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九章福利经济学.pptx

    • 资源ID:78677142       资源大小:1.14M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九章福利经济学.pptx

    新世纪高等教育金融保险类课程规划教材微观经济学新世纪应用型高等教育金融保险类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主编贾晓薇主审 李辉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 and general equilibriumpartial equilibrium and general equilibrium)(一)就产品市场而言,产品内部的价格决定与需求是相互影响的(二)就生产要素市场而言,生产要素体系内部的价格决定与需求是相互影响的(三)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也是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是1874年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Wal-ras)在他的纯粹经济学要义(“The mere economics to iustice”)中创立的。瓦尔拉斯认为,整个经济体系处于均衡状态时,所有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值,它们的产出和供给,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量。他还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均衡条件下,出售一切生产要素的总收入和出售一切消费品的总收入必将相等。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一)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体系的建立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价格决定思想,是通过数学公式阐述的。他假定社会上有n种资源生产m种商品。社会上每个人都持有一定数量的资源或生产要素,即他的分析以既定的收入分配方式为前提。在这样的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力图取得最大效用,企业家力图获得最大利润,资源所有者力图获取最多的报酬。通过对方程求解,瓦尔拉斯证明了在市场上存在着一系列的市场价格和交易数量(这些价格和数量即为均衡价格和数量),能使每个消费者企业家和资源所有者达到各自的目的,从而社会可以和谐而稳定地存在下去。瓦尔拉斯还认为,方程所决定的均衡是稳定的均衡,即一量经济制度处于非均衡状态时,市场的力量会自动地使经济制度调整到一个新的均衡状态。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二)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即使确实存在着一般均衡状态,即存在着一组价格,能使每一个市场的供求相等,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实际的经济体系是否会达到这个一般均衡状态呢?如果现行价格恰好为均衡价格,使得所有市场都达到供求一致,则在这种情况下,实际经济体系当然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上不再变化。但是,如果现行价格并不等于均衡值呢?这时,麻烦就可能出现:实际的交易可能会发生在“错误”的价格水平上。交易者并不知道均衡价格在什么水平上;或者,他们可以通过价格的不断调整来确定均衡状态,但这种调整过程也许需要很长时间,在其完成之前不能保证不发生交易。一旦发生“错误”的交易,则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体系就未必能成立。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二节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关于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即是涉及福利经济学的研究领域。福利经济学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之间的最优分配以及产品在不同居民户之间的最优分配。如何判断各种不同的资源配置的优劣,以及确定所有可能的资源配置中的最优资源配置呢?我们可以从一个具体例子谈起。例如:面包和米粉,哪一种更好吃?由此引出帕累托标准。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二节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现有单个人甲对两种资源配置状态A、B判别其优劣。只有三种情况:AB;AB;AB式中,符号“”、“”、“”分别表示甲的三种看法;同样地,单个人乙对两种资源配置状态A、B判别其优劣也只有三种情况:AB;AB;AB式中,符号“”、“”、“”分别表示乙的三种看法;一、单个人的判断标准一、单个人的判断标准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二节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从整个社会(至少两人以上)来看,这两种资源配置状态A和B谁优谁劣呢?由于甲有三种可能的选择,乙也有三种可能的选择,因此从整个社会来看就存在有九种可能的选择情况;1.AB,AB2.AB,A=B 3.AB,AB4.A=B,AB5.A=B,A=B6.A=B,AB7.AB,AB8.AB,A=B 9.AB,AB这九种可能的选择情况,按甲和乙的不同态度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型是甲和乙的意见完全相反,这包括上述3和7两种情况;第二类型是甲和乙的意见完全相同,这包括1、5和9三种情况;第三类型是甲和乙的意见基本一致。这包括剩余的2、4、6、8四种情况。首先来看第一类型。如甲和乙的意见完全相反,则是否能够从社会的角度对状态A和B的优劣做出明确的说明呢?这里显然遇到了麻烦。除非能够假定甲的意见(或者乙的意见)无关紧要,从而可以不加考虑,否则不能判断A与B的优劣。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从社会的观点看,状态A与B是“不可比较的”,即没有任何“客观”的标准对它们进行判断。二、从社会来看的判断标准二、从社会来看的判断标准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二节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如果去掉不可比较的第一类型的两种情况,则剩下的其余两种类型共七种情况均可看成是可以比较的。这七种可以比较的情况,按它们形成的社会观点可以重新分类如下:1.A优于B:如果甲和乙中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从社会的观点看有A优于B。2.A与B无差异:如果甲和乙都认为A与B无差异,则从社会的观点看有A与B无差异。3.A劣于B:如果甲和乙中至少有一人认为A劣于B,而没有人认为A优于B,则从社会的观点看有A劣于B。二、从社会来看的判断标准二、从社会来看的判断标准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二节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Pareto)认为:如果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或劣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或优于)B,则从社会的观点看有A优于(或劣于)B。如果两人都认为A与B无差异,则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与B无差异。推论: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推论: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劣于B,则从社会的观点看有,则从社会的观点看有A优优于于B。这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简称帕累托标准。这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简称帕累托标准。如果既定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标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准来衡量为“好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状态,如果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则称这种资源状态为帕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状态,如果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则称这种资源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累托最优状态,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否则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Pareto efficiency:a situation in which no reorganization or trade could raise the utility or satisfaction of one individual without lowering the utility or satisfaction of another individual.Or,to put it another way,an efficient situation is one where no one can be made better off without making someone else worse off.三、帕累托标准三、帕累托标准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两种既定数量的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最优分配,如能使各自达到效用的最大化就是最优(两种既定数量的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分配,使两个消费者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假定A、B进行交换。如果交换使双方都感到最大满足,这就被称作最优交换。假定A有产品X,B有产品Y,交换中必须使A与B两人的X对Y的边际替代率相等,这样双方才满意。一、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的含义一、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的含义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一)埃奇渥斯盒状图(Edgeworth-Box Diagram)的导入埃奇渥斯盒状图是英国经济学家埃奇渥斯(FY Edgeworth)于19世纪末建立的,他运用这一盒状图来说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及其最优条件。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二)引入无差异曲线引入无差异曲线,选择任意点进行最优分析,如图所示。1.在交换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它处在消费者A和B的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上,如a点,则它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总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如果ac点,效用会增加,ae点,效用也会增加。2.在交换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它处在消费者A和B的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如b,c,e点,则它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并称之为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3.所有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轨迹构成曲线VV,叫作交换的契约曲线,它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集合。4.给定任何不在曲线VV上的点,总存在比它更好的点,这些点在曲线VV上。ad点移动,d点在VV上。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交换的埃奇渥斯盒状图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得到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点是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在该切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如用边际替代率的术语来表示就是:要使两种商品X、Y在两个消费者A、B之间的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则对于这两个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分别必须相等。即 (9.1)The ratios of marginal utilities of goods for all consumers are equal to the relative prices of those goods.三、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三、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一、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的含义一、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的含义两种既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最优分配,如能使各自达到产量的最大化就是最优(两种既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分配,使两个生产者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假定生产者C、D,用生产要素L、G进行生产,分别生产X、Y两种产品。假定C生产产品X,D生产产品Y。现在要讨论的是:在生产要素L、G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对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才能使C、D双方都达到最大产量。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一)埃奇渥斯盒(一)埃奇渥斯盒状图的导入状图的导入(二)引入等产量(二)引入等产量曲线曲线本节的讨论与上节非常相似。我们仍用埃奇渥斯盒状图的工具来分析两种既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分配。在埃奇渥斯盒状图的全部可能的要素分配状态之中,哪一些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呢?1.在生产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它处在生产者C和D的两条等产量线的交点上如g点,则它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总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如果gf点,gd点,产量都会增加。2.在生产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它处在生产者C和D的两条等产量线的切点上如s,d,f点,则它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并称之为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3.所有等产量线的切点的轨迹构成曲线qq,叫作生产的契约曲线(或效率曲线),它表示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集合。4.给定任何不在曲线qq上的点,总有比它更好的点,这些点在曲线qq上。gh点移动,h点在qq上。生产的埃奇渥斯盒状图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三、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三、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得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点是等产量线的切点,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在该切点上两条等产量线的斜率相等。如用边际技术替代率的术语来表示就是:要使两种要素L、K在两个生产者C、D之间的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则对于这两个生产者来说,这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分别必须相等。即 (9.2)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可以举一个简单的数字例子来说明上述最优条件。假定在初始的分配中,生产者C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等于3,生产者D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等于5。这意味着C愿意放弃1单位的L来交换不少于 3单位的K。因此,C若能用 1单位L交换到3单位以上的K,就增进了自己的福利;另一方面,D愿意放弃不多于5单位的K来交换1单位的L。因此,D若能以5单位以下的K交换到1单位的L,就增进了自己的福利。由此可见,如果生产者C用1单位的L交换4单位的K,而生产者D用4单位K交换1单位L,则它们两个人的福利都得到了提高。只要两个生产者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相等,上述这种重新分配(使某些生产者好起来而不使其他生产者坏下去)总是可能的。The ratios of marginal costs of goods produced by firms are equal to the relative prices of those goods.三、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三、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LKCLKD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是指两种既定数量产品的组合,既能使社会的交换达到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是指两种既定数量产品的组合,既能使社会的交换达到最优,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又能使社会的生产达到最优状态,即生产者的产量最优,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又能使社会的生产达到最优状态,即生产者的产量达到最大化(两种既定数量产品的组合,使生产者的利益与消费者的利益都最大化)。达到最大化(两种既定数量产品的组合,使生产者的利益与消费者的利益都最大化)。一、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的含义一、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的含义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为了研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把交换和生产结合一起,假定合并如下:1.整个经济只包括两个消费者A和B,它们在两种产品X和Y之间进行选择;2.整个经济只包括两个生产者C和D,它们在两种要素L和K之间进行选择以生产两种产品X和Y;且假定C生产X,D生产Y。3.假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簇为给定不变,生产者的生产函数即等产量线簇为给定不变。二、问题和假定二、问题和假定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一)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引出我们知道,生产契约线qq代表了所有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集合。具体说来,生产契约线qq上的每一点均表示两种投入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分配为最优,即表示最优投入。但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生产契约线qq还向我们提供了另一有用的信息,即在该曲线上的每一点也表示了一定量投入要素在最优配置时所能生产的一对最优产出(曲线上的每一点对应一对相切的等产量曲线,一条曲线代表X的最优产量,另一条与之相切的曲线代表Y的最优产量)。于是引出生产可能性曲线,选取生产契约线qq上的每一点,可得到相应的所有的X、Y的最优产出量;利用另一坐标图,可以画出X、Y最优产出量的轨迹。如图所示,这一轨迹被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pp,是X、Y最优产出量集合的几何表示。三、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品转换曲线)(三、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品转换曲线)(social transformation curvesocial transformation curve)生产可能性曲线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生产可能性曲线pp具有两个特点:1.它向右下方倾斜。这一特点容易解释。从生产的契约曲线qq可知:当沿着该曲线运动时,一种产出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另一种产出的减少,即在最优产出量中,两种最优产出的变化是相反的。如图,这种情况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中的表现就是:当我们从点d 移到点f 时,X产出增加了,但Y的产出量却下降了。这种反方向的变化说明两种最优产出之间是一种“转换”关系,即可以通过减少某种产出数量来增加另一种产出的数量。于是引出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的概念:(9.3)2.它向右上方凸出。如果借用产品的边际转换率这个概念,则可以将生产的可能性曲线的第二个特点描述为:产品的边际转换率递增。d 的斜率大于f 的斜率。三、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品转换曲线)(三、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品转换曲线)(social transformation curvesocial transformation curve)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三)生产不可能性区域和生产无效率区域生产可能性曲线pp将整个产品空间分为三个互不相交的组成部分:曲线pp本身;曲线pp右上方区域;曲线pp左下方区域。右上方区域是所谓“生产不可能性区域”;左下方区域则是“生产无效率”区域;如H点处于“生产无效率”区域。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高低取决于投入要素的数量和技术状况,如果要素数量或者技术状况发生了变化,则可能生产的最大产出组合就可能发生变化,从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就可能发生变化。三、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品转换曲线)(三、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品转换曲线)(social transformation curvesocial transformation curve)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点,即生产和交换最优条件的结合点,就是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pp的相切之点B。在切点B上,整个社会的交换和生产都达到了最优状态。如图所示。给定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一点B和与B相应的交换契约曲线上一点C,只要B点的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不等于C点的产品边际替代率,则点C就仅表示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而非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由此即得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9.4)即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在图中,如果点e的边际替代率与B点的边际转换率相等,即过点e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线T与过B点的切线S平行,则e点是满足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The relative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s of all inputs are equal for all firms and all goods and are equal to those inputs relative prices.四、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四、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本节的讨论可以总结如下:给定两种生产要素的既定数量L和K(及两个生产者),则以L和K可以构造一个生产的埃奇渥斯盒状图。在生产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加进两个生产者的生产函数即等产量线。由等产量线切点的轨迹可以得到生产契约曲线qq。qq上任一点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此外,qq上任一点表示一个最优的产出组合(X,Y)。所有最优产出组合的轨迹即为生产可能性曲线pp。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选一点B,则就给定了一对最优产出组合(X,Y)。以X和Y可构造一个交换的埃奇渥斯盒状图。在埃奇渥斯盒状图中加进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则由这些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轨迹可得到交换的契约曲线VV。VV上任意一点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如果VV上有一点,如点e,此时点e亦满足生产和交换的最优。五、总结五、总结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一、帕累托最优条件的综合表述一、帕累托最优条件的综合表述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用公式表示为其中,X和Y是任意两种产品,A和B是任意两个消费者。(一)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用公式表示为其中,L和K是任意两种要素,C和D是任意两个生产者。(二)生产的最优条件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一、帕累托最优条件的综合表述一、帕累托最优条件的综合表述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它们的边际替代率。用公式表示为其中,X和Y是任意两种产品。当上述三个边际条件均得到满足时,则整个经济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三)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我们知道,完全竞争在一些假定条件下存在着一般均衡状态,即存在一组价格,使得所有商品的需求和供给都恰好相等(这里不考虑自由商品)。设这一组均衡价格为Px,Py,Pl,Pk,。式中,Px,Py,分别表示商品X,Y,的均衡价格,Pl,Pk,分别表示要素L,K,的价格。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消费者和每个生产者均是价格的接受者,它们将在既定的价格下来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换句话说,均衡价格体系Px,Py,Pl,Pk,对所有消费者和生产者均是相同的。二、完全竞争经济下,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过程二、完全竞争经济下,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过程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一)完全竞争经济中,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一)完全竞争经济中,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任意一个消费者,例如A,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条件是对该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即 (9.5)同样地,其他消费者,如B,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效用最大条件是对B而言,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的价格比率,即 (9.6)由此即得到二、完全竞争经济下,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过程二、完全竞争经济下,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过程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只要是完全竞争条件,均衡价格的存在使得等式 就一定成立。而这一等式就是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式。等式的成立也就说明一定就有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产品的均衡价格满足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实现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二、完全竞争经济下,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过程二、完全竞争经济下,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过程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二)完全竞争经济中,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任意一个生产者例如C的利润最大化条件之一是对该生产营来说,任意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这两种要素的价格比率,即有 MRTCLK=PL/PK (9.7)同样地,其它生产者如D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条件是对D而言,任意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这两种要素的价格比率,即:MRTDLK=PL/PK (9.8)由此即得到:MRTCLK=MRTDLK也就是说,只要是完全竞争条件,均衡价格的存在使得等式MRTCLK=MRTDLK就一定成立。而这一等式就是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等式的成立也就说明一定就有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在完全竞争经济中,要素的均衡价格满足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实现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二、完全竞争经济下,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过程二、完全竞争经济下,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过程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三)完全竞争经济中,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现在的问题是要说明完全竞争经济如何满足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即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的边际转换率是如何与边际替代率相等的。为此,先对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再作一点解释。我们知道,X产品对Y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即 (9.9)它表示增加X就必须减少Y,或者,增加Y就必须减少X。因此,Y可以看成是X的边际成本(机会成本);另一方面,X也可以看成是Y的边际成本。如果用MCX和MCY分别代表产品X、Y的边际成本,则X产品对Y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可以定义为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的比率,即 (9.10)二、完全竞争经济下,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过程二、完全竞争经济下,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过程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现在容易说明完全竞争均衡的帕累托最优性质了。在完全竞争中,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产品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于是有 (9.11)再由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 得出 (9.12)其中,表示每一个消费者的共同的边际替代率。上式即是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因此,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均衡价格的存在使得等式 就一定成立。而这一等式就是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式。等式的成立也就说明一定就有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满足了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实现了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二、完全竞争经济下,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过程二、完全竞争经济下,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过程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完全竞争经济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可以满足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并不是对资源配置最优的完整描述,或者说,它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事实上,存在着满足必要条件,而并不是帕累托最优的现象。如图所示。一、效用可能性曲线一、效用可能性曲线(utility possibility curve)(utility possibility curve)效用可能性曲线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从生产可能性曲线pp上可以找到点e同时满足所有三个帕累托最优状态。点e实际对应着一对效用水平的组合(UeA,UeB)。给定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一点,可以得到一对最优效用水平组合。这样,我们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最优效用水平组合之间建立了一种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在一对效用水平的组合(UeA,UeB)中,消费者A的效用水平与消费者B的效用水平的变化方向一定是相反的。由于在最优效用水平组合中,两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反方向变化,故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曲线EF来表示。称曲线EF为效用可能性曲线。效用可能性曲线EF将整个效用空间划分为三个互不相交的组成部分。在EF的右上方区域,是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水平下无法达到的不可能区域,在其左下方区域是无效率区域,例如D点,缺乏效率,因为如果重新配置资源,可以从D点移到e点,使得两个消费者效用水平都得到提高。效用可能性曲线EF即是效用可能性区域OEFO的边界。亦称效用可能性边界。福利经济学的目的就是要在效用可能性区域中寻找一点或一些点,使社会福利最大;帕累托最优条件仅仅告诉我们,社会福利必须在该效用可能性区域的边界,即在效用可能性曲线上达到,但并没有告诉我们,究竟在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的哪一点或哪些点上达到。一、效用可能性曲线一、效用可能性曲线(utility possibility curve)(utility possibility curve)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要研究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问题,首先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知道社会福利函数,即能够知道如何由个人的福利来推导社会的福利,由个人的偏好推导出社会的偏好,遗憾的是目前经济学界尚无法就此达成共识。因此,这里只能作一些简单的讨论。首先,社会福利W可以看成是个人福利的总和,以效用水平表示个人的福利,则社会福利就是个人福利的函数。假设社会中共有n人,社会福利函数可以记为 (9.13)为了使问题简单化,我们假定社会中共有两人A和B,这时社会福利函数可以写为 (9.14)虽然我们无从得知上式的具体的函数关系,但仍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如果两个人的效用都提高了,社会福利必定是提高的;如果一个人的效用提高,另一个人的效用不变,社会福利也必定是提高的。在此基础上,我们首先假定社会福利水平是W1,那么当UA不断升高的时候UB必定是不断减少的,这样在图中,我们便可以得到一条等福利线,也称作社会无差异曲线。同样,对于不同的社会福利水平W2、W3、Wn等,我们都可以得出一系列的等福利线。二、社会福利函数二、社会福利函数(social welfare functions)(social welfare functions)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在图中,EF是效用可能性曲线,由于等福利线是无数条,所以必有一条等福利线与效用可能性曲线相切,在图中是等福利线W2与EF相切于e点。可以看出,等福利线W1与EF相交于g和h,因而是经济上可以实现的,但W1代表的社会福利水平较低;W3代表的社会福利水平很高,但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因而在等福利线与效用可能性曲线相切的e点,经济实现了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由于e点同时位于效用可能性曲线上,即它是满足帕累托最优的点,因此e点既是经济上有效率的,又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这一点又被叫作“限制条件下的最大满足点”。二、社会福利函数二、社会福利函数(social welfare functions)(social welfare functions)看上去,找到了e点即找到了经济上有效率而又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点,这正是经济学所苦苦寻求的资源有效配置的最佳点,资源配置的问题似乎已经得到圆满的解决。但是,问题要复杂得多。要解决资源分配问题,首先要知道社会福利函数,但关于社会福利函数,有两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社会福利函数的存在性问题,也就是说,能否从个人的偏好推导出社会的偏好,二是公平问题,经济学界对于公平的理解相差甚远。社会福利最大化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形成社会福利函数,就是在已知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结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那么,按照民主制度的多数票规则,能否做到这一点呢?现在假设有3个人a、b、c参加,对3个备选方案x、y、z进行投票。比如说现在投票的议题是税收问题,x代表高税率方案、y代表中等税率方案、z代表低税率方案。a、b、c三人的个人偏好如下:a的偏好:x y zb的偏好:y z xc的偏好:z x y这3个人投票的结果见表。三、三、阿罗不可能性定理(阿罗不可能性定理(the Arrow impossibility theoremthe Arrow impossibility theorem)表 投票悖论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社会公平问题。对公平的不同理解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社会福利函数。而恰是在这一点上,却是经济学界分歧最大的。如果归纳一下,至少有四种主要的观点:1.平均主义的公平观:这种观点认为应该将社会所有的产品在社会全体成员之间做绝对平均的分配,每个社会的成员得到相同的产品。但是由于消费者并不具有相同的偏好,所以这种平均的分配并不是帕累托有效率的。2.罗尔斯主义的公平观:罗尔斯认为,最公平的配置是使一个社会里境况最糟的人的效用最大化。罗尔斯主义并不意味着平均主义,因为对生产力较高的人比对生产力较低的人给予更高的奖励,就能使最有生产力的人更努力地工作,从而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劳务,其中一些可以通过再分配使社会中最穷的人的境况变好。3.功利主义的公平观:在经济学中经常用个人效用的加权求和来反映从社会来看什么是理想的。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给每个人的效用以相同的权数,随之将社会成员的效用最大化。所以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就是:社会成员的总效用最大化。4.市场主导的公平观:这种观点认为市场竞争的结果总是公平的,因为它奖励那些最有能力的和工作最努力的人。按照这种观点,可能会导致产品分配的极大的不均。四、四、如何看待社会公平问题如何看待社会公平问题第九章第九章福利经济学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社会公平问题。对公平的不同理解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社会福利函数。而恰是在这一点上,却是经济学界分歧最大的。如果归纳一下,至少有四种主要的观点:1.平均主义的公平观:这种观点认为应该将社会所有的产品在社会全体成员之间做绝对平均的分配,每个社会的成员得到相同的产品。但是由于消费者并不具有相同的偏好,所以这种平均的分配并不是帕累托有效率的。2.罗尔斯主义的公平观:罗尔斯认为,最公平的配置是使一个社会里境况最糟的人的效用最大化。罗尔斯主义并不意味着平均主义,因为对生产力较高的人比对生产力较低的人给予更高的奖励,就能使最有生产力的人更努力地工作,从而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劳务,其中一些可以通过再分配使社会中最穷的人的境况变好。3.功利主义的公平观:在经济学中经常用个人效用的加权求和来反映从社会来看什么是理想的。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给每个人的效用以相同的权数,随之将社会成员的效用最大化。所以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就是:社会成员的总效用最大化。4.市场主导的公平观:这种观点认为市场竞争的结果总是公平的,因为它奖励那些最有能力的和工作最努力的人。按照这种观点,可能会导致产品分配的极大的不均。四、四、如何看待社会公平问题如何看待社会公平问题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第九章福利经济学.pptx)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