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钢筋平法解答》word版.doc

    • 资源ID:78355333       资源大小:428.51KB        全文页数:1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钢筋平法解答》word版.doc

    03G101图集及相关问题问: 当跨中“通长筋”直径小于支座上部角筋时,每一根通长筋有两个搭接位置(如03G101-1图示);当跨中“通长筋”直径与支座角筋直径相同时,每一根通长筋有一个搭接位置(见03G101-1相应图注)。从上面的话可以看出,“通长筋”的直径可以小于支座上部角筋。但是,一般的设计往往使用“通长筋”直径与支座角筋直径相同。现在的问题是:是不是“通长筋”的直径不可以大于支座上部角筋。例如:我见过一个设计,梁的上部“通长筋”为225,而支座上部角筋为416,这应该是错误的吧?答: 抗规6.3.4第1条和高规6.3.4第1条规定,(对于框架梁)“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两根纵向钢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梁跨中配直径25,支座配16,对结构虽然没有什么坏处,但没有必要这样做,估计是设计失误。问: 在计算墙拉筋或板支撑筋时,一般均要求按梅花状布置,而实际在计算时则按正方行横向根数乘以纵向根数,比实际布置要少的多,若图纸未注明按梅花状是否可以按正方形布置?答: 应向设计者问清楚设计意图,不可推测。问: 03G101-47页剪力墙水平筋在伸入同墙厚的端部暗柱时只需伸至端部弯则15d即可,若水平筋为一级钢是否需加弯钩,当加弯钩且墙较薄时暗柱及水平筋绑扎难度非常大,可否改(当为一级钢时)为伸至墙端弯则一个墙厚不加弯钩?答:尚需研究。问: 00G101图集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为la(lae)所涉及混凝土强度等级是否指锚固点的混凝土强度?如:框架梁的锚固长度。其中梁的混凝土强度为C35,而其相对应的墙(柱)的混凝土强度为C40。此案的钢筋最小锚固长度为la(lae)是否应取与C40(墙、柱)的混凝土相对应的锚固值。答:锚固段在柱内,应按柱砼强度等级。问: 在03G101中有关"构造边缘"和"约束边缘"的概念,如何理解?有没有明确的文字定义?谢谢答: 2000系列新规范首次推出该概念(在专业教科书之前),权威解释请参见GB50010-2002和GB50011-2001。问:  1.板的锚固长度是多少?哪里有规定?2.末端弯钩的长度是多少?按规定要求,板上部钢筋一级钢筋时,锚固为一个lae,端头还得弯折180度。可现场施工时他们都没在端头弯折180度。各单位部门也默认这样做。规范规定: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35。问的是:什么情况才叫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比例是70%,还是50%或60%? 答: 基本组合有两个公式,(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公式;(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公式。前者将第一个(起主要作用的)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单独提出并与第一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相乘,后者则不将其单独提出来运算,与百分比无关。问: 那在设计中两种组合都可以了?但两种组合得到的结构设计的基本目标:是满足结构的“可靠度”;2、结构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3、结构的可靠性:是结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总称”。二、为使达到以上根本目标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基本理论包括了:1、“两大状态”,即与结构安全性相关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与结构适用结果相差较大。在设计中如何选取呢?请教授答复为盼。答: 从提问的内容来看,有必要先明确一些逻辑关系,才能理清脉络。一、根据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基本理论:1、性、耐久性相关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2、“三大要素”,即“作用A、作用效应S、抗力R”。三、你所问的问题,属于与结构的安全性相关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中如何求解“作用效应S”的问题。1、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基本表达式为RS,即“结构抗力R”应“作用效应S”,这样,结构就是安全的;2、求解作用效应,有个“最不利原则”。将“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与“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的结果进行比较,何者为最不利即取何者,只用这样才能实现RS。问: 当柱子内的钢筋偏位(内偏)很大时,该怎么处理?把它往外弯可行吗?,对结构有影响吗?当钢筋往外偏超过1/6时,能否也象上面那样往里弯些?当都不行时除了植筋还有什么其它处理措施?答: 我对施工误差标准不熟悉。从严格保证质量的角度来看,误差超过规定限度,就应返工,否则不会记取教训,有了一次,还会有第二次。当然,如果只有补救一条路,办法肯定有多种。例如做“枪刺”柱(钢筋保持竖直,但柱截面出台),或钢筋稍弯后走顺均可,但需要进行局部甚至整体受力验算,不能只进行施工“补救”了事。总之,需要具体工程的设计者予以配合,出具有效的变更文件。问: 03G101-1p65页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中端支座上部伸入支座长度是否还要求达到Lae锚固长度?.答:当弯锚时,其受力机理在弯折部位开始发生与完全直锚不同的变化,对于非框架梁L,弯锚时满足平直段长度和直钩段长度要求即可。至于两段加起来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Lae则无关宏旨。问: 有人说在柱中1/3内不能有焊接头,在96G101图中为不小于Hc/6 hc 500(除了03G101我就这本),而在03G101中底层为不小于Hc/3 hc   500,为什么在03G101中有这么大的变化,能不能简单说明一下原因?答: 底层承受的横向地震作用最大。没有在柱中1/3范围不准连接的规定,相反,连接区正在此范围内。问: 剪力墙墙门洞高度范围的独立暗柱要否设置水平筋?答: 不设置,因为独立暗柱全高范围已设箍筋。问: 因为暗柱箍筋不能代替墙体水平筋,当门洞较多时,独立暗柱也很多,整道墙体只有连梁处有水平墙筋,这样的水平配筋是否可以抵抗地震水平力,这种墙体是不是应在长向剪力墙上发生。答: “独立暗柱”实际上已经不是“暗柱”,在门洞高度范围是“明柱”,采用箍筋抗剪即可。问:    柱平面图中表示在38.5m处柱筋由下面的直径22变成25,采用变径套筒在38.5m楼面以上按照03G101-1第36页的机械连接形式连接(附图中的理解二),此方法的部位行吗?答: 不可在38.5m楼面以上连接,应在该标高以下的楼层连接,且应避开非连接区,详见修正后的03G101-1第36页注5。问: 框梁上部纵筋是否应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再加弯锚使其满足锚固长度要求?答: 图集上有此明确要求。问: 关于抗震楼层框架梁上部纵筋端支座锚固问题:例如:C30砼,螺纹钢筋直径20,KZ断面hc=600mm,三级抗震。则laE=31d=620mm,0.4laE=248mm,15d=300mm。按构造要求,锚固长度直锚为250mm,弯锚为300mm就能满足要求,但直锚加弯锚长度为550mm,小于620mm,不能满足要求的锚固长度。请问,该处钢筋应该锚固多长?答: 按“伸至柱对边纵筋内侧”的要求,直段长度应为:600-30(柱纵筋保护层厚度)-柱纵筋直径-30(最小钢筋净距),然后,加弯钩段15d。问: 柱子钢筋变径(柱筋由小变大),可否在正常图示接头处采用变径套筒,转换成大直径的钢筋.答: 这里的“正常图示接头处”是指哪里?直径上比下大时,要在下面一层连接。问: 请问当两梁垂直相交时(呈形,两梁互为支座),应如何布置两相交部位的梁的箍筋?梁(框架梁)一端与柱刚接,另一端以另外一框架梁为支座,该梁还属于KL吗?答: 两基础梁垂直相交,不等高时,高者箍筋贯通设置;等高时,顶部钢筋在上的基础梁的箍筋贯通设置。一端与柱连接,一端支于梁上,这种梁与单根柱构不成框架,实际上不是KL。如果编号为KL,可在与柱相连一端按KL构造,另一端按L构造。问: 梁一端与柱刚结,另一端以剪力墙(暗柱)为支座,还属于框架梁吗?答: 属于框架梁。柱与墙均为直接抵抗横向地震作用力的构件,梁不直接抵抗,但由于与柱刚接,柱与墙的横向位移通过梁柱或墙柱节点迫使梁参与耗能,从而间接参与抵抗横向地震作用力。问: 03G101-1第65页中上面的梁图中底筋在支座处的锚固,是否只需满足该图中的12d(弧形按括号内的la除外)就可以了,还需要满足“梁宽的一半加5d”和“第33页”中的注3的不得小于250mm么?也许处于设计的角度来考虑当然要取大值好了,但站的立场不同,实际操作中考虑钢筋损耗就有点区别了。所以请您给个说法,谢谢!答: 非框架梁下部钢筋在支座位置受压,不必套用33页“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规定,也不必附加“过中线+5d”的条件问: 剪力墙竖向钢筋根数计算时,我套用箍筋根数计算原理,从暗柱主筋侧边过来5cm开始计算,但甲方不同意,认为应该从暗柱主筋过来一个10cm(剪力墙竖向钢筋间距)开始计算。请教您,应该从哪开始算起?有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或规范规定?答: 1、暗柱里面有暗柱的竖向钢筋,因此没有必要布置墙身竖向分布筋。 2、剪力墙墙身第一根竖向分布筋在距暗柱边沿1/2竖向分布筋间距的地方布置。问: 引用您在“陈教授答复(二)”中答墙问题四的一段话:按照我国施工实践中的传统做法,局部无间隙(纵筋搭接或箍筋局部重叠)的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如果严格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360度握裹,不应该允许有无间隙的并列钢筋,请参看35页右上角构造)。由于转角部位存在比较密的箍筋,如果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在阳角位置设搭接接头,则难以保证局部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钢筋混凝土中将形成多条贯通内缝,当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在此关键部位发生破坏。我的疑问就是:是不是在实际施工中纵筋搭接如果不按传统的三点绑扎法将搭接部分的钢筋紧紧绑扎在一起,而是在两根钢筋之间预留一定的间距,这样的话钢筋搭接的效果还要好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在施工中对钢筋搭接的绑扎的要求岂不是不用那么严格。答: 搭接连接的实质,是混凝土做“媒介”分别粘接两根钢筋,如果两根钢筋离开一定距离(英国人的做法),效果肯定更好一些。但是我国的传统做法允许(其实是要求)两根钢筋紧挨在一起,所以搭接长度比较长。如果按英国人的做法,在国内反而找不到依据了。问:  我单位施工的一幢高层建筑,转换层为1.52.4米厚的钢筋砼板。钢筋的锚固长度如何计算?混凝土等级为C55。目前的计算按照上下钢筋弯锚部分搭接36d,是否妥当?本工程采用的图集为00G101!答: 00G101和03G101-1均不适用于转换层。硬去用是盲目扩大使用范围,是不应该的。转换层处的锚固构造应由具体工程的设计者提供。问: 规范协定: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接头(指机械或焊接接头)不应设置在梁端箍筋加密区。对于按抗震设计的框架梁,下铁是否也应避开梁端箍筋加密区,这样与下铁在支座三分之一跨内连接的要求似有矛盾。答: 对抗震框架梁下铁,03G101-1未做在支座1/3连接的规定。在修正内容里仅增加要求按规范掌握的一条内容。问: 再次请教,抗震设计的框架梁下铁接头设置在什么位置更为合理?答: 根据规范要求,非框架梁和非抗震的框架梁可在近支座1/3跨度连接,抗震框架梁可在此范围但要避开梁端箍筋加密区。问: 楼层框架梁或框支梁在端支座(墙柱)处通常有三种情况.一(直锚);支座很宽,钢筋直接进入支座大于或等于Lae.不用弯钩.二(弯锚);钢筋伸至柱对边,再15d构造弯钩,平直段已大于0.4Lae.但总体进入支座的锚固不足Lae,此时弯钩不必加长吧?因为在端支座处钢筋弯锚与直锚不同,弯锚时平直段只要大于0.4Lae再加上15d的构造弯钩就符合图集要求. 三(弯锚);钢筋伸至柱对边,再15d构造弯钩,平直段根本不足0.4Lae(在剪力墙结构中一般为200,现在深圳的高层住宅中通常为剪力墙结构).总体进入支座的锚固同样不足Lae,此时该作如何处理?00G101中有加横向短筋一说,03G101中没有.我认为03G101中有很多地方不够详细,如这个的问题,这种问题在施工中过程中经常成为争论的焦点.加上很多人的理解不同,所以就很难明辨是非了,盼解!我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工程为短肢剪力墙-筒体结构。墙体厚度200连(框)梁以墙为支座,大多情况下弯锚时,平直段根本达不到0.4Lae,最后监理(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结构师)意见是伸至对边即可,也就是175mm。陈工曾经回答说,0.4Lae如果不能保证,可以代换纵筋减小直径,而宽度200的梁支座处钢筋间距已经很小了。答: 这是一个没有解决好的普遍问题。如果不影响使用空间效果,在梁端局部加厚墙体变可满足要求,但尚无统一做法。问: 在钢筋施工中可否为了施工方便在下料的时候把保护层减多点?答: 比如说在地梁中,图纸要求是3公分,而我们下料时为了施工方便,也为了安全期间,把保护层改为7公分。也是怕工人在绑扎钢筋时保证不了保护层!因为还有箍筋和拉筋!答:必须保证构件的有效高度,否则将影响构件的抗力,减小其安全度。问: 1.悬挑梁中纵筋锚固为何只有LA,而没有LAE,是否悬挑梁不分抗震与非抗震.2.框架梁锚固中如果在柱中需锚775MM,而柱宽只有750MM,是否也需要进行弯锚,弯钩为15D.答: 悬挑梁属非框架构件,一般不承担地震作用的分配。边柱与中柱要求不同,边柱需要弯锚。问: 我施工的工地有一根8跨的框架梁,在上部贯通筋下料时出现这个题“我们下料时必须尽量满足9米或者12米。可是如果两边端支座主筋如果弯铆部位大于其所在柱的一半时,就会出现很多废料。如果不按规范,不过柱中的话,就不会出现废料现象。请问:可以这样做吗?答: 这事可请具体工程的设计师来解决。问: 当楼层框架梁的纵向钢筋直锚大于la且0.5hc+5d时,纵向钢筋也要伸至柱外边(柱纵筋内侧)吗?还是这三者取大值?根据规范规定,要伸至柱对边。其实我认为直锚长度大于lae且大于0.5hc+5d时,就不用伸至柱对边了,直锚长度小于lae时,才需伸至柱对边再弯锚。是不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求梁的纵向钢筋伸至柱对边?为什么还要做出直锚长度0.4la的规定?有人认为直锚长度=0.4la就可以了!答: 混凝土结构中,需要用概念设计和模糊控制方法解决大量问题,其原因是钢筋混凝土材料构成的结构与构件是非均质连续体(如墙、柱)或非均质且非连续体(如带裂缝工作的梁、板)。结构靠计算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大量的构造问题要靠试验研究,而恰恰在混凝土结构的足尺试验方面存在很大不足。混凝土结构的任何部位都不存在精确解,只存在近似解,即便是2000年新规范所依据的比较先进的理论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其概率亦为近似概率。由于是近似解,所以要稳妥。规范中的几乎所有计算公式用的是“”号,而大学教科书中的公式普遍是“”号,仅此便可反映理论与实践的差别。问: 关于37页与55页的锚固,标准图上为柱子钢筋在梁的钢筋之上,施工中:1是钢筋较密不好施工,2是若在梁筋上面会使梁的截面加大,如何解决?再有施工单位把柱的钢筋锚固在梁的钢筋下面,是否可以? 答: 37页的A、B、C构造与55页的构造应同时对应满足,D、E构造与56页的构造应同时对应满足。问:  1 桩芯用C30无收宿细石砼填芯,其砼可否参入微膨胀外加剂UEA.?这个是无收缩的吗? 2 柱钢筋的保护层本来是用预制砼块来绑在柱筋上的,现在钢筋工提出是否可以用直径6毫米的钢筋焊在箍筋上来做保护层?如果不行,有什么理由?答: 1.可添加UEA,但控制置换量到不收缩程度即可。问: 箍筋本来直径不大,施焊时会咬去一块,同时残余应力会影响强度的均匀性。现在施工中的做法是另外加一箍筋专门用来焊保护层的,与柱箍筋放在一起,并在四个边角和边中间都用直径6MM的钢筋焊做保护层.请问陈教授这样没有什么影响吧?这种做法是否可行呢?答:可以。你们在施工现场,为什么自己不做些小发明呢?不要小看这些简单、实用的小卡具,经常可以解决大问题。问: 37页的柱的锚固长度与55页的梁的锚固长度是否必须同时满足?  答: 分别满足。问: 03G101的37页,给出了两种柱顶纵向钢筋的构造,如果采用第一种,我把它认为柱筋锚入梁中,对应的做法就是55页的做法,此时梁筋弯到梁底,柱筋自梁底向上1.5Lae。如果,梁高800,柱宽500,柱筋20,设计要求Lae为36d,那么,柱筋锚入长度为1080mm,柱筋的弯锚长度只有280,刚刚过柱中心,对这种情况,我感到难以理解。对照00G101,它的要求是柱筋弯锚过柱子后,还要1.5倍的梁高度。对此,青来教授请指教。谢谢答: 03G101-1关于框架顶层端节点的构造,基本完全遵照新规范的规定,在实践中已经发现若干问题。现在来看,如果水平段只有280,因大于12d,所以按此构造没有问题;如果小于12d,就应按D节点了。你所提及的关于以往框架顶层端节点的构造做法问题更多,简单说一下:以往框架顶层端节点构造设计的基本前提有两个,其一:在结构设计上必须满足“柱端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应大于梁端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从而保证塑性铰可能出现在梁端而不是柱端;其二:在构造设计上必须满足“梁端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应大于柱纵向钢筋弯折延伸入梁内切断点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从而保证塑性铰出现在不是紧靠节点的梁端,以免对节点造成破坏。关于以往采用的一级抗震等级框架顶层端节点的构造,是在两个基本前提下建立起来的,但是,二至四级等级以及非抗震框架顶层端节点的构造却又隐性否定了同类事物的两个基本前提。例如,柱外侧纵向钢筋弯折过节点延伸入梁,而梁上部纵向钢筋弯折到节点底部但不延伸入柱,很难实现“柱端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应大于梁端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从而使塑性铰可能出现在柱端而非梁端,基本否定了第一个基本前提。再如,柱外侧纵向钢筋延伸入梁内过长(1.5倍梁高),很难保证“梁端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应大于柱纵向钢筋弯折延伸入梁内切断点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使第二个基本前提也不复存在。更明显的缺憾是,二至四级抗震等级以及非抗震的构造,在基本否定一级抗震等级构造前提的情况下,却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逻辑前提,只是承认了破坏将发生在柱端而不是梁端,因而违反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上两个基本前提对保证结构的安全“似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其适用条件因结构的不同部位应有所区别。对于框架的各层楼层部位,如果在节点部位或柱端产生塑性铰,对结构是危险的;但对于屋面部位即框架结构的顶部,无论塑性铰产生在梁端还是柱端,顶层框架都不会退变为机构,如果能够保证节点“不散”,塑性铰即便产生在节点区域,也不会使顶层框架退变为机构。由此可见,原先假定为正确的第二个基本前提,(在构造设计上必须满足“梁端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应大于柱纵向钢筋弯折延伸入梁内切断点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从而保证塑性铰出现在不是紧靠节点的梁端,以免对节点造成破坏),对框架顶层端节点的适用性值得反思,值得商榷。02新规范关于框架顶层端节点配筋构造的新规定,是对89规范实行期间我国设计与施工界关于此类构造的否定。工程技术的突出特点,就是有很强的实践性,任何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无一例外地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否定以往关于框架顶层端节点的配筋构造的起因,正是在实践中发现了问题。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以至无穷,是科学技术人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道路。现在推出新规范的框架顶层端节点的配筋构造,必然要经受实践的检验,也必然在今后的实践中完善和提高。问: 03G101-1图集第67页有“KZL、KZZ配筋构造”,但是前面有关梁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都是关于KL和L的,现在的问题是:对于KZL有没有“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规定?我认为,KL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方法能适用于KZL。例如“集中标注”的上部贯通筋和上部贯通筋,“原位标注”的左支座和右支座的标注等,在“形式上”都适用于KZL,只是具体的“解释”不一样:KZL的第一排上部筋是贯通,而不是断于Ln/3处;KZL的第二排上部筋伸出Ln/3,而不是伸出Ln/4  。至于KZL侧面的纵向受力钢筋,也可以按照“抗扭钢筋(N)”的形式来标注。所有这些KZL与KL不同的内涵,均可以通过梁的编号来加以识别。您说对吗?答: 属于本标准设计尚未包括的内容,可以借鉴框梁标柱方式。之所以让设计者费些工夫,目的是加强框支梁柱的设计意识。问: 最近的一个工程,为短肢结构,(除电梯井处有和暗柱相连的剪力墙外,其余均为短肢柱)结构总说明有一条说:所有剪力墙与楼板连接处,墙内均设构造暗梁,请问这种情况是否短肢柱处不需设暗梁?答: 暗梁要完全圈过墙体,与连梁搭接。短肢剪力墙类似异形柱,不太可能出现剪力墙可能产生的斜竖向裂缝,因此,设置暗柱的意义不强。问: 1、框架梁我们采用对焊连接,钢筋下料时发现如果上筋在跨中搭接,下筋在支左处搭接,出现的废料相当多,请问陈教授能不能“上筋在跨中1/3范围内对焊,下筋在支左处1/3范围内对焊,有没有接头率要求?”2、我单位施工的地下车库楼板厚350,上下铁配筋均为25100,为了减少钢筋废料,上部负筋可否在负筋端头1/3L0(跨内净挑尺寸)范围内按50%接头率对焊连接?答: 1、“上筋在跨中1/3范围内对焊,下筋在近支座1/3范围内对焊”,是非抗震的规定,且有接头率不超过50%的要求;当抗震时,对焊点还要避开梁箍筋加密区。2、最好在跨中,实在避不开,建议再减小接头百分率。问: 现浇钢筋砼板的上皮负弯距钢筋的锚固是否按03G101-1中的la,上皮负弯距圆钢钢筋深入支座弯锚后还要180弯钩吗?答: 是la。要180度弯钩。问: 那为什么设计图纸上板的负弯距筋画的弯锚都是直的(包括一级钢筋)?图纸上板的“扣筋”(板的负弯矩筋之一)的两条腿(直钩)都不弯180度弯钩。答: 板扣筋(光圆钢筋)在施工界的习惯做法是不加弯钩,跨内端这样处理没有问题,但在端支座就要看原设计假定。如果设计的端支座负弯矩筋为构造配置,则可不加180度小弯钩;如果端支座按刚接考虑(如以剪力墙为端支座并按刚接),则宜做180度小弯钩以保证满足锚固要求。因光圆受力钢筋尽端弯180度小弯钩是常规做法,因此制图时一般省略画小弯钩。估计若干年以后,光圆钢筋会退出使用(十几年前发达国家如日本就已经采用螺纹钢筋做梁的箍筋)。问: 1.框架梁我们采用对焊连接,钢筋下料时发现如果上筋在跨中搭接,下筋在支左处搭接,出现的废料相当多,请问陈教授能不能“上筋在跨中1/3范围内对焊,下筋在支左处1/3范围内对焊,有没有接头率要求?”2.我单位施工的地下车库楼板厚350,上下铁配筋均为25100,为了减少钢筋废料,上部负筋可否在负筋端头1/3L0(跨内净挑尺寸)范围内按50%接头率对焊连接?答: 1.“上筋在跨中1/3范围内对焊,下筋在近支座1/3范围内对焊”,是非抗震的规定,且有接头率不超过50%的要求;当抗震时,对焊点还要避开梁箍筋加密区。2.最好在跨中,实在避不开,建议再减小接头百分率。问: 我们唐山地区为8度设防抗震区,框架梁底筋,到底能否在靠近支座1/3处对焊连接,如果不能,连接位置应在哪里?多谢指教!答: 在近支座1/3净跨范围能焊接,但要避开箍筋加密区和控制接头百分率,上次已经答复。问: 1. 03G101中框架梁钢筋底筋示意均为在框架柱内搭接,请问是否可以在跨内对焊连接,如果可以,具体位置在什么地方,接头率为多少? 2.上述问题在02系列图集<02G02>图集中P12页中有详图,该详图中框架梁钢筋底筋,对焊连接点在距框架柱柱边=1.5hb且=500mm处,请问该做法是否可行?如果可行是否将03G101图集补充1页钢筋连接详图?答: 03G101-1关于这方面的修正内容为加注:“注6、梁下部纵向钢筋的连接应按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6.5.1和6.5.3条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问: 您在谈及钢筋锚固时提到的“足尺”概念能详细地解释一下吗? 答: 既为实际尺寸。问: 螺纹钢弯折135度角会不会对钢筋性能产生影响答: 要求按规定的半径弯折。问: 请问机械锚固中是螺纹钢筋弯折135度吗,那梁筋锚固当不能满足LAE时可否用此方法.而不用0.4LAE再加15D弯钩答: 可以。问: 框架结构工程中,实际未按图集中框架梁的纵筋锚固在柱中,当直锚长度不足时,水平长度大于LAE,加弯钩15D,而是水平长度加弯钩长度之和等于LAE,(其中水平长度为0.7LAE)是否会对结构有影响,应如何补救(对钢筋)请答复答: 由于没有“足尺”试验资料,究竟有何影响并不肯定。问题主要出在没有按“规则”办。如何补救?可以请具体项目的结构设计师出方案,设计者有这个权利。问: 请问框架结构中梁钢筋锚固未按图集中,直锚长度不足时弯勾长度应为15D,而是水平长度加弯勾长度之和为LAE,是否会有影响,应如何补救(对钢筋)答: 由于没有“足尺”试验资料,究竟有何影响并不肯定。问题主要出在没有按“规则”办。问: 请问陈教授,03G101-1中对现浇板的施工大样未做规定,物别是对板的支座锚固长度及弯钩长度、保护层厚度等未进行规定,是否有可参照的大样。答: 保护层厚度已有规定(查表),现浇板标准图集的编制已经有计划。问: 请问陈总,现浇板的构造标准图集何时能出版?答: 现在还说不准。问: 现在在施工中要求板锚固弯锚后180度弯钩都不被接受,而设计院也都没有要求。 框架结构中板锚固在梁中也要弯锚后180度弯钩?(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要求“板与梁整体连接时,执行la弯锚后180度弯钩”) 答: 钢筋与混凝土能够共同工作的诸多条件中,有两个条件非常重要,1、两种材料的线胀系数接近,2、两者之间存在粘接力。线胀系数接近并不等于相同,如果再考虑上混凝土干缩变形等因素,钢筋与混凝土的变形差还是明显存在的。当两者间的粘接力不足以抵抗两者的变形差时,其变形差积聚的能量将在钢筋尽端释放(产生滑动)。变形钢筋与混凝土的粘接主要是机械咬合力,而光圆钢筋的机械咬合力很小,直放光圆钢筋端头要求加180度弯钩就是加强端部的机械锚固,防止端部产生滑移;但加90度弯钩后,情况要好一些,但能否取消尽端180度弯钩,还需要经过试验验证。问: 在03G101中提到如有防震要求时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100mm,但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6.3.8条第二款则说明:抗震等级为一、二、三、四级时,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分别为(6d,100)、(8d,100)、(8d,150)、(8d,150)各自的较小值。这如何区别使用?答: 03G101-1第40页注2规定的箍筋间距5d、100,指明“应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与GB50011-2001表6.3.8-2的规定适用对象不同,请仔细查阅。问: 03G101图集里屋面框架梁构造,如屋面梁悬挑,柱子的锚固是按中柱,还是边柱锚固呢,还要悬挑梁钢筋是直锚到屋面梁里,还是弯锚到边柱里呢,特请教陈教授,望答复。答: 应按边柱,屋面框架梁柱端部节点按标准设计照做。悬挑端不考虑参与吸收地震能量,具体处理方式是将悬挑端整体降低50至100,这样其上部纵筋可以锚得进去,降低部分有现浇混凝土板补起。问: 是不是可以把悬挑梁的上部纵筋按1.5的悬挑梁长锚入梁内呢。答: 按纯悬挑梁即可。问: 如果将悬挑部分整体低50-100,这样纵筋的保护层是不是太厚呢,那样还有可能看得见裂缝!这样可以吗?答: 上部如果有现浇板的话,板负筋可控制裂缝的开展。问: 基础梁上部钢筋能不能在框架柱下进行锚固或搭接(在实际很多图纸上基础梁在框架柱两边钢筋直径不同而在此进行接头,并且没有错开)吗? 答: 可以搭接,但不是锚固,因为柱根不是基础梁的支座。问: 那搭接的部位、面积是否按框架梁要求去做呢?答: 基础梁顶部钢筋可在柱左右各1/4跨度范围内连接并控制接头百分率;底部钢筋可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连接。问: 剪力墙柱顶钢筋是如何构造的,是否和框架柱一样有角柱、中柱和边柱之分?其锚固搭接长度如何计算?答: 标准设计中注明按框架柱的那些墙柱按抗震框架柱,未注明者按墙竖向钢筋构造。问: 1.柱筋电渣压力焊的接头部位箍筋需要加密么?怎么计算加密范围?若是绑扎搭接的,加密就绑扎搭接范围内就可以了还是两头有一定的外限?2.现03G101-2已出版,与03G101-1出入大么?施工是否按设计要求的即可还是采用新版的图集?答: 1.搭接长度范围箍筋加密的目的是增大混凝土对钢筋的粘接强度,焊接是一个“点”,不是一个“长度范围”,加密不起什么作用。2.03G101-2是与-1完全不同,是板式楼梯的平法国家标准设计。问: 陈总03G101-3.4什么时候出?答: 明年上半年与下半年。问: 请问陈总,00G101-3和-4分别是啥子内容呀?答: 筏形基础与地下室结构。问:  砖混的加构造柱,遇到有转角的丁字墙 ,按要求构造柱一边要长1米的拉筋, 拉筋与墙转角加的钢筋是否互不影响,能少加吗? 如过是直的能合而为一吗? 如果两根构造柱之间有2米 可否做成通长的。“墙拉筋要先砌入墙中,构造柱后浇。两构造柱相距2米,墙拉筋自然拉通。有的拉结筋是构造柱先浇筑砼后留出一小段长钢筋,以后开始砌体时(填充墙)再焊长。答: 这样处理,砌体结构的整体性要差一些。问: 设计中就天然地基深度修正的基础埋深d出现分歧,存在不同观点:(1)当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之前完成时,可自填土地面算起,不应从天然地面算起(过于保守)。该观点认为:深度修正与基底持力层土类别及基底以上土重度(浮重度)有关,而与基底以上土类别或是否密实无关。(2)只有填土压实固结后,方可自填土地面算起;否则,即使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之前完成也不能自填土地面算起,而应从天然地面算起。该观点认为:只有填土压实固结后,对持力层土层有“加固”作用。我认为观点1符合规范规定,但未能说服观点2,因其对同样的规范条文存在不同的理解。特请教您,望从中得到佐证。答: (1)前半段不对,后半段(观点)有道理。问题出在规范中所指“填方整平地区”并不意味着“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之前完成”,这不是同一个时间概念,不完全是同一个小前提,非同一前提下相题并论易生疑义。另外,形式逻辑的排中律要求:“要么A,要么B,不能既非A亦非B”。GB50007-2002第5.2.4条对基础埋置深度d的解释不太满足排中律。(2)前半段对,后半段(观点)所提“加固”不太准确。问: 有地梁的建筑物首层柱子加密箍高度如何计算?答: 地梁顶作为“嵌固部位”,按40页做。问: 请教两个问题:1.如果次梁的端支座是框架梁,且次梁的面筋在框架梁面筋的上面,那么,次梁平直段(直锚部分)算不算锚固,因为次梁面筋上面只有一层素混凝土。2.剪力墙开洞(小于800mm)时,被截断的剪力墙分布筋加15d的弯钩后是否需要包住补强筋?水平分布筋与竖向分布筋的做法是否一样?答: 1.次梁端支座的负筋是构造设置,走“表皮”尚可,但要有弯钩“扎入”主梁中。2.要包住补强筋。问: 图纸设计,基础梁做法参照框梁,但构造方向上下相反.钢筋工提出如果严格按照跨中(支座)1/3范围内接头,产生料头太多.能否只控制同一截面接头不超过50%,既接头错开,然后采用9米定尺接长,而接头的部位不控制.监理也同意,理由是对焊接头可看作是一根钢筋,  只要控制搭接接头部位满足跨中(支座)1/3范围内接头就行.我想问:1 基础梁是否可以不考虑跨中(支座)1/3范围内接头的规定.直接接长.2.  筏板筋存在同样问题,工地上的做法是只控制同截面接头百分比,错槎后9米定尺接长,不控制跨中(支座)1/3范围内接头.3. 设计基础梁700*1000筏板厚400,未设置梁侧筋,(101规定梁高>450应设置)是否是设计上漏项. 陈教授说过,G101-1未考虑基础部分的节点构造,设计人员根据101-1平法规则设计基础是应用的不合理扩展.在我最近看过的图纸基础都存在这些问题,图纸对于主体上部节点构造根据不同部位有很多祥图,而基础虽然采用平法设计标注,但节点构造祥图很少,所以每次图纸会审,基础部分的问题最多.陈教授能否在网上发布一些关于平法设计的思路,应用,及适用范围方面的文章.答: 1. 基础梁底部钢筋要求1/3至1/2必须贯通,贯通筋在跨中1/3范围中任意部位连接。按框架梁上部筋构造不合适。2. 筏板底部钢筋要求同1条。3. 是漏了。请耐心等三、四个月左右时间,筏形基础平法国标可用于设计与施工。问: 基础梁底部钢筋要求1/3至1/2必须贯通,贯通筋在跨中1/3范围中任意部位连接。1/3至1/2区域具体是指整道梁的1/3至1/2?这点我未搞明白 再麻烦陈教授一次答: 1/3至1/2是钢筋的截面积。问: 柱子竖向受力钢筋在同一楼层内是否可以有2至3个焊接接头(一个电渣压力焊接头,1至2个闪光对焊接头)?如果可以是否只要遵循接头错开的规定即可?答: 同一根钢筋在同一楼层不可有两个焊接点,不可以把一些短钢筋头都拼凑在一层内的一根钢筋上,结构忌讳琐碎。问: 框架连续梁中上下纵向受力钢筋采用闪光对焊焊接,其接头的位置是否应必须遵循03G101-1第54页中框架连续梁绑扎搭接的位置要求?还是只满足接头错开的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13、14、15页的规定)就可以在任意位置采用闪光对焊?答: 不是必须,而是尽可能避开受力较大区域,并严格保证焊接质量和控制接头百分率及错开距离。问: 如果一个工程是大面积筏板基础,只有单纯的短肢柱(墙柱)承重,没有纯剪力墙墙身时:连梁侧面纵筋应如何布置?是否还需要考虑00G10第20页第三条"梁高大于700时"规定?00G101第35页注:侧面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如果连梁两侧墙柱的水平分布筋直径或间距不同时,应按哪一种配置?答:按梁侧面构造纵筋的规定。问: 请问陈教授,在筏板基础施工中,柱子钢筋的锚固是从基础梁上部开始计算还是从底板上开始计算。答: 从梁上部开始计算,但要求插至基础底,且梁比柱窄时必须加侧腋。问: 陈教授:00G101第45页非框架梁配筋构造图中:图示上部钢筋有150的搭接长度适用于哪种情况?梁为单跨时,如果上部钢筋是通长,其长度=梁净长+2×锚固长度,对吗?答: 1. 150不是搭接长度,是架立筋与受力筋的“构造交错“。2. 不完全对,两端锚入支座还要求过柱中线+5d。问:  在2.2.2条第六款:“.,柱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且抗震设计时,在绑扎加密区箍筋间距(应避开柱端加密区)小于5d且不大于100.。”在这款中的两个加密区如何区别对待,平时遇到钢筋绑扎时大多发生在柱与楼板的交接处,可以说就是柱端处了。若是不需作抗震设计时又当如何处理?答: “柱端加密区”是抗震构造术语,绑扎加密区无论是否抗震都必须要。不需抗震如果在柱端绑扎,就在柱端加密,因不存在抗震要求,

    注意事项

    本文(《钢筋平法解答》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wuy****n9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