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共4页).doc
-
资源ID:7755311
资源大小:1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共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创建信息化特色学校,对于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把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到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加深全体师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根据我校信息化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方案:一、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深化学校教育改革,以教育的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结合我校教育实际,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全体教职员工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使全体师生在信息化中受益,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关注重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实现教育信息的交互、共享、开放、协作、高效,以信息技术特色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和人才,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共同发展为归宿,沿着“信息技术特色整体特色学校”的轨迹,走出一条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信息技术特色办学之路。二、工作目标(一)普及教育信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二)将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进行深度整合,改革教与学的模式;(三)通过网络进课堂实现资源共享,构建高效课堂。三、阶段性目标近期目标:按照我校制定方案,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快我校信息技术研究再上新台阶。 阶段目标:在原有工作和进期目标的基础上,成立建设一支具备信息化素养的骨干教师队伍,深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继续深化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全面有机整合,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完善校本课程资源库建设,形成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丰富内涵的校本课程资源库。远景目标:在审视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势下,在带动、平衡信息技术发展的远景目标情况下,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库,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构建高效课堂。进一步加强和优化校本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教学应用示范建设和区域远程教育、构建网络化学习型区域建设。四、建设和应用的具体内容(一)前期调研根据学校的软、硬件配备条件和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初步提出在教与学过程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制定可行性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二)资源库建设内容规划(1)民族礼仪文化(2)民族风俗文化(3)民族服饰文化(4)民族饮食文化(5)民族历史文化(三)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四)对教师进行技术支持六、预期效果(一)教师方面课前多方面整合教学资源,课上应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扩充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课后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二)学生方面能利用网络平台登陆资源库自主学习,实现与教师的有效互动,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三)总体效果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我校素质教育水平,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信息化教学的新规律。七、实施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并完善管理制度。形成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完成硬件配备,进行教师培训,搜集整理校本课程资源,逐步建立资源库,形成初步构架。应用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利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育教学的新模式,进一步完善资源库建设并有效使用,将信息化工作常态化。八、组织机构信息化领导小组:组 长:副组长:成 员: 2012年12月20日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