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试卷》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首发】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18.doc
-
资源ID:77770803
资源大小:2.02M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试卷》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首发】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18.doc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1下列关于细胞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的蛋白质、酶和激素中都不含核糖B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核仁有关C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D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是膜的组成和结构的相似性【答案】A【考点定位】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细胞膜的成分2下列对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表面的糖被,可作为糖参与细胞组成的一个证据B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乳糖和糖原C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D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答案】B【解析】细胞膜表面的糖被,可作为糖参与细胞组成的一个证据,A正确;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糖原,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的二糖,B错误;所有细胞都含有细胞膜,脂质中的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正确;D、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D正确。【考点定位】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试管内梨汁中是否含有还原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摇匀后观察颜色变化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检测酒精的存在,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C在脂肪鉴定实验中,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D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带最宽,可判断为叶绿素a含量最多【答案】D【考点定位】还原糖的检测、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4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用无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临时装片时,可用高浓度(质量浓度为0. 075gmL)的胭脂红溶液作为外界溶液,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表皮细胞的液泡为红色B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时,表皮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大C用不同浓度的胭脂红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答案】B【解析】刚发生细胞质壁分离时,胭脂红是大分子化合物,不能透过生物膜,细胞的液泡为无色,A错误;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吸水,液泡变大,所以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大,B正确;用不同浓度的胭脂红溶液处理细胞后,细胞可能吸水也可能失水,C错误;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可能死亡,D错误。【考点定位】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5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某种农作物新品种的细胞液浓度,以此种方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实验自变量是( )A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B作物细胞液浓度C制备的系列浓度检测液 D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答案】C【解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属于因变量,A错误;作物细胞液浓度是待测量,B错误;利用质壁分离的原理,可测定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实验方法是准备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溶液,用来检测植物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在哪个浓度的溶液中基本不变(既不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也不出现膨胀现象),则该浓度与细胞液浓度接近,所以制备的系列浓度梯度的检测液属于自变量,C正确;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属于无关变量,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6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分别是( )A丙酮酸、CO2、葡萄糖 B丙酮酸、葡萄糖、CO2CCO2、丙酮酸、葡萄糖 D葡萄糖、丙酮酸、CO2【答案】A【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名师点睛】理清脉络,弄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ATP的全部来源B稻田定期要排水,否则水稻幼根因缺氧产生乳酸而腐烂C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通常用相应的试剂检测有无C02产生D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细胞内的生命活动都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答案】D【解析】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中也能合成ATP,A错误;稻田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因缺氧产生酒精而不是乳酸而腐烂,B错误;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通常用重铬酸钾检测有无酒精的产生,C错误;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是细胞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名师点睛】解答该题,关于要掌握ATP相关知识点: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8下列实验中科学家的使用手段或技术显著不同于其他的是( )A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研究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C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卡尔文探明C0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答案】C【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名师点睛】本题要熟练掌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9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D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答案】A【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名师点睛】解答该题,能掌握植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H,同时产生少量ATP,如果进行有氧呼吸,丙酮酸就进入到线粒体中继续分解,直到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进行无氧呼吸,则丙酮酸继续留在细胞质基质中,最后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乳酸等。10如图是某生物(2n=4)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甲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来源:Zxxk.ComB图乙中和上相应位点如果出现基因A、a,一定是交叉互换产生的C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4、4D图甲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图乙中有一个染色体组【答案】C【解析】由于该生物的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1与4是同源染色体,2与3是一对性染色体,所以图甲正在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图乙中和上相应位点的基因A、a,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产生的,B错误;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数量分别为 2、4、4,C正确;图甲中着丝点分裂,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图乙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D错误。【考点定位】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名师点睛】解答该题,能从题意和图示中分析出:图细胞中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分裂后期;图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细胞分裂中期。11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 )A遗传性状传递的规律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规律来源:Z.xx.k.ComC有性生殖细胞形成时基因的传递规律D生物性状表现的一般规律【答案】C【解析】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基因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的活动规律,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12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A3/4与1:1 B2/3与2:1 Cl2与1:2 D1/3与1:1【答案】B【考点定位】伴性遗传13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1:2,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理论上的比例为( )【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bb是纯合,故不用考虑因Aabb:AAbb=1:2,所以A=5/6,a=1/6,且自由交配所以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有:AAbb=5/6×5/6=25/36,aabb=1/6×1/6=1/36因此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25/36+1/36=26/36=13/18。【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名师点睛】解答本题,要根据题意,得出动物种群中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杂交后代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能通过基因频率来计算后代个体的比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因为bbxbb的后代只可能是bb,不可能有B的存在,所以关于“b”基因肯定是稳定的,可以不予考虑,剩下的就只用考虑“A”基因了。14如图是某遗传病的家系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B7号与8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6C11号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3/5D12号是患者的概率是0【答案】C【考点定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15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一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A假说一演绎法 假说一演绎法 类比推理B假说一演绎法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C假说一演绎法 类比推理 假说一演绎法D类比推理 假说一演绎法 类比推理【答案】C【解析】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熟练掌握试验的流程: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16下列有关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是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B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中【答案】D【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名师点睛】理清脉络,弄清下列相关知识点: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两者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17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答案】D【考点定位】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名师点睛】解答本题,要掌握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一个基因也可以控制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8下列是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其中表述合理的是(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D许多科学家相继研究,发现了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从而推翻了传统的中心法则【答案】C【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来的遗传因子一词,但并没有发现基因,A错误;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并没有证明DNA转化因子,B错误;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同时提出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C正确;逆转录和RNA复制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不属于细胞生物的中心法则范畴,D错误。【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注意以下知识点: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4、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19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上有z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m个。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28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至少需要64(x-m)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模板和酶等C只含31P与含32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63:1D若该DNA上的基因发生突变,则其长度一定改变【答案】C【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名师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1、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2、DNA复制的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3、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0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无荚膜的无毒性。如图是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d两组B通过d、e两组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C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Dd组产生的后代只有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答案】D【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熟练正确掌握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R型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S型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R型实际上是S型肺炎双球菌的突变类型,二者属于同一个物种;荚膜具有保护作用,除了具有抗干燥等功能外,还使细菌能抵抗吞噬作用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21已知DNA分子双链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0%,在其中的一条链上胞嘧啶占该链全部碱基的25%,则由该链转录成的mRNA中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 )A15% B20% C25%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双链DNA分子中,A=30%,因此G+C=4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单链中的G+C=40%,又由题意知,其中的一条链上胞嘧啶C占该链全部碱基的25%,则该链上鸟嘌呤G=15%,因此由该链转录成的mRNA中胞嘧啶的比例是15%。【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名师点睛】理清脉络,弄清下列相关知识点:1、双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链组成的,2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A与T配对、G与C配对,配对的碱基相等,因此G+C的碱基比例与每条单链DNA分子上的该碱基比例相等;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RNA的过程,转录过程遵循A与U配对、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2人的肝细胞内可由DNA控制合成的物质是( )胰岛素 mRNA呼吸氧化酶 氨基酸A B C D【答案】B【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3近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说明( )A基因在DNA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C基因具遗传效应 DDNA具遗传效应【答案】C【解析】该题干中没有涉及基因和DNA的关系,A错误;该题干没有涉及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肥胖这一性状是由HMGIC基因决定的,说明基因具有遗传效应,C正确;该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基因,不是DNA,D错误。【考点定位】基因与DNA的关系24现代生物工程能够实现在已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后,再人工合成基因;现已知人体生长激素共含190个肽键(单链),假设与其对应的mRNA序列中有A和U共313个,则合成的生长激素基因中G至少有( )A130个 B260个 C313个 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ABCD、生长激素共含190个肽键(单链),则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190+1=191个,生长激素基因中的碱基共191×6=1146个与其对应的mRNA序列中有A和U共313个,根据(A+T)在单链和双链中的比例相等,则生长激素基因中的A和T共626个所以,生长激素基因中的C+G=520个,根据C=G,则C=G=260个,B正确;ACD错误。【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名师点睛】本题关键要弄清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构成碱基对。25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下列有关数目正确的是( )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碱基之间的氢键总数为(3m-2n)/2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G的数量为m-nA B C D【答案】D【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名师点睛】理清脉络,弄清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2)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已知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A=T=n,则C=G=(m-2n)/2。26用32P标记某生物体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将该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上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具有放射性的子细胞个数不可能是( )Al B2 C3 D4【答案】A【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名师点睛】解答该题,关键要掌握DNA复制的相关知识点:(1)DNA复制的概念: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2)DNA复制的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结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3)DNA复制过程为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27如图是高等生物多聚核糖体合成肽链的过程,有关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翻译的过程,图中核糖体沿mRNA链从左向右移动B该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互不相同C若该肽链在合成时脱去100个分子的水,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D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均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答案】C【解析】该图表示翻译过程,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A错误;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彼此相同,因为翻译形成这些多肽链的模板相同,B错误;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羧基(含2个O原子),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分子的水,则形成100分子的肽键,每个肽键含有一个O原子,故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0+2=102个O原子,C正确;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但是胞内蛋白不一定需要它们的加工,D错误。【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来源:Zxxk.Com【名师点睛】本题要能从图中获取解题的相关信息,首先图解表示的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翻译过程,并且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进行。而核糖体有两种: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分泌蛋白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并且还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28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B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以间接表明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D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只有在沉淀物中才能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答案】D【考点定位】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名师点睛】本题关键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是: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能自我复制,保持上下代连续性;能指导蛋白质合成;能产生可遗传变异。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进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9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点是( )A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有利C都能产生新的基因D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答案】A【解析】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导致遗传物质改变,所以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变异对生物都是多害少利,B错误;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不产生新的基因,C错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分子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光学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异,D错误。【考点定位】生物变异的应用【名师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掌握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30下列几种育种方法,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是(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答案】B【解析】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也就是基因的增添、缺失、替换,使得基因上碱基对的变化,能够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产生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只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不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考点定位】诱变育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杂交育种【名师点睛】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均为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是改变了基因的分子结构。31某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一定不是( )A发生基因突变 B发生过交叉互换C染色体结构变异 D发生了自由组合【答案】D【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掌握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相同的原因有:(1)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2)四分体时期发生过交叉互换。(3)发生过染色体结构变异。32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A诱变育种 B花药离体培养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答案】B【解析】由于诱变育种可以通过基因突变使水稻产生抗病基因,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将其它生物的抗病基因转移到水稻细胞内,所以可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使水稻获得抗性基因,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抗病性水稻由于杂交育种可以通过杂交让不同形状的基因出现在同一个体中,所以可以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来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单倍体育种过程,只是让单倍体原有的染色体及其上面的基因加倍,无抗病基因并不能产生相应的变异,所以用花药离体培养,不能产生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考点定位】生物变异的应用【名师点睛】解答该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单倍体育种不能产生新基因。(2)而诱变育种可产生新的基因,基因工程可从外源基因中得到该目的基因。(3)杂交育种可从另一个体中获得改良的基因。33如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答案】B【考点定位】细胞癌变的原因;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34小白鼠体细胞内的6号染色体上有P基因和Q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的反密码子变为UAGB基因P和基因Q转录时都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C若基因P缺失,则该小白鼠发生了基因突变D基因P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一定会导致性状改变【答案】A【解析】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为AUC,对应的反密码子为UAG,A正确;P基因转录时以b链为模板,Q基因转录时以a链为模板,B错误;若基因P缺失,小鼠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是基因没有缺失,只是基因中碱基发生了增添、缺失或替换,C错误;基因P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由于密码子有简并性,因此不一定会导致性状改变,D错误。【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特征35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B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C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也有利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答案】B【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名师点睛】理清脉络,弄清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36最近研究发现线粒体的进化速率非常快,它的一个基因的进化速率(突变速率)大约是一个核基因进化速率的617倍。下列哪项解释不能成立( )A线粒体DNA增殖时间短,快速增殖为突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B线粒体DNA无蛋白质保护,容易诱发突变C线粒体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命没有影响,没有任何选择压力,突变比较容易保留下来D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存在纠错能力低,并缺乏相应的修复机制【答案】C【解析】线粒体DNA分子小,增殖时间短,快速增殖为基因突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A正确;线粒体DNA无蛋白质保护,因而容易诱发突变,提高突变频率,B正确;线粒体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命也有影响,突变的基因由于细胞质遗传保留下来,C错误;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存在纠错能力低,并缺乏相应的修复机制,D正确。【考点定位】基因频率的变化;基因突变的特征【名师点睛】解答该题,要注意:线粒体基因决定着线粒体的性状,若是发生了对线粒体功能关键性的突变,会导致能量供应的能力散失,从而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同时,线粒体基因的突变同样会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不适应环境的会被淘汰。37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D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答案】D【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理清脉络,掌握内环境的相关知识点:(1)血浆渗透压的维持主要是:血浆晶体渗透压: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形成。(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3)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38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D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答案】C【解析】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进入内环境中与抗原结合,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A错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是发生在组织液中的生理过程,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葡萄糖酵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名师点睛】本题要弄清内环境成分。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而血浆则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因此要注意血液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血浆蛋白一般位于血浆内,是内环境中的成分,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它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以下两种情况不属内环境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的载体等)。(2)只存在于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39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内的葡萄糖通过进入血浆需穿过4层磷脂分子层C表示重吸收作用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答案】B【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根据题意,能从图中分析出:与体外之间的物质能出能进,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排出CO2,这说明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为消化系统,内的葡萄糖通过只能进入血浆;是泌尿系统,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表示的器官为皮肤。40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细胞内液C丙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D丁中O2浓度比甲中高【答案】C【解析】过程2受阻时不会造成组织水肿,A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乙表示血浆、丁表示细胞内液,B错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存在于淋巴中,C正确;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低,D错误。【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41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液体主要是组织液B病人输液时,须使用生理盐水,是因为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C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每个人的生化指标都是恒定不变的D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答案】C【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稳态来源:Z,xx,k.Com42在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