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好学好少年事迹材料.docx
勤奋好学好少年事迹材料 勤奋好学好少年事迹材料 1901年春天,泰来刚过两岁,全家四口,就来到安源煤矿。张光斗当了洗煤台文书,矿上安排了住房,生活算是安定下来了。但是矿区没有学堂,连私塾也没有。小泰来和姐姐泰临的教育成了大问题,就在泰来四岁多、泰临七岁多的时候,父亲张光斗就成了他们的第一任家教老师,以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为教材,从识字开始,以后又学唐诗、宋词。张光斗白天上班后,母亲薛氏就督促姐弟俩复习功课,抄书或默写,小屋子里经常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但好景不长,1906年春节期间,张光斗突然病倒,救治无效,年仅36岁就去世了。在萍乡无依无靠没有经济来源的薛氏,只好带孩子重返故乡常州。在张绍曾的帮助下,薛氏到张家帮佣,小泰来进入在贞和堂设立的私塾去读书。私塾老师是一个戴老花眼镜的秀才,所教的课也离不开四书、五经之类,每教完一篇,就要学生背诵,背不出来就要用戒尺打手心,小泰来从小打下的基础好,自己也懂得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非常用功。但私塾老师教的千字文、百家姓等泰来早已学过了,有时上课思想不够集中,老师亦有所察觉,就故意点名叫泰来背书,当然这难不倒泰来,老师见他背得流利顺畅,不错不漏,也不好责怪他。一天,老师正领着学生朗读千字文,发现泰来在看另外一本书,走近一看,泰来看的是一本孟子,老师当场收了孟子,又叫泰来站起来背千字文,泰来就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背起,一字不差,背了一段后,老师知道他学过了,就叫他坐下。第二天,老师把孟子还给泰来,并向学生宣布,从今天起,我们分两个班教学,张泰来学孟子,其余的仍学千字文。泰来很是高兴,终于可以学新课了。 当泰来把孟子打开,看到老师用毛笔写的.纸条,上面端端正正写了十个字:学新以增智,温故而知新。泰来十分感动,理解老师的心意,懂得学无止境,不可自满。从此,泰来既学新课,又温旧书,知识大有长进。老师总是欢喜勤奋学习的好学生的,除指导他读书外,还教他练习书法,小泰来进私塾读书半年多,从没有挨过一次板子,而且常常受到表扬。他每天回家后除自己复习外,还要教不能去上学的姐姐读书。1906年秋天,泰来进入西郊两等小学堂读二年级,课程有国文、历史、地理、自然、社会、珠算等,知识面扩大了。对于勤奋好学、求知欲旺盛的泰来来说,心理上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他对每门功能都充满了兴趣,上课时聚精会神地听讲,下课后认认真真地复习。因此,每门功课都是优秀,受到老师器重,同学称赞。1911年夏天,泰来从小学毕业,进入常州府中学堂,开始了中学阶段的学习。常州府中学堂设置的课程更多,张太雷如饥似渴地汲取各门知识,对英文尤感兴趣,英语成绩每个学期都是全班第一名。当时学校用的数理化课本都是英文原版书,如不学好英文,数理化课也学不好。 英语后来成为他投身革命、走出国门的一道桥梁,可以说,英语改变了他的一生。这当然是他当时所没有料到的。 勤奋好学好少年事迹材料 他是一名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优秀小学生。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们良好的感染和熏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颗健康向上的种子,使他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他多次获得证书和奖状: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文明学生等。 在知识的海洋中,他是个贪婪的索求者。他不但努力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课余时间还广泛涉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在此基础上,他读书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爱思考、爱发问,甚至有时把老师问得哑口无言。正是因为这种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善思好问的精神,使他不但具备了广博的知识基础,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学校的历次考试中,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被评为班级好学生、文明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 作为一名小学生,他具有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不服输精神。在语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他养成了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日记字数不断增加,由每学期的一本增为三本,在日记中,他还坚持不断的总结学习和生活经验,他的这种不服输精神、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不少同学起到了感染熏陶作用,对班级的学风也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4月12日中午,一块巨石从山坡上滚落在渝怀铁路贵州松桃至重庆兰桥区间的铁轨上,此时一辆旅客列车即将通过。松桃自治县大路乡后硐村龙颈坳组63岁的农民、共产党员姚少军不顾个人安危,在列车即将驶来的危急时刻,冲上铁轨,奋力推开千斤巨石。 姚少军同志的英雄壮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省委、市委主要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向欧阳海式的农民英雄姚少军同志学习。而他在报告会上只是很平静地说道:我只是做了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在危急时刻都会冲上去做这件事.报告会上,姚少军朴实、真诚的语言以及在险情面前挺身而出、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深深地鼓舞和激励着现场的每一位聆听者。尤其是在当今只有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这样的人真的事太少了!因此给我的感触颇深: 一。是勇于担当:姚少军同志作为一名农民党员,在群众生命财产遭遇威胁的关键时刻没有推卸责任,而是勇于担当,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想想现今有几个人能在这样的时刻伸出他们的手呢?相反他们会逃避责任找一些冠名堂皇的借口来推脱责任。 二。敢于奉献的精神:要少军同志在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奋不顾身地费力推开千斤巨石,勇救列车,避免了一起交通事故,挽救了两千多人的生命。充分体现了一名党员为了人民的利益,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看看今天的我们这些年轻人,工作中受了点苦和累就不听地抱怨。作为国家的人民教师,拿了国家和人民的俸禄,就更应该时刻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不辱使命。姚少军同志在紧要关头,虽然63岁了,但仍以柔弱之躯奋力推开巨石,排除险阻,确保了列车上2000余名旅客和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充分体现了共产党远顽强拼搏,不辱使命的英雄气节。作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干部,特别是教师,没有理由不干好本职工作,要以农民党员姚少军同志为榜样,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泄气,勇于突破困难迎难而上,树立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勤于思考,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 总而言之,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学习姚少军同志先进事迹为契机,切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敢于争先的志气,虚心向他学习。为了教育事业奉献我们微薄的力量。 勤奋好学好少年事迹材料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消灭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敌军。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独特,易守难攻。在敌军和我军阵地之间还有三千多米宽的开阔地,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必会导致我军较大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上级决定采用隐蔽作战,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要使几百人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而不能有一个暴露目标。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争相请战。临行前,邱少云下了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十多名身披伪装茅草的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蒿草丛生的开阔地埋伏了下来。 11日清晨,三九一高地上敌方那层层的铁丝网和一簇簇不暴露我军潜伏秘密,观察所里的指挥员当机立断,下令用炮火将这股敌人全部歼灭。 次日中午,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这时,他只须打滚翻身即可避免烧身。但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一动不动,像一块巨石。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黄昏来临,出击的时间到了。战友们怀着满腔仇恨,高呼着为战友报仇的口号,排山倒海般地向敌人冲运河。才过了二十分钟,敌人全部被消灭,三九一高地上飘扬起胜利的旗帜。 战斗结束后,同志们在邱少云潜伏的位置上,看见他用双手在地上抠出的深深的土坑 1952年10月12日,邱少云牺牲。 40多年来,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人们却不知道,这样一位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英雄,却差点成了无名英雄。 次日中午时分,敌人向潜伏区打来几发燃烧弹,烈火烧着邱少云的衣服、鞋袜,直至烧遍他的全身,可他至死都是一动不动。 牺牲时,他年仅26岁。 邱少云的英雄事迹读后感 邱少云(19311952),四川铜梁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年10月11日在朝鲜反击敌占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战斗中,他和全排战友奉命于夜间潜伏在距敌60米的山脚,待次日傍晚配合大部队发动进攻,以便突然袭击敌人。12日中午,邱少云被敌燃烧弹所引起的烈火烧身。为了不暴露部队埋伏的地点,他忍受着剧痛,坚持不动,直到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和战友们的安全。 英雄就这样为了祖国的安全、为了人民的幸福,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但是英雄的事迹却永远地留在了我们心中。 读了英雄邱少云的事迹后给我的感触很深。毛主席曾经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可见,遵守纪律是何等得重要。国有国法、校有校规,我做为中国新一代的少年儿童,必须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牢记英雄为了遵守部队的纪律、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战友的安全而英勇牺牲的事迹。好好读书,天天向上。争取做一名遵章守纪的优秀少先队员。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