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金刚经白话翻译、金刚经原文-精编版.pdf

    • 资源ID:78268134       资源大小:24.2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金刚经白话翻译、金刚经原文-精编版.pdf

    金刚经白话译文金刚经译文第一品法会来由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释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座垫就开场打坐。第二品善现启请分时长老须菩提,在群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这时名叫须菩提的长老,从众比丘中离座站起来,右肩袒露,右膝着地,合上手掌非常恭敬地对佛说:“举世稀有的世尊啊,佛您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护住自己的心念,要求各位菩萨常常警示自己。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假如也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而成佛,那您说怎样才能守住心念,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扰呢?佛答复道:“好啊好啊,问得好!须菩提,就像你所说的,佛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护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如今你认真听着,我来告诉你。善男善女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而成佛,应该像这样守护心念,像这样排除邪念干扰。须菩提说:“我正在认真听着,世尊,我很愿意听您再讲下去。第三品大乘上宗分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假设卵生、假设胎生、假设湿生、假设化生、假设有色、假设无色、假设有想、假设无想、假设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假设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佛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大菩萨,应该像这样排除邪念的干扰。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湿之处腐烂而生的,其他物质幻化而成的,有形的,无形的,有思想的,无思想的,没排除杂念的,排除了杂念的,我都使他们灭度而入无余涅盘的境界。虽然我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本质上众生没有被我灭度。“这是什么缘故呢?“菩提,假如菩萨心中还有自我相状,别人相状,众生相状,长生不老者相状,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萨。第四品妙行无住分复次,须菩提!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假设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於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释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释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再说,须菩提,菩萨修行佛法,应该是无所执著,无所布施。也就是说布施而分开布施相,不要执著于声音、香气、味道、触摸、意识的布施。须菩提,菩萨应该这样布施,不要执著于表相的布施。“这是什么缘故?“假如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你意下觉得如何?单是东方的虚空有多大?你能思量得出来吗?“不可思量,世尊。“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虚空广阔,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吗?“不可思量,世尊。“须菩提,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他的福德也像这样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只能按我教你的方法来修行。第五品如理实见分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释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假设见诸相非相,那么见如来。“须菩提,你认为可以凭佛的身相来见如来否?“不可,世尊。不可以身相来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身相,也就是非身相。佛告诉须菩提:“但凡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虚妄不真的。假如能把各种身相都看成非身相,你就见到如来的法身了。第六品正信希有分须菩提白佛言:释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做是说。如来灭後,後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假设心取相,那么为著我人众生寿者。假设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假设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众生听到佛刚刚所讲的道理,那他们还能信佛吗?佛告诉须菩提说:“不要这样说。我寂灭后,过五百年将有修持佛法成正果的,对我刚刚说的道理能理解,他们会认为此理真实可信。应当知道,这些人不是从一个佛、两个佛、三四五个佛那儿来培植自己的善性的,而是从无数个佛那儿来修行种善根,他们闻说我刚刚所讲的道理,将在一念之间产生空灵干净的信念来。须菩提,我全都能知能见,这些众生能修得不可估量的福德。“为什么呢?“这些人不再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种错误想法,他们心中没有佛法的表相,也没有非佛法的表相,没有任何惦念了。“那又是什么原因呢?“这些人如心中存有相状,那就会执著于自我的相状,别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长寿者的相状;如心中有佛法的相状,也就会执著于自我、别人、众生、寿者的相状。“这又是为什么呢?“假如心中有没有佛法的表相,就会执著于自我、别人、众生、寿者。因此,我们既不应该执迷于佛法的表相,也不执迷于没有佛法的表相,不要有任何惦念。因为这个原因,我常说你们这些比丘,应知道我所说的法,就如同渡河的木筏,过河上岸后就不用惦记它了。对佛法尚且都该这样不要执著,何况对于非佛法呢!第七品无得无说分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异。“须菩提,我再问你,我已修得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而成佛了吗?我说过法吗?须菩提说:“如按我对佛所说意思的理解,本来就没有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之法,您也没有给我们讲过什么固定的法。“为何这样说呢?“您所说的法,都不能固持,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既不是法,又不是非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所有的圣贤都认为没有固定的法,只有各人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异的法。第八品依法出生分须菩提,於意云何。假设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释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假设复有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别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须菩提,你再想想!倘假设有人将三个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此人所获的福德是否很多?须菩提答复道:“相当多,世尊。“原因何在?“因为这种福德是有相布施,并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德。“因此我说那人能获得的福德多,但只是一个相,而非福德性。如还有人能理解我说的?金刚经?,用心修持,甚至反复念诵四句偈语等,给别人说法,那么他所获得的福德就会超过布施七宝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须菩提,一切的佛,以及所有佛的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智慧佛法,都是从我所讲的经中产生出来的。须菩提,所谓佛法,也就是没有佛法。第九品一相无相分须菩提,於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於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假设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假设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那么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须菩提,我再问你,初果须陀洹的圣人能认为自己已修得须陀洹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的,世尊。“为什么?“因为须陀洹这个果位叫入流,然而却无所入,他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惑,这是一个须陀洹的名字,而没有须陀洹的实体。“须菩提,你再想想,二果斯陀含可作这样的念头:我已得到斯陀含的果位吗?须菩提说:“不可以,世尊。“为什么?“斯陀含具名为 一往来 ,然而实无往来,因此这只是斯陀含的名字。“须菩提,你再想想,阿那含能有这样的念头:我已获得阿那含的正果而到达无来的境界吗?须菩提答道:“不能,世尊。“为什么?“阿那含虽然名为不来,说是不需轮回,而实际上佛法无来无不来,因此阿那含只是有个无来的空名。“须菩提,我再问你,阿罗汉能认为自己已经修行到达不再生死轮回这种境界吗?须菩提说:“不能这样认为,世尊。“为什么呢?“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法是永久不变的,因此阿罗汉也只是个名称。世尊,阿罗汉认为自己已修成了阿罗汉道,那他就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您曾说我已到达没有胜负心、斗争心的境界,这是人的最高境界,是超出欲界最高境界的阿罗汉。世尊,我倘假设有这种心念:“我已修到了无争的阿罗汉境界。您就不会说我已是到达一切无争境界的人了,因为我实际上什么也没修,只是得了个须菩提,是无争之人的名义而已。第十品庄严净土分佛告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於法实无所得。须菩提,於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於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佛对须菩提说:“你想想,我当初在然灯佛那里,佛法上有所修得了没有?“没有,您在然灯佛处并未修得什么佛法。“须菩提,我再问你,菩萨用其功德来庄严佛土吗?“没有,世尊。“为什么呢?“说是庄严佛土,就是不庄严,是叫做庄严。“因此,须菩提,各位菩萨摩诃萨,应该像这样修得清净心,不应当固持声、色、香、味、触、法而生成心念。应该无所执著而生成空灵干净的心念。须菩提,比方说有个人,身体像须弥山那样高大,你想想,这身体高大不高大?须菩提答道:“很大,世尊。“为什么这样说呢?“佛说的非身就是法身,没有边际,那才是大身。第十一品无为福胜分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所沙数,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假设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假设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别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须菩提,就如恒河中有无数沙粒,每一粒沙再做一条恒河。你想想,恒河中所有的沙粒加起来多不多?须菩提说:“很多,世尊。“只算恒河,尚且多得无法计算,更何况河中的沙粒呢!须菩提,我如今实话告诉你:假如有善男善女用可填满你所住的像恒河沙粒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他们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须菩提答复说:“很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假设善男善女在这部?金刚经?里,不要说讲全部经文,甚至只领受执持四句偈语等,给别人讲解,这样所获的福德,就比用那么多的七宝来布施所获福德要多。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假设是经典所在之处,那么为有佛,假设尊重弟子。接着,佛又说:“须菩提,如人们随时随地讲解这部?金刚经?,甚而至于仅只念诵四句偈语等,应当知道这个地方,所有一切的人和阿修罗,都应当像供养佛塔庙宇一样供养这个地方。何况有人能诵读并领受修持这部经!须菩提,应当知道,此人成就了最高的、第一的、最罕见的佛法。假如有这部经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的地方,就是有佛最尊贵的弟子的地方。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假设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假设波罗蜜,即非般假设波罗蜜,是名般假设波罗蜜。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假设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假设复有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别人说,其福甚多。此时,须菩提问佛道:“世尊,应当叫这部经一个什么名字呢?我们这些人该如何供奉、修持此经呢?佛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名叫?金刚般假设波罗蜜?。就凭这个名字,你们都应供奉、修持。“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须菩提,佛说的般假设波罗蜜,要按真谛来讲,就不是般假设波罗蜜,只是个假名而已。须菩提,我再问你,我讲过法没有?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来没有说。“须菩提,你想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尘,是多还是不多?须菩提道:“很多,世尊。“须菩提,各种微尘,我说不是微尘,只是假借个名称;我说世界就是非世界,只是取个名叫世界。须菩提,你再想想,你能凭借佛的三十二相来认识佛的本性吗?“不能,世尊。我不能凭佛的三十二相来认识佛的本性。“为什么呢?“因为您说三十二相就是非法身相,是叫做三十二相。“须菩提,倘假设有善男善女用如恒河沙粒那样多的身体、生命来布施,又另有一人坚持修这部?金刚经?,甚至只念四句偈语之类,给别人讲解经文,那么他的福报功德就比前面的善男善女的功德还要多。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假设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那么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缺乏为难。假设当来世,後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那么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那么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假设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於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节节支解时,假设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瞠恨。须菩提,又念过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假设心有住,那么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假设菩萨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那么无所见。假设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假设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经受持读诵,那么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这时,须菩提听佛讲解?金刚经?,深深解悟了佛法的义理和境界,泪流满面非常悲伤地对佛说:“真是难得的经文啊!世尊,您讲解像这样深入的经文,我自从修得慧眼以来,从来没有听说过如此经文。世尊,如再有人能听到这经文,信仰此经并带着干净的心念,就能认识本相,因此当知道这个人,成就了第一的、罕见的功德。世尊,这本相,就是非相,因此佛说它只是取名为本相。世尊,我如今有时机听这部经典的讲义,由信仰佛法,到解悟义理,再修行,最后印证得果也就不困难了。如有来世,五百年后,有众生听说此经,也会信仰、解悟、修持、得果,这人也就成为第一、罕见的。“什么道理呢?“因为此人已没有了自我的相状,没有了别人的相状,没有了众生的相状,没有了长寿者的相状。“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相就是非相、别人相、众生相、长寿者相,就是非相。“那又怎么说呢?“脱离了所有的相,就叫做佛。佛告诉须菩提:“是这样,是这样!如再有人听说此经,不惊奇,不恐惧,不害怕,应知此人,是相当稀罕的人。“为什么呢?“须菩提,您说第一波罗蜜,就是非第一波罗蜜,只是名为第一波罗蜜。须菩提,那忍辱波罗蜜,佛说也就是非忍辱波罗蜜,只是名为忍辱波罗蜜。“原因何在?“须菩提,比方当初我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一事,就是因为我当时已没有了我相,没有了别人相,没有了众生相和长寿者相。“这又怎么说呢?“我当时被歌利王一节节肢解时,倘假设有自我的相状、别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长生不老者的相状,那就必定会生愤怒之情。须菩提,再回想过去,在五百年前我当忍辱仙人时,那时,我就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此,须菩提,菩萨应脱离所有的相,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大智慧,不应执著于一切外相而生成心念,应生成无所挂念的心念。如心中惦念着什么,就为没有守护好心念。因此佛说菩萨心中不应该执著于表相的布施。须菩提,菩萨为有利于一切众生而不那样布施。佛说所有的相也即非相,一切众生也即非众生。须菩提,我是说真话的人,说实话的人,爱打比方的人,不说谎话的人,不说怪话的人。须菩提,佛所得之法,是无实也无虚之法。须菩提,倘假设菩萨心中执著于佛法而来布施,就好比一个人走进了黑暗之处,就什么也看不见。倘假设菩萨的心中不执著于佛法而来布施,就好比人有眼睛,明亮堂亮像太阳朗照,能看清一切。须菩提,将来之时,假设有善男善女,能受持、诵读这部经,他就将是佛。我就能凭佛的智慧,完全理解此人的修行,完全能看到他将来一定会修得无边无量的功德。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分须菩提,假设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假设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讲解。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假设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那么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假设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那么於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讲解。须菩提,在在处处,假设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那么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须菩提,假设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女,在早晨用恒河沙这么多的身命来作布施,中午又用恒河沙那么多的身体、性命来作布施,下午也一样,像这样用百千万亿劫那样长的时间,用身命来作布施;如还有一人,听见?金刚经?完全信奉不疑心,那他的福德就超过前面那个布施的人。何况此人还抄写、受持、读诵、为别人讲解经文。须菩提,概括地说,这部经有不可思议、不可估量、无边无际的功德。我是为立志修成大乘的人说这部经的。倘假设有人能受持诵读此经,或对人讲说,我便能以天眼悉知此人、悉见此人能修成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像这样的人,就可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大智慧。“这是什么原因呢?“须菩提,假设是喜欢小乘法之人,他执著于自我之心、别人之心、众人之心、寿者之心,那他就不能听受、诵读、为人讲解此经。须菩提,无论在什么地方,假设有这部经,那么一切的天人、阿修罗全都应当供养此经。应该知道此处即是佛塔,都应该毕恭毕敬,环绕它顶礼膜拜,用种种香、种种花散在这个地方。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复次,须菩提,假设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假设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那么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於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假设复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於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假设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假设具说者,或有人闻,心那么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再说,须菩提,假设有修五戒十善的善男善女,可以受持诵读此经,如还被别人轻视作贱,这就是由于前世做下了罪业,应该现世遭受恶报。因为现世被人轻视作贱,那么前世的罪业就抵消了,就可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须菩提,我回忆过去也曾受过无数的劫,在然灯佛之前,我得逢过无数的佛,我全都恭敬地奉养,侍候,没有空过一佛。假如再有人在后世可以受持、诵读此经,所得功德,和我在前于三大阿僧祗供养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那么多的佛的功德相比,还不及我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亿分之一,甚至都不能用数字来譬喻。须菩提,倘假设善男善女在后世能受持、读诵此经,那他的功德,如我说出有多大。也许有人听了,会心意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应当知道此?金刚经?的义理是不可思议的,受持、诵读此经所得的善报也是不可思议的。第十七品终究无我分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假设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么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於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於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假设有法得阿耨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那么不与我受记,汝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假设有人言如来得阿耨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三藐三菩提,於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那么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假设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那么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假设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假设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此时,须菩提又问佛:“世尊,如有善男善女要想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那么他们应该如何守住自己的心念?如何远离诸相的干扰而降伏其心呢佛告诉须菩提:“善男善女发愿欲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他应当生这种菩萨心:要灭度一切众生,即度脱一切众生,令其共成佛道。度完众生后,又认识实际上无一众生是自己灭度的。“为什么要这样呢?“须菩提,如菩萨心中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他就不是菩萨。“这是为什么呢?“须菩提,本来就没有什么佛法能启发人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心。须菩提,你意下如何?我在然灯佛处,我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吗?“没有,世尊。按照我意来解释佛所说的道理,佛在然灯佛处没有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须菩提,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什么佛法能使人开启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的大门。须菩提,倘假设我有得此法,那么佛就不会授记我,对我说:我寂灭后你将成为佛,佛号为释迦牟尼。“这是什么缘故呢?“如来二字,就是一切诸法都无法可得的意思。假设有人说,如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须菩提,其实没有什么法能使佛开启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之门。须菩提,我所修成的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其中其实既无实又无虚。所以我才说,一切法都是佛法。须菩提,我说一切法也即是非一切法,只是名叫一切法。须菩提,就好比说人的身材高大。须菩提说:“世尊,您说人的身材高大,就是非高大,是叫做大身。“须菩提,菩萨也是这样。假如菩萨这样说:我应当灭度无量众生,那他也就不是菩萨了。“为什么呢?“须菩提,你要记住: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因此佛说一切法都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须菩提,倘假设菩萨说这样的话:我应当庄严佛土,那他也就不叫菩萨。“这又为什么呢?“我说庄严佛土,也就是非庄严,只是叫做庄严。须菩提,如菩萨能彻底解悟无自我相状的佛法,那我才称其为真菩萨。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假设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如今心不可得,将来心不可得。“须菩提,你想想,佛有肉眼吗?“是的,世尊,佛有肉眼。“须菩提,你想想,佛有天眼吗?“是的,世尊,佛有天眼。“须菩提,你想想,佛有慧眼吗?“是的,世尊,佛有慧眼。“须菩提,你想想,佛有法眼吗?“是的,世尊,佛有法眼。“须菩提,你想想,恒河中有许多沙粒,那我说这些沙粒是沙粒吗?“是的,世尊,你说的是沙粒。“须菩提,你再想想,假如像恒河中的很多沙粒一样,大千世界中有像恒河沙粒那样多的恒河,如有像这多恒河中所有沙粒那样多的佛世界,你认为这佛世界是多还是不多?“很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这么多佛土中所有众生的各种心念,我都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所说的各种心念,都是非心念,只不过叫做心念。“那您又是如何知道的呢?“须菩提,过去了的心念已过去了,如今的又过去了,将来的还将来,也不可得。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须菩提,於意云何,假设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假设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须菩提,我问你,倘假设有人用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那么此人因为布施的因缘所修得的福德多不多?“是很多,世尊。此人因布施的因缘所得的福德是很多。“须菩提,假设福德有一个实体的话,如来便不可以说福德多了。因它没有实体,无可形容,如来才说他获得的福德多。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须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须菩提,你再想想,可以凭佛的圆满肉身来见到佛吗?“不可以,世尊。不能以有相来见到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说的肉身,假设依真谛来说即是非肉身,只是叫其肉身。“须菩提,你再想想,如来可凭各种完美的身相来认识吗?“不可以,世尊。如来不应当凭各种完美身相来认识。“什么缘故?“您所说的各种完美身相,即非具有各种完美身相,只不过是一个假名而已。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假设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於将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须菩提,你不要以为佛有这样的念头:我应当有所说法。不要有这样的想法。“那为什么呢?“如有人说佛有所说法,那他就是在诽谤佛,就是不能理解佛法的缘故。须菩提,所谓说法,其实无法可说,只是说他在说法。这时,长老慧命须菩提问佛道:“世尊,可有这样的众生,在您寂灭后,听见此经,他还生不生信心呢?佛说:“须菩提,那些众生,并非真正的众生,也非非众生。“这是什么原因呢?“须菩提,所谓众生,他之所以成为众生,也就是因为他们是非众生,只是叫他们为众生。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问佛说:“世尊,佛所得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也就是什么也没得到吗?佛答复道:“正是这样,正是这样!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所得,须菩提一点法都没得到,只是说我成就了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低,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再说,须菩提,佛法讲平等,没有高低之分,因此称其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用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心念,来修持一切善法,就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们说的善法,也即非善法,只是称其为善法。第二十四品福智无比分须菩提,假设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假设人以此般假设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别人说,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假设三千大千世界中像所有的须弥山王这么多的七宝聚在一起,有人拿它用做布施。如有人对这部经,甚而至于只对四句偈说等,坚持承受,修持诵读,给别人讲解,那么前面作布施之人的福德,赶不上他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以致无法用数字来表达。第二十五品化天所化分须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假设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那么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那么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须菩提,你再想想,你们这些人不要说佛有这样的心念:我应当灭度众生。须菩提,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呢?“实际上并没有众生需要佛来灭度的。如说有,那么佛就有了自我、别人、众生、长寿者的相状。须菩提,佛说有我,即非有我,然而凡夫俗子却以为确实有我。须菩提,凡人,就是佛所说的非凡人,只不过名叫凡人。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假设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那么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假设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须菩提,你再想想,能凭佛的三十二身相来认识佛的本性吗?须菩提答:“是的,是的,可以凭佛的三十二身相来认识佛。佛说:“须菩提,假如凭佛的三十二身相就能认识佛的本性,那么转轮圣王也就是佛了。须菩提对佛说道:“世尊,按我对您所说的意思来理解,不应该通过三十二相来认识佛。此时,释迦牟尼佛说了四句偈语:“假设是以色来见我,以声音来求我,那些人是走了邪道,所以不能见如来。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须菩提,汝假设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假设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说断灭相。“须菩提,你如有这样的念头:佛不是因为具有圆满身相的缘故,而修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不要有这样的念头:如来不是因具备了完美身相的缘故而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的。须菩提,如你有此心念: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人,认为一切法都是空的,那么须菩提,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那又为什么呢?“因为生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的人,是不能保持空的相状的。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须菩提,假设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假设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须菩提,假设菩萨用装满恒河的沙粒那么多的世界七宝用来布施;假设又有人懂得一切法都是无自我相状的,而得以生成无生法忍的境界。那么后者所得的功德要比前者的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诸位菩萨都不承受福德。须菩提对佛说:“世尊,为什么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徳就是要无形相,不执著,当然不应贪恋福德,所以说菩萨不受福德。第二十九品威仪寂静分须菩提,假设有人言,如来假设来假设去,假设坐假设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须菩提,假设有人说如来是时来时去,似坐似卧,那么此人肯定没有理解我所说的佛法的义理。“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没从哪个地方来,也没有到哪里去,所以名为如来。第三十品一会理相分须菩提,假设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於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假设是微尘众实有者,佛那么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假设世界实有者,那么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那么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须菩提,假设有善男善女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为微尘,你想一想,这么多的微尘,难道还不多吗?须菩提答复说:“很多,世尊。“什么原因?“假如真有那么多微尘,佛就不会说微尘多了。“那是什么道理呢?“佛说微尘多,就是非微尘多,只是叫做微尘多,世尊。“所以我说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非世界,是称做世界。“这是为什么呢?“假如真有世界的话,那么世界就不过是一个物质的集合体。我说的一个物质集合体,也即一个非物质集合体,只是叫做一个物质集合体。须菩提,所谓一个物质集合体的意思,是无法用言语理解的,可是凡人却硬要执著地去认识研究这个物质集合体。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须菩提,假设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须菩提,假设有人说佛说过自我、别人、众生、寿者的道理。那么你想一想,此人理解了我所说的佛的义理了没有?“没有,世尊。此人没有理解佛所说的义理。“为什么呢?“因为世尊您所说的自我、别人、众生、寿者的道理,也即非自我、别人、众生、寿者的道理,所以叫做自我、别人、众生、寿者的道理。“须菩提,想要生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的人,对一切佛法,都应当如此去认识,去理解,即不执著于佛法的相状。须菩提,我所讲的佛法相状,也即非佛法相状,只是称做佛法相状。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须菩提,假设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假设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於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

    注意事项

    本文(金刚经白话翻译、金刚经原文-精编版.pdf)为本站会员(索****)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