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78542448
资源大小:16.5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学问与技能: 1认读十个字,能正确读写“傲慢、高傲、虚心、神气、懊恼、相提并论、理睬、荒芜、惊异、光滑、朴实、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连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学习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特长和自己的短处。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积存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2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根底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3在理解、感悟有关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词句的根底上,把词语积存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脆弱,懂得多发觉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连续运用联系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根底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学习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特长和自己的短处。 三、教学策略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主要通过对话绽开情节、推动故事的进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详细、生动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使角色形象更加鲜亮突出。通过对话的形式,更能体会出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脆弱,从而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觉别人的特长,正式自己的短处。教学时可以实行如下策略: 1表达课堂已有技能的运用,连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到了方法,才能将学问变成自己的。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根底上,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表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学生思索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在熟读的根底上促使学生之间进展提问质疑、相互解答,鼓舞学生说出感受和见解,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忆课文内容 1齐读课题,了解人物。 2复习词语,回忆内容。 (1)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词语吧。 出示课件: 铁罐 傲慢 讽刺 高傲 轻视 愤怒 陶罐 虚心 争论 兴奋 和谐相处 (2)提问:你们发觉这第一组词是描写谁的?另外一组呢? (3)你们能抓住这两个主要人物的表现,借用上面的一些词语,说说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设计意图】回忆整体,通过词语找到对应的角色,既复习了词语,整体感知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特征,又回忆了课文内容,熬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力量,向学生渗透了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的方法。 (二)抓词质疑 1自读课文,了解事情起因。 2初步理解“讽刺”的意思,说说你理解词语的方法。 3质疑。 提问:看看这句话,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出示课件: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 预设:铁罐为什么讽刺陶罐? 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 陶罐面对铁罐的讽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设计意图】在对词语、课文内容的质疑过程中,对阅读产生兴趣,在下文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稳固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方法。目的是在阅读中带有学习任务,调动阅读兴趣,扩展思维,强调思索中阅读。 (三)围绕质疑,以读促悟 过渡:你们的问题真有价值,我们只要运用一些读书的方法,把文章当中两个人物的对话读好,信任同学们的这些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 1指导朗读第一组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高傲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虚心地答复。 “我就知道你不敢,软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视的语气。 (1)学生朗读后追问:听出来了吗,这是一个怎样的铁罐?高傲。 (2)提问:什么是高傲?你们想一想,高傲的铁罐会怎样说呢?谁来演一演? 【设计意图】从固态阅读中解脱,将任务性阅读变为动态的表演,深入体会铁罐高傲的语气,多种感官的参加,使师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增加学生的参加率,带动课堂气氛,提高效率。 预设:朗读时学生关注“碰”。 追问:你关注到铁罐说的话中的“碰”字。想一想:铁罐,为什么让陶罐跟它碰呀? 小结:坚硬是它的优势,陶罐怕碰这是它的劣势。你是不是比陶罐坚硬你就看不起人家呀!看来“碰”这个字能表达出铁罐的高傲。 自由读。 预设:朗读时学生关注“陶罐子”“铁罐兄弟”。 追问:你关注了铁罐对陶罐的称呼,它叫陶罐什么?你听出了什么?陶罐怎么答的呢?你自己读读陶罐说的话。听出了什么?虚心。 为什么虚心呢?易碎。 观看这两个词:高傲、虚心。(反义词) (3)分角色朗读第一组对话。 2学习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 接下来铁罐又是怎样讽刺陶罐的呢?陶罐又是怎样答复的呢?要想读好,我们就要像刚刚那样,边默读边拿起笔来把表现它们各自特点的关键词圈圈画画,体会体会。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汇报沟通,随机指导。 (2)其次组对话。 “我的确不敢碰你,但并不是软弱。”陶罐争论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久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在学生沟通时,对“轻视”一词和陶罐所说的“盛东西”加以分析和指导。 出示课件: 陶罐认为自己是用来_,而铁罐却认为自己是用来_。 小结:盛东西。 (3)第三组对话。读出铁罐和陶罐的不同语气。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谐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耻辱,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4)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梳理内容,解疑悟理。 (1)联系上下文再解“讽刺”。 (2)大家看看,铁罐的心情有哪些变化啊?你从哪些地方发觉的? 神态的变化:高傲、带着更加轻视的神气、愤怒。 称呼的变化:陶罐子、软弱的东西、你算什么东西。 标点符号:铁罐的话都用了叹号,说明布满气焰,语言尖刻。 指名读,读出铁罐的薄情。 【设计意图】在同一事物身上,用不同的名称描写,显示出说话的人的感情变化,这一次次名称的变化,可以使学生体会出铁罐越来越看不起陶罐,怒火越来越大了。同时也让学生留意到标点的恰当使用也能在心情的表达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铁罐子为什么经常讽刺陶罐?陶罐又为什么面对铁罐的讽刺不急不恼,最终不理睬它呢? 评价: 铁罐只看到了自己的特长,拿自己的特长去比陶罐的短处。所以,铁罐傲慢。 陶罐从始至终明白自己的短处,也能看到自己的特长。所以,陶罐虚心。 (四)拓展写话,提醒道理 过渡:御厨中的争吵临时停下了,但事情可没完毕。随着时间的消逝,斗转星移,春去秋来很多年月过去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人们再一次发觉了陶罐。读读课文十至十七自然段,你又读懂了什么? 2拓展写话,提醒道理。 假设此时的铁罐子会说话,它会_地对陶罐子说:“_”。 而陶罐子又会_地对铁罐说:“_”。 【设计意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设想的情节,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熬炼语言的表达,抒发内心情感。 (五)布置作业 1假如让你们也选两个动物写一写,你们会选谁和谁呢?它们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2小练笔:编一个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