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课件5新人教版必修3.pptx
林黛玉进贾府 新课助读“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红楼梦作为我国一部具有封建社会百科全书性质的小说,不仅写尽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众生相,展示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历史发展过程,也细致地刻画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小说的人物画廊。这部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其主要人物各具情态,各有性格,无不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第一次出场,也是小说中最为集中描写人物的部分。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 展开做了必要的交代。第一回是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做楔子,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的“人物关系表”。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 府及其主要人物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作者用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结局交代出来。与本课相关的情节: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一个女儿名叫贾敏,贾敏嫁给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贾敏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林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她接进贾府。小说借林黛玉的眼睛,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做了安排。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线索。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1.注字音 自主梳理2.写汉字 3.解词义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阜盛:(人或物)繁茂众多的样子。放诞:行为放纵,不守规矩。惫懒:涎皮赖脸的意思。标致: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子)。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潦倒:颓丧,失意。乖张:偏执,不驯顺,与众不同。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面善:面熟。甜言蜜语: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敛声屏气:不出声,屏住呼吸。形容精神集中。4.辨用法(1)相互互相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默契,让他们一定能感觉到相互间深 切的鼓舞和期待。提示:两者都有副词用法,都可以表示两个以上的人或物之间以同样的态度、行为对待对方。区别在于:语法功能不同。“互相”只作副词,一般只充当状语;“相互”除此之外,还可作形容词充当定语,如“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词语搭配不同。“相互”可以与“间”“之间”组成词组(短语),一起充当定语或状语;“互相”则不能。“相互”还可以用在“是的”格式中,如“怕是相互的,我怕他,他也怕我”;“互相”一般不这样用。(2)雕梁画栋美轮美奂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建筑群落,开车的人告诉我们说这是外商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提示:两者都可以用来形容建筑物的美丽,但侧重点不同。“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3)不经之谈无稽之谈(那和尚)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酸碱体质之说完全是无稽之谈。人体内的酸性和碱性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提示:两者都指没有根据的话,但侧重点不同。“不经之谈”的意思是“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不经”,不合常理。“无稽之谈”的意思是“没有根据的说法”。“无稽”,无从查考;毫无根据。前者侧重于“荒唐”,后者侧重于“无根据”。5.积名句(1)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2)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3)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句段点评1.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点评:林黛玉进贾府前,已通过母亲之口和近日所见的贾府几个三等仆妇的吃穿用度,了解了贾家的与众不同,联想自己的身世,言行不敢有丝毫的“出格”之处。“步步”“时时”“一句”“一步”表明她初进贾府时极为小心谨慎的心理状态。“惟恐被人耻笑”,表明了林黛玉既有自卑的一面,更有自尊的一面。这句话是对林黛玉在贾府中的言行的高度概括。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点评:“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言外之意是,见到林黛玉之前,在“我”的想象中,“天下”不会“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眼见为实,“我”信了!显而易见,这第一句话可谓极尽夸赞之能事,说林黛玉是天下第一美女。听到这样的夸赞,林黛玉自然十分受用,但如果仅止于此,在座的迎春三姐妹以及她们的母亲邢、王二夫人可能就会心中发酸了。八面玲珑的王熙凤当然会考虑到这些,于是又有了下一句:“况且这通身的气派一时不忘。”此语显然有“一石三鸟”之效:第一,仍在夸赞林黛玉,林黛玉自然高兴。第二,夸林黛玉“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实际上是在夸赞迎春三姐妹(她们即老祖宗嫡亲的孙女),如此一来,她们及她们的母亲邢、王二夫人能不高兴吗?第三,不长的话语中两次突出“老祖宗”,迎合贾母之意,也就自不待言了。3.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点评:小说对贾府的建筑与装饰有着细致的描写,这些描写不是信笔写成,而是匠心独运。在这三句话中,给人突出印象的是三个“半旧”。极普通的居室、极普通的陈设、极不起眼的颜色、半新不旧的装饰,呈现出清正廉洁、安贫乐道的假象。贾政的内室朴素淡雅的“半旧”用品与其身份、地位形成极大的反差,正应了“假正”的谐音!作者通过这样一些细节描写,对这个还未正式露面的贾政做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大暴露。4.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无故寻愁觅恨莫效此儿形状!点评:在这两首词中,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似嘲实赞,巧妙地表现出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赞赏宝玉的玩世不恭,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宝玉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因此他被人们看作“行为偏僻性乖张”“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宝玉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功名利禄,只求独立不羁、个性自由,不顺从封建家长对他的要求。这两首词正是这种叛逆性格的写照。5.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点评:这是宝、黛初见的“惊”人一幕。黛玉的“惊”,一方面是对宝玉有似曾相识之感,另一方面是看到的宝玉与从别人处听到而形成的印象有很大的反差,使黛玉对别人给宝玉所下的评语产生了怀疑。但“惊”发于内,而未形于色,更未出于言,这恰是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表现。宝玉一“笑”,笑的是眼前的妹妹很眼熟,似曾相识。“笑”发于外,形于色,出于言,是因他被娇纵惯了,故照直说出,口无遮拦。这也正是宝玉“直爽”的表现。二者正好形成对比,突出了宝、黛在不同处境下的不同性格。初次相见,却心有灵犀,似曾相识,正与小说开篇“木石前盟”相照应,也为小说中宝、黛爱情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做铺垫。多维探究1.王熙凤是贾府中赏罚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是曹雪芹不遗余力塑造的形象。对于这个人物,你是如何看待的?提示:观点一:王熙凤是一个矫揉造作的女人。为了迎合贾母,在黛玉面前虚情假意。刚一见到黛玉,就携着手,先是笑着说了一番夸赞奉承的话;当说起“姑妈偏就去世了”,想到贾母此时一定会为女儿的死而伤心,“便用帕拭泪”;可当她看到贾母笑了,立刻转悲为喜,又是一番恭维。她在贾母面前察言观色,极尽奉承之能事,一切都以贾母所好为转移。观点二:王熙凤有着外交家的风度。在贾府众多的女子中只有她能稳住阵脚。她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大家风范,措辞得体,语气感人,一看就知道她在贾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观点三:王熙凤威严却不失女子的温柔。从她的衣着来看,她是一个富贵里透着娇媚的女人;从她的言行来看,她是一个尊贵中透着温柔的女人;而从周围人对她的态度来看,她又是一个不失威严的女人。2.在贾宝玉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提示:在贾宝玉出场之前,作者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做了侧面描写:一是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二是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过,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恰恰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人们这样贬斥他,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观念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见,贾宝玉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叛逆者。3.林黛玉是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角,作者对其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展示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提示:作者对林黛玉的描写手法多样。首先,肖像描写。作者从不同人物的视角,很有层次地刻画了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突出了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其次,行动描写。林黛玉在王夫人房中让座,在贾母房中吃饭时又让座,可见黛玉谨慎、细心,绝不轻易行事。再次,语言描写。林黛玉在邢夫人留她吃饭时的婉言谢绝,关于读书上学问题的回答,既表明她懂顾全大局的礼节,又说明她待人接物处处留心。还有心理描写。过去在家就“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吃穿用度,不同一般,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体现了她细心敏感、聪明灵秀的特点。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处境的反映。结构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