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朐县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pdf
-
资源ID:77931851
资源大小:1.49M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东省临朐县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pdf
高三 9 月月考语文试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 2B 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记述过一种特殊的“体验”:“你攀上船头桅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性的、可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或“妙悟”等,并制订出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诗的作品中蕴含“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游戏”“高峰体验”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但是,社会实践又总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显现的。因此,需要追问,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通过审美体验这个“中介”而转化为艺术的。这样,审美体验的探究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了。(摘编自王一川审美体验论导言)材料二: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动机,必须结合审美体验,通过审美创造转化为艺术品。其中,审美体验包含两个部分:人生体验和艺术体验。艺术家并非一直处于艺术创作状态,而是每天都经历着日常生活,但他们对日常生活多了一种审美观照,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他们通过审美观照对日常生活进行延伸思考、联想想象,甚至通过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建构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精神空间。艺术体验则要求再上升到一种新的精神高度,它是人生体验的继续延伸和不断升华。最终,艺术创造使艺术体验转化为一种新的存在状态艺术品。这个过程被郑板桥精妙地概括为从“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生体验,这个过程变园中之竹为眼中之竹,带有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照。第二个阶段是艺术体验,此时眼中之竹已转化为饱含意蕴的胸中之竹。胸中之竹与眼中之竹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抽象化、心灵化的意念,是在想象的、虚构的精神空间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存在状态。第三个阶段是艺术创造,艺术家磨墨、展纸、落笔,把艺术体验中的虚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家笔下的艺术形象,成为可见可感的艺术品,即手中之竹。(摘编自孙先旭、胡鹏林的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材料三:顾春芳:讲审美,我想不仅要追求艺术作品的美,还要把艺术的审美体验和心思灌注于日常生活,从而获得一种“诗意的栖居”,尤其要追求人格的美。您怎么看?叶朗:美学是人文学科,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这个“生活世界”,是一个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品格,最重要一点就在于十分重视美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它引导人们重视艺术活动与人生的紧密联系,引导人们去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使自己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中国美学历来认为,艺术作品的品格和艺术家的品格是统一的。最突出的例子是嵇康。世说新语记载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当时人说他“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山涛说他“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嵇康把弹琴和他的生命追求融为一体。据记载,他临刑东市,神气不变,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的音乐和生命合二为一,升华为崇高的人格境界和审美境界。顾春芳:近来美学界比较关注日常生活的审美,您可以就此谈谈吗?叶朗: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实际上就是日常生活里的人生情趣。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创造一种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红楼梦里就有不少这样的描写。现代社会,人们要学会主动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一批文人、艺术家形成了一种优雅、精致的审美情趣。他们弹琴、赏花、品茶,开拓了一个新的生命活动的空间,这是非实用的、审美的空间。在这种空间里,他们获得了特殊的审美体验,拥有了心灵的自由,于是就能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摘编自顾春芳当前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访美学家叶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审美体验的探究是有价值的,审美体验是人类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往往通过审美体验来呈现。B.从“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概括了从审美体验到艺术创作的过程。C.审美不仅要追求艺术作品的美,还要追求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获得“诗意的栖居”,尤其要追求人格的美。D.艺术家只有开拓优雅、精致的审美空间,获得特殊的审美体验,拥有心灵的自由,才能更好地成就事业。2.下列各项对“审美体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一般经验不同,审美体验是无功利的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令人沉醉其间的、难以言说的生命直觉。B.中西方美学家对审美体验虽有命名上的“妙悟”与“迷狂”等不同,但都偏爱感悟式、点到为止的美学表达。C.审美体验包括人生体验和艺术体验,其中前者是通过审美观照、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等构建的精神空间。D.中国古人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体验,常在弹琴、赏花、品茗等活动中开拓审美空间,获得特殊的审美体验。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审美体验”的一项是(3分)A.王羲之与友人会于会稽山,于茂林修竹间“极视听之娱”,发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感叹。B.俞平伯与朱自清游历、感受灯影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有感而发创作同题习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C.世说新语中记载嵇康风姿特秀,时人说他“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山涛说他“岩岩若孤松之独立”。D.红楼梦中探春、宝钗等赏花、吟唱,更有林黛玉葬花时的吟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 分)5.朱光潜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中谈到“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的三种态度,认为“木商由古松而想到架屋、制器、赚钱等等,植物学家由古松而想到根茎花叶、日光水分等等,画家只把古松摆在心眼面前当作一幅画去玩味。”这三种态度分别属于哪种体验,具有怎样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6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瓦猫(节选)葛亮 宁怀远从蒙自刚来到昆明时,在翠湖边上看到一株梨花。很大,风吹过来,就落了一地,好像雪一样。后来,他无数次对荣瑞红说起这株梨花树。荣瑞红说,我们龙泉镇,什么花都有,就是没有梨花。后来,宁怀远在滇池边上,听一个拉胡琴的唱,“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他又想起这株梨花,想起满天飞的白,却怎么也记不起树的样子了。荣瑞红倒记得清清楚楚。那年夏天,蓝花楹开得正盛。黄昏时候,村里头来了一个人,敲开他们家的门。荣瑞红应了门,见是高个儿中年人,穿着青布衫子。蜡黄脸,满脸胡须。这人操官话,有两湖口音,口气温和,问荣瑞红家里头有没有要出租的屋子。荣瑞红就喊她爷爷。荣昌德老汉走出来,敲着烟袋锅,眯眼看来人胳膊底下夹着两本书,就问,先生,你是昆明城里来的教授吧?那人点点头,说,小姓闻。荣老爹回,我们家的耳房刚租了出去。最近来我们镇上问的,都是昆明城里的教授和学生。日本人的飞机把读书人都折腾坏了。全城都在跑警报。走,我陪你去问一问。荣老爹带着这个先生,顺着金汁河畔的小路,挨家挨户一路问过来。天擦黑了,这先生在一户人家门口停下,抬头看看说,这房子好。“三间两耳倒八尺”。荣老爹说,可不,正正经经的“一颗印”。敲开了门,一看,小院干净开阔,房子也通透。用的石材、木料都考究得很,楼板和隔墙板还未装完,眼见是新起的房子。闻先生怕人家不舍得,但还是说了来意。屋主说,好。钱不打紧,您看着给。这屋子刚建好,您不嫌弃,下周就能住进来。闻先生看他爽快,也很高兴。屋主说,都说昆明城里造了新大学,来了许多教授。北方来。要是不打仗,我们请也请不来你们。荣瑞红才知道,这个闻先生,不是替自己找房子,是要替他们大学找个地方,盖个研究所。要装修这个房子,镇上不缺人手。可这闻一多先生,一个瓦匠窑工也不请。他和另一个姓朱的先生,撸起袖子,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干。荣老爹就说,他们开不了伙。囡儿,新烧的饵块,给他们送些去。荣瑞红就拎着一只篮子,装几只碗给他们送过去。闻先生客气,要给她钱。她躲过去。待装修好了,闻先生请村里的木匠创了一块木板,创得又平又光。他对青年说,怀远,去龙头村的弥陀寺,找冯先生,给咱研究所题个名。黄昏的时候,“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牌子就挂起来了。屋主来了,看了又看,说,这字可真好。可这屋上了橼子,要住进人,其实还缺了一样。闻先生说,愿闻其详。屋主笑笑,这得麻烦您找荣老爹问一问。当天后晌,宁怀远第一次见到了瓦猫。他看见荣家老爹捧了一只黑黔黔的物件走过来。走近看,是个陶制的老虎。那老虎身量小,但样子极凶。凸眼暴睛,两爪间执一阴阳八卦,口大如斗,满嘴利牙,像要吞吐乾坤的样子。老爹捧得稳稳的,神色也肃穆。宁怀远记起朱先生讲应劲的风俗通义祀典,引黄帝书,里头有神茶郁垒执鬼以饲虎的一段,说虎能“执博挫锐,噬食鬼魅”。他想,这大概是一只和房宅相关的神兽。他便大声感叹说,好凶的镇宅虎啊。旁边的荣瑞红手里拿着红菱子,本也是肃然的,听了怀远的话,倒噗嗤一声笑出来,说,读书人的见识大。阿爷的瓦猫变了老虎。荣老爹回头瞋她一眼,说,死囡儿,不说话当你哑巴吗。这时,在宅前的端公,是本地的巫人。穿玄色的长袍,头戴锦帽,手里执了木剑。他捉来一只毛色绚亮的雄鸡,口中念念。旁人听不懂,大约是消灾瑞吉的咒语。随即出其不意,低头猛咬住公鸡的鸡冠。血便由肥厚的鸡冠流淌下来。端公唤来荣老爹,协他把住挣扎的雄鸡,将鸡血一一滴在瓦猫的七窍,即眼、鼻、口、耳处,又在那大嘴里放入松子等。这端公即刻手势利落,将鸡宰杀了,在院内的锅里烹煮。半个时辰取出,直立于钵中,这鸡头须仰视屋宇檐角。端公遂点香祭之良久。最后,踏梯上屋顶,恭恭敬敬,才把瓦猫安在脊瓦上。宁怀远看这端公,一场“开光”下来,大汗淋淋,像是脱了形。瓦猫坐在房上,凛凛地望着他们,竟让人有些敬畏。当地的人,经过了倒都要驻足,合掌默立。半响,向主家道喜,才离去了。言语间皆轻声细语,像是怕惊动了什么。看得宁怀远心里也穆然起来。屋主帮着他们一一安置好了,这才和闻先生告辞。一边说,先生,这屋子就交给您了。临走时,他又点上三支香,插在香炉里,阖目拜了一拜,才道,这瓦猫既上了房,逢农历初一、十五,点香祭供,先生莫要忘了。当晚上,闻太太将冯太太从弥陀寺请过来,说一起包饺子,庆乔迁之喜。闻太太将一簸包好的饺子又下到锅里,说,你那边住得可好?等我这忙完了也去看看。冯太太说,我本来不信鬼神,可那山坡上孤零零一座庙,住着总是不踏实。闻太太说,你还是常来走动,跟我做伴,也多个照应。冯太太叹口气道,不是我迷信。我倒听说,这村里的房子除了庙,都要请尊瓦猫,才算清净了。我刚一进门,看见你们房梁上坐了一尊,那叫个威风。(有删改)【注】龙泉镇,是以荣老爹为代表的陶艺匠人制作民间神兽瓦猫的世代传承之地。也称“一口印”,住房建筑形式之一,它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饵块,云南当地的一种小吃,用饵块包裹起来的馅饼。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荣老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闻先生来找房子的时候,虽然他家的房子已经租出去了,还是热情地陪闻先生挨家挨户一路问。B.屋主不在乎租金将自己新起的房子租给闻先生,荣老爹让荣瑞红给闻先生他们送饵块,都体现了龙泉镇人至真至纯的人情美。C.给镇宅的神兽瓦猫“开光”的过程庄严肃穆,在场的人都轻声细语,经过的人驻足合掌默立,表现了人们对瓦猫的敬畏。D.小说气氛轻松愉快,祖父对孙女的嗔怪,闻太太和冯太太包饺子等生活场景的叙写充满生活气息,淡化了战争的残酷性。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开头描写了翠湖边的梨花,后面在“蓝花楹开得正盛”的季节展开故事,营造了一种宁静幽美的意境,增添了小说的美感。B.小说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寥寥数语,却让人读出了闻一多先生一路跋涉,筚路蓝缕的艰辛。C.小说的行文节奏疏密有致,找房、装修、待客等情节较为舒缓,利于表现人情美;瓦猫“开光”则稍显急促,利于表现敬畏之情。D.小说语言清雅冲淡,叙事温润平和,既典重温雅又细致入微,语言的力度与分寸的拿捏都恰到好处,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抒情美学。8.小说瓦猫采用了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宁怀远、匠人祖孙是虚构的,这种写作手法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9.“瓦猫”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柳浑,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梁仆射惔六世孙,后籍襄州。天宝初,擢进士第,调单父尉,累除衢州司马。弃官隐武宁山。召拜监察御史,台僚以仪矩相绳,而浑放旷不乐检局,乃求外职。宰相惜其才,留为左补阙。祐甫辅政,荐为谏议大夫、浙江东西黜陟使。入为尚书右丞。朱泚乱,浑匿终南山。贼素闻其名,以宰相召,执其子搒笞之,搜索所在。浑赢服步至奉天,改右散骑常侍。贼平,奏言:“臣名向为贼污,且载于文从戈,非偃武所宜。”乃更今名。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据淮、蔡,关播用李元平守汝州,浑曰:“是夫衔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既而果为贼缚。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判门下省。帝尝亲择吏宰畿邑,而政有状,召宰相语,皆贺帝得人,浑独不贺,曰:“此特京兆尹职耳。陛下当择臣辈以辅圣德,臣当选京兆尹承大化,尹当求令长亲细事。代尹择令,非陛下所宜。”帝然之。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浑曰:“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于法,误伤乘舆器服,罪当杖,请论如律。”由是工不死。宰相张延赏怙权,嫉浑守正,遣亲厚谓曰:“明公旧德,第慎言于朝,则位可久。”浑曰:“为吾谢张公,浑头可断,而舌不可禁。”卒为所挤,以右散骑常侍罢政事。浑警辩好谈谑,与人交,豁如也。情俭不营产利。免后数日,置酒召故人出游,酣肆乃还,旷然无黜免意。时李勉、卢翰皆以旧相阖门奉朝请,叹曰:“吾等视柳宜城,真拘俗之人哉!”五年卒,年七十五,谥曰贞。(节选自新唐书柳浑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B.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C.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D.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中试者皆称进士。B.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辟、拜、察、荐、授、领都有授予官职之意。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军机、军令之政。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带褒贬性质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柳浑淡泊名利,曾弃官归隐武宁山,担任监察御史时,面对同僚的约束,一向放旷豁达的他主动请求外放。B.柳浑忠于朝廷,朱泚反叛时,不为叛军的宰相之位所动,即使儿子被抓起来严刑拷打,仍去奉天投奔皇帝。C.柳浑坚守正义,当朝廷政事出现状况时,皇帝召宰相来商议,众人都祝贺皇帝得到人才,唯独柳浑不祝贺。D.柳浑为人豁达,他勤俭节约,不置家产,被罢免后仍然买酒召故人出游,纵酒乃还,没有被罢黜的意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夫衔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2)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14.柳浑为什么认为皇帝不应该亲自挑选京畿属邑的县令?(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1516 题。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注】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注】这两首诗是诗人被贬四川多年后,遇赦返回家乡分宁(今江西修水)途中,行至岳阳楼时所作。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投荒”凸显了自然环境的艰险,“万死”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处境的艰难。“鬓毛斑”强调自己年事已高。B.“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的“江南”指代诗人的家乡,“先”表时序上在先,强化了情感,“笑”意蕴丰富,用语精当。C.“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绾结湘娥十二鬟”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湖中君山的空濛秀丽。D.第二首诗的后两句实写诗人在湖面上观赏君山的情景,写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应,烟波浩渺的壮阔之景。16.这两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赤壁赋中,苏轼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观察水与月,认为从变化的角度来看,“”;但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因此,并没有什么好羡慕的。(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3)古代诗人常常借助“江”和“月”的组合表达某种人生况味和生命情 愫。白 居 易 的 琵 琶 行 中 就 有 多 处 这 样 的 诗 句,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近期,博物馆说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正式上线。全国 143 家顶级博物馆、美术馆方队精心选择 1 件(组)馆藏经典文物,讲述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当代价值,并通过主流媒体形成传播矩阵,让博物馆之声 。近些年,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文博界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以文物为主角的荧屏视听节目 。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以各具特色的内容和形式,引来网友点赞,让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博物馆说栏目的重磅上线,为“文博热”又添一把火。通过屏幕,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各地珍贵文物,更可以由此见人、见馆、见中华文明、见中国精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的军号,作为战争年代的珍贵 ,蕴含着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中国美术馆藏方增先中国画粒粒皆辛苦,表现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为观众不仅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耳熟能详 层出不穷 蔚为大观 写照 B.深入人心 屡见不鲜 蔚然成风 见证 C.耳熟能详 屡见不鲜 蔚为大观 写照 D.深入人心 层出不穷 蔚然成风 见证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B.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C.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引发共鸣与共情。D.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为观众不仅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引发共鸣与共情。20.排比具有“增文势”“广文义”的作用,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排比句进行简要分析。(5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很多人都有午休的习惯,那么为什么要午休呢?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位睡眠研究专家说,最初,午休可能只是人们为了躲避正午的烈日的做法。那时的人类是生活在暖热的地区,户外劳动是人们维持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德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午休是正常睡眠和清醒的生物节律的表现规律,。不少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都会体会到,。据纽约时报报道,24 分钟的午睡,能够有效地改善飞越大西洋的驾驶员的注意力与工作表现。()。国外有资料证明,在一些有午休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这与午休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有关。所以,有人把午休比喻为最佳的“健康充电”,是有充分的道理的。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午休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B.午休还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C.午休还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D.午休还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2400 多年前,孔子的弟子曾子承老师之思想,对读书人提出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200 多年前,儒生杜甫虽身处困顿却仍大声歌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前些年,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却对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忧心忡忡。他说:我们的知识青年们正越来越多地成为“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和学识”,但“一己利益却逐渐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高三 9 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5 18 19 21 答案 D B C D B C B C D D C C 二、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 1.D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项中的“只有才”是必要条件。文中的表述是“艺术家开拓了一个新的生命活动的空间,这是非实用的、审美的空间在这种空间里,他们获得了特殊的审美体验,拥有了心灵的自由,于是就能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可知这种审美空间,只是“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的条件之一,非必要条件。2.B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项“但都偏爱感悟式、点到为止的美学表达”错,根据材料一第三段的“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可知。3.C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审美体验是一种无功利、瞬间的审美直觉,同时也是一种感悟和体验。C 项只是客观评述嵇康这个人物。4.材料一首先以恩格斯的散文引出审美体验的话题,并阐释其两层含义;然后分析中西方美学虽然有命名的不同,但都认为审美体验与人生、艺术的本质相关联;最后将审美体验归结为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产物。材料二首先说明审美体验包含人生体验和艺术体验两个部分,然后结合郑板桥的例子分析从审美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每点 2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行文脉络的能力。首先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在划分层次时重点关注观点句、总结句。其次记住答题格式,使用连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做到层次思路要表述清楚。5.实用的、科学的态度属于非审美体验(1 分),具有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1 分)。木商由古松而想到架屋、制器、赚钱,这种实用的态度是功利、实用的,植物学家由古松而想到根茎花叶、日光水分,这种科学的态度是理智认识的(1 分)。美感的态度属于审美体验(1 分),具有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特征(1 分)。画家只把古松摆在心眼面前当作一幅画去玩味,是一种抛弃了功利、实用的深层次瞬间性生命直觉(1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考生要在充分理解文本观点的前提下,结合题干中的“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三种态度进行答题。答题时既要明确指出这三种态度分别属于哪种体验及其特征,也要结合题目进行分析说明。6.D“轻松愉快”错。7.B 对闻一多先生没有心理描写。8.虚构宁怀远、匠人祖孙的故事,创造了一个关于瓦猫的动人故事,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抗战时西南联大师生艰难复建研究院所的情节,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1 分),可以让读者领略闻一多等大师级人物的日常风度与性格魅力(1分)。两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为小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将西南联大师生的生存姿态、精神品格与当地的民族文化、乡土生活融为一体。(1 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答题时先分别阐述两种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再综合分析两者手法相结合的好处。9.环境上,瓦猫开光的描写,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营造了神秘的氛围,展现了西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情节上,瓦猫是乔迁新居的必备之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人物上,活灵活现的瓦猫,表现了当地匠人心灵手巧、技艺高超。主题上,瓦猫寄托了龙泉镇人对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镇宅纳福、驱邪避害的美好愿望,深化了小说主题。(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可得满分)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可以从物象对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的作用四个方面来思考。10.C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通过文言文中断句的常见标志和文意进行断句。“私市它玉足之”、“诏京兆府论死”是完整意思,不能断开,“识不类/擿之”应断开,可首先排除 A 和 D,“识不类”的主语是“帝”,再排除 B。整句的意思是:玉工为皇帝做玉带,因失误摔坏了一个带扣,玉工不敢上报,私下购买其它玉补上。呈献时,皇帝发现玉不一样,指责玉工,玉工认罪。皇帝怒恨玉工欺骗自己,下诏京兆府论处死罪。11.B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领是兼任的意思,不是授予官职。12.C 本题考查文意理解,C 项中“当朝廷政事出现状况时,皇帝召宰相来商议”错误,原文“而政有状,召宰相语”的意思是“而且从政有成绩,召宰相来说起此事”。13.(1)这就像那给人看的是玉却卖石头的人一样,前去必然被活捉,怎能铲除叛贼?(见:被;禽:通“擒”,捉住,捕捉;攘:铲除,清除。三个得分点各1 分,大意 1 分。)(2)陛下立即杀了他也就罢了,如果交付给有关部门的官吏,必须详细地审判定罪才可以。(遽:立即;委:交付,委托;有司:有关部门的官吏。三个得分点各 1分,大意 1 分。)14.因为柳浑认为挑选京畿属邑的县令只是京兆尹的职责(1 分),皇帝的职责是选择大臣来辅佐圣德(1 分),皇帝代替京兆尹挑选这些县令是不适宜的(1 分)。【参考译文】柳浑,字夷旷,又字惟深,本名叫“载”,南朝萧粱仆射柳惔的六世孙,后入了襄州籍。天宝初年,他考中进士,调为单父县尉,多次升迁后担任衢州司马。然后弃官隐居在武宁山中。下诏拜为监察御史,御史台同僚用仪法规矩来约束他,但是柳浑放旷豁达不乐意受此拘束,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宰相爱惜他的才能,留他在朝廷当左补阙。崔祐甫担任宰相的时候,推荐他担任谏议大夫,浙江东西黜陟使。朱泚起兵叛乱,柳浑躲藏在终南山中。贼人早就知道柳浑的名声,用丞相的职位来招用他,逮捕了他的儿子严刑拷打,多方搜索他的住处。柳浑穿着破烂衣服步行到皇帝避难的奉天城,改授为右散骑常侍。平定朱泚叛乱后,柳浑上奏说:“臣的名字从前被贼人玷污,并且载 字从文字上讲从戈,与停息战事不相宜。”因此改名为现在的名字。贞元元年,升为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占据淮、蔡州,关播任用李元平守卫汝州,柳浑说:“这就像那给人看的是玉却卖石头的人一样,前去必然被活捉,怎能铲除叛贼?”随后李元平果然被叛贼捉拿。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然归属门下省。皇帝曾经亲自选择官吏治理京畿属邑,而且他们从政有成绩,召宰相来说起此事,大家都祝贺皇帝知人善任,只有柳浑不道贺,说:“这只是京兆尹的职责,陛下应当选择大臣来辅佐圣德,大臣应当选择京兆尹接受广泛深入的教化,京兆尹应当选拔县令亲自处理小事。代替京兆尹选择县令,这不是陛下所应当做的。”皇帝听了,赞成他这意见。玉工为皇帝做玉带,因失误摔坏了一个带扣,玉工不敢上报,私下购买其它玉补上。呈献时,皇帝发现玉不一样,指责玉工,玉工认罪。皇帝怒恨玉工欺骗自己,下诏京兆府论处死罪,柳浑说:“陛下立即杀了他也就罢了,如果委托有关部门的官吏,必须详细地审判定罪才可以。在法律上,失误损伤乘舆器服,论罪应当处以杖刑,请求按照法律论罪。”因此玉工没有被判处死刑。宰相张延赏仗恃权力,嫉恨柳浑坚守正义,派亲信对柳浑说:“您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只要在朝中谨慎说话,那么高位就可以长久。”柳浑说:“为我向张丞相道歉,我的头可以砍掉,但舌头不能受限制。”最终他被排挤,以右散骑常侍的身份,免除了职务。柳浑头脑敏捷喜欢辩论,和人交往,开阔大度。生性节约俭朴,不置家产。罢免后几天,购买酒召故人出游,纵酒狂放极乐才归还,旷达得似乎没有被罢黜一样。当时,李勉、卢翰都以旧宰相的身份闭门享受朝请待遇,叹息道:“我们与柳宜城相比,真是拘泥于世俗的人啊!”(柳浑)贞元五年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贞。15.D 第二首诗的后两句不是实写,是虚写,作者想像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的情景。16.劫后重生的庆幸。“生入瞿塘滟滪关”,诗人为自己在历经磨难后能活着回来而感到庆幸。遇赦归家的喜悦。“未到江南先一笑”,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不畏磨难的豁达与洒脱。虽“投荒万死”,但仍然能“一笑”面对苦难;面对“满川风雨”,他还兴致勃勃地凭栏观赏湖山胜景。(每点 2 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联系诗句,结合写作背景,准确把握。诗中的“笑”意蕴丰富,既有赦免归家的喜悦,又有劫后重生的庆幸,映照出诗人不畏磨难、豁达洒脱的情怀。17.(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 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8.D 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蔚然成风,也说蔚成风气,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多指文物、盛大的景象等。见证,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写照指对事物的描写刻画。19.C “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两个分句语序不当;“不仅”关联词位置不当;“激发共鸣与共情”搭配不当。20.增文势:句式相对整齐,节奏鲜明,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广文义:由人到馆,由中华文明到中国精神,逐层推进,文义渐广,更全面的概括出此次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的现实意义。(第 1 点 2 分,第 2点 3 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21.C 解析:该题目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确定答案。首先,按照所要填写的句子的内在逻辑关系,先是大脑、身体的休息,进而才能说到提高免疫能力,排除 A、B,而 C 和 D 两项中同样按照逻辑关系,有了免疫能力才能提高抗病能力,所以排除 D 项。其次,按照句子前后衔接关系,下面的句子直接举例来冠心病的发病率的情况,显然与增强抗病能力相关,再结合句子内的逻辑关系,可以确定选择 C。22.因此(所以)午休成为人们躲避高温的方法 是保持清醒必不可少的条件 午休后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每句 2 分)23.【作文解析】一、材料解析 第一则材料:2400 多年前,孔子的弟子曾子承老师之思想,对读书人提出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则材料呈现的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读书人的理想和追求应该是使天下归仁,也就是创造一个具有普遍善意的美好世界。这种追求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超越性关怀,超越现实的障碍,超越对个人自我命运的关怀,把视线投向外部世界,关注他者的命运和福祉。这种超越性关怀也即我们常说的承担意识、社会责任感,这种关怀是以利他为主的。这是一种浓厚的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第二则材料:1200 多年前,儒生杜甫虽身处困顿却仍大声歌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 2400 多年前到 1200 多年前,从曾子的提出到杜甫的身体力行,我们看到儒家所提倡的承担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利他精神在中华文化中的传承和发扬,特别体现在读书人身上。第三则材料:而前些年,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却对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忧心忡忡。他说:我们的知识青年们正越来越多地成为“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和学识”,但“一己利益却逐渐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但现实却让人忧虑,理想主义式微,社会责任感和利他精神正逐渐被丢弃,而现实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却成为一些人的人生选择。二、参考立意 1、传儒家精神,担社会重任 2、让理想主义重现光辉 3、用超越性关怀对抗现代精致利己病 三、任务分析“感悟和思考”:可联系材料回溯传统,评析儒家重要思想。可联系材料关注当下,呈现社会现实,反思问题寻找原因。可思辨性思考。可提出建议。“请结合材料”:一定要联系材料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