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节真理与价值.ppt
十一章节真理与价值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 第一节 真 理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以及如何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以及如何判断它们的符合?就涉及到真理问题。判断它们的符合?就涉及到真理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理观是一个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理观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研究真理的内容、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研究真理的内容、特点、发展过程、检验标准以及真理与特点、发展过程、检验标准以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等问题。弄清这些问题,可谬误的关系等问题。弄清这些问题,可以使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减少盲目性,提以使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减少盲目性,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高实践活动的效率。“思辨的真理不是别的,只是经过思想的理性法则。”(黑格尔小逻辑)“任何辞典都会告诉你们,真理是我们某些观念的一种性质;它意味着观念和实在的符合,而虚假则意味着与实在不符合。实用主义和理智主义者都把这个定义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詹姆斯实用主义)“有各式各样的眼睛。司芬克斯也有眼睛:所以有各式各样的真理,所以根本没有真理。”(尼采年参见商务印书馆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非马克思主义真理观非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这种东西,在我的想法中,是并不必然表示与错误对立的,相反地,它在一些最根本的情况下,只是表示不同的错误彼此之间的一种对比:比方说,这种错误比那种错误更古老,更深刻,甚至是不能消除的,因为我们这一类有机生物没有它就活不成;而其他的错误则并不像这样以生存条件的资格对我们进行暴虐统治,与那种暴君相比之下,倒是可以抛弃和反驳的。”(尼采年商务印书馆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一、一、真理及其特性及其特性 、真理的含义及其客观性 真理是主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只有人们对这些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才有真理和谬误之分,其中正确的认识为真理,错误的认识为谬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正确反映。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内容。例,指鹿为马例,指鹿为马 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即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决断,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才人物决断,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地心说地心说日心说日心说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实实践践证证明明哥哥白白尼尼的的日日心心说说是是真真理理真理的内容及其标准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及其标准是客观的真理没有阶级性真理没有阶级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材料:1632年,伽利略出版关于两种世界体系对话,反对托勒密的“地心说”,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1633年,罗马宗教法庭宣判将伽利略终身监禁;1980年,罗马教皇公开为伽利略平反,承认三百多年前对伽利略审判是不公正的,宣布撤消给伽利略的罪名。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智力体力自然界人类社会-生产工具、设备都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想一想想一想想一想想一想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真理论与主观真理论的对立。唯物主义真理观(客观真理观)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唯心主义真理观(主观真理观)则坚持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认识路线,因而都否认客观真理,坚持“主观真理”论,如马赫主义的“真理是思想的形式”,实用主义的“有用就是真理”以及“真理多元论”等,都是否认真理的客观性,以不同形式宣扬主观真理论。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客观性的意义真理客观性的意义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真理观的唯物主真理观的唯物主义:义:真理观的首要问题。真理观的首要问题。坚持客观真理论:必然反对主观真理论。必然肯定真理一元论。必然肯定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必然肯定真理没有阶级性。例一:庄周:“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例二:民间俗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凡主张对待同一认识对象可以有多种认识结论同时并存,这些结论都是真理的观点和学说,即真理多元论。坚持客观真理论,反对真理多元论真理多元论是错误的,其实质是唯心主义的主观真理论其二,否认真理标准的客观性,用真理的效用性取代真理的社会实践标准。辨析辨析辨析辨析: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是真理。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是真理。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是真理。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是真理。其一,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用真理形式的主观性取代其内容的客观性;(俄)波格丹诺夫:真理是思想形式辨析辨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理的否定。不正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所所谓谓客客观观真真理理是是指指人人的的认认识识含含有有不不依依赖赖于于人人的的客客观观内内容容,是是对对客客观观事事物物及及其其规规律律的的正正确确反反映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不由任何人的主观认识而定,而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辨析辨析:对任何事情的评判,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正确。该说法的实质是无视真理的客观性,而过分夸大真理的主观性。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当中不能含有同客观实际相违背的主观成分。对于任何确定的具体问题和对象的认识,真理只能有一个,即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认识,而不可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注意:如果有同学抓住了“评判”二字,从价值论角度,即从评判事情是非得失的角度去分析,也是很好的思路。)二、检验真理的标准二、检验真理的标准 关关于于真真理理的的检检验验标标准准,不不同同的的哲哲学学派派别别有有不不同同的的观观点点,有有“权权威威”标标准准,众众人人意意见见标标准准,实实用用标标准准等等等等。马马克克思思说说:“人人的的思思维维是是否否具具有有客客观观的的真真理理性性,这这并并不不是是一一个个理理论论问问题题,而而是是一一个个实实践践的的问问题题。”为为什什么么只只有有实实践践才才是是检检验验认认识识真真理理性性的的标标准准呢呢?这这是是由由真真理理的的本本性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一)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一)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1.“1.“权威权威”标准;标准;2.2.众人标准;众人标准;3.“3.“实用实用”标准;标准;4.4.实践标准。实践标准。孔子孔子亚里斯多德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权威标准众人标准实用标准胡适实实践践标标准准马克思马克思真理多元论真理多元论分析材料分析材料:“人睡在潮湿的地方会得腰痛病,泥鳅也会这样吗?人爬到高树上觉得胆怯,猿猴也这样吗?人、泥鳅、猿猴,究竟谁选择的住处合适?出色的美人毛嫱、丽姬,人以为是美的,但鱼见了它们吓得潜入水底,鸟见了它们高飞,麋鹿见了它们跑开,美不美,究竟以谁的尺度作为衡量的标准呢?看来,你有你的是非,他有他的是非。”选自庄周齐物论请思考:庄周的“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坚持客观真理论,必然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坚持客观真理论,必然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起草,光明日报社的杨西光、吴江、马沛文10次参与讨论修改,中央党校的孙长江执笔定稿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1978年5月11日、12日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立即轰动全国,引起真理标准的大讨论。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高度评价真理标准大讨论,认为这对于解放思想,打破“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重新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改革开放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材料:胡福明谈真理标准问题(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1.这是真理的本性决定的这是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2.2.这是实践的特点决定的这是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 1)普遍性:相同条件必然产生相同结果)普遍性:相同条件必然产生相同结果 (2 2)直接现实性:直接把理论变为现实)直接现实性:直接把理论变为现实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1 1、为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检验验真真理理,就就是是检检验验人人的的主主观观认认识识同同客客观观实实际际是是否否符符合合,因因而而检检验验的的标标准准,不不能能在在主主观观认认识识领领域域内内寻寻找找,思思想想理理论论不不能能成成为为检检验验自自身身是是否否符符合合客客观观实实际际的的标标准准。客客观观事事物物及及其其规规律律是是认认识识的的对对象象,也也不不能能直直接接回回答答认认识识是是否否与与其其符符合合。检检验验真真理理的的标标准准,必必须须是是能能够够把把主主观观认认识识同同客客观观实实际际联系起来的联系起来的实践实践。主观实践客观实践是唯一能够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主观认识客观效果实践真理谬误相符不符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第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首先是指在任何第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首先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实践都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情况下实践都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此外没有其它标准;其次是指无限发展的实践最此外没有其它标准;其次是指无限发展的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的真理性。这也是绝对的。终一定能鉴别认识的真理性。这也是绝对的。第二,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首先是指实践第二,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首先是指实践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它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它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而只能证实或驳倒其中的部分认有的一切认识,而只能证实或驳倒其中的部分认识;其次是指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识;其次是指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第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辩证第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辩证统一的,这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统一的,这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不能证实或驳不能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倒一切认识外外星星人人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n+12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n+23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n+34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n+45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n+56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n+67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n+78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n+89181920212223242526272829n+9102021222324252627202930n+101122232425262728293031n+1112242526272829303132n+12132627282930313233n+131428293031323334n+1415重复区重复区303132333435n+15163233343536n+161734353637n+1718363738n+18193839n+192040n+20.nn+n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n+12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n+23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n+34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n+45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n+56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n+67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n+78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n+89181920212223242526272829n+9102021222324252627202930n+101122232425262728293031n+1112242526272829303132n+12132627282930313233n+131428293031323334n+1415重复区303132333435n+15163233343536n+161734353637n+1718363738n+18193839n+192040n+20.nn+n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上表可以看出,沿着沿着4545度有一列完整的连续偶数数度有一列完整的连续偶数数列列,趋向无穷大趋向无穷大,用黑体表示用黑体表示(与其相邻的是奇数列与其相邻的是奇数列)偶数列偶数列中任意一个大于中任意一个大于6 6的偶数的偶数,沿沿4545度方向有与之相同的一列数度方向有与之相同的一列数.(.(如表中的如表中的18)18)这一列相同的偶数必然是小于该数一半的这一列相同的偶数必然是小于该数一半的自然数和小于该数而大于该项数一半的自然之和自然数和小于该数而大于该项数一半的自然之和.由于该由于该偶数是连续排列偶数是连续排列.其中必然有一个以上是两个素数之和其中必然有一个以上是两个素数之和.如如表中有表中有1010个个18,18,是是0-90-9与与9-189-18之间自然数的和之间自然数的和.其中对应的其中对应的素数和是素数和是7+11,5+137+11,5+13由于由于1818这个偶数是连续排列的这个偶数是连续排列的.0-9.0-9之间和之间和9-189-18之间的两素之间的两素数之和数之和,必然有必然有18.18.也就是说也就是说,小于任意偶数的一半中的素小于任意偶数的一半中的素数与小于该数大于该数一半之间两素之和数与小于该数大于该数一半之间两素之和,必然有该偶数必然有该偶数.由上表可以看出由上表可以看出,偶数越大偶数越大,构成该数的素数对就越构成该数的素数对就越多多.这是因为偶数越大这是因为偶数越大,沿沿4545度排列的相同数就越多度排列的相同数就越多.相应相应地在地在X X轴轴Y Y轴上包涵的素数对就越多轴上包涵的素数对就越多.小于该数一半的数中肯定包括很多素数小于该数一半的数中肯定包括很多素数,但是大于该数一但是大于该数一半到该数之间是不是一定有素数呢半到该数之间是不是一定有素数呢?例如例如0-90-9之间肯定有之间肯定有素数素数,9-19,9-19之间是不是一定有素数呢之间是不是一定有素数呢?这应该是不成问题这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的.因为偶数的一半与该偶数之差因为偶数的一半与该偶数之差,永远要大于素数的间永远要大于素数的间隔隔.虽然素数的间隔有增大的趋势虽然素数的间隔有增大的趋势,毕竟是部分而不是全毕竟是部分而不是全体体,部分不可能大于全体部分不可能大于全体.上表可以称之为自然数矩阵图.图中沿45度方向有完全偶数数列,由该数列上任意一个偶数向水平方向45度方向(与偶数列垂直方向)有一列与该偶数相同的数.这些数成连续排列,困此其中必然存在一个以上是由两个素数之和组成,而这两个素数一个是在小于该数一半之中,另一个在小于该数而大于该数一半之中.或者说,只要小于该数一半的数中和小于该数大于该数一半的数中各存在一个素数,其和就必然是这个偶数.(同理也可证明奇数哥猜)这是哥猜测的逻辑证明,在这个证明中,体现了偶然性和必然性,局步和整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因与此与已知真理得到了统一,应当是可以成立的.逻辑证明:逻辑证明:运用已知的概念和判断,通过推理,运用已知的概念和判断,通过推理,在理论上证明另一判断的正确性。在理论上证明另一判断的正确性。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的作用:(1 1)可以为实践提供根据;可以为实践提供根据;(2)它能使实践经验由特殊上升到普遍,)它能使实践经验由特殊上升到普遍,成为科学理论;成为科学理论;(3 3)它是实践的补充,能对暂时不能被实它是实践的补充,能对暂时不能被实践检验的理论在逻辑上加以论证。践检验的理论在逻辑上加以论证。逻辑证明不能替代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逻辑证明不能替代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中的作用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中的作用 (1)逻辑证明的含义及其对检验真理的作用逻辑证明指运用已知的科学概念、判断、推理,从理论上确定另一判断的正误的思维方法。逻辑证明可以检验理论的表述形式及其结构的真假;逻辑思维是实践检验能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逻辑证明有助于发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有些理论如哥德巴赫猜想、世界的无限性、某些科学预见主要靠逻辑思维来证明。(2)逻辑证明不能取代实践标准、逻辑证明的前提、公理、规则、方法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逻辑证明的最终结论靠实践检验其正确与否。实践标准的补充:逻辑证明实践标准的补充:逻辑证明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鸭嘴兽是哺乳动物鸭嘴兽是哺乳动物鸭嘴兽是胎生的鸭嘴兽是胎生的哺乳卵生水果都含有维生素水果都含有维生素梨是水果梨是水果梨含有维生素梨含有维生素逻辑证明是人类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它对理论的形成、发展和检验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某种新的理论尚待发现的时候,它可以起到由已知推论未知的探索真理的作用;在真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它可以起到阐述真理的作用;在运用真理的过程中,它可以提供指导线索,避免走弯路;在检验和实现真理的过程中,它可以起到理性分析的、甚至于可以直接对某一认识的真理性进行检验使其实现。众所周知,凡是已知的知识是对事物最本质、最一般化的认识,那么它就有共性,不仅是对某一特定对象的反映,而且也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的反映,由已知推出未知是毫无困难的。真理真理客观性客观性辩证性辩证性 内容客观内容客观检验标准客观检验标准客观绝对真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相对真理内容客观内容客观认识能力无限认识能力无限主观性主观性有限性有限性近似性近似性 转化转化包含包含绝绝对对性性与与相相对对性性具具体体性性 条件性条件性 全面性全面性 系统性系统性 真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真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三、三、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 真真理理的的绝绝对对性性是是指指对对客客观观事事物物及及其其规规律律的的正正确确认认识识具具有有确确定定性性、无无条条件件性性。有有两两方方面面含含义义:第第一一,从从内内容容上上看看,任任何何真真理理都都是是对对客客观观事事物物及及其其规规律律的的正正确确认认识识。第第二二,从从认认识识的的发发展展趋趋势势和和人人类类认认识识的的本本性性来来说说,是是能能够够正正确确认认识识无无限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发展的物质世界的。2 2、真理的、真理的相对性相对性 真真真真理理理理的的的的相相相相对对对对性性性性是是是是指指指指人人人人们们们们对对对对客客客客观观观观事事事事物物物物及及及及其其其其规规规规律律律律的的的的认认认认识识识识是是是是近近近近似似似似的的的的、有有有有条条条条件件件件的的的的。也也也也有有有有两两两两方方方方面面面面的的的的含含含含义义义义:第第第第一一一一,从从从从认认认认识识识识的的的的广广广广度度度度看看看看。任任任任何何何何真真真真理理理理都都都都只只只只是是是是对对对对客客客客观观观观物物物物质质质质世世世世界界界界的的的的部部部部分分分分正正正正确确确确认认认认识识识识,是是是是相相相相对对对对的的的的。第第第第二二二二,从从从从认认认认识识识识的的的的深深深深度度度度上上上上看看看看。任任任任何何何何真真真真理理理理都都都都只只只只是是是是对对对对特特特特定定定定的的的的具具具具体体体体事事事事物物物物一一一一定定定定程程程程度度度度的的的的近近近近似正确的反映,是相对的。似正确的反映,是相对的。似正确的反映,是相对的。似正确的反映,是相对的。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从主体对真理的认识和把握的程度和过程来说,人类获得真理的过程就是由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的过程。思考题: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真真理理确定性、确定性、无条件性无条件性绝对性绝对性近似性、近似性、有条件性有条件性相对性相对性从内容和认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识能力上看从广度和从广度和深度上看深度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真理理互相渗透互相包含互相渗透互相包含反对绝对主义反对绝对主义反对相对主义反对相对主义 4 4、真理观上的真理观上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 把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对立起来把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对立起来 绝对主义:把现在存在的真理看作绝对主义:把现在存在的真理看作终极真理。终极真理。思想僵化。思想僵化。在实际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表现为教条主义。中往往表现为教条主义。“顶峰论顶峰论”“两两个凡是个凡是”等,就是绝对主义的表现。等,就是绝对主义的表现。相对主义:把真理看作没有客观内相对主义:把真理看作没有客观内容和客观准则的纯粹相对的东西。容和客观准则的纯粹相对的东西。怀疑主义、相对主义怀疑主义、相对主义在实际工作中常表现为放弃原则、机会主义与本位主义。四、真理的具体性四、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具体性概念:真理的具体性概念:从内容上讲,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从内容上讲,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从形式上讲,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从形式上讲,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也就是说,真理是全面的,历史的,有条件的。也就是说,真理是全面的,历史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抽象的无意义的。超出一定范围,真理就能变成超出一定范围,真理就能变成谬误。考研、法政历史系人数。谬误。考研、法政历史系人数。(一一)谬谬误误:人人们们对对客客观观事事物物及及其其规规律律的的错错误误反反映映。(二)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二)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 1.1.区别:区别: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2.2.联系:联系:(1 1)真真理理与与谬谬误误相相互互依依存存、互互为为前前提提。没没有有对对,就没有错。就没有错。(2 2)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任任何何真真理理都都有有它它适适用用的的范范围围和和条条件件,如如果果超超出出这这一一范范围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失败是成功之母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失败是成功之母 吃一堑,长一智。恢复条件谬误变真理。吃一堑,长一智。恢复条件谬误变真理。五、真理与谬误五、真理与谬误认识真理真理谬误谬误互为条件互为条件互相依赖互相依赖真理和谬误的统一真理和谬误的统一互相转化互相转化泾渭分明泾渭分明互相对立互相对立发展发展发展发展结结果果结结果果性性质质性性质质 纵纵观观人人类类的的科科学学史史和和认认识识史史,从从一一定定意意义义上上讲讲,它它的的每每一一页页都都是是真真理理和和谬谬误误相相斗斗争争的的生生动动记记录录。自自然然科科学学的的辉辉煌煌成成就就是是在在同同迷迷信信和和偏偏见见的的斗斗争争中中取取得得的的。唯唯物物论论、辩辩证证法法是是在在同同唯唯心心论论、形形而而上上学学的的斗斗争争中中发发展展的的。列列宁宁指指出出:“马马克克思思主主义义在在其其生生命命的的途途程程中中每每走走一一步步都都得得经经过过战战斗斗。”真真理理发发展展的的过过程程就就是是同同谬谬误作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误作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一、价值及其特性一、价值及其特性(一)(一)价值的含义价值的含义 所谓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所谓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接近的关系。凡是具有这种性质和状态或接近的关系。凡是具有这种性质和状态的主客体关系,就叫做客体对主体有(正)的主客体关系,就叫做客体对主体有(正)价值。价值。第二节价值(二)价值的构成1、价值来源于客体的属性和功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首先承认价值来源于客体,客体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具有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属性。所以,价值作为关系范畴,客体及其属性构成了价值的客观物质基础。离开了客体及其属性,主体的需要只能是抽象的、非现实的、既不构成价值关系,也不是价值需要。客体包括:自然界(物质)、人类社会客体包括:自然界(物质)、人类社会(关系)、人类文化(精神)。(关系)、人类文化(精神)。2 2、价值取决于主体的需要。、价值取决于主体的需要。价值是通过人这个主体的创造活动才实现的,即只有当主体的需要通过实践纳入客体属性中,客体才会产生价值。可以说,某物是否对人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不以某物自身的属性为基准,而以主体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客观需要为基准。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离不开对一定物的消费、利用和享受。这种需要就构成了人的活动的积极动因,形成对对象的价值追求,这就产生了价值的主体条件。价值主体包括人类主体、群体主体和个体主体。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个基本论点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换言之,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能再起激励作用;另一个基本论点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会出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级:生理需要、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后来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补充,指出人类需要七种需要,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应该说,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影响深远。但马斯洛毕竟生活在二十世纪,随着世界的发展,人的需要也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相对意义上仍极具指导意义,但两个论点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呢?待与各位探讨。基本论点一: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总体说来,低层次的需要要优先满足,但各个层级的需要之间可以同时出现。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一般说来,人们总是会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考虑更高层次的需求,鲁迅先生也说过,贾府的焦大是不会喜欢林妹妹的。但世界的多样性同时也赋予了人类个性的多样性。特别是在今天的大多数企业中,不少领导们总是把满足员工的生理需要放在首位,一味从薪酬谈激励,但放眼全国,有多少公司员工是因为工资问题而离开的?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已经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受企业发展历史惯例和制度安排限制,很多企业无法给予表现优秀的员工及时的现金激励,那就必须对员工工作能力上肯定,生活上有人性化的关怀,对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满足。基本论点二:各层次的需要之间既可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可以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也可以再起激励作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贪官污吏,尸位素餐,无所事事。在充分满足低层次的需要之后,不思进取。各需求层次之间同样存在制约关系:一种需要的满足同样也可以抑制另一种需要。范进中举就是一个典型,为了自我实现的需要,抑制了社交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同样,过度沉溺于某一需要的无限制扩张也会抑制另一需要的实现。比如,醉心于生理需要的人可能会失去周围的朋友,得到社会的唾弃,无法实现自已的理想,最后可能琅铛入狱,无法安全的度过下半生。一下子因为一个需要抑制了四项需要。此类例子不胜枚举。3 3、价值实现于人的实践。、价值实现于人的实践。其一,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形成了价值的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价值的现实性,首先必须使二者发生联系并使之结合起来。只有实践才是把主客体沟通和联系起来的桥梁。其二,价值不是既成的,而是生成的,是由主体的自觉实践认识活动创建的,人和动物不同,人能够把自身的需要转化为价值追求和价值和价值活动。使客体的价值属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实现,从而是自己的价值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其三,主客体之间的具体价值关系是以具体的实践方式为基础的,由于主体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客体的属性也是多方面的,实践的具体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价值的分类按照主体活动的领域,最基本的价值类型有:物质价值、精神价值、人的价值从客体的属性划分价值的类型有:自然的、经济的、政治的、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价值。(三)价值特征1、主体性价值的主体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任何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都是不同的,其性质和程度与主体本身的特性有关。第二,同一客体与同一主体的价值关系是多维、多面、多重的。第三,价值具有因主体变化而变化发展的时效性。2、客观性一方面,就价值的来源而言,作为价值客观物质基础的客体及其属性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主体的意志。另一方面,就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而言,主体本身的存在并具有一定的需要是客观的。3、价值的社会性首先表现为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其次表现为客体价值属性具有社会性价值的社会性还表现在主体间具有一些共同价值需要和价值观念4、价值的历史性:主体、客体、实践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都明显的打上了历史的印记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如人的需要的变化,客体属性的变化。二、价值评价 (一)(一)价值评价的含义价值评价的含义 价值评价:就是评价主体在对价值事实的一价值评价:就是评价主体在对价值事实的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定认识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价值价值客体客体与与价值主体价值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的评判,是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的评判,是价值客体与主体需要的关系在主体意识中的反映,价值客体与主体需要的关系在主体意识中的反映,是对价值事实的理性判断、情感体验和意志保证是对价值事实的理性判断、情感体验和意志保证的综合反映。的综合反映。价值评价和人的认识活动的目的性密切相关,价值评价和人的认识活动的目的性密切相关,从理想的选择到日常生活小事无不充满价值肯定从理想的选择到日常生活小事无不充满价值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或否定的评价。比如,你对人和事物做出的好与。比如,你对人和事物做出的好与坏、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正当与不正当、坏、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正当与不正当、值得与不值得等等。值得与不值得等等。(二)价值评价与科学认识的区别:价值评价与科学认识相比较,有其不同的特点。其一其一,认识的对象不同认识的对象不同。科学认识以了解客体本身为目的进行的认识,它所得到的是客体“是什么”和“怎么样”,即关于客体的知识;价值评价则是主体占在客体与自己的价值关系的立场,以弄清客体对自己的意义为目的的认识,它所形成和表达的是主体对客体的态度。其二其二,认识的内容不同。科学认识作为事实性认识,不以主体的情感、利益为转移,具有客观的确定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价值评价则总是带有浓厚的情感和意志色彩,与关于事物知识的那种一致性、稳定性和高度理性化相比,评价是极其多样和不稳定的,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认识,带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和相对性。其三,其三,认识的目的不同。科学认识是为了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为改造世界服务,而价值评价的目的是在于了解评价事物对人的效用,以便有效的改造事物,为己所用。主体评价层次生理的本能的反应形式: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心理水平的评价形式:这种评价形式表现为主体对某些价值关系及其后果产生的追求和排斥、喜欢和厌恶、愉快和烦恼、满意与失望等欲望、动机、兴趣和情绪。这是缺乏理性的人的一种经常性的评价形式。姑娘爱花,小子爱炮。理论和观念的评价形式;这是主体在理性认识基础上自觉的对价值关系所作出的评价形式,它市一种较为稳定的评价形式。实践的评价形式:这种实践包括个人的实践、社会主体和类主体的实践这种评价形式把评价付诸实践而使之成为一个动态过程。这种评价真正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和现实性。(三)价值评价的标准 所谓价值评价标准,实际上就是主体本身的客观存在和内在的尺度,即主体的客观需要、利益和能力等现实本质。这就是说,主体本身的存在和规定性,在价值关系中起着一种客观标准的作用,使来自客体的一切作用都客观地显示出其价值的性质,构成一定的价值事实。决定主体评价标准的主要两大现实因素,一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它市价值标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人总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去进行评价。二是客体的属性和功能,它是主体需要的对象,是评价的外在客观尺度。另外,主体的修养和能力尤其是对客体的认识能力是主体评价的重要背景因素。一种评价及其标准是否正确、可靠,不仅仅依靠主体的需要和愿望,而且要依靠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人的本质需要和客体规定性的“尺度”与标准功能,才能客观地、直接地实现和表现出来。所以,实践是客观价值标准的唯一形式。实践标准对真理认识的检验是同客观事物相对照,看主体、客体是否一致。价值评价标准不是个体性和当下一次性的。是个人历史实践和社会总体实践的统一。三、价值观念和社会生活 人人是是社社会会的的人人。为为了了生生存存和和发发展展人人总总要要和和周周围围事事物物打打交交道道,总总是是同同周周围围事事物物处处于于一一定定的的价价值值关关系系,即即有有利利或或者者无无利利,有有害害或或者者无无害害的的关关系系中中,因因而而任任何何人人都都要要对对人人或或者者事事物物作作出出价价值值评评价价,逐逐渐渐形形成成一一定定的的价价值值观观念念,用用以以指指导导自自己己的的社社会会生生活活,价价值值观观念念在在社社会会生生活活中中发发挥挥着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极为重要的作用。第第一一,价价值值观观念念指指导导下下的的价价值值追追求求活活动动,是是人人们们一一切切活活动动的的内内驱驱动动力力,为为此此人人们们不不断断的的从从事事实实践践活活动动,发发展展生生产产力力,满满足足自自身身需需求求而而奋奋斗斗,从从而而也也推推动动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第第二二,价价值值观观念念制制约约着着人人们们的的活活动动方方向向。价价值值目目标标的的确确立立引引导导人人们们活活动动的的方方向向。把把主主体体的的人人力力、物物力力和和财财力力以以及及技技术术有有选选择择的的集集中中于于价价值值目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