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贾谊论苏轼.ppt
二十八贾谊论苏轼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西汉洛阳人。学识渊博,是西汉时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思想家。其文过秦论、治安策等非常有名,鲁迅称其文是“西汉鸿文”。赋的代表作有鵩鸟赋、吊屈原赋等。苏轼(公元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思想家、政治家。北宋豪放派诗人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号称“三苏”,并列入“唐宋八大家”。第一段第一段非才之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所以自用者实。惜乎。惜乎!贾生王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也。翻译:翻译:不是才能难得,而是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不是才能难得,而是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这种才能真正难得。可惜啊!贾谊是能够这种才能真正难得。可惜啊!贾谊是能够辅佐帝王的人,而不能自己使自己的才能辅佐帝王的人,而不能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得到发挥。【非才之难】“才”指才能。苏轼认为人有两种才能:第一,有才干、智商高。第二,使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的本领。他认为,贾有前者而无后者,而后一种才能更难得。“之”连接的是个主谓结构,即“才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所以”“所”是代词。“以”是介词,在后面修饰支配“所”。“所以自用”指代自用其才的能力。其中“自”修饰“用”,是个偏正结构。“自用”修饰“所以”,也是偏正结构。“所以自用者”是个“者”字词组。“所以自用”修饰“者”,构成“者”字词组。“所以自用者实难”是主谓结构。“所以自用者”做谓语“实难”的主语。【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乎”感叹语气词。“贾生”就是贾谊。“生”是汉代对于儒者的称呼。如:董仲舒被称为“董生”。对贾谊还有其他一些称法,如:“贾长沙”(因曾被贬长沙)、“贾太傅”(因作过太傅的官职)等。“王者”“者”,代词,和“王”组成“者”字词组,仍指代王。“惜乎”是这句话的谓语,因感叹而提前。“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是主语。第二段第二段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州,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之勤也。第二段第二段孟子去齐,三宿而后也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有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第二段第二段翻译翻译:君子追求的理想远大,那么一定要有所等待;追求的目标宏大,那么一定要有所忍耐。古代的贤人都具有可被帝王招致(即为帝王服务)的才能,但是最终并不能发挥自己才能的万分之一,不一定都是当时国君的过错,有的也是这些贤人自己造成的。我仔细地看了贾生的政见言论,像他所说的那些(政见言论),即使是夏商周三代的贤人,用什么来超过他呢!(但是,)他现在遇到象汉文帝这样的君主,尚且因为不被重用而死,既然这样那么这是天下没有尧舜这样的圣君,人们就最终也不能做什么事儿了吗?孔仲尼是圣人,还一次次地在天下努力尝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假如不是特别没有道义的国家,他全都努力地帮助他们,希望有一天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要到楚国去,先派冉有去,再派子夏去。君子想要求得重用自己的国君的努力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孟子离开齐国,在边境昼地住了三个晚上才离开(即希望事情能有所转机),尚且说:“国君也许还会召我回去。”君子不忍心抛弃自己的国君,达到了这样深厚的程度。公孙丑问道:“老师您为什麽不高兴呢?”孟子说:“现在的天下,除了我还有谁呢(即还有谁能够拯救天下呢)?我为什么不高兴!”君子爱惜自身,达到了这样的地步。像(孔子、孟子)这样做了还不被任用,这才知道天下真的不值得有所作为,而可以没有怨恨了。像贾谊这种情况,不是汉文帝不能重用他,而是他不能使自己被汉文帝重用。【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夫”句首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议论。“取”緄(小篆),从字形看是一只手抓住一只耳朵。因为古人打猎,要割下猎获物的左耳以清点数量,所以这个字表示获取义,这里引申为追求。“者”,指代目的、理想。“所取者”“所”和“取”组成“所”字词组;“所取”再和“者”组成“者”字词组。“则”是连词,表示前后项在逻辑上紧密相关、在时间上先后相承,前项出现后项必然出现。【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就”达到。这句是前一句的变文,表达的意思相同,这是苏轼历来的主张。比如他写的留侯论(对留侯张良的评价)“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忍小忿而就大谋”。【负可致之才】“负”持有、凭借。“致”招致、招来。【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卒,最后。时君,当时的国君。或,无定指代词,有的。这几句话,苏轼提出了自己一贯的看法:人要有才,还要有所忍耐、等待,才能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然后指出有才之士不被重用的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自己。【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愚,第一人称谦称。观,仔细地看。论,政见、言论。虽,连词,表让步,即使,与现代汉语表转折不同。何以,“何”是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用什么。这是称赞贾谊和三代的贤人相差不远。【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得,遇到。犹,尚且。然则,这样那么,表假设。是,代词,这。终,永远。终从冬得声,冬就是四季的结束。下面再举圣人如孔子、孟子的例子。这些人为了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能够怎样地不辞辛苦、耐心等待。【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历,一个个地。试,尝试。苟,假如,假设连词。大,特别。勉强,同义词连用,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不自愿地”、“凑合地”,是努力的意思。说文解字:笞,强也。笱,迫也。扶持:也是同义词连用。庶几,希望。之,动词,到。荆,楚国。申,重复、继续。“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的“之”是个代词,但已虚化,是个衬字,不用翻译。“君子之欲得其君”的“之”,主谓之间的连词。“如此其勤”,就是其勤如此,谓语前置,勤奋达到了这样的地步。如此,像这样。底下说孟子。【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去,动词,离开。昼,齐地名,位于边境。其,表推测的语气词,也许。君子之不忍弃其君的“之”,也是主谓之间的连词。如此其厚,与上如此其勤的结构相同。厚,深厚。豫,高兴。何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君君子子之之爱爱其其身身,如如此此其其至至也也。夫夫如如此此而而不不用用,然然后后知知天天下下果果不不足足与与有有为为,而而可可以以无无憾憾矣矣。若若贾贾生生者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爱,舍不得。君子爱惜、看重自己。爱,舍不得。君子爱惜、看重自己。憾憾,古古代代汉汉语语中中表表示示怨怨恨恨。恨恨,古古代代汉汉语语中中表表示示遗遗憾。憾。第三段第三段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第三段第三段翻译翻译:绛侯周勃亲自拿着天子的玺印把它交给汉文帝,灌婴率领几十万军队决定了刘姓和吕姓的胜负,他们又都是汉高帝旧时的将领,这是他们君臣间互相投合的情分,哪里只是父子兄弟的情分呢?贾谊,是洛阳的一个青年,想要使汉文帝在一个早上把他旧日的大臣都抛弃而和新的大臣谋划事业,这已经很难了。作为贾生,向上和国君处好关系,向下和大臣们处好关系,像绛侯周勃、灌婴这些人,从容闲暇、逐渐渗透,和他们建立深交,使天子不怀疑自己,使大臣不嫉恨自己,然后全天下的人都会做我想做的事情,不超过十年,就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哪有站着说话这一小会儿功夫,就对着人痛哭呢?我看他路过湘水,作赋凭吊屈原,写得委婉抑郁,跃跃欲试地想归隐。后来因为自己悲伤哭泣,终于年纪轻轻就死去了。这也是不善于处于困境之中的人了。【授之文帝】双宾语。其,表推测的语气词。相得:君善于用臣,臣善于辅佐国君。特:字形从牛,本义是公牛,从雄性引申为单数、引申为独特。【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贾生,洛阳之少年”,是判断句。其,指代汉文帝,作兼语,是“使”的宾语,“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的主语。【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苦哉?】优游,叠韵联绵词,从容闲暇的样子。浸渍:双声联绵词,逐渐渗透。举,全。遽,急,马上。【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跃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萦纡,缠绕弯曲,指心里感到委屈。跃然,跳跃的样子,表示心情急切。远举:高飞,这里指归隐。夭折,短命而死。第四段第四段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第四段第四段翻译:翻译:谋略一时不被采用,那么怎么知道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残害自己到这样的地步。哎呀,贾生志向远大但是气量狭小;才能有余但是见识不足。古代的人有高出世人的才能,就一定有不同于一般人的毛病。因此,不是遇到聪明睿智有主见的君主,就不能使自己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古往今来的人都说,苻坚在草野中发现了王莽,一个早上就把他旧日的大臣都赶走了来和王猛谋划。苻坚只是个一般的人,后来却夺取了天下一半的土地,大概凭借这个吧。我深深地为贾生的志向感到悲痛,所以全面地评价他,(同时也通过这个评价)告诫君主,如果你们遇到象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该了解到他们有孤高褊急的性情,一旦他们不被任用,就会忧伤、痛苦、颓丧,不能重新振作起来。而作为臣子也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见,表被动。识,见识,即苏轼在本文开始提出的第二种才能。识不足,指贾谊对社会了解不够,对为人处世的方式知之不多。【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高世之才,高出世人的才能。遗俗,脱俗。累,拖累、负担,此指缺点、毛病。是故,连词,因此。聪明,是本身的智力条件。聪,听力好。明,视力好。睿智,不一般的智慧,是本身的见解。睿,深明、通达。不惑,有主见,不易被别人迷惑。这三个条件越来越高。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古今,指古今的人。草茅,犹草野,指地位地下,出身卑微。之,代王猛。彼其(j),那个。其,语气词。匹夫,一般的人。略,夺取。其,表推断的语气词。以,介词,表凭借。说明苻坚敢于用人,发现了人才就委以重任。这是说国君应重用人才。【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悲,悲痛,此指同情。狷介,指孤高不合群、洁身自好的操行。病,痛苦失望。沮,颓丧。谨,动词,谨慎地对待。所发,所作所为。苏轼认为贾谊这样的人,一旦他们不被任用,就会忧伤、痛苦、颓丧,不能重新振作起来(告诫君主用人要顾及他的性格)。而象贾谊这些臣子,也要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作所为呀!苏轼在这最后指出,要想人尽其才,一方面君主就不能计较高士的高傲、不合群这些小毛病,另一方面这些高士本身也不能褊急,要努力适应现实。所有这些都反映了苏轼爱才、惜才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