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测量学知识点.pdf
三级心理询问师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1/11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1,测量包括三个元素即事务,数字和规则。2,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特征。3,任何测量都应具备两个要素即参照点和单位。参照点有两种,分为确定零点和相对零点。好的单位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一为确定的意义,二为有相同的价值。4,测量的本质是依据某一法则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即为量表。依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即命名量表,依次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量表形势,只用数字来代表食物和把事物归类,可分为代号和类别两种。在命名量表中,数字仅用来标记和分类,既不能比大小也不能加减乘除。依次量表,如学生的考试名次,工资级别等。依次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确定零点,数字仅代表等级。等距量表,有大小关系,且具有相等的单位,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没有确定零点,无法进行乘,除运算。如温度。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有相等单位,有确定零点,数值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5,心理测量,即是依据心理学理论运用确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视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人的全部行为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个人在测验中所获得的原始份数,不具有任何意义,只有将它及其他人的分数和常模作比较才有意义。6,心理测量的性质: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心理测量的标准化包括 A,测量用的项目或作业等经过的标准化。B,评分计分的原则和手续经过了标准化。C,分数的转换和说明经过了标准化。7,心理测验依据功能分为智力测验,特别实力测验,人格测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分为文字测验,操作测验(非文字测验 依据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客观测验,投射测验。8,按测验的方式分类: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9,按测验的要求分类:最高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10,错误的测验观:A,测验万能论 B测验无用论,C 心理测验即为智力测验 11,正确的测验观:A,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探讨方法之一,是决策的协助工具。B,心理测验作为探讨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12,目前在我国心理门诊中运用较多的有三类心理测验即为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心理评定量表。13,我国始于汉代,兴于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量的实践。14,首先提倡科学心理测验的学生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院高尔顿,他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可视为心理测验的开端。他的学生皮尔逊创建了积差相关法,是判定心理测验的效度和信度成为了可能。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和测量一文,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在理学文献中。比内和她的学生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诊断儿童智力的新方法“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测验。19 世纪八十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90 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20 世纪则是比内的智力测验的十年。在此后,心理测验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发展:A,操作测验的发展B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C,实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D,人格测验的发展。三级心理询问师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2/11 第二节 测验的常模 1,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在确定常模团体使,要先确定一般总体,在确定目标总体,最终确定样本。2,常模团体的条件 A,群体的构成必需明确界定。B,常模团体必需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C,样本的大小要适当。一般样本数不低于30或100个,全国性常模,一般应有2000-3000人为宜。D,标准化样组是确定时空的产物。实际工作中,样本量大小适当须从经济性,好用性和削减误差等方面考虑。3,取样的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取样),分组抽样,分层抽样 4,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是心理测验用于比较和说明测验结果的参照份数标准。依据样本的大小和来源,通常分全国常模,区域常模和特别常模。依据详细应用标准和分数特征,则有百分位常模和标准常模。5,常模分数就是实测常模样本后,将受测者的原始分数依据确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到处分数。6,发展常模(年龄量表):人的很多心理特质,如智力,技能等,是随着时间以有规律的方式发展的,所以可将个人的成果及各种发展水平的人的平均表现相比较。依据这种平均表现所制成的量表就是发展常模,也可称为年龄量表。最直观的发展常模是发展依次量表,最早的范例是葛塞尔发展程序表,按月份显示儿童在运动水平,适应性,语言和社会性四个方面的发展发展水平。婴儿在 4 周能限制眼睛运动,去追随一个对象看。16 周能使头保持平衡,28 个周能用手抓握东西并玩弄它。40 周能限制躯干,坐立或爬行,52 周能限制腿脚的运动,站立和行走。皮亚杰认为,儿童在 5 岁能理解质量守恒,6 岁才驾驭重量守恒,7 岁有容量守恒。比内-西蒙量表中首先运用智力年龄的概念。一个儿童在年龄量表上所得的分数,就是最能代表他智力水平的年龄。儿童的智领是基础年龄及在较高年龄水平的题目上获得的附件月份之和。一个人的智领并不确定及他的实际年龄相符。年级当量事实上就是年龄量表,说明测验结果属于哪一级的水平。7,百分位常模包括百分等级和百分点四分位数,和特别位数。百分等级是应用最广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的百分比。百分点则是计算处于某一百分比例的人对应的测验分数是多少。8,标准分常模是将原始分数及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基本单位为标准差。标准分数铜鼓线性转换也可以通过非线性转换。常见的标准分数有 T 分数,标准九分,标准特别,标准二特别,离差智商等。T 分数是以 50 为平均数,以 10 为标准差来表示。标准九分是以 5 为平均数,以 2 为标准差的一个分数量表,标准特别是以 5.5 为平均数,以 1.5 为标准差。标准二特别是以 10 为平均数,3为标准差,运用最广,影响最大的利差智商是以 100 为平均数,15 为标准差。9,最早的比内-西蒙量表是专心理年龄来表示受测者智力的凹凸。若心理年龄高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高。比率智商=心理年龄除以实际年龄而后乘以 100 的结果。1960 年修订的斯坦福-比内测验中,运用的是平均数为 100,标准差为 16 的标准分数量表。从不同测验获得的利差智商只有当标准差相同或接近是才可以比较,标准差不同,其分数的意义也不同。离差智商是个体智力在同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表示智力凹凸的一种志向的指标。三级心理询问师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3/11 10 常模分数的表示方 法有转换表法,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示常模的方法。还有剖面图法。第三节 测验的信度 1,信度是评价一个测验是否合格指标,即测验的稳定牢靠性。指同一受测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样程度。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信度可视为测验结果受机遇影响的程度。系统误差产生恒定效应,不影响信度。2,信度用两大类共三种表示方法的指标表示。分别为(1)信度系数和信度指数。通常信度是以信度指数为指标,它是一种相关系数,经常是同一受测者样本所得的两组资料的相关。有时也用信度指数当做信度的指标,信度指数的平方即为信度系数。(2)测量标准误。信度系数仅表示一组测量的实得分数及真分数的符合程度,并没有直接指出个人测验分数的变异量。由于存在误差,一个人所得的分数有时比真实分数高或低。理论上可以多次测验,求的平均数,该平均数即为真分数,但即使如此仍存在误差,标准差用以描述测量误差大小的指标。因为,事实上不能对一个人实测多数次,故常用一组受测者两次测量结果代替对一个人的反复测试,即为测量标准误。公式为:SE 为测量的标准误,S 是所得分数的标准差,是测量的信度系数。由此可以看出,测量的标准误及信度之间有互为消长的关系。信度越高,标准误越小,反之。3,信度的评估方法有四种,分别为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样性信度,评分者信度。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优点在于能供应测验是否随时间变化的资料。缺点是易受练习和记忆的影响。测量时一般以两到四周较宜,间隔不超过六个月。复本系数又称等值性系数。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测量同一群体,而后求相关系数。复本系数反映的是测验在内容上的等值性。假如两个复本的实测相隔了一段时间,则称为重测复本信度或稳定等值系数。优点在于能够避开重测信度的问题,但也存在缺陷,其一,测量行为易受练习影响,则复本系数仅能削减其影响。其二,存在问题迁移其三,建立复本困难。内部一样性系数主要反映的是题目之间的关系,表示测验能够测量相同的内容或特质的程度。详细分为分半信度(采纳分半法估计所得的信度系数),分半系数事实上反映了两半测验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存在测验越长信度越高的问题,简单低估信度;同质性信度(主要代表测验内部全部题目间的一样性,当测提的得分有较高的正相关时,无论题目的的内容和形式如何,则均为同质,反之。)评分者信度,用于测量不同评分者之间所产生的误差。一般要求在成对的受过训练的评分者之间,平均一样性达到 0,9 以上,才能认为评分是客观的。4,信度及测验分数可以有如下说明功用,(1)说明真实分数及实得分数的相关(2)确定信度可以接受的 水平(3)说明个人分数的意义(4)比较不同测验分数的差异 信度系数的分布从 0.00-1.00,代表了从缺乏信度到完全可信的全部状况。一般的实力测验和成就测验的信度系数都在 0.90 以上,有的可以达到 0.95;而人格测验,爱好,看法,价值观等测验的信度一般在爱 0.80-0.85 或更高些。一般原则是,当信度系数0,D越大,说明区分度越高,若D小于0,则表示测验有问题。试验得出,D=0.4的项目评价最好。0.19以下的差。计算区分度最常用的方法为相关法。区分度的取值范围在-1 至 1 之间,若项目得分及实际实力水平为负相关,则区分度为负值,负值时,意味着,实际实力越高,得分反而低,则项目应淘汰。5,为使测验有更大的区分力,应选择难度在0.50左右的试题比较合适。6,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典型行为测验不受时间的限制。受应试动机影响较小的是投射测验。7,在编制是非题时,是或否题大致相等或搭否题过多,是限制确定定势的有效方法。而正确答案的位置在各个测验中出现在各位置的几率相等时,就可以限制喜好特别位置的影响。8,选择测验必需留意,所选测验必需适合测验的目的,并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9,测验油子的特点是能觉察出正确答案及错误答案的细小差别,懂得合理安排时间,三级心理询问师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6/11 经常是各种题型都见过,熟识测验的程序。10,做测验时,几种常见的反应定势有,求快及求精确,喜好正面叙述,喜爱较长选项,喜好特别位置 11,对测验分数做出准确的说明,之有常模的资料是不够的,还必需有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的资料,在说明测验分数时,确定要依据从最匹配的情境和最相近的团体中获得的资料。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知识 心理测验作为一门用于临床诊断,推断疗效,以及推动心理询问过程的技术和方法,成为学习心理询问必需驾驭的一门技能,也是心理询问师职业认证培训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主要是讲授心理测验的基本理论,测验工具的运用。本部分内容应留意对心理及行为问题的评估及测验结果的说明等。本阶段学习建议:这部分内容在基础知识及案例选择题中通过选择题方式进行考核,应对基础知识部分的考试,须要驾驭习题集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测量及测量量表 一、什么是测量 1,测量就是依据确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2,测量的三要素:事物,数字,法则 二,测量要素 测量的两个要素:参照点,单位 参照点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起点,参照点有两种,确定零点和相对零点。“0”属于相对零点,并不意味着没有湿度。好的单位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还要有相同的价值。三,测量量表 在一个有定量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依据单位的志向不志向,量表分为四类:(一)命名量表:只能依据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分类或分组。是最粗略,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如性别(男,女),学历,企业性质,职业,地区等。由于定类尺度只能区分事物是同类或不同类,因此它具有“和”的数学特征。通常计算每一类别中各元素或个体出现的“频数或频率”来进行分析。(二)依次量表:是对事物之间等级差别或依次差别的一种测度。它不仅可以将事物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还可以确定这些类别的优劣或依次。如:考试成果: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教化水平: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该尺度具有“和”,“和”的数学特性,但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三)等距量表:也叫等距量表或间隔尺度,不仅能将事物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而且还可以精确地指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表现为数值。如考试成果百分制;温度等。等距量表具有类别量表和依次量表的数学特性外,其结果还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四)比率量表:它具有上述三种尺度的全部特性外,还可以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的比值。有一个确定“零点”。如长度米,重量千克等。等距量表中没有确定“零点”。“0”表示一个数值,即“0”水平,而不是表示“没有”或“不存在”。如“0”度表示一种温度水平,并不是没有温度。比率量表中“0”表示“没有”或“不存在”。三级心理询问师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7/11 等距量表只能进行加,减运算,而比率量表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计 量 尺度 数学特性 类别 依次 等距 比率 分类(,)排序(,)间距(,)比值(,)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此内容不做重点考察)二,心理测量的性质 测验包括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测验的客观性包括测验的刺激,对反应的量化,对提拔的推论是客观的。第三单元 心理测验的分类 分类标准 分类 按功能分 智力测验 特别实力测验 人格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 文字测验 操作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 客观测验 投射测验 按测验的方式分 个别测验 团体测验 按测验的要求分 最高作为测验 典型行为测验 第四单元 订正错误的测验观 一,错误的测验观点(一)测验万能论(二)测验的无用论(三)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二,正确的测验观(一)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探讨方法之一,是决策的协助工具(二)心理测验作为探讨方法和测验工具尚不完善 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询问中的应用 三类常用测验:一,智力测验 二,人格测验 三,心理评定量表 第六单元心理测量的发展史 一、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及发展 三级心理询问师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8/11 心理测验发展史中的三个人名,四个表现:三个人名:高尔顿,卡特尔,比内 四个表现:心理测验主要的发展有:(一)操作测验的发展(二)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三)实力倾向测验的发展(四)人格测验的发展 二,现代心理测验在我国的发展(此内容不作为重点考察)第二节测验的常模 第一单元常模团体 一,常模团体的性质 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必需能够代表该总体。包括:确定一般总体,确定目标总体,确定样本。二,常模团体的条件(一)群体的构成必需明确界定(二)常模团体必需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三)样本的大小要适当 对测验的运用者来说,要考虑的问题是,现有的常模团体哪一个最合适。样本大小要适当,一般最低不小于 30 或 100 个,全国性常模一般应有 20003000 人为宜。关键是样本要有代表性。(四)标准化样组是确定时空的产物 三,取样的方法 取样即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方法包括:(一)简单随机抽样(二)系统抽样(三)分组抽样(四)分层抽样:分层比例抽样,分层非比例抽样。四,常模及常模分数 常模分数:原始分数按确定规则转换导出分数 第二单元常模的类型 一,发展常模 最早的范例是发展依次量表葛赛尔(4 周,16 周,28 周)智力年龄比内西蒙量表,年级当量 计算智力年龄的关键:每个年龄 6 道测题,通过一道计 2 个月。(一)发展依次量表(此内容不作为重点考察)(二)智力年龄(此内容不做重点考察)二,百分位常模(一)百分等级(二)百分点(三)四分位数和特别位数 三,标准分常模:T 分数:50 为平均数,10 为标准差。标准 9 分:5 为平均数,2 为标准差。标准 10 分:5.5 为平均数,1.5 为标准差。三级心理询问师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9/11 标准 20 分:10 为平均数,3 为标准差。四,智商及其意义(一)比率智商:IQ=MACA100(二)离差智商;个体在年龄组中的位置,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 100,标准差 15.必需指出,从不同测验获得的离差智商只有当标准差相同或接近时才可以比较,标准差不同,其分数的意义便不同。1960 年修订的斯比测验运用平均数为 100,标准差为 16 的标准分数量表。通常用测验值加减 5(85%90%的可信限水平)的方法推断 IQ 值波动范围。比平均数高 2 个标准差:98%;高一个标准差:84%。第三单元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 一,转换表表示法(此内容不作为重点考察)二,剖面图表示法(此内容不作为重点考察)第三节测验的信度 第一单元信度的概念 一,信度定义:信度是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样程度。二,信度的指标(此内容不作为重点考察)第二单元信度评估的方法 一,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二,复本信度(又称等值性系数,假如两个复本的施测相隔一段时间,则称重测复本信度或稳定及等值信度)三,内部一样性信度(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斯皮尔曼布朗公式常用的修正公式 四,评分者信度 第三单元信度及测验分数的说明 一,说明真实分数及实得分数的相关 二,确定信度可接受水平 三,说明个人分数的意义 四,比较不同测验分数的差异 第四单元影响信度的因素 一、样本特征 确定信度可以接受的水平 小于 0.7 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作出评价或预料 在 0.7 及 0.85 之间,可用于团体比较 大于 0.85 时才能用来鉴别或预料个人成果或作为 二,测验长度 三,测验难度 四,时间间隔 第四节测验的效度 第一单元效度的概念 一,效度定义:效度是指所测量的及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简单的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精确性。测验的效度除受随机误差的影响,还受系统误差的影响。三级心理询问师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10/11 可信的测验未必有效,有效的测验必定可信。二,性质:相对性,连续性 第二单元效度评估的方法:一,内容效度:(一)什么是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即该测验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二)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专家推断法,统计分析法,阅历推想法 二,构想效度(一)什么是构想效度:构想效度也被翻译成构思效度或结构效度。它主要涉及的是心理学的理论概念问题,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程度,即测验的结果是否能证明或说明某一段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想,说明的程度如何。(二)构想效度的估计方法:对测验本身的分析,测验间的相互比较,校标效度的探讨证明 三,校标效度:(一)什么是效标效度:效标效度反应的是测验预料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的有效性程度。(二)效标效度的估计方法:相关法,区分法,命中率法 第三单元效度的功能 一,预料误差,二,预料校标分数,三,预料效率指数 第四单元影响效度的因素 一、测验本身的因素 第一,测验材料必需对整个内容具有代表性 第二,测题设计时应尽量避开内容引起误差的题型 第三,测题难度要适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第四,测验长度要恰当,要有确定的测验题量 第五,测题的排列按先易后难的依次排列 二,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一)主测者的影响因素(二)受测者的影响因素 三,样本团体的性质(一)样本团体的异质性(二)干涉变量 四,效标性质 第五节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有难度和区分度。第一单元项目的难度 一,定义:难度,指项目的难易程度。通过率:P=(1*100%其中 P 代表项目的难度,N 为全体受测者,R 为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P 越大,难度越低。二,计算方法(记住四个公式中哪三个是计算公式,哪个是校正公式。)三,难度水平的确定 P 值越接近 0.5,区分力越高。对于是非题而言,难度应当为 0.75 最合适,四选一的题目 0.63 时最佳。一般来说,最好使测验中所包含的试题的难度在 0.500.20 之间,平均难度接近 0.50 第二单元项目的区分度 三级心理询问师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11/11 一,定义:项目区分度,也叫鉴别力,是指测验项目对受测者的心理特性的区分实力。项目区分度是评价项目质量和项目的主要指标,也是影响测验效度的重要因素。二,计算方法(一)鉴别指数 公式:D=PHPL其中 D 为鉴别指数,PH为高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率,PL为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率。(二)相关法 区分度的范围介于1 到 1 之间。第六节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测验项目的分析 测验的对象 测验的用途 测验的目标 测题的编写 搜集资料 命题的一般原则 测题的编制要领 测验的编排和组织 合成测验 预料及项目分析 信度及效度考察 常模定制 编写指导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