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模板合集7篇.docx

    • 资源ID:77775423       资源大小:42.37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模板合集7篇.docx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模板合集7篇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用具:实验材料、显微镜、ppt幻灯片。 课前准备:准备好实验的材料(选取多少种细胞?)。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使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集中细胞 第一课时的课后练习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彩图,回忆4种细胞的来源以及复习在初中阶段所了解的细胞的结构。 简单复习一下显微镜的使用。用幻灯片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并以问题作为引导:你观察的是什么细胞;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尝试用简图来描述一下你观察的细胞;你认为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比较) 小结,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异。 课后联系第1、2题 第一题:答案是B 第二题:(1)上皮组织细胞、角质保护层细胞、皮下结缔组织细胞;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叶肉细胞、导管细胞、筛管细胞。(2)共同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相异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3)因为两者都有多种组织有机结合,并有一定生理功能。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思考讨论老师的问题,并作出回答交流。 完成练习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第二课时)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课后练习 科学前沿 本章小结 自我测试 引导学生比较上一节实验课所绘制的细胞图与大肠杆菌相片、模式图的差异。提出问题:两种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导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代表生物。(真核细胞如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 以蓝藻作为例子介绍原核细胞的生活习性。 1.什么是蓝藻,身边熟悉的蓝藻有那些代表生物?(发菜、水华)水华对环境的影响和禁采发菜的环保意义。 2. 形态:比较小,营养方式。细菌主要以寄生、腐生为主,而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4用幻灯片比较一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不同点。然后比较两者的相同点,突出细胞核与拟核物质组成的共同性。 设问:被誉为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是什么?(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遗传理论、细胞学说) 简单地解释细胞学说的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描述了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第二要点描述了细胞的生命活动;第三要点描述细胞的繁殖。(可以以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讲) 以讨论题引导学生阅读“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 课后练习3:根本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共性是细胞核的组成物质。 (略) 比较两种细胞的差异,讨论并回答问题。(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都有成型的细胞核,而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尝试解释细胞学说的内容 阅读资料,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汇报。(1、例如科学发现是曲折,漫长的;2、主要是阐明了生物界的同一性;3、例如对神创论有力的打击等。 北京各区重点高中分班考试数学考察知识点总结 北京四中数学考察知识点: 高中学习方法 数论、方程、直线型、平面几何之三角形五心与圆幂定理、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圆锥曲线 人大附中数学考察知识点: 排列组合、数论、数列、不等式、平面几何解析初步、圆锥曲线 海淀重点中学数学考察知识点: 方程、二次函数、三角形与四边形、直线型、平面几何之三角形五心与圆幂定理 西城重点中学数学考察知识点: 方程、二次函数、排列组合、三角形与四边形、直线型、平面几何之三角形五心与圆幂定理 东城朝阳重点中学数学考察知识点: 方程、二次函数、排列组合、三角形与四边形、直线型、平面几何之三角形五心与圆幂定理 高中生物教案 篇2 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制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标: 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践操作 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STS教育。 教学重点: 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教学难点: 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教学过程 引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传说。猿猴酿酒说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与生活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因此,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果酒简单来说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时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营养,通过果酒却可以吸收,因为营养成分已经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果酒里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体中堆积的作用,使人不容易积累脂肪和赘肉。此外,与其他酒类相比,果酒对于护理心脏、调节女性情绪的作用更明显一些。 课题1从课题背景人手,然后从实验原理、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较全面的介绍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一、基础知识 1果酒制作的原理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1)果酒的制作需要什么微生物? (2)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 (3)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的反应式如何? (4)酵母菌的适宜温度是多少? (5)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葡萄酒呈红色? (6)什么叫发酵?发酵等同于无氧呼吸吗?酵母菌有何实际应用? (1)酵母菌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 形态、结构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真核生物,细胞大小为130um,呈圆形、椭圆形等。 思考:你认为酵母菌的细胞中有哪些结构? 你认为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但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菌落: 讨论:你知道什么的菌落吗?在生态学上一个菌落属于什么? 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其表面湿润、黏稠,呈白色或粉红色。(在液体培养基中,有些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或在容器壁上出现酵母环,或产生沉淀。) 生存的环境 自然界中,酵母菌分布广泛,但多分布在含糖较高的偏酸环境中,如水果、花、树皮上,(有些可与昆虫共生,有些使人致病,如白色假丝酵母引发鹅口疮、肺感染。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有啤酒酵母、葡萄汁酵母、鲁氏酵母(酱油酿造)、球拟酵母属、粉状毕赤氏酵母等。)一年四季,土壤始终是酵母菌的大本营。 思考:在发酵制作葡萄酒的时候,要对葡萄进行消毒吗?为什么? 其他微生物与酵母菌的关系是什么? (2)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 酵母菌的呼吸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酶 C6H1206+6O22+6H20+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酶 C6H12O62H5OH+2C02+能量 思考: 在发酵过程中,如果要使酵母菌进行大量繁殖,应怎样处理? 如果要获得酒精呢?为什么? (3)发酵 1).发酵概念 广义:是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包括有氧发酵(如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和无氧发酵(如酒精发酵)。 狭义:是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包括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等)。 2).所以:发酵无氧呼吸。 3).应用: 酿酒、发馒头、面包制作、酒精制造、生产药用酵母片、生产维生素、生产抗菌素等。 (4)温度要求 繁殖的最适温度:20; 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1825。 思考:你知道酵母菌需要适宜温度的原因吗? 酵母菌有不同的最适温度说明了什么? 补充: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酵母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生活。温度低于10,酵母菌发育很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时为最佳繁殖温度,此时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强。超过35,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开始出现死亡。如果想要获得高酒精浓度的发酵液、减少究竟的损耗,必须控制好发酵温度。 你知道吗? 1、一般情况下,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 (在发酵的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红色。) 2、葡萄酒分成干红、干白等种类的依据是什么? (1、根据葡萄酒的颜色分成白葡萄酒、红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三种。 白葡萄酒:用白葡萄酿造,皮汁分离发酵; 红葡萄酒:用红葡萄酿造,皮汁混合发酵; 桃红葡萄酒:颜色介于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之间,皮的发酵时间短。 2、根据葡萄酒的含糖量分成干、半干、半甜、甜四种。 干葡萄酒:含糖量低于4克/升; 半干葡萄酒:含糖量介于4克-12克/升之间; 半甜葡萄酒:含糖量介于12克-50克/升之间; 甜葡萄酒:含糖量高于50克/升。) 自然发酵: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5)菌种来源:? ?人工培养:分离获得得纯净的酵母菌菌种。 (在果酒的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也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例如:干酵母或酒药) 2、果醋制作的原理 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1)醋酸菌的形态?细胞结构? (2)醋酸菌有哪些方面的实际应用? (3)醋酸菌的代谢类型? (4)果醋的制作原理? (1)醋酸菌形态 1).从椭圆到杆状,有单个,有成对,有成链状,以鞭毛运动或不运动,不形成芽孢,属原核生物,以分裂方式繁殖,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醋酸菌与酵母菌相比,最主要的 特点是) 2).应用:食醋、果醋 (2)果醋制作的原理, 醋酸菌是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当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人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茵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酶 C6H12O63xxxx(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如下)。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一35。 酶酶2C2H5OH+O22CH3CHO(乙醛)+2H2O2CH3CHO+O22xxxx(醋酸) 过渡:根据这个原理,我们是怎样设计果酒、果醋制作方案的? 提示: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选材、设计实验装置、操作过程 二、实验设计 1果酒和果醋实验流程示意图 果酒果醋 阅读教材3-4页,对A、B两同学的实验装置进行讨论: A: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制醋时,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进行葡萄醋的发酵。(来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B:分析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2、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取葡萄500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叶子。 、用清水冲洗葡萄12次除去污物。(注意冲洗次数不宜太多,为什么?)讨论: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高中生物教案 篇3 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1.DNA主要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少量DNA,它们都有复制和遗传的自主性。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的含量基本相等。 3.所有诱发DNA结构变异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遗传突变。 4.蛋白质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原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T2噬菌体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行大量繁殖。 (2)过程: 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 在噬菌体大量繁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检测。 (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 过程: R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 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 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结论: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使小鼠死亡。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 过程:S型菌 DNAR型菌R型菌S型菌; S型菌 蛋白质R型菌R型菌; S型菌 荚膜物质中的多糖R型菌R型菌; 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 结论: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4)结论:由(2)(3)实验可知DNA是遗传物质。 思考:人和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什么? 提示:主要是DNA。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1.过程 TMV A RNA 感染TMV A病毒; TMV A蛋白质 未感染病毒; TMV B RNA 感染TMV B病毒; TMV B蛋白质 未感染病毒; TMV A RNATMV B蛋白质 感染TMV A病毒; TMV B RNATMV A蛋白质 感染TMVB病毒。 2.结论:在RNA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思考:T2噬菌体、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提示:T2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名师解惑 探究: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染色体与遗传的关系十分密切,化学分析表明,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究竟是蛋白质还是核酸呢? 作为遗传物质至少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 (2)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ks5u (3)具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且能遗传给后代。 科学的研究已经充分证明:核酸具备上述四个条件,所以核酸才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核酸又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高中生物教案 篇4 一、预习目标 1、知道染色体的种类及特点,会区分染色质和染色体 2、知道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 3、会根据图形分析染色体条数,DNA分子数 二、复习旧知 1、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 2、染色体主组成成分 和 ,分布在 。 3、有丝分裂 (1)特点:染色体复制 次,细胞分裂 次,结果是形成 个子细胞,且染色体条数 (变?不变?) (2)图形分析 A B C 染色体条数 DNA分子数 染色单体数 (3)过程 A 期 B 期 C 期 染色体行为变化 染色体条数 DNA分子数 三、预习新知 (一)染色体种类 1、分类依据: 2、种类: 染色体、 染色体、 染色体 3、特点: (1)每种生物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的 和 是相对恒定的。 (2)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 存在(用 表示),生殖细胞中则是 存在的(用 表示) (二)减数分裂 1、概念:是 生殖生物的 细胞成为 细胞的分裂过程。 2、特点:细胞经过 次连续的分裂,染色体只复制 次,结果是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 个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 。 3、 过程:分为 期,减数 分裂(MI)减数 分裂(MII) (以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为例) 减I 前期 联会形成 中期 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分离, 自由组合 减II 前期 染色体已减半、无同源染色体 中期 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一分为二, 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 染色体进入两个核变成染色质 结果 子细胞 含体细胞一半数目的染色体 (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条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规律曲线 染色体条数 DNA分子数 间期 MI MII 间期 MI MII (四)同源染色体识别 1、同源染色体:指一条来自 方,一条来自 方,其形态、大小 的 条染色体。 2、四分体:减数第 次分裂的 期,同源染色体相互 ,此时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 条 ,所以称之为四分体。 3、图形识别 (1) 对同源染色体 (2) 个四分体 (3) 条染色体 (4) 个DNA分子 (5) 条染色单体 (6) 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别是 与 , 与 。 (7) 对非姐妹染色单体,分别是 与 , 与 高中生物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 让学生到药店了解ATP药品的性状、功效。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探讨 提出问题:前面学习过的能源物质有那些?这些能源物质被细胞分解后,以什么形式提供为细胞提供能量呢? 问题探讨: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一个关于ATP让萤火虫尾部重新发光的例子。引出ATP是直接能量物质。 回答问题(如糖类、葡萄糖、脂肪) (二)ATP分子简介以及ATP和ADP的转化 展示ATP的分子结构式,讲授ATP的分子简式的写法和含义。磷酸键水解放出的能量水平。 由ATP脱去最远离A的磷酸放出能量引入,讲述ADP可以和Pi结合,吸收能量,形成ATP的过程。,用幻灯片或板书辅助。 ADP转化为ATP所需要的能量的 高中生物教案 篇6 一、感悟课标新理念 课 标学习目标 课标重点 1通过对进化理论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的了解来建构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2概述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 课标难点 通过对进化理论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的了解来建构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材脉络梳理 学习背景探索 生物进化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中世纪的西方,各种学术思想都受宗教束缚,哲学也偏离了古希腊的唯物主义传统,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表现在自然观上就是宗教的“创世说”。“ 创世说”把世界万物描绘成创世主上帝的特殊创造物。从创世论的基本思想延伸出两个教条,即自然界中生物对环境适应的“ 目的论”和“ 物种不变论”。恩格斯曾这样刻画目的论:“根据这种理论,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而整个自然界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智慧”(自然辩证法导言)。与古代中国及古希腊哲人的世界万物从某种混沌状态中产生的“演变论”的自然观相反,创世说认为世界是一下子创造出来的,而且一旦被创造出来就永远不变了,这种思想从中世纪一直到18 世纪都占据着统治 地位。 从15 世纪后期的文艺复兴到!4 世纪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与发展的时期,自然科学各学科逐渐建立起来,涌现出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但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仍然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自然科学家与神学家的差别只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和颂扬创世主(上帝)的智慧。那时的自然科学也是一种神学,即所谓的自然神学,正如迈尔所描写的:“自然科学既是科学又是神学,神学与科学分不开直到科学与神学离婚之前,实际上不存在真正客观的、不受约束的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的神学观一直到19世纪中期才逐渐被科学界抛弃。 根据互联网资料整理 二、研习教材重难点 【温故知新】 我们知道,大约400多万年前地 球上还没有人类。人类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还在莽莽森林中风餐露宿,与兽共舞。几亿年前乃至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的呢?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也不断有各种各样的争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研习点#$ 科学家不断思考进化理论的创立和完善 (一)拉马克和进化理论 (1)理论用进废退学说 物种不是不变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引起生物的变异;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2)两个法则: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获得性遗传。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 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 (3)意义:开辟了进化理论的先河,为科学进化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4)不足: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生物的本质本身的意志是推动其进化的动力; 后天获得的遗传可遗传;缺乏必要的实验证据。 【领悟整合】 (1)拉马克的两条法则 用进废退。不超过发育限度的任何动物,其所有使用的器官都得到加强、发展、增 大,加强的程度与使用的时间长短呈正比。反之某些不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削弱、退化,以 至丧失机能,甚至完全消失。这就是所谓的“器官使用法则”或“用进废退法则”。 获得性遗传。某种动物在环境长期影响下,甲器官频繁使用,而乙器官不使用,结 果使一部分器官发达,而另一部分器官退化,由此产生的变异如果是能生育的雌、雄双亲 所共有,则这个变异能够通过遗传而保存。这就是被后人称为“获得性遗传”的法则。 (二)达尔文和进化理论 (1)理论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能产生大量后代(基础)。 生存斗争:大部分个体被淘汰(动力)。 遗传变异:生物个体既有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内因)。 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有利变异的个体适者生存,不利变异的不适者被淘汰(结果)。(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不足: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问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领悟整合】 (1)自然选择学说知识的拓展 选择的对象。从表面看自然选择是对一个个生物个体的选择,而实际上自然选择是对个体包含的变异进行的选择。从现代分子遗传水平看,自然选择实质上是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从而改变种群不同基因的频率。 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不是生物自身,而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环境因素很多,有一种或几种起主导的选择作用。如用农药喷洒害虫,害虫大量死亡(无抗药性),少数害虫生存且繁殖后代( 抗药性)。农药是这一变化中主导的选择因素,它把群体中早已存在的抗药性个体与不抗药个体区分开来。如果不喷洒农药,害虫无论抗药与否都能生存。农药起到了选择作用,把抗药性选择保留下来,并通过繁殖传给后代,使抗药性状在下一代某些个体中得以积累和加强。可见环境对生物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选择的手段。生存斗争是选择的手段。生物的过度繁殖与有限生活条件之间的矛盾,必然引起并加剧生存斗争。通过生存斗争,使少数具有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从而完成一次自然对生物的选择。生存下来的少数生物个体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的生活条件,迅速生长、发育,并繁殖产生大量的后代,又引起新一轮的生存斗 争,生物又面临着再一次的选择。所以说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大自然淘汰。生物产生不定向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这些变异的生存或淘汰。自然选择只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类型,淘汰不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即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2)以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为例比较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观点的区别。 拉马克观点:长颈鹿的祖先由于生活在缺乏青草的环境里,不得不经常努力地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高处的叶 子,由于经常使用,颈和前肢逐渐地变得长了一些,而且这些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这样,经过许多代,终于进化成为现在所看到的长颈鹿。 达尔文观点: (三)木村资生和进化理论 (1)提出根据:根据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主要是根据核酸、蛋白质中的核苷酸及氨基 酸的置换速率,以及这些置换所造成的核酸及蛋白质分子的改变并不影响生物大分子的 功能等事实。 (2)理论中性突变进化理论 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每种生物信息大分 子都有一定的进化速率。 (3)意义:揭示了分子水平的进化规律 【领悟整合】 (1)中性突变 中性突变是指这种突变对生物体的生存既没有好处,也没有害处,也就是说,对生物的生殖力和生活力,即适合度没有影响,因而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 (2)遗传漂变是分子进化的基本动力 大的种群如果发生了隔离与迁移而形成小种群时,遗传漂变就可能发生。综合进化论认为遗传漂变对生物进化是有作用的,但是比起选择来,它的作用要小得多。中性学说则认为,中性突变不引起生物表型的改变,对于生物的生殖力和生活力没有影响,因而自然选择对中性突变不可能起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随机的遗传漂变。遗传漂变不只限于小种群,任何一个种群都能发生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分子进化的基本动力。换言之,中性学说认为,突变大多在种群中随机地被固定或消失,而不是通过选择才被保留或淘汰的。 (3)分子进化速率 中性学说认为,分子进化速率取决于蛋白质或核酸等大分子中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在一定时间内的替换率。生物大分子进化的特点之一是,每一种大分子在不同生物中的进化速度都是一样的。以血红蛋白的链为例,鲤、马和人的 链都是由141个氨基酸所构成,其中鲤和马有66个氨基酸不同,马和人有18个氨基酸不同。据此,中性学说指出,分子进化的速率与种群的大小、物种的生殖力和寿命都没有关系,也不受 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分子进化是随机发生的,而不是选择的结果。 【发散探讨】 问题一:为什么说日本学者木村资生的“中性学说”揭示了分子水平的进化规律,而且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相互补充的? 解答: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理论,随着分子进化的研究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积极思考,认为生物进化是以生物大分子为基础的,只有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的进化才能触及生物进化的本质。木村资生认为,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是由选择中性或近中性突变基因的随机固定而实现的。而只有当分子进化导致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差异后,自然选择才能发挥作用。这一进化理论揭示了分子水平的进化规律,和达尔文的理论相互补充,更好地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本质。 问题二:1984 年 在云南澄江发现了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澄江动物化石群向人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寒武纪呈大爆发地出现,动物的进化要比今天快得多,动物新的构造模式或许能在“一夜间”产生。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动物门类当时几乎都已存在,只是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此现象支持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吗? 解答:达尔文认为,物种是通过生存斗争,经逐代选择与积累而形成的,需要经过漫长的年代。澄江化石说明,许多新的物种的产生不是微小变异漫长的积累,而是呈大爆发地出现。因此不支持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教考动向演练】! 1.第一位提出进化观点与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相抗衡的是 A.达尔文 B.拉马克 C.孟德尔 D.沃森和克里克 2.下列哪项不属于达尔文的进化观点 A.过度繁 殖产生大量个体 B.生活条件有限引起生存斗争 C.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动力 D.可遗传的变异使个体之间产生变异 3.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 A.北极狐因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而生存下来 B.长颈鹿因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故脖子越来越长 C.鸟类因不断将翅膀展开扑动,故翅膀变得发达且适于空中飞翔 D.鼹鼠因掘洞穴居,眼睛经常不使用,故视觉退化 4.“中性学说”是从 水平上研究生物的进化,该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是 ,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 的关系。 研习点2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科学思维 (一)观察: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周围事物的一种方法 (1)分类 a.定性观察:用文字或术语而不是用数字进行描述,包括对颜色、形态、气味等变量 的客观性描述。 b.定量观察:通过对变量的计数或测量而得到的数值,通常需要使用一 些仪器。 (2)基本要求 a.学会带着问题进行观察。 b.直接观察与问题相关的对象。 c.既要观察局部,也要观察整体; d.既要观察物体,也要观察环境。 e.观察要细致、准确。 f.尽可能将观察到的现象或事物描述(或绘制)出来。 (3)基本方法 a.顺序观察:一般来说,生物学中的观察要遵循由表及里、由上到下、从前到后、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b.对比观察:通过对比观察来发现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达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领悟整合】 (1)观察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a.在无法对生物体进行改变和控制的情况下,要获得这类生物所反映的真实现象必须用观察法,例如:野生动植物的考察、古生物研究、生物分类和生态学研究等。 b.在不允许对生物体加以干扰破坏或改变的情况下进行的研究,必须运用生物学观察法,如:病理学中动物、植物、人类病理现象的研究。 c.在某些以直接记录和描述生物现象为基本前提的生物学分支学科中,必须用观察法,例如:动植物形态学、昆虫和微生物分类 学、仿生学等,均需对研究对象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记录,因而也离不开观察。 (2)观察与实验的联系与区别 (二)推理:从一件事推出另一件事的方法 (1)因果推断:就是要判断两个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2)归纳:是指从个别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模板合集7篇.docx)为本站会员(教****)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