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优秀小学古诗词测试题5篇.docx

    • 资源ID:7765104       资源大小:35.7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优秀小学古诗词测试题5篇.docx

    优秀小学古诗词测试题5篇 赏析古诗词,诵读是一个特别重要且有效的方法。朗读简单使学生集中留意力,提高学习爱好。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小学古诗词测试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优秀小学古诗词测试题1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注释 瑶台:假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译文 小时候不相识月亮, 把明月叫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 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解说 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闻,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无趣而美妙的相识。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态,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奇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其次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备的绝句,语言质朴,比方好玩,非常耐人回味。 优秀小学古诗词测试题2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波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变更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似乎来自天涯。 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屹立雄伟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赏析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酷爱祖国的壮美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很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丽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概。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白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概。“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奇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波、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宏伟壮美画卷呈现出来。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概。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原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像:“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奇妙力气,而天门山也好像静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其次句“碧波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假如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或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概。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波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许“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原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假如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也许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楚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特别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簇新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好像正迎面对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披荆斩棘,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宏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优秀小学古诗词测试题3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 映:遮映 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赶忙远远地招了招手,胆怯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赏析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珍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调,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无趣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原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用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志向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干脆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胆怯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慧。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胆怯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冷眼旁观。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白“遥招手”的缘由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旧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呀! 优秀小学古诗词测试题4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怜悯农夫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夫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夫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相互补充,进而呈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建出如此巨大的财宝,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骇人动目!一个“犹”字,发人深思:究竟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夫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合着诗人剧烈的愤慨和真挚的怜悯。 优秀小学古诗词测试题5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1.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旧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常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今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样失意,闻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不适:不悦,不快。 译文 接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安逸;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苦恼遣散。 望见夕阳无限美妙,一片金光绚丽; 只是将近黄昏,美妙时间终究短暂。 今日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满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非常好看,惋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歼灭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旺盛,预见到社会的严峻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对美妙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宏大与不行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优秀小学古诗词测试题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优秀小学古诗词测试题5篇.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