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阶段精品试题(江西)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15.pdf
-
资源ID:77843218
资源大小:386.6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阶段精品试题(江西)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15.pdf
第三单元检测卷 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4 小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0 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水 B铝 C红磷 D氯化钠 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原子比分子小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3下列元素名称与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是()A金 AgB氖 NeC氯 clD钙 Cu 4豆类、动物的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离子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6某粒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 17,核外电子数为 18,该粒子一定是()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7下列化学符号表示 2 个氧原子的是()AO2B2O2C2ODO2 8对 Fe3、Fe2、Fe 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核电荷数相同 核外电子数相等 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质量几乎相等 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 AB CD 9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显电性 B相当于一个氦(相对原子质量为 4)原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元素周期表中目前没有它的位置 10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 A B C D 实 验 现 象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 50mL水和 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 100mL 解 释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隙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先在 A、B、C 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然后在 D 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 2 分,填充 1 分)11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 x 的值可能是()A9B10 C12D_ 12如图所示,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的是()A质子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序数 D_ 13右图是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21.8 C锑元素的中子数为 51 D_ 14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变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物腐败:分子发生了变化 B光合作用:分子分成原子,有新的原子生成 C木炭燃烧:分子在不断运动 D液氧转化为氧气:_ 15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总结的规律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D_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 6 小题,共 44 分)16(6 分)素有“中国海峡硒都”之称的诏安是养生圣地。请结合硒元素的“身份证”信息填空:17(6 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2)表示_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2 个氮原子_。(4)钠离子_。(5)一种液态金属元素_。(6)原子序数为 10 的元素_。18(10 分)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1)吸烟者常给周围的人带来被动吸烟的危害,原因是_;(2)金 刚 石 是 自 然 界 最 硬 的 物 质,而 石 墨 却 很 软,原 因 是_;(3)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原因是_;(4)糖是甜的、醋是酸的,说明_;(5)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微观实质是_。19(5 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在氢气、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2)在符号 Fe3、H2O、O2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氯化钠(NaCl)中的氯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A、B、C 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填字母)。上述变化、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20(6 分)有 A、B、C、D 四种元素,A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 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一个电子,C 元素的原子得到 2 个电子以及 D 元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所形成的离子均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1)上述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B_;C_;D_。(2)画出 A 原子和 C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A 原子_;C 离子_。21(11 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和国籍:_(_国)。(2)请画出 16 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_,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3)表示的是_(填化学符号)。(4)仔细观察上表,我们能发现很多规律:同周期(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核外_数相同,_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同族(同一纵行)元素的原子核外_数相同,_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5)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真实质量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见下表),根据下表判断 6.021023个钠原子的质量 y 为_。请归纳下表中的规律:6.021023个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原子的_。碳 氧 钠 相对原子质量 12 16 23 6.021023个原子的质量 12g 16g y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 3 小题,共 21 分)22(5 分)为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1)向容积为 250mL 的细颈玻璃仪器(如图所示,其名称为容量瓶)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仪器中的现象是_,说明_。(2)继续向仪器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仪器中的液体倒转摇匀,重复 2 次。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液面明显_(选填“高于”或“低 于”)刻 度 线,说 明 _,仪 器 细 颈 部 分 的 作 用 是_。23(8 分)在学习了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的知识后,王刚同学做了如下两个探究。探究一: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 2cm 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溶液的培养皿中。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也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分为两个区域,上半部分是蓝色,下半部分是紫色(如图所示)。(1)蓝墨水属于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由此实验可以做出的推测是_(填序号)。用滤纸条代替粉笔重复上述实验,也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现象;不同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的运动速度不同;不能用上述实验的原理分离混合物。探究二:如图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 A、B、C 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向试管口的棉花团上滴一些浓氨水。(3)实验中,可以观察到 A、B、C 三处的酚酞溶液按_的顺序先后变成_色。(4)实 验 中,往 往 在 试 管 下 放 一 张 白 纸,白 纸 的 作 用 是_。(5)这一实验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这两种试剂中_具有挥发性。24(8 分)图甲是某实验小组设计的一个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实验室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氨气(NH3)臭味,于是他们重新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向盛有 20mL 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 34 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缓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在 E、F 试管内分别倒入 2mL 操作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然后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另在 D、G 试管中分别倒入 2mL 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乙连接好,并将 G 试管放置在热水中,打开铁丝夹,观察几分钟。请回答:(1)按图甲装置实验容易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_。(2)操作中图乙烧杯中放热水的目的是_,实验时可观察到 E、F 试管中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3)对比 E、F 试管中的实验现象还可以得到的一个新结论是温度_,分子运动速率 _。为 了 使 新 结 论 更 可 靠,在 实 验 时 需 要 注 意 控 制 的 条 件 是_(写一条)。第三单元检测卷答案 1A 2.C 3.B 4.C 5.B 6.C 7C 点拨:O2表示 1 个氧气分子;2O2表示 2 个氧气分子;2O 表示 2 个氧原子;O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 2 个单位负电荷。8A 9C 点拨:该粒子由四个中子构成,不显电性;失去一个中子后依然不显电性。10C 点拨:分子在常温和加热时都在不断运动,在加热时运动速度加快。11A 8(或 7 等)点拨: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此可知 x10。12B 中子数 13B 锑原子核内有 51 个质子(合理即可)14A 分子之间间隔增大 15A 分子 16(1)非金属(2)得到 Se2(3)四(4)34(5)78.96(每空 1 分)17(1)Al(2)S(3)2N(4)Na(5)Hg(6)Ne(每空 1 分)18(1)分子在不断运动(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4)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5)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每空 2 分)19(1)氢气(2)Fe3 Cl(3)A、(每空 1 分)20(1)Al Cl O Na(2)(每空 1 分)21(1)门捷列夫 俄(2)得到(3)Al3(4)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 最外层电子 电子层(5)23g 相对原子质量(每空 1 分)22(1)瓶中的水变红了 分子在不断运动(2)低于 分子间有间隙 使液面变化更明显(每空 1 分)23(1)混合物(1 分)(2)(1 分)(3)C、B、A(2 分)红(1 分)(4)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2 分)(5)浓氨水(1 分)24(1)在不断运动(1 分)(2)加热浓氨水(1 分)E 中溶液慢慢变红(1 分)F 中溶液很快变红(1 分)(3)升高(1 分)加快(1 分)同时打开止水夹(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