声地说出它的名字,说两遍。孩子们读得都很认真,老师现在要把你们带进葫芦园去摘一摘小葫芦。(课件出示 9)孩子们刚才都自己给生字组了词,老师也给每个生字都组了词。(课件出示 10):葫芦图片。看,这是什么?(葫芦)。葫芦两头圆,中间细,多可爱啊?想要吗?(想)你把它读准了,这葫芦就送给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4 我要的是葫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小朋友们表现得这么棒,这些生字娃娃现在都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认识吗?(能)1.我请大家轻声地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还要把课文读流利。读完了就坐好。3.现在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站起来读读,听的同学当小老师,如果发现他读错了,就等他读完后帮他纠正过来。4.请孩子们再去读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地方。请大家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还能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谁能流利地说说)(课件出示 11)【设 计 意图:通 过“摘葫芦”游戏,增加了 识 字 乐趣。】从前,有个人种了 ,叶上长了 ,他不治,后来 。三、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怎么样呢?(长得很好。)你们从哪里知道答案的?(课件出示 12)出示第一自然段 2自由地轻声地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勾出描写这棵葫芦的句子。生汇报成果。(课件出示 13)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3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可爱)可爱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长满绿叶”,“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叶子长得很好,很多。)“雪白的小花”,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近义词是什么?(雪白,洁白)4.挂了几个小葫芦,挂上去,风一吹,和我们打招呼呢!你能不能把葫芦的可爱读出来给大家听听。还有谁想来读读,让人一听就喜欢上这可爱的葫芦。老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觉得葫芦太可爱了。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5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想不想去看看?(想)(课件出示14)葫芦树图片(师指导观察图片)欣赏完了这棵葫芦,你们能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图文课件)(课件出示 15)的葫芦藤上长满了 ,开出了几朵 的小花,花 以后,藤上 了几个 。多么 的小葫芦啊!(把刚才填完整的句子认真地读一遍。)【设 计 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品读课文,再 把 自 己的 情 感 和理 解 读 出来。】7孩子们,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还想不想再读读?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这棵可爱的葫芦记在心里吧!8.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我们喜欢,那个种葫芦的人比我们小朋友更喜欢小葫芦。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抓住“每天、几次”,读出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这棵可爱的葫芦如果继续健健康康地生长,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后,它会长成什么样呢?(会长得很大很好,长得赛过大南瓜,会结出很多很多的果实)(二)学习第四自然段。1结果是不是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 16)(课件出示:葫芦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板书:落了)2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小葫芦变黄了,这么多可爱的葫芦最后一个一个都落了)3孩子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葫芦都落了?)(它是因为什么落的呢?)(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这些答案都在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中,有没有信心把答案找出来?(有)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1知道什么原因了吗?(课件出示 17)(1)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治。(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板书:蚜虫)2他看见了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勾出他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他说的句子。谁来告诉我他想的句子:【设 计 意图:为了更好 地 阅 读教学,打乱一 下 课 文本 来 的 顺序,是完全行得通的。】(课件出示 18)“有几只虫子怕什么!”通过这一句,你觉得那个人看着这几只虫子的态度是什么。(不怕)(不在乎)那你再来读读,把他的不怕读出来。孩子们,看这个标点符号是什么?(感叹号)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一句读好呢?既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又要把他的不怕读出来,请自己练习练习。(生汇报)孩子们真会读书,老师听出来了,那个人根本不怕这几只蚜虫.小朋友们,你们怕不怕这些蚜虫?(怕)老师也很怕,因为蚜虫可厉害了,这种害虫专门吃叶子,而且它们会慢慢地把叶子吃光的.3.蚜虫这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看见叶子上的一些蚜虫,“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 19)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盯:一动不动地看,说明那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指导写)他盯着小葫芦说了什么?(请一个孩子起来读)孩子们,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对自己说的。(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自己对自己说话。咱们平时大都“自言自语”过,同学们把“那个人”说的话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说一说怎样读才算是“自言自语”。(学生练读,师巡视指导)声音不能高。速度要慢一些。“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当然声音要低一些,速度要慢一些。另外,读时还要注意“那个人”说话时是一种什么心情。大家练一练,看谁既能读出“那个人”自言自语的语气,还【设 计 意图:读出感叹 句 的 语气,体会其表 达 的 效果。】【设 计 意图:在理解的 基 础 上学 会 感 情朗读。】能读出他的心情。(学生练读后汇报)不简单!你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中的感情,让我们为他鼓掌(师生鼓掌)。不过,老师想补充一点,“那个人”说的话,其中有两个感叹号,表示他心里特别(高兴)(着急)哪些小朋友能演出来?拿上小葫芦,没有的可以用双手。(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根本不管叶子上的蚜虫。可有一天还有谁看见了?(邻居)(小朋友们邻居就是住在他家旁边的人,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邻居是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仔细地听对话。邻居看到了蚜虫说了什么?(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