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研究现状.ppt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研究现状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概述概述v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引起,以发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和多脏器功能损害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v90年代初年美国和欧洲报道。年代初年美国和欧洲报道。v2006年,我国安徽省首现。年,我国安徽省首现。一、病原学。一、病原学。v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形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无形体属。无形体科是一类主要感染白科、无形体属。无形体科是一类主要感染白细胞的细胞的专性细胞专性细胞 内寄生内寄生革兰阴性革兰阴性 小球杆菌小球杆菌。v1.形态结构及培养特性形态结构及培养特性v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呈球状多型性,革兰氏染色阴性,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呈球状多型性,革兰氏染色阴性,主要寄生在粒细胞的胞质空泡内,以膜包裹的包涵主要寄生在粒细胞的胞质空泡内,以膜包裹的包涵体形式繁殖。体形式繁殖。v用用Giemsa法染色,法染色,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包涵体在胞质内包涵体在胞质内 染成紫色,染成紫色,呈呈桑葚状桑葚状。一、病原学。一、病原学。v2、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菌,缺乏经典糖代谢途径,依赖宿主酶系统进行缺乏经典糖代谢途径,依赖宿主酶系统进行代谢及生长繁殖,代谢及生长繁殖,主要侵染人中性粒细胞。主要侵染人中性粒细胞。一、病原学。一、病原学。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v1.宿主动物与传播媒介v动物宿主持续感染是病原体维持自然循环的基本条动物宿主持续感染是病原体维持自然循环的基本条件。件。v储存宿主包括野鼠类以及其他动物。在欧洲,红鹿、储存宿主包括野鼠类以及其他动物。在欧洲,红鹿、牛、山羊均可持续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牛、山羊均可持续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v传播媒介主要是硬蜱。我国曾在黑龙江、内蒙古及传播媒介主要是硬蜱。我国曾在黑龙江、内蒙古及新疆等地的全沟硬蜱中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核新疆等地的全沟硬蜱中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核酸。酸。v我国的储存宿主、媒介种类及其分布尚需做进一步我国的储存宿主、媒介种类及其分布尚需做进一步调查。调查。v2.传播途径v(1)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v(2)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有可能会导致传播,但具体传播机制体液,有可能会导致传播,但具体传播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国外曾有屠宰场工人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国外曾有屠宰场工人因接触鹿血经伤口感染该病的报道。因接触鹿血经伤口感染该病的报道。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v3.人群易感性v人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普遍易感,各年龄组人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均可感染发病。v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如疫源地(主要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如疫源地(主要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旅游者等。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危劳动者及旅游者等。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危重患者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重患者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有感染的可能。有感染的可能。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v4.地理分布和发病季节特点v目前,已报道有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国家有目前,已报道有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国家有美国、斯洛文尼亚、法国、英国、德国、澳美国、斯洛文尼亚、法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及韩国等,但仅美国和斯洛大利亚、意大利及韩国等,但仅美国和斯洛文尼亚分离到病原体。文尼亚分离到病原体。v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多月。多集中在当地蜱活动较为活跃的月份。集中在当地蜱活动较为活跃的月份。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三、主要病理改变三、主要病理改变v病理改变包括多脏器周围血管淋巴组织炎症病理改变包括多脏器周围血管淋巴组织炎症浸润、坏死性肝炎、脾及淋巴结单核吞噬系浸润、坏死性肝炎、脾及淋巴结单核吞噬系统增生等,统增生等,主要与免疫损伤有关。主要与免疫损伤有关。嗜吞噬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中性粒细胞后,可影响宿主细胞无形体感染中性粒细胞后,可影响宿主细胞基因转录、细胞凋亡,细胞因子产生紊乱、胞基因转录、细胞凋亡,细胞因子产生紊乱、吞噬功能缺陷,进而造成免疫病理损伤。吞噬功能缺陷,进而造成免疫病理损伤。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1、潜伏期一般为、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天(平均9天)。天)。2、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可、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可高达高达40以上)。以上)。3、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吐、厌食、腹泻等。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4、体格检查:表情淡漠,相对缓脉,少数病人可有浅、体格检查:表情淡漠,相对缓脉,少数病人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5、可伴有心、肝、肾、肺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并出现、可伴有心、肝、肾、肺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相应的临床表现。6、重症患者可有间质性肺炎、肺水肿、急性呼、重症患者可有间质性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吸窘迫综合症。7、少数病人可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少数病人可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现,异常,出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现,如不及时救治,可因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等如不及时救治,可因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8、老年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及进行激素治疗者、老年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及进行激素治疗者感染本病后病情多较危重。感染本病后病情多较危重。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五、实验室检查五、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异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合并脏器损害的患者,心、型淋巴细胞增多。合并脏器损害的患者,心、肝、肾功能检测异常。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肝、肾功能检测异常。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阳性。阳性。v血常规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可作为早期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病人发病第一周即表现有白断的重要线索。病人发病第一周即表现有白细胞减少,多为细胞减少,多为1.0-3.0109/L;血小板血小板降低,多为降低,多为30-50109/L。可见异型淋巴。可见异型淋巴细胞。细胞。五、实验室检查五、实验室检查v尿常规尿常规:蛋白尿、血尿、管形尿。:蛋白尿、血尿、管形尿。v血生化血生化检查检查:肝、肾功能异常;心肌酶谱升高;肝、肾功能异常;心肌酶谱升高;少数患者出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血糖升少数患者出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血糖升高。高。v部分患者部分患者凝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升高。可有血解产物升高。可有血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如低钠、,如低钠、低氯、低钙等。低氯、低钙等。六、并发症六、并发症v如延误治疗,患者可出现:如延误治疗,患者可出现:v机会性感染、败血症、机会性感染、败血症、v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v急性肾衰、急性肾衰、v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窘迫综合症、v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七、病例诊断七、病例诊断 v依据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和和实验实验室检测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结果进行诊断。(一)流行病学史。(一)流行病学史。v1.发病前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周内有被蜱叮咬史;v2.在有蜱活动的丘陵、山区(林区)工作或在有蜱活动的丘陵、山区(林区)工作或生活史生活史;v3.直接接触过危重患者的血液等体液。直接接触过危重患者的血液等体液。七、病例诊断七、病例诊断(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v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持续性高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可高达热,可高达40以上)、全身不适、乏力、以上)、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个别重症病例可出现皮肤瘀斑、出腹泻等。个别重症病例可出现皮肤瘀斑、出血,伴多脏器损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血,伴多脏器损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七、病例诊断七、病例诊断(三)实验室检测。(三)实验室检测。v1.血常规及生化检查血常规及生化检查(1)早期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严)早期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严重者呈进行性减少,异型淋巴细胞增多。重者呈进行性减少,异型淋巴细胞增多。(2)末梢血涂片镜检中性粒细胞内可见桑葚)末梢血涂片镜检中性粒细胞内可见桑葚状包涵体。状包涵体。(3)谷丙(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和/或或谷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转氨酶)转氨酶升高。升高。七、病例诊断七、病例诊断 v2.血清及病原学检测血清及病原学检测(1)急性期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急性期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检测嗜)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吞噬细胞无形体IgM抗体阳性。抗体阳性。(2)急性期血清)急性期血清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IgG抗抗体阳性。体阳性。(3)恢复期血清)恢复期血清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IgG抗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倍及以上升高。(4)全血或血细胞标本)全血或血细胞标本PCR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特异性核酸阳性,且序列分析证实与嗜吞噬细胞无特异性核酸阳性,且序列分析证实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同源性达形体的同源性达99%以上。以上。(5)分离到病原体。)分离到病原体。七、病例诊断七、病例诊断(四)诊断标准。(四)诊断标准。v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具有上述(一)、(二)项和(三)项:具有上述(一)、(二)项和(三)项1项中的(项中的(1)、()、(3)。部分病例可能无法获得明确)。部分病例可能无法获得明确的流行病学史。的流行病学史。v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三)项: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三)项1项中的项中的(2),或(三)项),或(三)项2项中的(项中的(1)或()或(2)。)。v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同时具备(三)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同时具备(三)项项2项中(项中(3)、()、(4)、()、(5)中的任一项。)中的任一项。七、病例诊断七、病例诊断 八、鉴别诊断八、鉴别诊断1、恙虫病、斑疹伤寒恙虫病、斑疹伤寒等等 -立克次体感染。立克次体感染。2、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新布尼亚病毒感染 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登革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 -病病毒感染毒感染4、败血症、伤寒、败血症、伤寒、-细菌感染细菌感染5、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6、嗜血细胞综合征嗜血细胞综合征 -血液系统血液系统?或或EB病毒相关病毒相关?九、治疗九、治疗v及早使用抗生素,避免出现并发症。对疑似及早使用抗生素,避免出现并发症。对疑似病例可进行经验性治疗。一般慎用激素类药病例可进行经验性治疗。一般慎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物,以免加重病情。(一)病原治疗。(一)病原治疗。v1.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1)强力霉素。为首选药物,应早期、足量使用。成人口服:)强力霉素。为首选药物,应早期、足量使用。成人口服:0.1g/次次,1日日2次次,必要时首剂可加倍。必要时首剂可加倍。8岁以上儿童常用岁以上儿童常用量:首剂量:首剂4mg/kg;之后,每次;之后,每次2mg/kg,1日日2次。一般次。一般病例口服即可,重症患者可考虑静脉给药。病例口服即可,重症患者可考虑静脉给药。(2)四环素。口服:成人常用量为)四环素。口服:成人常用量为0.25-0.5g/次,每次,每6小小时时1次;次;8岁以上儿童常用量为一日岁以上儿童常用量为一日25-50 mg/kg,分,分4次服用。静脉滴注:成人一日次服用。静脉滴注:成人一日1-1.5g,分,分2-3次给药;次给药;8岁岁以上儿童为一日以上儿童为一日10-20 mg/kg,分,分2次给药,每日剂量不次给药,每日剂量不超过超过1g。住院患者主张静脉给药。四环素毒副作用较多,孕。住院患者主张静脉给药。四环素毒副作用较多,孕妇和儿童慎用。妇和儿童慎用。九、治疗九、治疗v强力霉素或四环素治疗疗程不少于强力霉素或四环素治疗疗程不少于7天。一般用至退天。一般用至退热后至少热后至少3天,或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回升,各种酶天,或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回升,各种酶学指标基本正常,症状完全改善。学指标基本正常,症状完全改善。v早期使用强力霉素或四环素等药物,一般可在早期使用强力霉素或四环素等药物,一般可在24-48小时内退热。小时内退热。v因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尚缺乏快因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尚缺乏快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可对疑似病例进行经验性治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可对疑似病例进行经验性治疗,一般用药疗,一般用药3-4天仍不见效者,可考虑排除人粒天仍不见效者,可考虑排除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断。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断。九、治疗九、治疗v2利福平:儿童、对强力霉素过敏或不宜使利福平:儿童、对强力霉素过敏或不宜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者,选用利福平。成人用四环素类抗生素者,选用利福平。成人450-600mg,儿童,儿童10 mg/kg,每日一,每日一次口服。次口服。v3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v磺胺类药有促进病原体繁殖作用,应禁用。磺胺类药有促进病原体繁殖作用,应禁用。九、治疗九、治疗(二)一般治疗。(二)一般治疗。v患者应卧床休息,高热量、适量维生素、流患者应卧床休息,高热量、适量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保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皮肤清洁。v对病情较重患者,应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对病情较重患者,应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以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体弱或质,以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体弱或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可给予胃肠营养、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可给予胃肠营养、新鲜血浆、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治疗,以新鲜血浆、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治疗,以改善全身机能状态、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全身机能状态、提高机体抵抗力。九、治疗九、治疗(三)对症支持治疗。(三)对症支持治疗。v1.对高热者可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药物退对高热者可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药物退热。热。v2.对有明显出血者,可输血小板、血浆。对有明显出血者,可输血小板、血浆。v3.对合并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可早期使对合并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可早期使用肝素。用肝素。v4.对粒细胞严重低下患者,可用粒细胞集落对粒细胞严重低下患者,可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因子。九、治疗九、治疗v5.对少尿患者,应碱化尿液,注意监测血压和血容对少尿患者,应碱化尿液,注意监测血压和血容量变化。对足量补液后仍少尿者,可用利尿剂。如量变化。对足量补液后仍少尿者,可用利尿剂。如出现急性肾衰时,可进行相应处理。出现急性肾衰时,可进行相应处理。v6.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可用强心药、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可用强心药、利尿剂控制心衰。利尿剂控制心衰。v7.应慎用激素。国外有文献报道,人粒细胞无形体应慎用激素。国外有文献报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可能会加重病情并增强疾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可能会加重病情并增强疾病的传染性,故应慎用。对中毒症状明显的重症患病的传染性,故应慎用。对中毒症状明显的重症患者,在使用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可适当者,在使用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糖皮质激素。九、治疗九、治疗(四)隔离及防护。(四)隔离及防护。v对于一般病例,按照虫媒传染病进行常规防对于一般病例,按照虫媒传染病进行常规防护。护。v在治疗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病人有出血在治疗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病人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做好病人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护。做好病人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处理。染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处理。九、治疗九、治疗(五)出院标准。(五)出院标准。v体温正常、症状消失、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体温正常、症状消失、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明显改善后,可出院。基本正常或明显改善后,可出院。九、治疗九、治疗(六)预后。(六)预后。v据国外报道,病死率低于据国外报道,病死率低于1%。如能及时处。如能及时处理,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如出现败血症、理,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如出现败血症、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衰、呼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衰、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脏器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易导致死亡。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易导致死亡。九、治疗九、治疗Thi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