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综合派经济学 (2).ppt
第一讲: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The Neoclassical Synthesis)l一、概述l1.新古典综合派形成的背景l 2.“新古典综合”的含义l“新古典综合”这一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第五版(1961年)中首先提出。l“新古典综合”就是把凯恩斯经济理论和新古典学派的理论综合在一起。Samuelson在他的经济学第七版中说明了新古典综合的含义:“只要适当地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就可以使我们混合经济不会过份的繁荣和萧条,能够达到健全的前进的成长。如能理解这个基本点,那么小规模微观经济学的老古典l原理,即它缺乏现实妥当性的论点,也就会自然消失。总之,如果坚持收入决定的近代分析,那么也就确认作为古典派基础的价格原理。所以现在的经济学家被认为是能够填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鸿沟”。l新古典综合的含义,在于说明:l(1)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为混合经济,新古典综合则是混合经济的代表理论;l(2)混合经济有着很大的优越性;l(3)这种综合是凯恩斯的收入分析与新古典的价格理论的综合。1l例:凯恩斯在通论中译本第326页说到:“我们对于经典学派理论之批评,倒不在发现其分析有什么逻辑错误,而在指出该理论所依据的几个暗中假定很少或从未能满足,故不能用该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但实行管理以后,总产量与充分就业下产量相差不远,则从这点开始,经典理论还是对的。今设产量为已知,换句话说,设决定产量多寡之力量,不在经典学派思想体系之内,则经典学派所作分析,例如私人为追求自己利益将决定生产何物,用何种方法(即何种生产要素之配合比例)生产,如何将最后产物之价值分配于各生产原素等等,仍无可非议。”l4.新古典综合一词的消失:l萨缪尔森在1970年的经济学第八版中,就不再用新古典综合一词,改称为“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名称变而实质未变,但却反映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困境。在经济学第十一版中,萨给主流经济学下了定义:(略)l随后,在经济学第十二版中,他又用“现代主流经济学”代替“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以表明其经济学的正统地位。随然名称变了,其理论内容并未根本改变,因此,一般仍称之为新古典综合凯恩斯派。3.新古典综合的理论依据:(1)客观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基础;(2)凯恩斯的的某些提法,为新古典综合提供了依据。25.5.新古典综合的理论特点新古典综合的理论特点 在新古典综合派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在新古典综合派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有两有两次较大的综合次较大的综合:一是从二战后到一是从二战后到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末年代末,对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古典理论的对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古典理论的综合及发展综合及发展;二是二是8080年代以后对凯恩斯经济学与其它非凯恩斯学派的综合。年代以后对凯恩斯经济学与其它非凯恩斯学派的综合。l因此,新古典综合的理论特点:(1)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综合;(2)宏观领域中的新古典凯恩斯综合;(3)宏观经济政策上新古典凯恩斯的综合;(4)凯恩斯主义与古典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及现代宏观主流经济学的综合。6.新古典综合派的衰落与复兴 从二战后,新古典综合派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或主流,持续了20余年.20世纪60年代末期特别从70年代以后,其理论和政策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与攻击,新古典综合派开始走下坡路.其衰落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其理论体系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其政策主张的实施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问题,而新古典综合派又提不出合理的解释和有效的对策。l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沉寂和理论调整之后,90年代以后又开始重新活跃起来,他们以“新凯恩斯主义”的面目出现,以示与老凯恩斯主义有所不同。而新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论又被西方国家的政府纷纷采纳,成为新的政策理论依据。3二、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理论内容1.ISLM一般均衡模型 IS LM曲线的方程:I(r)=S(Y)L=L1(Y)+L2(r)2.ISLM模型 与劳动市场的结合 传统的劳动市场观点: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均衡的劳动雇佣量为:VMP=PL=w即MPPP=PL=w或MPP=PL/P=w/P;w/P即为劳动的真实工资;劳动市场上劳动的需求和劳动的供给均为w/P的函数:ND=NS=(W/P)ISLMYrEr0Y0Ow/PNDNSN4 ISLMISLM模型与劳动市场的结合模型与劳动市场的结合 在新古典综合论中,劳动市场结合到在新古典综合论中,劳动市场结合到ISLMISLM模型中的具体过程如下:模型中的具体过程如下:l第一、建立总生产函数:l Y=f(N)l整个经济的劳动的边际产品即为产量的增量与就业量增量之比:Y/Nl由于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雇佣劳动量的增加,Y/N将会递减。而完全竞争条件下,均衡的劳动雇佣量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其成本,即:Y P=Nwl其中P为一般价格水平;W为货币工资。等式可重新表述为:l Y/N=w/Pl第二、建立劳动市场的均衡l上式中W/P是真实工资;公式表明各厂商处于均衡状态和实现最大利润时,真实工资必然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其含义是劳动需求为真实工资的函数:l ND=f(w/P)l在劳动供给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接收了传统的观点,即劳动总供给也是真实工资的函数:l NS=f(w/P)l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确定了均衡就业量和真实工资率。如前图所示。5第三、引入劳动市场和总生产函数:第三、引入劳动市场和总生产函数:说明工资和价格说明工资和价格可变情况下的充分就业均衡。(参见:教程第可变情况下的充分就业均衡。(参见:教程第150154150154页)页)l如图Q=f(N)W0W1W/PQQNNDNSPrADASISLM(P0)LM(P1)Q0QfNfp1p0r0r1QfQ0(a)(b)l左图中任意给定一个价格水平P0,在图(c)中会有一条LM曲线与IS曲线相交得到一个均衡点(r0,Q0)决定着总需求为Q0;但这时充分就业的总供给为Qf,于是在价格为P0时商品市场会有过度供给ES。但这种ASAD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商品市场的过度供给会使价格水平下降,当价格降为p1时,会使图c中的LM曲线右移;而在货币工资不变时,实际工资W/P上升,使劳动市场的NS ND;于是W降低为W1,W/P又回到原水平,仍为均衡状态;而LM右移使需求水平提高,P1价格下的需求量与充分就业的供给量相等,从而商品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c)(d)(e)ES63.3.真实余额效应真实余额效应 新古典综合论还引进了美国箸名经济学家巴廷金新古典综合论还引进了美国箸名经济学家巴廷金的真实余额效应说,以说明价格持续下降,一国经济将自动恢复充分就业。的真实余额效应说,以说明价格持续下降,一国经济将自动恢复充分就业。以修改凯恩斯的绝对收入说的消费函数以修改凯恩斯的绝对收入说的消费函数C=fC=f(YY)和流动陷阱的利息理论。和流动陷阱的利息理论。l(1)真实余额效应的含义l巴廷金认为,消费不但决定于真实收入流量,还决定于个人财富的真实价值.在经济社会中,个人以不同形式持有其财富,最普遍的方式是持有货币,这样消费函数改写为:C=f(Y,M/P)。即说明消费决定于真实收入水平和真实货币余额,后者为公众真实财富的代表。真实货币余额的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变动的影响,称为真实余额效应。真实货币余额(M/P)的变动,可以由货币数量M的变化引起,也可以由价格水平P的变动而引起。l例如:假定P不变而M增加,则M/P增加,M余额过剩,人们将以多余的部分购买商品和劳务,即增加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相反,名义货币存量减少,则会压缩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同样,如果货币存量M不变,价格水平P下降,则真实货币余额增加,改变了人们拥有各类财富的比例,也将增加总需求;相反,价格水平上升,则会产生相反的结果。l根据真实余额的分析,巴廷金认为:凡是真实货币余额的变化,通过个人的各类财富的调整,影响对商品和劳务需求的称为直接真实余额效应,即以往所说的庇古效应,其结果表现为IS曲线的移动;真实余额的变化通过利率的变动再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的是间接真实余额效应,即通常所说的凯恩斯效应,其结果表现为LM曲线的移动。7(2 2)凯恩斯效应)凯恩斯效应 凯恩斯效应是建立在价格水平和投资需求之间存在负凯恩斯效应是建立在价格水平和投资需求之间存在负相关这一假定之上的。由于均衡通常情况下是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只要货相关这一假定之上的。由于均衡通常情况下是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只要货币有伸缩性,超额劳动供给迫使货币工资下降,货币工资的下降引起价格水币有伸缩性,超额劳动供给迫使货币工资下降,货币工资的下降引起价格水 平的下降。提高货币购买力,减少交易的货币需求,造成超额货币供给,同时给投机需求提供了条件,引起债券市场的超额需求,使债券价格上涨,从而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总支出增加,进而使产量和就业量增加,直至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的伸缩性影响利率和投资的这种间接机制,被称为凯恩斯效应。它使LM曲线位置移动。(3)庇古效应 庇古等人认为,凯恩斯及其追随者没有深入分析通货紧缩问题,只注意了LM曲线的移动,而没注意到IS曲线的移动。庇古认为,衡量一个人的财富是看他财富的实际价值。财富 水平与价格水平是反方向变化的,价格水平的下降会提高财富的实际价值,使人们感觉到自己的财富增加了,为了重新获得人们以前保持的最优财富存量,他们将减少储蓄增加消费,结果导致IS曲线右移,使利率和收入水平提高,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这种实际现金余额对储蓄和消费的影响被称为“庇古效应”。l同凯恩斯效应相似,庇古效应也是建立在价格水平和总支出之间存在负相关这一假定之上。区别在于,前者注意的是总支出中的投资支出,只在债券市场上起作用;后者则注意到总支出中的消费支出,只在产品市场上起作用。l新古典综合派有条件地接受了凯恩斯效应和庇古效应。认为工资和价格的下降太缓慢,要想通过市场调节机制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状态为时过长。从政治上看将会有风险。84.4.对对“滞胀滞胀”的解释和对策的解释和对策 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即有效需求不足,厂商将缩减产量解雇工人,出现经济萧条和失业;反之,如果总需即有效需求不足,厂商将缩减产量解雇工人,出现经济萧条和失业;反之,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会产生过度需求,引起通货膨胀。因此,有效需求不足与过度需求不求大于总供给,会产生过度需求,引起通货膨胀。因此,有效需求不足与过度需求不可能并存,所以失业和通货膨胀也不可能同时并存。但是,战后的事实与凯的断言恰可能并存,所以失业和通货膨胀也不可能同时并存。但是,战后的事实与凯的断言恰恰相反。为说明这一问题,新古典综合引入了恰相反。为说明这一问题,新古典综合引入了Phillips Curve,Phillips Curve,以弥补凯恩斯解释之不以弥补凯恩斯解释之不足。足。(1)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菲利普斯曲线最初在58年由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家A.W.Phillips提出;它表明在19131957年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洛在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一文中,将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改换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而之所以用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率,是因为他们认为决定价格的原则是成本价值法,即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一个固定比率的利润,在短期中当其它成本一定时,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因此,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一定时,如果货币工资增长率上升并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则通货膨胀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同比率上升。由此引起的通货膨胀不同于传统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而是由工资成本推进的新型通货膨胀。新古典综合派进一步使菲利普斯曲线成为制定经济政策的工具。因为根据该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在短期中存在替代关系,所以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可运用该曲线进行相机抉择,使失业率和通膨率都能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较低水平内。9总之,新古典综合派的菲利普斯曲线实际上是以总之,新古典综合派的菲利普斯曲线实际上是以“成本推进型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的通货膨胀理论来补充凯恩斯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理论。而前者又是新古典理论的继理论来补充凯恩斯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理论。而前者又是新古典理论的继承。承。因此菲利普斯曲线也是一种因此菲利普斯曲线也是一种“新古典新古典凯恩斯综合凯恩斯综合”。但是,有于。但是,有于7070年代西年代西方方“滞胀滞胀”经济的出现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消失,新古典综经济的出现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消失,新古典综合合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新古典综合面对各种批评和挑战,为了维护自身的正统地位,不得不寻求新的解释。(2)关于“滞胀”原因的解释第一,部门供给的冲击。第二,社会褔利支出的过度增长。第三,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和结构变化。以上三种解释,都是从微观分析的角度来解释“滞胀”的原因,以弥补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的不足。这也再次体现了新古典综合派的折衷调和的本质特征。(3)关于“滞胀”的对策基于上述分析,新古典综合派提出了治理“滞胀”的微观经济政策。不过,他们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总需求管理的两大手段,用来单独对付失业或通货膨胀仍然有用,它提供了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各项微观经济政策不能取代宏观需求管理政策,但可作为补充:第一,制定和执行新的能源政策和农业政策。如限制石油消费等。第二,改进社会褔利政策。第三,收入政策,即工资和物价管制政策,以对付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具体措施有三。第四,人力政策,以对付“结构性失业”。主要有四项措施。105.5.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英国经济学家斯旺。后来又被进一步发展。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显著特点是,在他们的英国经济学家斯旺。后来又被进一步发展。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显著特点是,在他们的理论中,即有凯恩斯经济学的成份,又有传统经济学的成份。因此经济学家将这种理论称理论中,即有凯恩斯经济学的成份,又有传统经济学的成份。因此经济学家将这种理论称为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它是以柯布。它是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增长理论。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增长理论。(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其特点 本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柯布和道格拉斯研究了18991922年美国有关资本、劳动和产量之间关系的统计资料,建立了这一期间的生产函数。公式如下:Q=A L K 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有如下特点:第一,一阶齐次性:Q=A(L)(K)1-第二,劳动和资本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第三,边际产量递减。Q2 Q3 Q4第四,技术水平不变。A为常数,对于确定的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只对应着一个唯一的产量。即不存在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第五,生产函数中的产量、劳动量和资本量都是总量概念。Q=GNP=Y,因此,生产函数也可表述为:Y=A L K 1-(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结构 基本公式。对上述函数取对数可得:1n Y(t)=1n A+1n L(t)+(1-)1n K(t)两边再对时间求导,并注意到A为常数,则两边同时乘以dt,则有:将上式中各增量以表示,则变为:公式中Y/Y就是收入增长率(经济增长率);L/L就是劳动力增长率(人口增长率);K/K即为资本增长率。11如果用如果用GGY Y表示收入增长率,用表示收入增长率,用GGL L表示劳动力增长率,用表示劳动力增长率,用GGK K表示资本增长率,则有表示资本增长率,则有 GGY Y=GGL L+(11 )GGK K;这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在这个基本这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在这个基本公式中,收入增长是由劳动力增长和资本增长两种因素所引起的。公式中,收入增长是由劳动力增长和资本增长两种因素所引起的。和和 11 分别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在总产量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各自收入衡量)占国民收入的百分代表劳动和资本在总产量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各自收入衡量)占国民收入的百分率。率。将以上基本公式两端同时减去GL,则有:GYGL=(1-)(GKGL)上式左边为收入增长率减去劳动力增长率,可得平均每人的收入增长率;右边GKGL为资本增长率与劳动增长率之差,可看作是平均每个工人所使用的资本的增长率。所以公式意味着:第一,人均资本装备率即平均每人所使用的资本量不变,则人均收入水平不变;第二,在资本的边际产品大于0的条件下,提高人均资本装备率可以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相反,如果劳动力增长率大于资本增长率,即人均资本装备率低,则人均收入水平将会下降。因此,要使人均国民收入逐年上升,就必须使资本增长率大于劳动增长率,即平均每个工人使用的资本数量增加。S=I 条件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由于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中GK是资本增长率,即GK=K/K=I/K,由均衡条件I=S可得:GK=I/K=S/K=S/KY/Y=S/YY/K=s 将GK=s代入新古典的基本公式,可得到在S=I条件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GY=GL+(1-)s ;GK=s ;假定权数储蓄率s和劳动力增长率GL均为常数,因而GY和GK仅与资本生产率有关。分别就上两式对求导,则可得:12由于 01上式表明,当GK不等于GY时,GK随变动而变动的速度大于GY随变动而变动的速度,即当增大时,GK和GY都随着增大,因这时d0,dGK=sd0;d GY=(1)sd 0,但GK增大的速度大于GY增加的速度;当减小时,GK和GY都随着减小,因这时d0,dGK=sd 0:d GY=(1)sd GK,即Y的增长大于K的增长,于是=Y/K增大(d0)。这时GK和GY都增大,但GK增大的速度大于GY增加的速度。因此最终GK会追上GY,使得GK=GY。相反,如果GY GK,即Y的增长小于K的增长,于是=Y/K缩小(d GL时,由基本公式可得出,GK GY。这时会出现GK GY GL的情况。我们已经知道,当GK GY时,GK和GY都会缩小,但GK缩小的程度大于GY 缩小的程度,最终GK会等于GY。那么在什么时候或GK和GY缩小到什么程度时,GK才等于GY?由均衡时GK=GY=GL 可知,当它们恰好缩小到社会既定的GL水平时,GK恰好与GY相等。l当GYGL时,由基本公式可得出,GK GY。这时会出现GK GY GL的情况。我们知道,当GK Gn,储蓄必然超过投资的需求,结果生产将发生积累性的收缩.17但是但是,按照新古典增长模型来分析按照新古典增长模型来分析,只要投资量能增大到可吸收全部储蓄量只要投资量能增大到可吸收全部储蓄量,就就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为达到这一目标,就改变生产方法,提高每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为达到这一目标,就改变生产方法,提高每个劳动力的资本装备程度,从而提高资本个劳动力的资本装备程度,从而提高资本产出比率产出比率C C,即提高资本系数为即提高资本系数为4 4时,增长率就等于时,增长率就等于20%/4=5%20%/4=5%。或者说,提高资本的装备程度会使资本的边。或者说,提高资本的装备程度会使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下降,即降低资本生产率际生产率下降,即降低资本生产率,当,当=1/4=1/4时,时,GGY Y=s=s =20%1/4=5%=G=20%1/4=5%=GL L。提高资本的装备程度既然会降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从而使利润率下降,那么,生产者为什么要去提高资本的装备程度呢?其原因新古典经济学家已有说明,即在储蓄超过资本的需求时,利息率会下降,降低资本的机会成本,因而促使生产者采用资本集约化程度更高的生产方法,提高资本与劳动之比(K/L),从而提高资本产出之比C(K/Y),使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能够实现。(4)技术进步条件下的经济增长在技术进步条件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如下:Y(t)=L(t)K1-(t)et函数中加上了一个技术因子et,其中的值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状况。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得1nY(t)=1nL(t)+(1-)1nK(t)+(t)两边对时间求导:即 GY=GL+(1-)GK+这就是技术进步条件下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公式。将公式两边同时减去GL,得 GY GL=(1-)(GK GL)+加上技术进步因素后,可以看出与没有技术进步时(=0时)的情况不同。如果0,这时,即使平均每人资本装18备率不变,即备率不变,即GGK KGGL L=0=0,人均收入仍然增加,即人均收入仍然增加,即GGY YGGL L00。而在技术不变而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的条件下(=0=0),当人均资本装备率不变时),当人均资本装备率不变时GGK K=G=GL L ,人均收入也固定不人均收入也固定不变。因而,人均国民收入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人均资本装备率,而且在很大程变。因而,人均国民收入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人均资本装备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度上l取决于技术进步。一般情况下,的值不会为负。而的值越大,对经济增长也就越有利。l的值不可能直接测定出来,因为技术进步融合在劳动者和资本设备中。但是可以利用公式估算出来。因为:lGY=GL+(1-)GK+l所以=GYGL (1-)GKl例如,假定GY=3.0%;GL=0.7%lGK=2.0%;=0.75 l 则有=3.0%0.75%0.7%0.252%l =2.0%l以上结果表明,在收入增长率3%中,有2%是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其余的1%是由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所带来的。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收入增长的贡献是2/3;l而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对收入增长的贡献只有1/3。196.6.均等和效率的权衡均等和效率的权衡 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学家在宏观经济理论与政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学家在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同时,还开始对微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协调问题从理论上加以探讨,主要策的同时,还开始对微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协调问题从理论上加以探讨,主要是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是美国经济学家奥肯(A M A M OkunOkun)关于均等和效率交替问题的探讨。关于均等和效率交替问题的探讨。l均等是指社会成员收入的均等化;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市场经济中,为使各种生产要素能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率的利用,就必须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分配,即按每个社会成员所提供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经济效率来支付报酬。这样,收入分配必然会不平等,但效率可以得到保证。但是为了实现均等,就必须割断效率与收入的联系。无论其效率如何,都支付相同的报酬,这样收入分配相等了,但效率却受到了损失。因此,在均等和效率之间存在着此起彼落的交替关系。l均等所涉及的不是收入总量的增加或减少问题,而是既定的收入l总量在各阶层之间的分配比例问题;效率所涉及的不是资源总量的增加或减少问题,而是既定的资源总供给量的合理利用问题。因此,它们都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的范围。l新古典经济学家还强调了均等与效率之间不仅有矛盾,存在着交替关系,而且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例如,如果采用降低利息率和投资税收优惠的办法来增加投资,实现充分就业,就会由于利润率的上升而引起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如果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资本量未增加而增加就业,20也会使劳动生产率下降,而有损于效率。这样,他们把微观经济学的问题引入也会使劳动生产率下降,而有损于效率。这样,他们把微观经济学的问题引入宏观经济学中,将这些问题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新湖滨综合派为了实现均等和宏观经济学中,将这些问题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新湖滨综合派为了实现均等和效率的最优交替,并解决它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提出了许多效率的最优交替,并解决它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提出了许多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既要有国家干预,又要实现一定程度的市场调节。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既要有国家干预,又要实现一定程度的市场调节。l奥肯曾指出,一方面,政府“把精力集中于一些主要领域中,并防止官僚机构的过分增长”;另一方面“市场需要有一个地位,市场需要被保持在它的地位之内。它必须有足够的活动范围,来完成它能做得很好的许多事情。它限制官僚机构的权力,有助于保护我们的自由使之不受国家的侵犯。只要保证有适当程度的竞争,市场对消费者和生产者发出的信号准会作出反应。它允许有分散的经营,并鼓励实验和革新。最重要的是,市场里的奖金为人们努力工作和作出生产性贡献提供刺激力”。这样,就可以“把某种合理性放进平等林,并把某种人性放在效率里”。l7.总供求的基本理论lASAD模型或称收入价格模型,l是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第12版中新增的内容。它是对马歇尔的均衡价格模型加以改进建立的总供求模型。在模型中把最终产品的市场上的总供给和总需求都看作是一般价格水平的函数,而目的在于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用总供求模型来代替原来的“ISLM模型”作为分析宏观经济重大理论问题的工具,人们称这是新古典综合派的第二次综合。这也是从1948年经济学问世以来修订最彻底的一次,宏观经济学部分几乎被重新改写,宏观经济学中的所有重大问题都用这些新的工具加以分析。21三、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三、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 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建立在他们自己的一套理论基础上,同样既有凯恩斯主义特色,策主张建立在他们自己的一套理论基础上,同样既有凯恩斯主义特色,又有新古典主义特点。又有新古典主义特点。新古典综合的凯恩斯主义特色:通过需求管理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政府应面对膨胀与萧条的不同的经济情况,采用“逆对经济风向”的紧缩的或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要根据各个时期衰退或繁荣的经济形势,交替使用紧缩性与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这被称为是“补偿性”的经济政策。这种“补偿性”的经济政策以补偿性财政政策为主,同时辅之以补偿性货币政策。l补偿性财政政策较之当年凯恩斯的膨胀性财政政策可算是一个发展。它不仅要控制衰退,还可以抑制通货膨胀。l新古典主义的特色表现在:他们认为,既然通货膨胀也是“成本推进”的,失业是结构性的、与职位空缺并存的,简而言之,“滞胀”也是由生产方面造成的,那么,单靠凯恩斯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还不够,还要实行调节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要素价格的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22四、对新古典综合派经济理论的评论四、对新古典综合派经济理论的评论 1.1.新古典综合派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新古典综合派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西方经济思想演变发展过西方经济思想演变发展过程中的三次大综合程中的三次大综合:第一次是第一次是1919世纪世纪4040年代约翰年代约翰.穆勒穆勒;第二次是第二次是1919世纪末世纪末2020世纪初马歇尔世纪初马歇尔;第三次是二次大战以后萨缪尔森。三大综合体系分别代表资第三次是二次大战以后萨缪尔森。三大综合体系分别代表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主流经济学。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主流经济学。2.新剑桥学派的批评(1)新古典综合派用均衡观念代替了凯恩斯主义的历史时间观念。是对凯恩斯主义的背叛。(2)新古典综合派恢复了被凯恩斯革命所否定的、新古典经济学充分就业的假定。即从理论上背叛了凯恩斯主义。(3)新古典综合派抛弃了凯恩斯主义的“投资支配储蓄”的观点,恢复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储蓄支配投资”的观点。(4)新古典综合派背叛了凯恩l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不合理的论述,回到了新古典经济学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分配理论。而这种分配理论不过是一种循环推论: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生产成本(5)新古典综合派背叛了凯恩斯关于物价水平主要受货币工资率 支配的论断,回到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物价水平受货币数量决定的传统。(6)新古典综合派的主张歪曲了凯恩斯主义的原意,引发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滞胀局面。233.3.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批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批评(1 1)现代货币主义者的批评现代货币主义者的批评;现代货币主义者认为,新古典凯恩斯;现代货币主义者认为,新古典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大错误在于片面强调财政政策特别是扩张性的赤字财主义的一个重大错误在于片面强调财政政策特别是扩张性的赤字财政政策对于扩大总需求和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忽视货币政策的政政策对于扩大总需求和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忽视货币政策的l重要作用,使货币政策仅仅被动地适应财政政策,随财政政策的扩张而增加货币供应量,结果必然造成通货膨胀,破坏宏观经济的稳定性。l(2)供应学派的批评:供应学派则认为,凯恩斯主义片面强调总需求管理,而忽视总供给刺激,是造成通货膨胀及“滞胀”的根本原因。l(3)理性预期学派则以“理性预期”假定为基础,根本否认总需求管理政策的有效性。4.新古典综合派的实质 和根本缺陷l其实质在于为当代资本主义“混合经济”制度提供理论基础,论证其有效性、合理性及美好前景,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现时问题提供对策;l其基本观点是,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只要政府恰当的运用各项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能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条件下的经济增长。l根本缺陷是,未深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本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