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轨枕运输及临时存放施工作业指导书.pdf
轨枕、轨排运输及临时存放 作业指导书 编 号:编 制 审 核:批 准:中铁十二局西成客专 XCZQ-4标项目部 二一五年八月 轨枕运输及存放 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西成客专 XCZQ-4 标项目部 CRTS-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运输及临时存放作业。2作业准备 2.1 内业准备 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对施工图纸及相关的通用图纸和规范进行认真阅读、熟悉掌握轨枕运输及临时存放作业的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制定施工作业方案、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安全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2 外业准备 施工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齐全.主要技术标准: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 号)等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3技术要求 CRTSI 型双块式 SK-2 型轨枕技术参数 序号 产品型号 SK-2 型 备注 1 外形尺寸(mm)2400*314*280.5 长宽*高 2 混凝土体积(m3)0.089 3 不含扣件质量(kg)约 225 4 混凝土强度 C60 5 钢筋(mm)12、10、7 6 配套扣件 WJ-8B 型、福斯罗 3001 型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提报轨枕、轨排计划运输卸车临时存放。4.2 工艺流程 图 1:施工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 提报轨枕、轨排计划 施工前核对轨枕的规格及技术条件符合设计要求。计算确定轨枕用量和型号,提前运抵工地,隧道内轨枕在隧道外临时存放,根据施工进度需求倒运至隧道内.5。2 运输 5.2。1 轨枕运输 轨枕在轨枕厂内运输采用龙门吊进行。产品装车应按照“先入先出”进行发货。装车前进行最后检查,以避免有任何损坏的轨枕运往工地,对不合格的轨枕进行维修或报废处理。轨枕采用平板拖车运至现场,轨枕运输水平放置,层与层之间用两根 10*10cm 垫木分开放置,垫木应上、下对齐,支点位置在轨枕正中,枕垛应绑扎牢固。在轨枕场内配有专用吊具,在装车时利用专用吊具将轨枕两端预留螺纹钢筋水平起吊,每次吊运不超过 5 层。轨枕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严禁碰、撞、摔、掷,严禁吊运轨枕中部.运输过程中,采用柔性绳索对轨枕进行捆绑,捆绑位置在两侧承轨槽内,严禁在轨枕中部的桁架上进行捆绑。申报轨枕需求计轨枕验收取得合格证合格 装车运输 卸车 卸车前轨枕外观质量验收 合格 合格 临时存枕场地验收 临时存放并防护 图 2:轨枕厂轨枕装车 图 3:轨枕运输 5.3 临时存放点卸车 轨枕运输至现场后先放置于临时存放点,根据施工进度需要,在逐步转移至使用工点。临时存放点使用简易吊具卸车。采用简易吊具时,宜单层装吊.轨枕到达现场,移交产品合格证,逐根目视检查外观质量.重点检查轨枕在运输过程中有无损坏、裂缝、钢筋变形情况,不合格轨枕,拒收并退还。5.4 隧道内存放 隧道内轨枕临时存放在两线间。轨枕存放前根据设计轨枕间距计算好轨枕需用数量,轨枕卸车时按间距卸车,确保道床施工时散枕方便。轨枕采用平放堆码方式,枕底朝下,轨枕层用之间至少采用 2 根 1010cm 方木支撑,且上、下支撑位置对齐,每垛存放 3 层,便于以后散枕,垛间距最小间距为 0.5m,层高以不影响 CP测设为前提。图 4:隧道内轨枕存放及卸车 6劳动组织 6。1 劳动力组织形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6.2 每个施工单元人员配置:负责人 1 人;技术主管 1 人;专兼职安全员 1 人;技术、质检、测量及试验人员各 1 人;普工 6 人。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正式职工担任。7材料要求 轨枕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要求应符合 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 号)。轨排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要求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符合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的规定要求。8设备机具配置 要机具设备配置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1 平板运输车 1 辆 2 随车吊 1 辆 12t 3 龙门吊 2 套 4 方木 20m3 10*10cm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 质量控制 重点检查进场轨枕外观质量预埋套管、承轨台表面、挡肩宽度范围内的表面、其他部位表面、表面裂纹、周边棱角破损长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进场轨枕平直度、扭曲和表面质量是否满足要求.9.2 检验 轨枕外观质量要求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及允许偏差 1 预埋套管内 不允许堵塞 2 承轨台表面 不允许有长度10mm、深度2mm 的气孔、粘皮、麻面等缺陷 3 挡肩宽度范围内的表面 不允许有长度10mm、深度2mm 缺陷 4 其他部位表面 不允许有长度50mm、深度5mm 的气孔、粘皮、麻面等缺陷 5 表面裂纹 不得有肉眼可见裂纹 6 周边棱角破损长度 50mm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 安全要求 10。1.1 按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安全管理的各级机构或部门工作人员,明确其安全工作职责范围,将施工经验丰富、安全意识强的人员充实到安全管理的各级机构和部门。10.1。2 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各级安全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各级专职安检人员的检查和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10.1。3 现场作业人员要佩戴安全帽,穿工作鞋,严禁穿拖鞋上岗。10.1。4 在施工便道边按照公路交通标识设置一些指路标志、减速标志、危险标志、安全标志等,使进入施工现场的车辆、行人有标识可依,行为规范化。10.1.5 起吊作业要有专人指挥,特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10.2 环保要求 10.2.1 制定和落实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避免由于施工操作引起的粉尘、有害气体、噪音等环境污染;保证沿线居民房屋、树木、农作物不受损害;避免由于环境污染的原因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10.2.2 材料堆放整齐有序,机械设备布置合理,施工垃圾及时清理,运送到指定地点,避免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10。2。3 加强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维修保养,降低噪声。施工噪声严格控制,白天小于 70dB,夜间小于 55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