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CAI.ppt
实验诊断学CAI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实验诊断绪论一、临床检验与实验诊断的关系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临床检验(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临床检验:标本检测客观资料(结果、数据、信息)以检验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为重点。实验诊断:客观资料分析和思维客观依据 (诊疗、研究、保健)以检验信息的临床应用为 重点。二、实验诊断学的发展简史l(一)最早和最原始的实验诊断lHippoerates希腊名医。l时间:公元前400年l方法:感官直视法(色、嗅、味等)l标本:尿液(二)临床血液学检验1、系统地科学地研究血细胞从16世纪末至17世 纪初显微镜发明和改良开始。2、方法学变化 传统的方法:以手工操作,显微镜,计数板为标志 现代方法:以血细胞自动分析仪为主要标志3、血细胞研究及检验方法发展简史4、发展史的简要过程:显微镜RBCWBCPLT计数染色 血细胞功能BM穿刺针血细胞分析仪(电 阻激光光学、电学、染色相结合)手工分析仪器分析(三)临床化学检验发展简史19世以前观察人体化学组成变化1918年Lichtwitz提出“临床化学”名词1931年Peter 等出版临床化学专著19世纪末显量分析和容量分析20世纪初;Folin比色分析50年代酶活力测定80年代自动化分析(超微量)(四)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发展简史17世纪末显微镜观察微生物19世纪年代创巴氏消毒法(Pasteur)Lister创建无芯外科手术Koch 证明微生物是传染病的致病因子细胞培养与染色技术1900年后病原微生物分离证实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分子微生物检验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抗生素杀灭病原微生物(变异)(五)临床免疫学检验发展简史天花(公元713741唐代)预防天花(人痘苗、牛痘苗)细胞免疫体液免疫1901年“免疫学”名词提出血清学(抗体:抗原)1958年Barnet克隆选择学说T细胞亚群抗体分子结构1975年单克隆抗体制备Ig基因重排细胞因子(受体、基因、活性)分子免疫学免疫学实验诊断细胞免疫检验:ICC,淋巴细胞亚群分类与功 能检测。体液免疫检验:Ag,Ab,C等检测(六)实验诊断学发展可发现以下特点:1、从简单到复杂,从形态到功能,从手工到仪器(自动化)2、技术创新,方法创新,观念创新是发展的动力3、临床应用与实验技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三、实验诊断学的现状与展望(一)自动化(例举10种)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自动细胞鉴定仪自动生化分析仪 自动血镜养仪自动化子发光分析仪 自动尿液分析仪自动放免分析仪 自动染色体分析仪自动酶免分析仪 流式细胞仪(二)试剂商品化(1)FDA、SDA认可试剂(2)与仪器配套试剂(3)质优价廉试剂(自评)(三)方法学的标准化国际标准化国内标准化区域内标准化原则:精密、准确、简便、快速(四)POCT(Point of care test):意译:床边检验 即刻检验特点:操作简便、试剂稳定、快速、仪器设备简单适用:急诊室、诊所、家庭检测等缺点:标准化、规矩化、质检等较差(五)影响因素与质量保证(六)循证检验医学(evidence 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四、临床应用:疾病诊断(病因、鉴别)疗效观察预后判断 预防保健科学研究 结果解释(1)(2)同一疾病不同结果 同一结果不同疾病 结合临床五、学习的重点与方法 方法:掌握共性知识(先):概念性、普通性、实用性 注意个性知识(后):特殊性、专业性、复杂性 重点:1、掌握各项检验的适应证与选用原则 2、掌握参考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原理、方法、影响因素等第一章 血液检查一、血液检查的相关知识1、血液的基本功能(1)参与新陈代谢(2)参与各种功能调节(3)维持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参与机体的每一个功能活动2、血液的组成3、血液成分改变与疾病的关系血液成分改变疾病(质与量)(组织、器官、细胞)4、血液常规检验的概念变化(1)传统血常规:RBC、Hb、WBC、DC(手工法)(2)现代血常规:二分类、三分类、五分类全自动 血细胞分析仪 十多次参数至几十项参数5、血细胞分析仪简介血细胞分析仪发展简史:1953年 第一名血细胞分析仪由Coulter发明问世60年代 血细胞分析用于RBC、Hb、WBC、MCV、MCH、MCHC、HCT测定70年代 增加Pet测定80年代 增加DC、RDW、PCV等新项目90年代 增加Ret,计数及分类计数等成为医学检 验领域的重要仪器之一。血细胞分析仪功能特点(1)多参数分析 20或40多项(2)精确度高 CV:5%10%(3)速度快 50120T/h(4)用血量少 250ml(个别6ul)(5)结果简明 参数、含义报告、直方图式或散点图(6)质检可靠 配套质控品、全国或全世界质控网络监测(7)自动清洗 各标本间互染率1%(8)报警功能 异常结果自动报警(9)有效筛查 三分类复检30%,五分类15%,提示 异常细胞血细胞分析仪的报告方式(1)三分类报告(参数、含义报告、直方图)(2)五分类仪器(增加散点图)lDF2F-单核细胞,G-淋巴细胞,H-中性粒细胞,I-血小板lDF1: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性粒细胞,E-血小板。在DF1中由于淋巴细胞或小单核细胞与嗜碱性细胞分布有重叠,故不能直接观察。只有在VCS三维图中才能区分第二种散点图l各分类区细胞分别与血涂片中的白细胞类型相对应:噪声、幼红细胞、聚集血小板、淋巴与嗜碱粒细胞、大的未染色细胞(LUC),原始细胞的光散射比LUC更强、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二、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1、红细胞起源,演化和发育 HIV EPOTHSCBFU-ECFU-E-原红早红中红晚红成熟红 IL-3 24-48hBM:-72h-|-bloodl红细胞分化发育成熟:5天l 3-5次分裂l原红RBC(8-16个)lHb开始合成阶段:早幼红l调节:EPO/IL-3/睾丸激素/神经体液/晚幼红l红细胞数量动态平衡l 120lRBC生成RBC破坏l(BM)1/200(脾脏)l红细胞主要功能:携O2/血液PH缓冲2、Hb的特点:MW:64458Dal数量:2.8亿/RBC携O2:1.34mlO2/g染色:淡红色/Wright3、RBC、Hb参考值分组 RBC Hb男性 (4.05.5)1012/L 120160g/L女性 (3.55.0)1012/L 110150g/L新生儿(6.07.0)1012/L 170200g/L RBC Hb变化的关系(正色RBC)旧制单位 RBC:Hb100:3(万/mm3:g/dl)新制单位 RBC:Hb1:3 (1012/L:g/L)影响因素:(1)总血容量改变:大量失血早期,血浓度改变小,难 反映贫血存在。(2)总血浆容量改变:浓缩或血稀释 (3)个体差异:性别、年龄、居住海拔高度4、RBC、Hb检测的临床意义RBC、Hb量变 (1).生理性:a.婴幼儿(3m15y):造血原料不足 b.妊娠中、晚期:血容量 c.部分老年人:造血功能 (2)病理性 各种贫血(三大类)RBC、Hb 量变 (1)相对:血浆容量、相对性、暂时性:呕吐、腹泻、烧伤、多汗、多尿(2)绝对(缺O2):生理性:胎儿、新生儿、高原生活、剧烈运动、应激等 病理性:a.代偿性:多种心、肺疾患(严重、慢性)b.持续性:真红(Polycythemia vera):(710)1012/L,170250g/L EPO:肿瘤(肝癌、胃癌)、肾疾(肾盂积水,多囊肾)RBC、Hb形态改变质变6、贫血的分类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续)(续)7、缺铁性贫血检查项目的选择和应用8、溶血性贫血的分类9、溶血性贫血检查项目的选择和应用三、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1、五种白细胞形态特征及参考值2、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生理性增多:见于一天内波动(下午较早晨高)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暂时性)。病理性增多:(1)急性感染:化脓性感染最常见。轻度WBC(),N。中度:WBC20109/L,N极重度:WBC不高甚至减低。(2)严重损伤: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AMI等。(3)急性大出血:见于脾破裂、宫外孕等(4)急性中毒:代谢性中毒糖尿病 症中毒,尿毒症和妊娠中毒;急性化学药物中毒急性铅毒,汞中毒,安眠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5)急性溶血:血管内严重溶血等(6)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等(7)其他:AIHA痛风、严重缺氧等异常增生性增多(1)粒细胞白血病:AML(M,M2 M3 M4 M6)。WBC一般为(1050)109/L,100109/L较少。(2)MPD(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包 括 真红,ITP,骨髓纤维化和慢粒等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WBC4 109/L称白细胞减少,主要以N为主。N1.5109/L称粒细胞减少症。N0.5109/L称粒细胞缺乏症。(1)某些感染:病毒感染: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 胞病毒等。细菌性感染:ST、副ST、TB、脓毒血症等。其他: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伴严 重感染时,WBC(但N)。(2)某些血液病:粒感、粒缺、非白、恶热等,也可见于恶 贫,严重IDA、PNH等。(3)理化因素:放射线、同位素、化学物品及化学药物引起N。(4)My功能亢进:脾亢、某些肿瘤、Gaucher病,Niemann-Pick 病等。(5)其它:SLE,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休克等。淋巴细胞绝对增多的病因淋巴细胞减少(Lymphocytopenia):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等。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正 常:St:sg1:13,sg以309居多核左移:st:sg比值增大,st增多,甚至出现 幼稚粒细胞核右移:sg增多,分析在5 以上3%时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见于严重传染病,恶 性肿瘤,严重中毒,大面积烧伤等 大小不均(anisougtosis)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空泡形成(Vacuolization)核变性(degeneration of nucleus)杜勒小体(Dohler bodies)(2)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1025m,509,少数 1009,见于巨幼贫或应用抗代谢药物后(3)棒状小体(auer bodies):急粒、急单时可见,急淋(无)(4)其他:均与遗传有关的异常变化。Pelger-Hilet畸形:无分叶功能核畸形、如肾形、哑铃形、枪生形等。常染色体显性性疾病。某些 感染、白血病或MDS等 Chediak-Higashi畸形:常染色体急性遗传性疾病,患者易感 染,常伴白化病 Ader-Reilly畸形:常伴有脂肪软骨营养不良或遗传性粘多糖 代谢障碍。May-Hegglin畸形:患者粒细胞终身含有淡蓝色包涵体。淋巴细胞形态异常主要见于病毒感染,如传单,病毒性肝炎,出血热,湿疹,过敏等。型:泡沫型型:不规则型型:幼稚型嗜酸性细胞增多(eosinophilia)(1)过敏性疾病:E10%见于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蕁 麻疹、食物过敏、血清病等。(2)寄生虫病:E10%血吸虫病、肺吸虫病、蛔虫病、钩 虫病等。E90%见于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反应。(3)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4)血液病:慢粒,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MM等。(5)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6)某些传染病:猩红热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cosinopenia)见于ST,副ST,大手术,烧伤等,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嗜碱性粒细胞增多(basophilia)(1)过敏性疾病:结肠炎、药物、食物、吸入 物过敏反应、红斑及RA等。(2)血液病:慢粒、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骨 髓纤维化等。(3)恶性肿瘤:特别是移植癌时。(4)其他:某些内分泌症患者如糖尿病,传染 病如水痘、流感、天花、结核等。嗜碱性粒细胞减少(basophilopenia)无临床意义。单核细胞增多(monocytosis)(1)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等。(2)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缺、MM、恶组、淋巴瘤、MDS等。单核细胞减少(monocytopenia):无临床意义。血细胞分析其他参数及临床意义1、红细胞比容测(hematocrit,Hct)指抗凝血经离心(2264g/30min)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容积的百分比值。参考值:男性:0.420.49L/L,女性:0.370.48L/L临床意义:(1)Hct: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 汗,大面积烧伤)、真红、新生儿、高原生活、慢性肺疾患。(2)Hct:各种类型的贫血2、红细胞平均值参数(1)平均红细胞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3.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反映外周血红细胞异质性的参数临床意义:(1)IDA与地贫鉴别:IDA-RDW 地贫:88%RDW正常(2)IDA早期诊断:IDA早期,RDW(MCV,MVH正常)(3)Bessman贫血分类4.网织红细胞测定(reticulocyte,Ret)Ret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年青红细胞)参考值:0.050.015/(2484)109/L。临床意义:(1)Ret:BM红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贫(常5%,严重时20%,少数40%)亦可见于急性失血(),IDA()、巨贫()及贫血试验性治疗诊断。(2)Ret:BM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AA。亦见于骨髓病性贫血(如急白淋巴病、MM)。5、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ryhrocyte,sedimentation rate,ESR)ESR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影响因素:(1)血浆多种蛋白的比例变化 RBC间排斥力:Fbg(带正电荷)RBC间排斥力:A/b(带负电荷)(2)红细胞数量和形态:RBCESR,RBCESR。RBC大ESR,RBCESR。(3)其他因素:Chol,TGESR,卵磷脂ESR参考值:男性:015mm/1小时未,女性:020mm/1小时未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快:12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妇女月 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与生理性贫血或Fbg 有关。(2)病理性增快:多种炎症性疾病:CPR(acute phase reactant)-2-M、CRP、1-AT、Hp、Tf、Fbg等增加。组织损伤及坏死:AMI(ESR与心绞痛(ESR正常)鉴别 恶性肿瘤:良性肿瘤(ESR正常)与(ESR)鉴别 高球蛋白血症:慢性肾炎、肝硬化、MM、-2-M血症、SLE、亚急性心内膜炎、黑热病等。其他:部分贫血患者、动脉住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等。(3)血沉减慢:临床意义不大6、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参考值:(100300)109/L,临床意义:(1)Plt:Plt100109/L,Plt生成降低:AA,放损、急白、巨贫、骨髓纤维化 Plt破坏或消耗增多:ITP、SLE、恶淋、风疹、DIC、TTP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Plt分布异常:脾亢、大量输血、大量输液等。(2)Plt:Plt400109/L,原发性增多:慢粒、真红、ITP、骨髓纤维化早期 继发性增多: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7、平 均 血 小 板 体 积(mean platelets volume,MPV)MPV指血小板的平均体积。用fl表示临床意义:(1)MPV与Plt呈非线性负相关,随着Plt增高,MPV数值越来越小。(2)Plt和MPV结合对血小板异常可分为:Plt和MPV正常 Plt减少,MPV随之增高,如血小板破坏增多 Plt增高,MPV正常,如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MPV异常增高,如地中海贫血,慢性髓性白血病 MPV异常减低,如血小板增加不良第一章 第四节 血型检查一、血型定义1、狭义血型:指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差异2、广义血型:指各种血液成分具有抗原的差 异,即遗传多志性标记,包括红细胞、白细 胞、血小板及其某些血浆蛋白。3、血型系统: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抗原、抗体 组成的血型体系血型系统。二、血型发展简史(一百多年)(1)1900年Landstello血液相互混合试验:将人血的凝集反应分 为三种,同时指出它们在输血中的主要性。(2)1902年 Decastello等又加成4种反应(3)1902年 Jans Rg 根据这4人血之间的反应交互凝集现象而分 类,称、和。(4)1910年 MOSS单独的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也分为4型(5)1921年 国际统一命名,即A、B、O法。由于ABO血型系统 的鉴定应用,使输血治疗在临床应用上开创了新纪元。(6)1940年 Landsteiner 等发现了Rh因子,即Rh系血型。(7)以后相继发现了一系列血型系统:ABO、MNSS、P、Rh、Lathe run、Lewis Kell、Duffy、Kidd、Diego、Yt、I、Xg、Domberock、Colton等(8)至今,人类红细胞血型已有27个系统 400多种抗原。三、ABO系统抗原(一)ABO血型抗原抗体(二)ABO系统亚型 A、B血型均有亚型,但以A亚型最多见且有临床意义。常见的有A1、A2、A 3、A x和Am,以A1 和A2最重要。(三)ABO血型鉴定(四)交叉配血试验主侧:Dc+Ps次侧:Ds+Pc(五)ABO血型检测的临床意义1、安全输血:同型输血同亚型输血2、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ABO系统母婴血型不合:母O型,胎儿A或B型 ,约90%。Rh系统母婴血型不合:少数,约10%3、器官移植:供受体ABO血型必须相合4、其他:系统鉴定、法医鉴定、某些疾病的相关 性调查(六)Rh血型系统 1940年 Landsteiner 和 Wiener用 恒 河 猴(Rhesus monkey)的红细胞免疫家免,所得抗血清能与85%的白人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因此认为这些人的红细胞上有恒沙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因此而以Rh命名之。(七)Rh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抗原:C、c、D、E、e,5种抗原性DECce 抗体:anti C、anti c、anti D、anti E、anti e 5种 通常称含D抗原的RBC为Rh(+),无D抗原者为Rh()。Rh系统亚型:D 有临床意义。D 只能与7%25%的抗D反应 D易误定为Rh(),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可 查出。Rh抗体属IgG,系不完全抗体(八)Rh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1)溶血性输血反应:Rh()者再次接受Rh (+)血液血管外溶血(2)新生儿Rh溶血病:母婴Rh血型不合。(九)其他血型系统检测(1)白细胞抗原系统 红细胞血型抗原 白细胞特有抗原 与其它组织共有抗原 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2)血小板抗原和抗体 血小板非特异抗原:ABO、Nn、P、Ii、HLA等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HPA-2、HPA-3、HPA-4和HPA-5 血小板同种抗原:由输血、输血小板或妊娠等同 种免疫反应产生。血小板自身抗体:PAIgG、PAIgM、PAIgA等(3)血清蛋白抗原:Ig、HP、Tf、血清酶、清蛋白等均有抗原差型,具有特异抗原。Ig与输血反应有关。第六章 临床免疫学检查一、体液免疫检查和细胞免疫检查 检查分子:Ag、Ab、Ig,C等 检查细胞:免疫细胞(T、B、NK、M、LAK、TIL)二、临床常用的免疫学检查(一)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检测(二)M Protein(三)Complement C(四)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和淋巴细胞功能检测(五)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六)感染免疫检查(七)自身抗体检查(八)肿瘤标志物检查一、概述一、概述l免疫学:自身防御 识己排异l发展简史:免疫学的经验时期(免疫学的经验时期(1212世纪世纪1616世纪世纪 人痘苗预防天花)人痘苗预防天花)经经 典典 免免 疫疫 学学 时时 期(期(1818世纪末至世纪末至2020世纪中,实验时期)世纪中,实验时期)牛痘苗牛痘苗(17981798)减毒疫苗减毒疫苗(18801880)抗毒素抗毒素(18881888)补体补体(18941894)血清学方法血清学方法(18961896)免疫化学免疫化学(19081908)抗体生成理论抗体生成理论(19301930)近近 代代 免免 疫疫 学学 时时 期(期(2020世纪中至世纪中至6060年代)年代)细胞免疫(细胞免疫(19351935)免疫耐受(免疫耐受(19451945)克隆选择学说(克隆选择学说(19551955)免疫技术发展(免疫技术发展(19591959)现现 代代 免免 疫疫 学学 时时 期(期(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年代)4.60年代的重要变动年代的重要变动:(1)T和和B细菌亚群概念细菌亚群概念 (2)免疫球蛋白分类免疫球蛋白分类 70年代的重要变动年代的重要变动:(1)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细胞(T,B,M)(2)T细胞亚群的发现细胞亚群的发现 (3)免疫网络学说的提出免疫网络学说的提出 (4)单克隆抗体生成单克隆抗体生成 80年代的重要变动年代的重要变动:(1)抗体多样性遗传控制抗体多样性遗传控制(Ig基因结构基因结构)(2)T细胞抗原受体的证明细胞抗原受体的证明(TCR)(3)细胞因细胞因(LF,MF,IL,IFN,TNF,CSF,TGF)(4)免疫学技术发展免疫学技术发展2 细胞融合技术细胞融合技术(McAb)(McAb)T细胞克隆技术的建立细胞克隆技术的建立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子杂交技术的应用分子杂交技术的应用免疫学与医学 免疫学:渗透,分支,交叉 免疫病理学免疫病理学 免疫遗传学免疫遗传学 免疫药理学免疫药理学 免疫毒理学免疫毒理学 神经免疫学神经免疫学 移植免疫学移植免疫学 生殖免疫学生殖免疫学 临床免疫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免疫学1.定义:应用免疫学的理 论和技术研究疾 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2.作用:生长、遗传、衰 老、感染、肿瘤 以及自身免疫病 等等。二、临床免疫检测的任务和范围二、临床免疫检测的任务和范围 临床免疫检测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标本中临床免疫检测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方法微量物质的方法 Ag或或Ab都可测定(定性或定量)都可测定(定性或定量)表1 临床免疫检测的任务和范围三、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三、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血血清清学学试试验验传传统统免免疫疫测测定定三三大大标标记记技技术术免免疫疫微微球球技技术术免免疫疫滲滲滤滤和和层层析析免免疫疫全全自自动动化化检检测测四、临床免疫检测的热点四、临床免疫检测的热点热点:研究较多,价值较高(一)、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检测(二)、肿瘤标志物检测(三)、Th1、Th2检测 (四)、全身性炎症反应免疫标志物(五)、病原体和新传染的抗原抗体检测(六)、细胞凋亡(apoptosis)检测(七)、肌红蛋白、肌钙蛋白与心肌缺血性损伤(八)、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类三、体液免疫检测(续)(续)四、淋巴细胞亚群分型检测(一)T淋巴细胞分解 CD3+61%85%CD4+28%58%CD8+19%48%CD4+/CD8+1.660.33表2 T细胞亚群功能分类(二)T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1、CD4+:RA活动期 CD4+:某些病毒感染:AIV、CMV;严重创伤、全身麻醉、大手术、免疫抑制2、CD8+:RA、重症肌无力、型糖尿病、膜型肾小球肾炎 CD8+:传单、CMV、慢肝3、CD4+/CD8+:HIV、瘤型麻风病、恶性肿瘤、感染 CD4+/CD8+:RA活动初期、多发性硬化症、SLE、重症肌无力等4、CD3+:甲亢、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重症 肌无力、移排等 CD3+:免疫缺陷病、恶性肿瘤、SLE、某些 感染、化疗、放疗等。(三)B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1、SmIg测定 方法:荧光显微镜检测参考值:SmIg+:1628%(21%)SmIgG+:413%(7%)SmIgM+:713%(2.2%)SmIgA+:14%(2.2%)SmIgD+:58%(6.2%)SmIgE+:01.5%(6.2%)意 义:SmIg+:B细胞恶性增殖、白血病 (慢性、毛白)、巨球蛋白血症 SmIg+:体液免疫缺陷2、B细胞CD抗原测定:CD19、CD20、CD21、CD22测定 方法:免疫荧光法或FCM 参考值:CD19+:11.74%3.73%意义:CD19+:B系恶性肿瘤;CD19+:体液免疫缺陷 CD20+:B细胞激活后丢失 CD21+:Cd3R/EBR CD22+:存在于成熟B细胞五、淋巴细胞功能检测(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LTT:有丝分裂原刺激转化 SLTT:特异性抗原刺激转化 参考值:60.1%7.6%(T)(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1、双向反应:两个无关个体细胞混合培养2、单向反应:一方抑制处理后混合培养3、意义:细胞免疫功能/移植排斥反应预测(三)NK细胞活性测定(四)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六、细胞因子检测1、CK:LK、MK、其他CK2、CK-R3、常用检测的CK:IL-2、IL-4、IL-6、IL-8;TNF-2、IFN、GCSF、EPO;4、方法:(1)RIA或ELISA(2)DNA分析法(3)分子杂交法(4)PCR:测mRNA表达(5)定量PCR:TGF、IL-2、IL-1、TNF等七、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1、病毒性肝炎病原体特征2、肝炎病毒标志物 5种肝炎病毒的标志物3、乙型肝炎五次血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1)乙肝标志物的变化特征(2)乙肝标志物单项阳性的意义HBsAg(+):表示体内有HBV存在,有传染性。HBsAb(+):中和性抗体,曾感染HBV,主动或 被动免疫。HBeAg(+):病毒复制、传染性强。HBeAb(+):AB中和抗体,仍有传染性,HbeAg转阴。HBcAb(+):非中和抗体,“窗口”期,既往感染。(3)“二对半”检测的意义表6-3 HBV五项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一)、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检测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概念有显著区别。健健康康个个体体自自身身耐耐受受自自身身免免疫疫生生理理自自稳稳自自身身免免疫疫异异常常自自身身免免疫疫病病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三种)l自身免疫引起疾病l疾病引起自身免疫l某些因素同时引起前两者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检测项目1、抗核抗体(ANA):细胞核成分为靶抗原 非特异性l抗DNA抗体:抗dsDNA抗体:70%SLE阳性,与病情正相关抗ssDNA抗体:特异性差,见于多种疾病 抗Z-DNA抗体:临床意义不明l抗ENA抗体:DNA以外的针对核内可提取性 核抗原的抗体15种以上抗原及其相应抗体抗Smith抗体:对SLE特异性高,阳性3040%抗Scl-70抗体:系统性硬化症(PSS),特异性抗体;抗PM-1抗体: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干燥综合症(SS),SLE RA抗RNP抗体:混合结缔组织病(100%+)MCTD。抗组蛋白抗体:多种自身免疫病,药物性狼疮。2、其它自身抗体l抗胞浆内线粒体抗体l抗核糖体抗体l抗溶酶体抗体l抗红细胞抗体l抗血小板抗体l抗淋巴细胞抗体l抗受体抗体l抗平滑肌抗体l抗横纹肌抗体3、循环免疫复合物(CIC)CIC-CIC-抗原杭体复合物,易沉积于皮肤,肾脏抗原杭体复合物,易沉积于皮肤,肾脏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SLESLE(+)ASAS(+)局部免疫性炎症反应局部免疫性炎症反应(二)肿瘤标志物检测(二)肿瘤标志物检测TM种类:30多种免疫检测项目作用:辅助诊断、疗效现察、预后判断端粒酶:一种新的TM表3 常见肿瘤标志物诊断价值及应用(一)表3 常见肿瘤标志物诊断价值及应用(二)注:首选指标 第一补充指标 第二补充指标TM检测的注意事项检测的注意事项 (1)动态检测TM的含量变化 (2)定期测定TM的含量 (3)联合检测综合分析Th1、Th2检测Th1和Th2检测的难点(1)不能直接检测Th1和Th2细胞(2)分泌的相应细胞因子量少(3)原装进口试剂昂贵(4)其他部分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表5 Th1、Th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四)全身性炎症反应免疫标志物严重感染、严重创伤、胰腺炎、严重的自身免疫病严重感染、严重创伤、胰腺炎、严重的自身免疫病前炎症介质前炎症介质SIRSSIRS诱发诱发CRPCRP、SAASAATNF-TNF-、IL-1IL-1、IL-6IL-6、IL-8IL-8APPAPPDICDIC、ARDSARDS、MODSMODS等等伴发伴发检测检测(五)病原体和新传染的抗原抗体检测(五)病原体和新传染的抗原抗体检测病毒:汉坦病毒、埃博拉病毒、HCV、HIV、TTV细菌:军团病杆菌,大肠杆菌O157:H7,猪链球菌新病原体:朊病毒蛋白传染因子 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人类埃立克体 肺炎衣原体(手足口病)(六)细胞凋亡(apoptosis)检测细胞凋亡:一种不同于坏死的由基因调控的细胞主 动死亡过程。调节因素:激素、细胞因子、抗体、超抗原、K、NK、化疗药物等调节基因:诱导凋亡基因:P53、Ced-3、Ced-4、Fas/apo-1等;抑制凋亡基因:Ced-2、Ced-9、V-raf等表6 凋亡与疾病(七)Mb、cTnI检测Mb检测意义(1)AMI发病早期14小时升高(2)AMI发病610小时均升高(3)AMI发病24小时内可恢复到正常(4)Mb含量与心肌细胞损伤呈正相关(5)Mb双峰提示再梗死或再扩展 缺点:骨骼肌损伤Mb升高cTnI检测意义意义:(1)AMI发病后36小时血中cTnI开始升高 (2)AMI发病1420小时达高峰 (3)AMI发病57天(平均99小时)恢复正常 (4)cTnI峰值是判断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参考 指标 (5)1/3的UA其cTnI轻度增高,预后差优点:(1)分子量小,易释放人血 (2)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3)与骨骼肌损伤无关 (4)升高持续时间长:AMI早期,后期均具诊 断价值(八)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类1.成熟B和T细胞在光镜下难区分2.按淋巴细胞的CD抗原或表面受体不同进行分类3.采用APAAP法或免疫荧光法(FCM)B-ALL型T-ALL型谢谢谢谢苏州大学附属一院苏州大学附属一院 检验科检验科顾国浩顾国浩临床免疫检测及其应用临床免疫检测及其应用 一、概述一、概述二、二、临床免疫检测的任务和范围临床免疫检测的任务和范围三、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三、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四、临床免疫检测的热点四、临床免疫检测的热点4、T细胞亚群检测细胞亚群检测T细胞:CD3 60%-80%CD4 30%-55%CD8 20%-30%CD4 /CD8 1.5-2.0方法:APAAP法 FCM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