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总供给和总需求.ppt
第第3章章 总供给和总需求总供给和总需求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内容包括:1.研究经济波动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波动的宏观经济学2.总供给的决定总供给的决定3.总供给的古典研究方法总供给的古典研究方法4.总供给的凯恩斯学派研究方法总供给的凯恩斯学派研究方法5.总需求的决定总需求的决定6.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7.短期与长期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短期与长期的总供给和总需求1.一个国家经济波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GDP水平的变化,失业率的变化和物价水平的变化等经济指标上。2.在本章需要注意的概念包括:失业率。失业率。产出水平:实际的、潜在的、产出缺口产出水平:实际的、潜在的、产出缺口3.奥肯定律4.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很多情况下是针对经济周期进行的。解释经济周期有不同的模式。第一节第一节 产出决定机制和经济波动产出决定机制和经济波动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二节第二节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定义定义:总供给总供给=在各种价格水平下,一国所有企业和家庭在各种价格水平下,一国所有企业和家庭 所愿意提供的总产出量。所愿意提供的总产出量。1.总供给函数的一般形式总供给函数的一般形式假设假设:(:(i)该国所有企业和家庭都生产同样的产品,且具有)该国所有企业和家庭都生产同样的产品,且具有 同一的生产函数。同一的生产函数。(ii)家庭和企业的生产函数是一种短期生产函数。)家庭和企业的生产函数是一种短期生产函数。(iii)家庭和企业的供给决策基于当期的价格和工资。)家庭和企业的供给决策基于当期的价格和工资。(iv)家庭或企业的供给函数直接被视为总供给函数。)家庭或企业的供给函数直接被视为总供给函数。数学推导:数学推导:设典型企业生产函数为:设典型企业生产函数为:且:且:=企业的短期生产函数企业的短期生产函数:Q=Q(L)证明证明:即完全竞争下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即完全竞争下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边际收益(P)=边际成本边际成本2.典型企业对劳动需求的决策原则:典型企业对劳动需求的决策原则:企业为增加一单位产量付出的成本结论:结论:企业劳动需求函数为:企业劳动需求函数为:且且:结论结论2:总供给函数(即单个企业的供给函数)为:总供给函数(即单个企业的供给函数)为:结论结论3:短期总供给函数:短期总供给函数:且且:3.劳动供给劳动供给这取决于这取决于:(1)家庭的效用函数;)家庭的效用函数;(2)实际工资水平。)实际工资水平。约束条件是每天内约束条件是每天内L+X =24(小时)(小时)效用函数是:效用函数是:消费界定为物品消费,消费界定为物品消费,包含有截距和没有截距包含有截距和没有截距的不同类型的不同类型(1)因为劳动产生负效用,所以)因为劳动产生负效用,所以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2)B点点比比A点更陡峭。即:如果延长劳动点更陡峭。即:如果延长劳动时间,又要保持效用不变,则消费时间,又要保持效用不变,则消费就必须增加。就必须增加。消费与工作替代关系的无差异曲线CCC1C0CALC0C1C0LUL1UL0L LB图图35(b)工资工资消费线:消费线:工资率及其变动的影响工资率及其变动的影响CC2=3(w/p)2 C1=3(w/p)1C0Z2(w/p)2 (w/p)2(w/p)1Z1(w/p)1L135工人实际选择多少劳动或者消费,不仅取决于工人实际选择多少劳动或者消费,不仅取决于效用函数,还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效用函数,还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Z曲线表示曲线表示工人面临的消费和劳动选择。工人面临的消费和劳动选择。实际工资增加会造成实际工资增加会造成Z曲线更陡峭。会有更高曲线更陡峭。会有更高的收入水平,也会有更的收入水平,也会有更多的消费。因此也就有多的消费。因此也就有更高的无差异曲线。更高的无差异曲线。在在Z曲线和无差异曲线曲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为工人选择的的切点,为工人选择的均衡点。均衡点。推导劳动供给曲线推导劳动供给曲线(上幅(上幅为为真真实实工工资变动对资变动对劳动劳动供供给给影响;下幅表示影响;下幅表示劳动劳动供供给给曲曲线线)根据根据实际实际工工资资的的变变化,找化,找出工人的均衡点,得到出工人的均衡点,得到L。然后根据然后根据w/P和和L的不同数的不同数据,得到向上据,得到向上倾倾斜的斜的劳动劳动供供给给曲曲线线。LL0L1(w/p)BAL0L1(w/p)1(w/p)0LCC1C0Z1(w/p)1Z0(w/p)0AB由由劳动劳动供供给给曲曲线线的形状可的形状可以看出,高工以看出,高工资资并不并不总总是是有更多的有更多的劳动劳动供供给给,还还可可能有两种能有两种结结果:更少的果:更少的劳劳动动或不或不产产生影响。生影响。这是因这是因为,实际工资的增加有两为,实际工资的增加有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效应。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替代效应:工资水平越工资水平越高,闲暇的价格就越高。高,闲暇的价格就越高。增加闲暇的机会成本就越增加闲暇的机会成本就越高。为了更低的价格,家高。为了更低的价格,家庭会用劳动替代闲暇。庭会用劳动替代闲暇。收入效应收入效应:工资水平越工资水平越高,家庭就越富有,越有高,家庭就越富有,越有能力能力“购买购买”更多的闲暇。更多的闲暇。因此,当实际工资高到一因此,当实际工资高到一定程度时,家庭会减少劳定程度时,家庭会减少劳动供给。动供给。影响因素还取决于家庭影响因素还取决于家庭的偏好,的偏好,经验证明,劳动经验证明,劳动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替代效应比收入效应有更替代效应比收入效应有更大的优势。大的优势。L CBCAL0L1L2 UL1UL0Z1(w/p)1Z0(w/p)0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总效应这条虚线是?收入效应为负,这种物品是什么种类的物品?第三节第三节 总供给曲线:古典学派观点总供给曲线:古典学派观点1.劳动需求曲线劳动需求曲线2.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工人的劳动工人的劳动闲暇决策假设:闲暇决策假设:(i)工人的时间将在工作和闲暇之间配置。)工人的时间将在工作和闲暇之间配置。(ii)工人在闲暇中消费掉全部工资收入,收入全部来源于工作。)工人在闲暇中消费掉全部工资收入,收入全部来源于工作。(iii)工人可以选择每天工作任意个小时数。)工人可以选择每天工作任意个小时数。效用函数效用函数U=(C,L)=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消费消费闲暇可能集闲暇可能集最优劳动供给量最优劳动供给量LC工资工资消费线消费线l劳动供给曲线的推导劳动供给曲线的推导令令 初始均衡点实际工资为初始均衡点实际工资为假设假设LLC结论结论:实际工资实际工资与劳动供给同方向变动。与劳动供给同方向变动。实际工资越高,实际工资越高,工资工资消费线消费线越陡峭。由劳动越陡峭。由劳动者的均衡点可以得出在者的均衡点可以得出在既定工资水平的劳动供既定工资水平的劳动供给量。给量。3.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古典学派关于劳动市场的中心假设古典学派关于劳动市场的中心假设:给定价格水平给定价格水平,名义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名义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名义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名义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能够非常迅速地调整以使劳动的供求达到均衡。能够非常迅速地调整以使劳动的供求达到均衡。=实际工资水平会停留于市场出清的位置。实际工资水平会停留于市场出清的位置。设设 劳动市场初始在实际工资为劳动市场初始在实际工资为 则则 即即 劳动市场又恢复到初始均衡状态劳动市场又恢复到初始均衡状态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即:当实际工资即:当实际工资高于市场出清水高于市场出清水平时,通过名义平时,通过名义工资的下降,实工资的下降,实际工资也会下降际工资也会下降到和过去一样的到和过去一样的水平。水平。QQQQLLP古古典典模模型型中中价价格格下下降降的的结结果果由于实际工资具有充分的弹性,由于实际工资具有充分的弹性,价格变动之后,实际工资会迅价格变动之后,实际工资会迅速回到原来的水平上。速回到原来的水平上。实际工资不变,劳动供求数量不变,实际工资不变,劳动供求数量不变,产出水平也不会变化,因此,古典产出水平也不会变化,因此,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结论: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是在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结论: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是在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 一条垂线。一条垂线。推论:一国资本存量的增加会使总供给曲线沿横轴向外移动。推论:一国资本存量的增加会使总供给曲线沿横轴向外移动。古典学派对失业现象的解释:古典学派对失业现象的解释:(i)自愿选择失业。)自愿选择失业。(ii)真实工资由于制度真实工资由于制度(人为的因素)(人为的因素)因素而处于充分因素而处于充分就业水平之上。就业水平之上。这与市场经济本身无关。这与市场经济本身无关。第四节第四节 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学派观点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学派观点中心假设中心假设中心假设中心假设 :名义工资和价格具有粘性名义工资和价格具有粘性,从而不能迅速调整从而不能迅速调整 以维持劳动市场均衡。以维持劳动市场均衡。=实际工资难以停在市场出清位置。实际工资难以停在市场出清位置。名义工资和价格粘性假设的依据名义工资和价格粘性假设的依据名义工资和价格粘性假设的依据名义工资和价格粘性假设的依据=名义工资具有粘性名义工资具有粘性,因为因为:*工会的力量工会的力量*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法*“效率工资效率工资”=价格粘性的原因价格粘性的原因:企业和顾客之间鉴定了长期契约。企业和顾客之间鉴定了长期契约。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基于名义工资粘性假设基于名义工资粘性假设)不妨设实际工资初始处于劳动市场出清的位置不妨设实际工资初始处于劳动市场出清的位置,其大小为其大小为则则 =实际工资高于市场出清水平实际工资高于市场出清水平=劳动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水平劳动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水平结论结论:凯恩斯学派的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凯恩斯学派的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推论推论:非自愿失业的原因在于名义工资粘性。非自愿失业的原因在于名义工资粘性。总供给曲线的推导QQQQLLPQ1Q1总供给曲线的特例总供给曲线的特例:极端凯恩斯学派总供给曲线极端凯恩斯学派总供给曲线假设假设:劳动的边际产量为常数劳动的边际产量为常数 厂商劳动需求原则:厂商劳动需求原则: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PQ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供给曲线移动,因为:总供给曲线移动,因为:(i)技术水平的变化。技术水平的变化。(ii)资本存量的变化。)资本存量的变化。(iii)影响企业成本的其它外生因素,如自然灾害,政府环境)影响企业成本的其它外生因素,如自然灾害,政府环境 法规等。法规等。第五节第五节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定义定义1:总需求:总需求=在各种价格水平下,在各种价格水平下,人们对商品和劳务的人们对商品和劳务的 总购买量。总购买量。在封闭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构成:在封闭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构成:Qd=C+I+G 在开放经济下,总需求等于封闭经济的总需求加上净出口在开放经济下,总需求等于封闭经济的总需求加上净出口 Qd=C+I+G+(X I)定义定义2:实际货币余额:实际货币余额=根据货币可以购买的商品和劳务量来根据货币可以购买的商品和劳务量来 表示的居民持有的货币量。表示的居民持有的货币量。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假设假设M保持不变,保持不变,则则QP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产出的需求量增大对产出的需求量增大第六节第六节 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1.时间范围与宏观经济模型的类型时间范围与宏观经济模型的类型短期模型短期模型:理论假设理论假设=(i)工资和价格具有粘性,)工资和价格具有粘性,从而资本和劳动有时从而资本和劳动有时 得不到有效利用。得不到有效利用。(ii)资本和技术水平是给定的。)资本和技术水平是给定的。适用范围适用范围=解释那些逐年逐月发生的经济波动。解释那些逐年逐月发生的经济波动。长期模型:长期模型:理论假设理论假设=(i)工资和价格具有伸缩性工资和价格具有伸缩性,从而资本和劳动能得到从而资本和劳动能得到 充分利用。充分利用。(ii)资本和技术水平是给定的。资本和技术水平是给定的。特长期模型特长期模型 理论假使理论假使=(i)工资和价格具有伸缩性工资和价格具有伸缩性,从而资本和劳动能得到从而资本和劳动能得到 充分利用。充分利用。(ii)资本、劳动力、技术都会发生变动。资本、劳动力、技术都会发生变动。适用范围适用范围=解释在几十年的时间范围解释在几十年的时间范围,宏观经济如何运行。宏观经济如何运行。(a)古典情形PP1P0QQfQ sD2D1总需求扩张政策的影响总需求扩张政策的影响l在这种情形下,价格上升实际在这种情形下,价格上升实际工资下降劳动市场超额需求工资下降劳动市场超额需求名义工资上升。名义工资上升。l所以,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也所以,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也会上升,实际工资不变,产量和就业会上升,实际工资不变,产量和就业水平也不会变化。水平也不会变化。l结论:古典情形下,总需求的增加结论:古典情形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对产量没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对产量没有任何影响。有任何影响。2.经济冲击与短期经济波动经济冲击与短期经济波动 令经济初始状态在令经济初始状态在A(P0,Qf )点达到均衡点达到均衡,再假设中央银行扩再假设中央银行扩 大货币供给大货币供给M,则,则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ABPPD2D1QQsQ0Q1(c)极端凯恩斯模型PP1P0QQsQ0Q1(b)基本凯恩斯模型D2D1总需求扩张政策的影响总需求扩张政策的影响l在一般凯恩斯情形下,总需求扩张在一般凯恩斯情形下,总需求扩张初始价格上升超额需求初始价格上升超额需求产品价格上升,由于名义工资固定不产品价格上升,由于名义工资固定不变,实际工资下降企业增加变,实际工资下降企业增加劳动需求和产品供给。劳动需求和产品供给。l所以,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不所以,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下降,价格、产量和就变但实际工资下降,价格、产量和就业水平都要发生变化。业水平都要发生变化。l结论:在一般凯恩斯情形下,总需求的增加不仅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产量和就业水平也会上升。l但是,在极端凯恩斯情形下,只有就业水平和产量的变动,而物价水平不会变动。如下图如下图,A点为宏观经济初始均衡状态点为宏观经济初始均衡状态,假设作为外生变量假设作为外生变量的世界石油价格上涨的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则:则:油价上涨油价上涨油价上涨油价上涨 :提高企业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的价格提高企业产品的价格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或上方或上方)移动移动供给冲击与短期经济波动供给冲击与短期经济波动(a)古典情形古典情形PP0P1QQ0QdQ1AB结论:供给冲击导致产出减少和价格水平上升。结论:供给冲击导致产出减少和价格水平上升。(凯恩斯学派模型凯恩斯学派模型)(极端凯恩斯模型极端凯恩斯模型)两派的一致性结论两派的一致性结论:供给冲击既影响总产出水平供给冲击既影响总产出水平,也影响物价水平。也影响物价水平。结论:供给冲击导致产出减少和价格水平上升。结论:供给冲击导致产出减少和价格水平上升。宏观经济学家对经济事件的解释,两个方面往往不同。宏观经济学家对经济事件的解释,两个方面往往不同。一是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垂直、向上倾斜、水平。一是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垂直、向上倾斜、水平。二是影响经济的各种不同冲击的相对重要性。需求冲击重要二是影响经济的各种不同冲击的相对重要性。需求冲击重要还是供给冲击重要?还是供给冲击重要?古典的古典的货币主义货币主义凯恩斯凯恩斯新凯恩斯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实际商业周期实际商业周期新凯恩斯新凯恩斯学派也同意学派也同意3.经济波动的原因经济波动的原因垂直向上倾斜需求方面供给方面冲冲击击的的根根源源图 317 经济波动的根源和关于总供给的假定短期短期第七节第七节 从短期到长期从短期到长期:凯恩斯学派与古典学派的综合凯恩斯学派与古典学派的综合假设经济初始于假设经济初始于E点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点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由于需求冲击总需求曲线由于需求冲击总需求曲线由由移至移至名义工资粘性名义工资粘性产量由产量由下降至下降至产生失业产生失业产量缺口产量缺口的存在的存在名义工资逐渐下降。名义工资逐渐下降。总供给曲线逐渐下降。总供给曲线逐渐下降。经济在经济在B点最终达到均衡点最终达到均衡,即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即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长期长期在短期内在短期内,总需求的变动既影响产量又影响价格总需求的变动既影响产量又影响价格,经济表现出凯经济表现出凯恩斯学派的特征恩斯学派的特征;在长期内在长期内,却只对价格有影响却只对价格有影响,表现出古典学表现出古典学派的特征。派的特征。l结论结论:综合图形:总需求收缩的短期和长期效果综合图形:总需求收缩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PP0P1P2QSQSQDQDQQfQ1E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