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docx
-
资源ID:78050293
资源大小:429.9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docx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在探究的过程中,能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2.能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科学技术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多个物体发声时的状态,建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概念。难点:通过多种方法和观察途径获得“物体发声时在振动”的证据。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鼓、钢尺、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音叉(含橡皮槌)、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铁架台、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提问: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通常是怎样产生的?(预设:用力敲打;碰撞;摩擦;)2.揭题: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几种材料,试试看能不能用你们说的方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板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设计意图】通过聚焦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话题,引发班级的积极探讨,从而激发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探究兴趣。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橡皮筋。)如果我们将橡皮筋横向拉伸、按压、用手揉搓,它能否发出声音?(预设:不能。)如果轻轻弹拨呢?(预设:可以发出声音。)2.布置任务:到底是不是像你们猜测的那样呢?让我们动手试试吧!(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探索与研讨3.研讨汇报。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探究实验中,橡皮筋在什么情况下才发出声音?学生1:轻轻弹拨时。主持人: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2:橡皮筋不断地来回运动。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4.提问:(1)是不是只要我们对橡皮筋用力,它就能发出声音呢?(预设:不是。拉伸橡皮筋也对橡皮筋用力了,但是没有发出声音。)(2)同样是对橡皮筋用力,为什么拉伸橡皮筋时没有发出声音,而弹拨橡皮筋却能发出声音?(预设:拉伸橡皮筋时,橡皮筋只是变长变细,并没有运动,而弹拨橡皮筋时,橡皮筋在运动。)(3)弹拨橡皮筋时,橡皮筋是怎样运动的?谁能用手势来比画一下?(预设:上下挥动手臂。)5.讲解:在力的作用下,橡皮筋不断重复地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橡皮筋是通过振动发出声音的。探索二:其他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1.提问:橡皮筋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那么现在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预设:物体振动产生的。)2.布置任务:下面我们就来观察这些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是否也在振动。(教学提示:出示钢尺、鼓和音叉,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探索与研讨3.研讨汇报。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1:钢尺发声时能观察到明显的振动,鼓和音叉发声时的振动不明显。主持人:你们认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们的想法?学生2: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因为钢尺发出声音时在上下振动,鼓发出声音时鼓面在上下振动,音叉发出声音时在左右振动。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的实验成果。小组1:通过实验探究,我们组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主持人:其他小组对小组1的结论有不同意见吗?小组2:没有。但是我们有一个疑问:当物体停止振动后,它还会发出声音吗?请举出实例说明。探索与研讨3.主持人:这个问题请老师为我们解答。教师:小组2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物体停止振动后不能发出声音。例如,当我们弹拨橡皮筋,使其发出声音后,用手将其捏住,橡皮筋就会停止振动,同时停止发出声音。主持人:谢谢老师的解答和各小组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4.小结:物体是通过振动发声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5.研讨:(教学提示:播放演奏竖笛的视频。)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预设:是竖笛在振动;是竖笛内的空气在振动;)6.讲解:吹竖笛时,空气在竖笛笛管内振动而发出声音,这说明空气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拓展与小结1.提问: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我们可以知道音叉和鼓发声时在振动,但是振动不明显。我们可以怎样运用这些物品进一步证明它们在振动呢?(教学提示:出示铁架台、栓有细绳的乒乓球、泡沫粒。将乒乓球悬挂在铁架台上,把音叉放在乒乓球旁边,使音叉一端与乒乓球刚好接触,敲击另一端,音叉发出声音,乒乓球被弹开;将泡沫粒撒在鼓面上,敲击鼓面,鼓发出声音,泡沫粒上下跳动。)2.拓展: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发出声音的器官,猜猜它在哪儿?(教学提示:出示关于声带的拓展资料,讲解并指导学生用手感受声带的振动。)3.小结:物体的往复运动叫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带是人体重要的发声器官。板书设计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敲、拨、吹物体振动发出声音教学反思本次课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关于声音的产生的研究。“物体由于振动而产生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会认为敲打、碰撞、摩擦等是物体发出声音的直接原因,因为他们关注的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缺乏对声音产生的本质的深入探究,所以结合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来设计整个探究活动是本课教学过程的难点。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复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在观察一个发声物体时,我们可能察觉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多个物体发声时的状态,使学生掌握观察发声物体振动现象的方法。课后作业见对应课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