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物 理 试 卷学校 _ 班级 _ 姓名 _ 成绩 _ 一选择题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B.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C.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D.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2.短跑运动员在100m 竞赛中,测得 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9 m/sB.9.6 m/sC.10 m/sD.10.2 m/s 3.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C.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4.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为52.3,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9、30)()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煤油温度计D.以上都可以5.如图所示,暑假期间,小刚和爷爷到湖里去叉鱼.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可以看得很清楚.然而,当他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去叉它,却叉不到.在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原因的是()A.B.C.D.6.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B.盛夏,晾在外面的衣服很快变干C.深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D.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7.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 竖立在讲台上,坐在 A 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能看到坐在B 点的乙同学(如图所示).在这一现象中,光的反射角是A.1B.2C.3D.4 8.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冰河消融B.仲夏,绿叶挂珠C.深秋,红叶落霜D.寒冬,滴水成冰9.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5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房间里的温度B.热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无法判断10.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A.3.15cm B.3.150cm C.2.15cm D.2.150cm 11.某同学用一破损的砝码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时结果()A.所测质量比物体的实际质量要大B.所测质量比物体的实际质量要小C.所测质量比物体的实际质量相等D.因砝码破损,无法判断测量值是否等于物体的实际质量12.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B.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13.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如图所示,关于它们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 乙B.甲乙C.甲 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4.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误将物体放在右盘中,天平平衡时,左盘中有50 克、20 克的砝码各一个,游码的示数为如图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应是()A.73.4 克B.70.4 克C.66.6 克D.无法计算二选择题15.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读数正确的是()A.物体的长度为5.23cm B.速度表的计数是100m/s C.温度计的示数为7D.物体的质量为25g 16.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传播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17.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 和物距 u 所在的范围是A.vfB.fv2fD.fu2f18.下列关于图中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等各种色光D.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实验探究题19.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工具,用手摸一摸镜面,会发现它是一种_(填“中间厚边缘薄”或“中间薄边缘厚”)的镜子;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时,适当地将放大镜_(填“靠近”或“远离”)被观察的物体,同时调整头部位置,可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象.20.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一些隐含的已知条件.在 l 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烧开,隐含条件:开水的温度为 _;利用激光测月球距地球的距离,隐含条件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m/s从地球发出的激光到达月球反射回地球共2.56s,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_ km.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环保、高效的交通形式“空中巴士”2016年8月,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中巴士”巴铁1号试验车,在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开始启动综合试验,包括刹车距离、摩擦系数、耗电等,检验车和路、人和车的关系(如图).环保:普通公交大巴一般通过燃烧燃油提供动力,如按照每辆普通燃油公交大巴每年耗油 21.6 吨,那么就会出现66 吨左右的碳排放.但是,巴铁非常环保!因为它完全是采用的电力驱动,如果一辆巴铁可以取代40 辆普通燃油公交大巴,那么每年就可以减少864 吨耗油,减少 2640吨碳排放.“超级电容”有轨电车:这款城市电车具有三大优势.一是甩掉了“大辫子”,全程无架空接触网运行;二是以 9500 法拉“超级电容”储能供电,车辆在站台区30 秒内快速完成充电,一次可运行3 至 5 公里;三是该车制动时能将85%以上的制动能量回收反馈至超级电容形成电能储存,实现能量循环利用.(1)以公路两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正在试行的“巴铁”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普通公交大巴一般通过燃油提供动力,空中“巴铁”则采用电力驱动,其中电能属于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3)若“巴铁”运行40000m 需要 0.5h,则其运行速度为_km/h.(4)“巴铁”在制动时充电是将_能转化 _能.22.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23.如图所示,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七色光带,请你做出白光通过三棱镜的光路图,并在光屏上标出红光和紫光的位置.()四解答题2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放在一块带刻度的木板上,玻璃板与木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 A 蜡烛为成像物体.(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察到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 A 蜡烛,小心地移动B 蜡烛,直到与 A 蜡烛的像_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选填“控制度量法”、“等效替代”或“科学推理法”).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木板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A保持 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 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沿CD 水平向右移动,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_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如果将玻璃板绕EF轴顺时针转动,可以观察到像 _(选填“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或“不动”).25.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_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_.(3)读数时小明发现A 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 标准大气压.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_m2(选填“”、“”或“=”).26.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1)如图所示,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其中说法 _正确(填字母).A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直线B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2)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 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 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 _(选填“”、“”或“”)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像的大小 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3)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应该向 _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 _.(选填“增大”或“减小”)(4)当蜡烛逐渐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选填“上升”或“下降”).(5)在整理器材时,某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_(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27.小玲同学做了“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1)实验过程:“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其小组同学对她的实验进行了评估与交流.a小玲同学看到水平桌面上天平如图所示,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了,于是,立即将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开始测量.组长小莉同学马上给她提示“等等,天平还未调好”.小玲同学明白了,接下来她将 _,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b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c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d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e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油_.(2)小峰同学认为小玲同学操作过程还存在问题,猜想油倒入量筒内,倒不干净,会影响实验结果.于是,大家在各种规格的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放置一会儿,将全部的油沿杯口倒出,得到如表数据:烧杯规格/mL 500 250 100 50 空杯质量/g 146 100 46 34.5 油被倒掉后烧杯的质量/g 151 103 48.5 35.8 通过上述多次实验,说明小峰同学的猜想是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若实验使用的是100ml 的烧杯,则小玲同学计算量筒中食用油质量的数据需要减_g 后再计算密度,否则其测得的密度值_(偏大/偏小).(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老师给出了以下实验步骤的建议:a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b把烧杯内的食用油适量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c用天平测出烧杯及剩余油的总质量m请写出信用油的密度的表达式:油_.五计算题28.2018 年 8月 26 日,我国短跑名将苏炳添在雅加达亚运会上以9.92s成绩勇夺男子百米冠军.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9.小华家的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 4.5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10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9kg,求:(1)桶的容积是多少?(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约为多少吨?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B.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C.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D.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答案】C【解析】【详解】A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不是由于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故 A 错误;B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 B 错误;C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测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 C 正确;D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 D 错误.2.短跑运动员在100m 竞赛中,测得 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9 m/s B.9.6 m/s C.10 m/s D.10.2 m/s【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意知,路程100ms,运动时间10st;根据svt得,平均速度为;100m=10m/s10ssvt.故选 C.【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是明白全程的平均速度必须用路程除以时间进行计算,千万不可用两个速度求平均数,是不正确的.3.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C.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答案】D【解析】【详解】A声音是一种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 错误;B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 错误;C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快把耳朵震聋了,我们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大小,故 C 错误;D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D 正确;4.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为52.3,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9、30)()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煤油温度计D.以上都可以【答案】B【解析】液体温度计所测温度应高于温度计液体的凝固点,低于液体的沸点.由题可知,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为52.3,高于酒精的凝固点-117,所以酒精温度计是可以使用的;水银和煤油分别在-39和-30已经凝固,因此不能选用水银和煤油温度计,故 B 正确为答案.5.如图所示,暑假期间,小刚和爷爷到湖里去叉鱼.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可以看得很清楚.然而,当他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去叉它,却叉不到.在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原因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中“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可知,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人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分析判断.【详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沿着看到鱼的方向叉不到鱼,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所示:结合题图可知,A、D 选项中光的传播方向错误,B 选项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 B 错误.只有 C 选项正确.故 C 为答案.6.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B.盛夏,晾在外面的衣服很快变干C.深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D.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B、盛夏,晾在外面的衣服很快变干,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此选项正确;C、深秋,夜晚草叶上形成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D、雾凇的形成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故选 B7.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 竖立在讲台上,坐在 A 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能看到坐在B 点的乙同学(如图所示).在这一现象中,光的反射角是A.1 B.2 C.3 D.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坐在 A 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坐在B 点的乙同学,从乙同学发出的是入射光线,射入甲同学的是反射光线.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所以,在这一现象中,光的反射角是3.故选 C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8.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冰河消融B.仲夏,绿叶挂珠C.深秋,红叶落霜D.寒冬,滴水成冰【答案】C【解析】【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逐一分析即可.【详解】A、冰雪“消融”是冰化成水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 A 不符合题意;B、水蒸气变成露珠是液化现象.故 B 不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 C 符合题意;D、滴水成冰,液态水变成固态冰,是凝固现象,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9.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5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房间里的温度B.热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详解】室温为25,所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热水之前,示数为 25,由于水的温度高,玻璃泡中水银的温度低,所以水银吸收热量,体积膨胀,液柱上升,当温度计的水银柱液面经过28这一刻度时,说明此时水银的温度是28.故 ABD 错误,C 正确.10.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A.3.15cm B.3.150cm C.2.15cm D.2.150cm【答案】C【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2)起始端没从0 开始,把 1.00cm 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 1.00cm 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详解】(1)图示刻度尺1cm 又分为 10 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2)图中起始端刻度值为1.00cm,末端刻度值为3.15cm,物体长度为3.15cm-1.00cm=2.15cm.【点睛】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1.某同学用一破损的砝码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时结果()A.所测质量比物体的实际质量要大B.所测质量比物体的实际质量要小C.所测质量比物体的实际质量相等D.因砝码破损,无法判断测量值是否等于物体的实际质量【答案】A【解析】【详解】砝码破损了,相当于砝码的质量减小了,但是上面所标的数值还没变.在称量物体时所加的数目就多了,砝码的实际质量还等于物体的质量,只是所标的数值相对于实际质量偏大了,所以测量结果偏大了.12.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B.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答案】C【解析】【详解】A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 A 错误;B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 B 错误;C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 成倒立缩小实像,故 C 正确;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说明物距太近,应使物品不动,把手机向后移动故D 错误13.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如图所示,关于它们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B.甲乙C.甲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详解】由图象可知,当质量相同时,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由公式mV可知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故BCD 错误,A 正确.14.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误将物体放在右盘中,天平平衡时,左盘中有50克、20克的砝码各一个,游码的示数为如图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应是()A.73.4 克B.70.4 克C.66.6 克D.无法计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右边=m物+m游码,左边=m砝码=70g;左边=右边;即:m物+m游码=m砝码=70g;则:m物=m砝码m游码=70g3.4g66.6g 故 ABD 错误,C 正确.二选择题15.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读数正确的是()A.物体的长度为5.23cm B.速度表的计数是100m/s C.温度计的示数为7D.物体的质量为25g【答案】C【解析】【详解】A物体左侧与3.00cm 对齐,右侧与 5.23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5.23cm3.00cm2.23cm此选项错误;B速度表的计数是100km/h此选项错误;C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物体的温度是7此选项正确;D砝码的总质量为25g,但游码没有在0 刻线处,所以物体的质量大于25g此选项错误.16.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17.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 和物距 u 所在的范围是A.vf B.fv2f D.fu2f【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2f vf所以选 BC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8.下列关于图中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等各种色光D.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C【解析】【详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此项错误;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此项正确;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三实验探究题19.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工具,用手摸一摸镜面,会发现它是一种_(填“中间厚边缘薄”或“中间薄边缘厚”)的镜子;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时,适当地将放大镜_(填“靠近”或“远离”)被观察的物体,同时调整头部位置,可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象.【答案】(1).中间厚边缘薄(2).远离【解析】【详解】第一空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放大镜属于凸透镜;第二空使用放大镜时,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时物体原理凸透镜时,所成的像变大,因此为了获得大而清晰的视觉效果,应让放大镜尽可能地远离观察物体.20.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一些隐含的已知条件.在 l 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烧开,隐含条件:开水的温度为_;利用激光测月球距地球的距离,隐含条件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m/s从地球发出的激光到达月球反射回地球共2.56s,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_ km.【答案】100 3 1083.84 105【解析】试题分析:在l 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烧开,隐含条件:开水的温度为100;利用激光测月球距地球的距离,隐含条件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 108m/s.从地球发出的激光到达月球反射回地球共2.56s,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851s=vt=3?10 m/s2.56s=3.84?10 km2.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光的传播的速度.点评:了解在 l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 108m/s.会利用光速计算地球到月球的距离.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环保、高效的交通形式“空中巴士”2016 年 8 月,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中巴士”巴铁1号试验车,在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开始启动综合试验,包括刹车距离、摩擦系数、耗电等,检验车和路、人和车的关系(如图).环保:普通公交大巴一般通过燃烧燃油提供动力,如按照每辆普通燃油公交大巴每年耗油 21.6 吨,那么就会出现66 吨左右的碳排放.但是,巴铁非常环保!因为它完全是采用的电力驱动,如果一辆巴铁可以取代40 辆普通燃油公交大巴,那么每年就可以减少864 吨耗油,减少 2640吨碳排放.“超级电容”有轨电车:这款城市电车具有三大优势.一是甩掉了“大辫子”,全程无架空接触网运行;二是以 9500 法拉“超级电容”储能供电,车辆在站台区30 秒内快速完成充电,一次可运行3 至 5 公里;三是该车制动时能将85%以上的制动能量回收反馈至超级电容形成电能储存,实现能量循环利用.(1)以公路两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正在试行的“巴铁”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普通公交大巴一般通过燃油提供动力,空中“巴铁”则采用电力驱动,其中电能属于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3)若“巴铁”运行40000m 需要 0.5h,则其运行速度为_km/h.(4)“巴铁”在制动时充电是将_能转化 _能.【答案】(1).运动(2).可再生(3).80(4).机械(5).电【解析】【详解】第一空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巴铁”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巴铁”是运动的.第二空电能属于二次能源,可以从太阳能、机械能转化而来,属于可再生能源;第三空“巴铁”的速度:40km=80km/h0.5hsvt第四空制动时,速度变小,则动能变小,也就是机械能将变小;第五空制动时,机械能减小,同时产生了电能,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2.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液体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2)由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虚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23.如图所示,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七色光带,请你做出白光通过三棱镜的光路图,并在光屏上标出红光和紫光的位置.()【答案】【解析】【详解】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本领不同,所以经三棱镜后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的折射程度小,紫光的折射程度大,如图:四解答题2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放在一块带刻度的木板上,玻璃板与木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 A 蜡烛为成像物体.(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察到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 A 蜡烛,小心地移动B 蜡烛,直到与 A 蜡烛的像 _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选填“控制度量法”、“等效替代”或“科学推理法”).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木板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A保持 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 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沿CD 水平向右移动,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_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如果将玻璃板绕EF轴顺时针转动,可以观察到像 _(选填“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或“不动”).【答案】(1)B 蜡烛(2)重合等效替代法相等(3)B(4)不顺时针转动【解析】试题分析:(1)透明玻璃板后面没有水银,用它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察到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 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平面镜成像特点中,像与物大小相等的,因此在点燃A 蜡烛,小心地移动B 蜡烛,直到与 A 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进一步观察A、B 两支蜡烛在木板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接下来应该多次测量,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A 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4)因为平面镜成像特点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特点.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沿CD 水平向右移动,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 不移动;如果将玻璃板绕EF 轴顺时针转动,可以观察到像顺时针转动.考点:平面镜成像实验25.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_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_.(3)读数时小明发现A 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_m2(选填“”、“”或“=”).【答案】(1).自下而上(2).相平(3).液化(4).低于(5).【解析】(1)为便于更好地确定位置,实验装置要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安装;(2)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实现与刻度相平;(3)温度计上的小水滴是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4)由图像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98,不到 100,所以这时的大气压低于1 标准大气压,小明的实验中,水用更短的时间达到沸点,而加热的装置相同,所以小明用的水的质量更小,即 m1m2.点睛:(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要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4)1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26.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1)如图所示,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其中说法 _正确(填字母).A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直线B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2)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 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 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 _(选填“”、“”或“”)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像的大小 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3)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应该向 _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 _.(选填“增大”或“减小”)(4)当蜡烛逐渐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选填“上升”或“下降”).(5)在整理器材时,某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_(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答案】(1).B(2).(3).变大(4).远离(5).减小(6).上升(7).反射【解析】(1)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为了保证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处,则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同一高度上,故应选 B;(2)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 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 刻度线位置时,物距等于35cm,处于二倍焦距以外,所成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也就是标尺上65cm-80cm 之间,故应在 II 区域,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对调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则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像会变大;(3)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会使像距变大,所以光屏应远离透镜;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体移动的方向是相同的,物距增大,像距会减小;(4)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是倒立的可知,当蜡烛变短时,像将会向上移动;(4)通过凸透镜看到身后的物体的像,是由于透镜表面反射光造成的.27.小玲同学做了“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1)实验过程:“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其小组同学对她的实验进行了评估与交流.a小玲同学看到水平桌面上天平如图所示,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了,于是,立即将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开始测量.组长小莉同学马上给她提示“等等,天平还未调好”.小玲同学明白了,接下来她将 _,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b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c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d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e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油_.(2)小峰同学认为小玲同学操作过程还存在问题,猜想油倒入量筒内,倒不干净,会影响实验结果.于是,大家在各种规格的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放置一会儿,将全部的油沿杯口倒出,得到如表数据:烧杯规格/mL 500 250 100 50 空杯质量/g 146 100 46 34.5 油被倒掉后烧杯的质量/g 151 103 48.5 35.8 通过上述多次实验,说明小峰同学的猜想是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若实验使用的是100ml 的烧杯,则小玲同学计算量筒中食用油质量的数据需要减_g 后再计算密度,否则其测得的密度值_(偏大/偏小).(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老师给出了以下实验步骤的建议:a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b把烧杯内食用油适量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c用天平测出烧杯及剩余油的总质量m请写出信用油的密度的表达式:油_.【答案】(1).游码调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2).21mmV(3).正确(4).2.5(5).偏大(6).mmV【解析】【详解】第一空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应把游码移到衡量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然后再调节天平平衡;第二空食用油的密度为21mmmVV油;第三空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杯和剩余油的质量均大于空杯的质量,这说明油倒入量筒内,倒不干净,证明小峰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第四空 100ml 的烧杯沾有的食用油质量为m048.5g46g2.5g;因为在烧杯壁上沾有2.5g 食用油,所以测量食用油质量时,测得的数值需要减去2.5g,才是食用油是实际质量,否则质量值偏大.第五空由mV知,在体积一定时,质量 m偏大,所以计算出来的密度值偏大.第六空量筒内油的质量mm,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m mV油.五计算题28.2018 年 8 月 26 日,我国短跑名将苏炳添在雅加达亚运会上以9.92s的成绩勇夺男子百米冠军.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0.1m/s【解析】【详解】已知:路程s 100m,时间 t9.92s.他的平均速度:v1009.92smts 10.1m/s.答:他的平均速度是10.1m/s.29.小华家的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 4.5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10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9kg,求:(1)桶的容积是多少?(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