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复习下分析.pptx
【考点分析】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质就是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常见实词”,它的范围并不很广,重点是:(1)大纲规定120个实词;(2)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文言实词,特别是语文课本课后练习题目中强调的实词。“在文中”,即指语境,这是正确理解含义的前提,从近几年的考题看,虽然有的实词是课本中尚未出现的,但都是可以通过整体语境推断来理解其含义的。第1页/共36页考查重点:考查的内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等。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对名词的分析,一是防止望文生义,二是注意确定所指名物的范围;对名词的分析,一是防止望文生义,二是注意确定所指名物的范围;对形容词的分析,主要推敲一下其与所修饰的对象或动作的联系。对形容词的分析,主要推敲一下其与所修饰的对象或动作的联系。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直接考查名词、形容词的意义或用法的,数量极少,倒是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考查常有出现。“多义动词”的意义分析推断一直是常见文言实词考查的重中之重。文言文阅读中考查常见的实词,有“显”和“隐”之分。“显”是指那种直接在所考查的词上加点;“隐”是指在文句的翻译判别中,只要理解原句中某些实词的确定意思,就可以翻译或分辨出译句的正误。第2页/共36页【文言实词的主要类别和主要特点】1.通假字;2.古今异义;3.同形异义;4.一词多义 5.偏义复词;6.词类活用。第3页/共36页【学法建议】注重积累 A、充分重视课本,夯实基础;B、重视文言文阅读练习中的积累;C、从过去十年高考题中积累,最好独立做一遍;D、加强文言文的课文朗读,整理归纳出常考和易错的实词。结合课文和练习册120个实词,每天积累几个实词 组卷网第4页/共36页话说实词不论是理解文言文内容,还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判断上,因而掌握实词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要正确理解和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第5页/共36页一、代入检验法一、代入检验法(还原法还原法)即将题目中的解释当作正确的用法即将题目中的解释当作正确的用法,看它在句看它在句中和文中是否都通顺。中和文中是否都通顺。1 1、(2006(2006年全国卷年全国卷)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一项是()A.A.季布季布匿(于)匿(于)濮阳周氏。濮阳周氏。匿匿:隐瞒隐瞒 B.B.意意季布匿其所。季布匿其所。意意:料想料想 C.C.上乃赦季布,上乃赦季布,拜拜为郎中。为郎中。拜拜:授官。授官。D.D.诸将皆诸将皆阿阿吕后意。吕后意。阿阿:迎合。迎合。“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於楚。项籍使将兵,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於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布匿濮阳周氏。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布匿濮阳周氏。”A.A.隐藏隐藏 第6页/共36页(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能歌者 致:使到来B.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C.兼于途而不能逮 逮:赶上D.委之百姓 委:任命“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委之百姓,多寡轻多寡轻重重,唯夫子之令。唯夫子之令。”答案:D,交给zxxkw第7页/共36页8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此黠儿也,当有所成。”A.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子,必将有所成就。”B.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子,必将有所成就。”从从“生而聪慧生而聪慧”“笃爱之笃爱之”等词语可见等词语可见“黠儿黠儿”为为褒义褒义二、想一想语境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第8页/共36页9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方法二、借助语境推断法: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第9页/共36页10 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欺骗欺骗”最喜小儿最喜小儿无赖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溪头卧剥莲蓬。褒义,顽皮学以致用:绐:这个词不常见,但根据上下文,项羽迷了路,向田父问路,听了田父的话后陷于大泽中,被汉军追上,因文定义,“绐”的意思肯定为3、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武士第10页/共36页11 丰则贵籴d,歉则贱粜tio 你能推断出你能推断出你能推断出你能推断出“籴籴籴籴”和和和和“粜粜粜粜”的意思吗?的意思吗?的意思吗?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籴:籴:买进粮食买进粮食粜:粜:卖出粮食卖出粮食借借助助字字形形第11页/共36页12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形旁相同字义有相近之处。方法三:借助字形推断文言实词含义推断第12页/共36页13冀得一归觐 加点字加点字“觐觐”虽比较眼生,仔细一想,从形旁虽比较眼生,仔细一想,从形旁“见见”上,猜出与上,猜出与“见见”有关,可以有关,可以解释为解释为“拜见拜见”。第13页/共36页14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3.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学以致用学以致用田田 地地绳索绳索 砍第14页/共36页15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点)你能推断出你能推断出 “蚤”的意思吗?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辨辨明明通通假假第15页/共36页16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方法四、通假推断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2.风吹草低见牛羊3.张良出,要项伯通通“背背”,背叛,背叛通通“现现”,出现,出现通通“邀邀”,邀请,邀请第16页/共36页17学以致用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顾顾”通通“雇雇”,雇佣),雇佣)(“翼翼”通通“翌翌”,第二天),第二天)(“趣趣”通通“促促”,催促),催促)第17页/共36页18 1 1、文文过饰非过饰非 2 2、前、前倨倨后恭后恭 你能推断出你能推断出“文文”及及“倨倨”的意思吗?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文,掩饰文,掩饰倨,傲慢倨,傲慢借助句式结构分析法借助句式结构分析法第18页/共36页19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方法五、句式方法五、句式结构观察法结构观察法: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破破下,攻破下,攻破终日终日须臾,片刻须臾,片刻愈愈弥,更加弥,更加第19页/共36页20 求全责备求,民殷国富富,登峰造极登,文过饰非饰,扶危济困扶,比肩接踵接,怜香惜玉怜,惜爱惜、爱以以 成成 语语 为为 例例责 要求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毫无缺点。殷殷富裕造造登上,到达文文掩饰掩饰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误。济扶助比紧接着,紧挨着含义相同相近:第20页/共36页21(一)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怎样解释?1 1、“忠不必用,贤不必忠不必用,贤不必以以”2 2、“变姓名,变姓名,诡诡踪迹踪迹”3 3、不使内有余帛,外有、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赢财。财。由由“用用”可以推出可以推出“以以”为为“用用”的意思。的意思。由由“变变”推出推出“诡诡”为动为动 词,是词,是“隐蔽隐蔽”的的意思。意思。“赢赢”也与上句的也与上句的“余余”处在相同的位置,其意处在相同的位置,其意思也是思也是“多多”。真题演练真题演练第21页/共36页22六、想一想相如因持璧却立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后退)望而却步(倒下,后退)望风披靡;所向披靡望风披靡;所向披靡借助借助成语推断成语推断第22页/共36页23 成语是古汉语遗留在现代汉语中的“活化石”,保留了古代汉语中的众多语言现象。方法七、借助成语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第23页/共36页殚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竭虑殚精竭虑。殚、竭:尽殚、竭:尽赵奢之赵奢之伦伦制其兵制其兵 不伦不类不伦不类。伦:类伦:类夫晋,何夫晋,何厌厌之有之有贪得无厌贪得无厌。厌:同厌:同“餍餍”,满足,满足使弈秋使弈秋诲诲二人弈二人弈诲人不倦诲人不倦。诲:教导、指导诲:教导、指导明于明于治治乱,娴于辞令。乱,娴于辞令。长治久安长治久安 治:安定,太平治:安定,太平 下面列举一些课内实词与成语的中某些词的含义一一构成同义的现象。第24页/共36页1 1、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浮于食。于食。2 2、女也不、女也不爽爽,士贰其行,士贰其行3 3、因因遗策遗策请解析下面红色的字请解析下面红色的字因循守旧因循守旧 因(循):沿袭因(循):沿袭屡试不屡试不爽爽 爽:差错爽:差错 屡次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试验都没有差错 人浮于事人浮于事 浮:超过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现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过所得俸禄的等级。现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少。第25页/共36页26(山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由成语忠贞不渝可判断。从句法结构亦可判断。【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渝,改变、违背渝,改变、违背第26页/共36页27 1 1、除除南清河太守南清河太守联系课内:李密联系课内:李密陈情表陈情表“除除臣冼马臣冼马”,八、想一想借助课内借助课内积累积累联想推断法联想推断法。2.乃令甲兵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联系课内:联系课内: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诗经.氓氓-登登授予官职第27页/共36页28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文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文言阅读和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言阅读和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方法八:借助课文,联想推断第28页/共36页29真题演练真题演练 1 1城之不城之不拔拔者二耳。者二耳。2 2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爽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卫风氓 拔:被攻取。拔:被攻取。爽:差错爽:差错第29页/共36页3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江西)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比:并排。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夺母志母志夺:改变夺:改变 选选D第30页/共36页高考链接高考链接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111题)题)A A城之不城之不拔拔者二耳。者二耳。拔:被攻取。拔:被攻取。B B齐人未齐人未附附。附:归附。附:归附。C C使老弱女子使老弱女子乘乘城。城。乘:巡视。乘:巡视。D D齐人追亡逐齐人追亡逐北北。北:指败逃者。北:指败逃者。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附”:“归附”。六国论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诗卫风卫风氓氓乘:登上、驾车、乘船、凭借、计算、乘:登上、驾车、乘船、凭借、计算、量词乘(量词乘(shsh ngng)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过秦论“败北败北”,现代汉语词语。,现代汉语词语。答案:答案:C C第31页/共36页重庆卷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堪:忍受B、拜住袖其疏入谏袖:藏在袖里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拜:拜访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少:稍微答案为答案为C C。拜:授予官职。拜:授予官职。妾不妾不堪堪驱使驱使 袖袖四十斤铁锤四十斤铁锤 拜拜为上卿为上卿 太后之色太后之色少少解解 高考链接高考链接第32页/共36页333、归纳总结很重要例:拜(授予官职)除(授职)擢(提拔)迁(晋升或调离官职,贬谪)徙(调动,流放)辟(征召)左迁(降职)谪(贬官,降职或流放)窜(放逐)掾(古代属官的通称)黜(贬退);遣(贬谪)举(提拔,推举)第33页/共36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6页/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