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答案.pdf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1、氧气疗法 2、入院护理 3、疼痛 1、医院 2、稽留热 3、睡眠障碍 第一章 绪 论 1.护理学 2.WHO 的健康定义 3。护理 5.整体护理 1。护理学: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科学。2.WHO 的健康定义: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1946 年,WHO):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1 分),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2 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 分)。3。健康(1989,WHO):不仅是没有疾病(1 分),而且包括躯体健康(1 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1 分)和道德健康(1 分)。1.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2 分),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1 分),是质的变化,一般不容易通过量化的指标来测量(1 分)。2。应激: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1 分)做出认知评价后(1 分)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2 分)。4。非语言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1 分),而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1 分)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2 分).5.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1 分)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反应(1 分)的一种临床判断(1 分),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能通过护理职能达到(1 分)。3。护理:美国护士学会认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 应。5.整体护理:以整体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南,实施身心整体护理。第二章 环 境 1。环境 2。生活方式 1。环境:人的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是指人的生理,以及思维.思想.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组成。2。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生活方式: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2 分)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2 分)。第三章 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2。人体力学 第四章 舒适与安全 1。被动卧位 2.被迫卧位 3。疼痛 1.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能力变换卧位,躺在被安置的卧位,称被动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2。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2 分),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被而被迫采取的卧位.(2 分)3。疼痛:是伴随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 分)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1 分),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2 分)。第五章 患者的清洁卫生 1。压疮:1。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1 分),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2 分)致使皮肤失去正常的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 分)。1。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第六章 休息与活动 4.睡眠:一种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2 分),由不同时限组成(1 分),对周围环境可相应的不作出反应(1 分)。第七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1。医院感染 2.消毒 3.灭菌 4。无菌技术 5.无菌物品 6。无菌区 7。非无菌区 8.隔离 9。保护性隔离 清洁:用机械的方法,清除物体表面污秽和微生物。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1 分),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1 分)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 分)。2.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1 分)清除或杀灭(1 分)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1 分),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1 分)。3。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1 分)清除或杀灭(1 分)传播媒介上全部微生物的处理。(2 分)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4。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病原体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5。无菌物品: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1)灭菌后(1)保持无菌状态(2)的物品.6.无菌区: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7。非无菌区: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8.隔离:是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2 分),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以切断感染链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之间的联系,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2 分)。9.保护性隔离: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如严重烧伤、早产儿、白血病、脏器移植及免疫缺陷的患者。保护易感人群,避免感染。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 1.间歇热 2.脉搏短绌 3.潮式呼吸 4.体位引流 5.高血压 1。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 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2 分)并反复发作(1 分),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1 分)2。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3 分)。特点是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发生机制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有些心输出量少的可产生心音,但不能引起周围血管的搏动,造成脉率少于心率。常见于心房纤颤的患者.(1分)3.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1 分),再经过一段呼吸暂停(5-20 秒)后(1 分),又开始重复以上过程的周期性变化(1 分),其形态犹如潮水起伏,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引起的呼吸节律异常.(1 分)4.体位引流:置患者于特殊体位(1 分),将肺与支气管所存积的分泌物(1 分),借助重力作用(1 分)使其流入大气管并咳出体外(1 分).5。高血压:指 18 岁以上成年人(1 分)收缩压140mmHg(1 分)和(或)(1 分)舒张压90mmHg(1 分)。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在非药物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6.氧气疗法: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第九章 冷热疗法 6.冷热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使用的目的是通过冷或热作用于人体局部或全身,达到止血、止痛、消炎、退热和增进舒适。继发效应: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2 分),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作用的现象(2 分)。第十章 饮食与营养 1。试验饮食:也称诊断饮食,指在特定的时间内(1),通过对饮食内容的调整(1)来协助疾病的诊断(1)和确保实验室检查结果正确性(1)的一种饮食。2。治疗饮食: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1 分),适当调节热能和营养素(1 分),以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目的(1 分),从而促进患者康复的一类饮食(1 分)。要素饮食:是一种化学组分明确的精制食品(1 分),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1 分),与水混合后可以形成溶液或较为稳定的悬浮液(1 分),无须经过消化过程即可被肠道吸收和利用(1 分)。第十一章 排 泄 导尿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尿失禁: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2 分),尿液不自主地流出。(2 分)相对性尿失禁:当尿液不断积聚时,膀胱受到一定压力,即排出少量尿液,当膀胱压力减轻时,排尿即停止,而此时膀胱仍呈胀满状态。2。假性尿失禁:膀胱内贮存部分尿液,但膀胱充盈达到一定压力时,即可不自主溢出少量尿液(2 分)。当膀胱内压力降低时,排尿立即停止,但膀胱仍呈胀满状态而不能排空(2 分).便秘: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腹泻: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1 分),频繁排出(1 分)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2分)。尿失禁:排尿失去意识控制 1 或不受意识控制 1,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2。5。灌肠法: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1 分),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1 分)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1 分),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1 分)。第十二章 给 药 1.皮内注射: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2。皮下注射法: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第十三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4。静脉输液:将一定量(1)的无菌溶液或药物(1)直接输入静脉(1)的方法(1)。3.输液微粒 静脉输液: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第十四章 病情观察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l。心肺复苏 嗜睡:最轻度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1 分),但能被言语或轻度刺激唤醒(1分),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地回答问题(1 分),但反应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1分)。2。昏睡: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1 分)。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可被唤醒(1 分),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1 分),停止刺激后即又进入熟睡状态(1 分)。呕吐:将胃及肠内容物从口腔强力驱除的动作。洗胃:将胃管插入患者的胃内(1 分),反复注入和吸出一定量的溶液(1 分),以冲洗并排除胃内容物(1 分),减轻或避免吸收中毒的胃灌洗法(1 分)。1 心肺复苏:对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停止(1 分),必须紧急(1 分)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1 分)的一系列措施(1 分).第十五章 临终关怀 1。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安息所等。临终关怀是是指由社会各层次(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政府和慈善团体人士等)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一种全面的支持和照料。1。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安息所等。临终关怀是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因此,临终关怀不仅是一种服务,而且也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为临终病人提供全面照料减轻病人家属精神压力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2.濒死:即临终。指患者已接受治疗性和姑息性的治疗(1 分)后,虽然意识清楚,但病情加速恶化(1 分),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结束(1 分)。濒死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1分).2。濒死:即临终。指患者已接受治疗性和姑息性的治疗后(1 分),虽然意识清楚,但病情加速恶化(2 分),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结束(1 分)。第十六章 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长期备用医嘱:指有效时间在 24h 以上;必要时用,由医生注明停止日期后方失效的医嘱。长期医嘱:指有效时间在 24h 以上至医嘱停止,当医生注明停止时间后医嘱失效的医嘱。长期医嘱:指自医生开写医嘱起,至医嘱停止,(2 分)有效时间在 24h 以上的医嘱。(2 分)长期备用医嘱:指有效时间在 24h 以上;必要时用,由医生注明停止日期后方失效的医嘱.长期备用医嘱:指有效时间在 24h 以上(1 分);必要时用(1 分),两次执行之间有时间间隔(1 分),由医生注明停止日期后方失效的医嘱(1 分)。临时备用医嘱:仅在医生开写时起 12 小时内有效,必要时用,过期未执行则失效的医嘱。临时备用医嘱:仅在医生开写时起 12h 内有效,必要时用,过期未执行则失效。导论 7。发展:是人的生命过程中一种有顺序的。可以预测的功能及技巧的演变过程,包括身。心两个方面的变化。发展是学习的结果及成熟的标志,主要是人质方面的改变,一般不 容易用量化的方法测量。8。责任制护理:是一种连续性、整体性、协调性、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人的基本需要:角色:是对某特定位置的行为期待与行为要求,即一个人在某种特定场合下的义务.权利和行为准则.1.系统: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是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2.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在提供和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护理程序: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为护理对象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这是一个持续的、循环的、动态的过程。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3。自理:人们为维持自身的生命。健康和幸福所着手并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是人类的本能,是从事自我照顾的能力。自理:人所作出的一组活动,以维持本人的生命.健康和完整,即人们以特定的方式维持自身的结构完整和功能的正常进行,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5。应激:是环境中的刺激所引起的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