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练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pdf
-
资源ID:78050739
资源大小:146.1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导-学-练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pdf
导学练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源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而“导学练中先学后教,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有效的载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充足的思考时间,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基础。“导学练”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在于将学生的学习进行前置,且课前的先学过程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与空间。有思考才会有疑问,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更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越深刻,就越容易发现新的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才会更有意义、更具价值。同时,“导学练”能暴露出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错误,利于教师调整教学过程。数学学习离不开思考,学生只有经历充分的思考后,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2.厚实的知识储备,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关键“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建立在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基础上的,需要分析、综合考察事物或现象的各种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从新的角度,发挥想象,提出有实际意义的、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学习新知时,已有的知识储备才可能与新知相互作用,形成认知冲突,进而产生困惑、疑问。所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关键。当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不了新的问题时,或旧知识与新知识存在“脱节”的情况,需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查阅资料、网上搜索、请教家长或同学等)去弥补知识的漏洞,以寻求知识的重组。3.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保障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戒备心,不会受到苛求和责备。所谓心理自由,是在思考问题时没有过多的束缚,能够比较自由地思考和表达。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建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学案导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既能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又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敢说、敢想、敢问、敢于探索及张扬个性,生成精彩的课堂教学。其次,课上及时的反馈和展示,给予了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既能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又能呈现学生自己的想法和疑问。4、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源泉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先学后教”强调在导学案”的指引下,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数学学习的过程,是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提出的过程,学生长期处于这样以问启思,以问导学的学习机制下,有效的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总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关乎学生数学学习品质的提升,关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甚至关乎学生的未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