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县高级职业中学建设项目 .doc
晴隆县职教中心教学实训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 设 单 位:晴隆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县高级职业中学)可研编制单位: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二0一三年三月晴隆县职教中心教学实训楼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承建单位:晴隆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县高级职业中学) 单位负责人:XXX 可研编制单位:贵州正业工程投资有限公司证书编号:工咨甲法定代表人:沈志平技术总负责人:杨振杰总 建 筑 师:胡小菊项目负 责 人:李仕海 一级注册建筑师参与编制人员: 李兰宏 二级造价师 高 波 一级注册结构师 严 昇 助理工程师 王 鑫 助理工程师 鲁远昌 助理工程师 李兰宏 造价师目 录目 录1(附件)3第一章 总 论41.1 项目名称及实施单位41.2 编制依据41.3 编制原则51.4 编制目的51.5 研究范围51.6 结论6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72.1 项目提出的背景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143.1建设规模143.2建设内容14第四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分析154.1项目建设选址原则154.2 建设条件15第五章 建设方案175.1 总平面布置方案175.2 建筑设计17第六章 节能措施与节水236.1 设计依据236.2 设计方案236.3节约用水24第七章 环境保护257.1 编制依据257.2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25第八章 劳动安全与消防308.1项目建设期劳动安全308.2项目的消防34第九章 项目建设组织与管理369.1 项目建设期组织结构及管理369.2建设期管理36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3910.1 项目实施内容和建设阶段3910.2 建设工期安排40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4211.1 投资估算(见附表)4211.2 资金筹措43第十二章 招投标方案4412.1 招标依据4412.2 招标原则4412.3 招标方案44第十三章 风险分析及对策4613.1 业主方自身风险分析及对策4613. 2 项目建设参与单位诚信风险分析及对策4713.3合同风险分析及对策48第十四章 社会评价5114.1社会影响分析5114.2社会效益分析5114.3 项目互适性分析5114.4 社会评价结论52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5315.1结论5315.2建议53(附件)附件一晴隆县职教中心教学实训楼建设项目估算表附件二晴隆县职教中心教学实训楼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图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及实施单位 1.1.1、项目名称:晴隆县职教中心教学实训楼建设项目1.1.2、项目地址:晴隆县莲城镇西街1.1.3、项目性质:扩建1.1.4、项目实施单位:晴隆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县高级职业中学)1.2 编制依据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2、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5、建筑工程设计文本编制深度规定;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9、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02号)10、委托方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1.3 编制原则1.3.1 以相关规划和当地规划部门对该地块的规划要求为指导,统一协调方案,满足城市景观的要求;1.3.2 根据职教中心教学实训楼的功能,确定科学合理的规模,进行合理设计,各项建设指标符合规划要求;1.3.3采用合理的设计技术方案,优化项目实施方案,节约建设投资;1.3.4 处理好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4 编制目的1、为使普晴隆县职教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更好地为人民提供教育保障,对本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研究、论证。2、选择先进合理先进的技术方案,优化项目建设。3、通过可行性研究为项目决策和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1.5 研究范围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设计方案、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经济效益评价。1.6 结论通过对项目所在地工程地质建设条件分析、建设方案评价、节能减排措施、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组织与管理、风险分析、社会评价等综合分析得出结论:项目在技术上具有可操作性,经济上具有合理性。通过对该项目的实施,为当地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能够接受优质基础教育,提供稳定、安全、舒适的教育环境。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有助于解决隆县中等职业教育困难问题。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背景为进一步提升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根据省发改委、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编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二期)的通知精神,综合考虑我县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县域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财政状况等各方面因素,特制定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2.1.1 概况2.1.1.1县域基本情况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面,全县国土面积1331平方公里。全县辖6乡8镇,总人口31.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17万人,占总人口的92.45%。有汉、布依、苗、彝、回、仡佬族等1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66万人,占56.3%,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241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8元。全县经济总量小,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单一, 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典型的“少、边、穷”山区国家级贫困县。2.1.1.2县域教育基本情况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52所(点),在校生55699人。其中:普通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普通初中11所,九年制学校8所,小学128所(点),初级职业中学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有普通高中在校生4238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2145人,小学在校生37843人,。职业学校在校生1473人。全县现有教职工2659人。其中:高中262人,初中692人,小学1603人,幼儿园25人,职业学校77人。2.1.1.3县职业教育现状全县有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1473人。其中,初级职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县职教中心)1所,职业学校教师77人。晴隆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是2007年经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一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是晴隆县人力资源开发、技能型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型人才技术培训与推广、城市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综合教育基地。学校位于县城莲城镇古西城门外600米处,校园占地面积61亩,校舍建筑面积5360平方米,其中,有教学楼一幢1940平方米, 学生宿舍楼一幢3060平方米,其它生活用房360平方米。现建有40台学生计算机教室1间,60座多媒体教室一间,建有篮球场一个。有教职工38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中级教师16人,初级教师16人。2.1.1.4需求分析晴隆县现有31.5559万人,应有高中阶段教育适龄生16000人,而目前我县普通高中在校生仅4000多人,毛入学率还达不到30%。中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按照国家和省、州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和在校生规模要大体相当。按照这个发展要求,结合县的实际,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在“十二”五期间,至少也要达到现在普通高中的在校生人数4000多人。根据我校现有的基础建设办学条件,远远不能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培养从事实用技术和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适应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科学进步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按省、州对县级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县级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势在必行。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要求每一个县必须办好一所县级职教中心,而晴隆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办学条件十分落后,远不能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改善其教学环境,扩大办学规模,以适应晴隆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晴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加快晴隆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发展,形成功能分区合理、设施齐全的校园环境,满足教学、实训、活动及学生食宿的需求,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十分必要。2.1.1.5 学校发展目标晴隆县教育培训中心(县职业高级中学),位于县城莲城镇西街古城门外600米处。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00亩,现有校园面积20.6亩,校舍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2000平方米,学生公寓3060平方米。学校建有篮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有学生计算机室和多媒体教室。学校内设机构有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学生处、培训处、招生就业办公室和团委等八个处室。几年来,已经开展各类培训40期4088人。目前,有在校生200余人,教职工编制38人,现有教师17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中级教师5人,初级教师10人。外聘教师若干人。有实施过学生宿舍楼建设工程管理经验。“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晴隆县的实际情况,到2015年,中职在校生达到2000人,长、短期培训年均2500人,分5期,每期500人。以上按常在校学生和培训学员2500人计算,需开设45个班,教职工180人。除现有条件外,目前急需修建实训综合大楼一幢,学生食堂一幢。逐步再建学生宿舍楼一幢,400米环行跑道运动场一个,以及完善校园道路、围墙、绿化和设备添置等。加快县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提升职教师资队伍素质,大幅度提升职教中心的基础能力,进一步深化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突出职业特色、专业特色和就业特色,形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为一体、产教研为一体的办模式,确保县职教中心建设成一所起骨干作用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从2011年起,县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保持在500人左右,逐步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发展目标,每年为社会输送数百名有一定技能的毕业生,培训城乡劳动力25000人次,为实现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障。2.1.2 晴隆县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1.2.1 地理位置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北角,地处云贵高原中段。县境东与关岭县隔江相望,北与水城、六枝特区划江为界,南连兴仁县,西接晴隆县,距省城贵阳市237多公里,距州府兴义市166公里。总面积1327.3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28.81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苗、彝族。2.1.2.2自然条件睛隆县属高源峡谷区,最高点为县境西南隅与晴隆县交界处大厂镇的五月朝天以北约1公里处,海拔2025米,最低点麻沙河与北盘江汇合处,海拔543米,海拔高差达1482米。因受北盘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切深长达500700米,属深切割岩溶侵蚀山区。因此,全县地形起伏大,具有“山高坡陡谷深”的特点,地貌类型有低山、低中山、中山和高中山。石山地区岩溶发育强烈,伏流、地下河床、溶洞、落水洞、竖林、岩溶干沟等极为普遍。地表干早缺水,地形复杂,分布错综。一是山高坡陡谷深的地形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立体气候明显,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特征。二是独特的立体气候和多样化的土壤类型,形成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茶叶、脐橙、意仁米、中药材久负盛名,有利于立体农业开发。三是特殊的大地构造部位和地质构造。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不仅种类多,而且组合态势好,主要有金、锑、铅锌等金属矿产资源和煤、萤石、贵翠、大理石、石灰石、方解石、瓷土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四是北盘江及其在县境内的支流蕴藏巨大的水能资源。 2.1.2.3矿产资源晴隆县复杂的地质地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品种多,矿藏相对集中,是睛隆县的一大优势。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教育事业的兴衰,事关下一代的成长,事关全县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形势下的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质量的竞争,培养人才就要从小学教育抓起。从长远看,一个地方人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进入新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振兴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国策,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其目的就是要争先抢占在国际竞争中科技、人才和经济的制高点。可以说现在教育的差距就是将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差距。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当前中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提高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努力实现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目标夯实基础。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3.1建设规模本项目晴隆县职教中心教学实训楼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6960.23平方米,总投资1100万元。3.2建设内容本项目为晴隆县职教中心教学实训楼建设项目,校区总建设面积66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44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本次设计职教中心教学实训楼6960.23平方米,5层,总高度23.8米,占地面积1423.08平方米。第四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分析4.1项目建设选址原则4.11因地制宜,符合晴隆县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满足教育的需要;4.12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建设条件齐备的地段,方便群众;4.13选择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节约土地;4.14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及贮存区域,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远离工业厂矿等污染源的区域;4.2 建设条件一、水文地质条件晴隆县职教中心教学实训楼建设项目拟建地址地形根据周边建筑物建设情况,无不良地质现象,持力层为中风化石灰岩,强度较高,同时场地地势较高,建筑物远离的地下水。二、交通晴隆县职教中心教学实训楼建设项目在晴隆县莲城镇西街,所处位置对外交通方便。晴隆县莲城镇各种设施完善,该项目可充分利用,因此该项目建设合理。三、给排水晴隆县职教中心教学实训楼建设项目建设地块有完整的市政给水、污水、雨水管网,各系统均能满足项目建设期和建成后的需要。四、供电及通讯晴隆县职教中心教学实训楼建设项目可用晴隆县供电设施。闭路电视、电话可经有关部门许可后直接安装,移动通讯号良好。五、建材供应条件晴隆县建筑材料供应充足,项目建设所需建材,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均可得到保障。六、满足城市建设的规划指标及用地使用性质晴隆县职教中心教学实训楼建设项目符合该片区地块规划用地性质,指标满足晴隆县乡镇规划局批准的该地块的各项指标(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等)。第五章 建设方案5.1 总平面布置方案5.1.1总平面布置与功能要求(1)合理利用现有土地,结合现场地形设计,满足使用功能,(2)在满足规划及设计规范要求的基础上,体现经济性;(3)功能设置配套,功能分区明确,结合灵活;(4)满足建筑物四周通风、采光、消防疏散的技术要求。5.1.2 总平面设计根据现状地形条件和道路,中心教学实训楼布置于地块中部,地块南侧和北侧为待建的运动场和学生食堂。校区主入口拟考虑在南侧。中心教学实训楼拟建为多层建筑,整个中心教学实训楼设计为5层,中心教学实训楼周边拟以活动、休闲、绿化为主。房屋建筑:要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立面,与整个校区相协调统一,相得益彰。5.2 建筑设计5.2.1建筑设计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4)、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5)、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2、建筑特征:(1)建筑合理使用年限:50年(2)建筑耐火等级:二级(3)屋面防水等级:II级3、设计方案中心教学实训楼5层,框架结构,一层层高5.1米,二至五层4.2米,建筑高度23.8米。平面外部设置3个学生出入口,垂直方向共设置3部楼梯。水平及垂直交通疏散均满足消防要求。中心教学实训楼平面为:一层为机修实训室、工具库、电工实训室、卫生间等;二层为:门厅、教室(电子)、电子实训室、教室、实训室、值班室、库房、准备室、卫生间等;三至四层为:教室(电子)、电子实训室、教师办公室、库房、卫生间等;五层为阅览室、图书室、教室(电子)、电子实训室、教师办公室、库房、综合多功能室、卫生间等。4、建筑装修外墙:石砖、涂料;内墙:瓷粉,其中卫生间、厨房贴瓷砖;地面:楼梯间及踏步、卫生间、厨房为防滑地砖, 起居室、卧室为水泥清光地面;天棚:瓷粉;门窗:门为全板夹板门; 窗为塑钢窗;屋面: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级为级,采用二道防水作法。保温及防水做法参见西南11J201-1-P9-2104b。5.2.2结构设计1、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2008版);(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自然条件:(1)、基本风压:Wo=0.30kN/m2;(2)、场地类别:类;(3)、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级;(4)、抗震设防烈度: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5)、抗震设防类别:丙类。3、设计使用年限:50年。4、结构选型:(1)结构型式:框架结构;(2)基础形式:根据场地周围建成建筑物的工程地质资料,建筑场地内无不良地质现象,地基承载力较高,框架结构采用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或人工成孔灌注桩,具体柱网布置、基础类型及截面尺寸在下一步设计中具体规定。(3)屋盖及楼盖结构:标准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屋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体系。(4)、墙体材料:普通烧结页岩砖。5.2.3给排水设计1、设计依据:根据现行的给排水设计规范及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要求和资料;(2)、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15-2003(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版2、给水:(1)、设计原则: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功能进行设计,保证给水设备的系统、压力的水量满足生活要求。设计中考虑节能和经济运转费用,合理利用投资;在管网和设备设计上,杜绝给水系统被污染的可能,防止交叉感染和水的逆流;(2)、给水水源及供水系统:本工程给水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接管直径为DN200的进水管2根,供水压力的为0.50MPa,供水管连通在本工程内形成生活消防环状管网,利用市政给水水压直接供水。3、消防系统:本项目建筑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二级,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要求,对本项目进行消防设计,建筑物周边均设消防车道,设室内消火栓,配置手提式灭火器。4、排水系统:(1)、屋面雨水及室外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下水道。(2)、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统一排放。5.2.4电气设计1、根据现行电气设计规范及初步设计规模。(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94(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供电本项目主要用电为生活等用电,电源由市政电网上接入,新建动力干线,照明干线沿电缆井铺设,支线为暗设。电气安全采用TN-S接地保护系统,并与防雷接地保护共用接地装置。3、照明该项目照明主要为室内正常照明。公共走道、楼梯、门厅等照明按限制功率密度计算,照明电压主要为220V。照明根据各部位功能选用灯具,室外及道路照明灯杆设置于道路两侧,灯面高路面最大设计高度8m,间距24m。灯具为截光型高压钠灯,功率不低于250W。照明灯具主要采用高效节能荧光灯及节能灯。4、防雷: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要求,该工程建筑按三类防雷设计,防雷设计包括防直击雷、防侧击雷、防感应雷及防雷电波等电位接地引入四个方面。接地系统属共用接地系统,接地电阻R10欧姆。5、电话、电视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办公室都需接入电话、有线电视插座。第六章 节能措施与节水6.1 设计依据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144-2004);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4、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第76号文);6.2 设计方案1、建筑物采用合理的体型系数,开窗面积及玻璃的选用满足国家节能规范的要求;2、维护结构采用厚度合更理的节能环保材料,尽量降低能耗;3、保护原用地主要绿化,使之与场区植被要求构成小气候,改善通风,保持水土。4、所有房间考虑自然通风采光,控制墙地比及窗墙比,部分受西晒的侧窗考虑遮阳措施;采用节能效果好的塑钢节能门窗。5、建筑材料选购时优先选购节能构件和节能环保材料,设备优先选用低能耗交率高,能量损失小的类型,采用节能灯具、节水洁具、尽量采用自然通风、采光,降低能耗。采用高光效照明光源和灯具,对大面积照明区域实行分片控制。6、设计、施工、验收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施工规程和验评标准。6.3节约用水为控制用水,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措施。1、根据项目所处场址情况,合理施工,避免对水资源的破坏。2、制定用水计划,做到合理用水。3、加强管理,定期对各类设备、管道等进行检修,杜绝跑、冒、滴、漏现象,以减少浪费。第七章 环境保护7.1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86)国环字第003号;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4、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6、国家环保局关于公布建筑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8、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137-87;9、其它现行相关规范及规程。7.2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一、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 施工期原材料(水泥、砂石、泥土)及平整场地,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泥土的抛洒等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施工期对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地面扬尘污染,这些扬尘尽管是短期行为,但会对附近区域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期间,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尽量减少扬尘的产生,如喷水、保持湿润、及时外运等。在建设场地的四周应设有围护装备,防止扬尘的扩散。同时还应做到: 施工作业区应配备专人负责,做到科学管理,文明施工; 对作业面和临时土堆应适当的洒水; 露天堆存的沙子、水泥等易扬尘材料应加盖帆布之类围布,防止扬尘的扩散; 施工材料运输车辆应保持良好的状态,运土方和水泥、砂石等时不宜装载过满,同时要采取相应的遮盖、封闭措施。2、施工期间工程汽车排放的尾气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污染物排放浓度底,预计影响不大。施工方应合理安排施工运输工作,应尽量避开交通高峰期,以缓解交通压力。最大限度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二、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废水主要包括土石方阶段降水排水,结构阶段混泥土养护排水。其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等,应在项目所在地低洼处设沉淀池,沉淀后全部回用,不能随意乱排。建设场地内有一条污水排水沟通过,应该做好相应的排水工作,避免因此引发的环境问题。三、声环境影响分析由于施工机械辐射声级水平较高,施工噪声对现场施工人员及附近居民将产生一定影响。为防治对周围居民点造成影响,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施工噪声进行分析:1、推土机、挖掘机、载重汽车在施工过程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较大,施工单位在施工作业中应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具和先进的工艺,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以减轻施工噪声对其产生不利影响。2、项目业主应到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使用低噪声设备,对施工过程加强施工管理,并且合理安排高噪声设备施工作业时间。3、建筑施工由于各阶段使用的机械设备组合情况不同,所以噪声辐射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对一些重点噪声设备和声源,提出一些治理措施: 降低声源的噪声强度; 采用局部吸声、隔声降噪技术; 对主要发声设备电锯的噪声采取治理措施,例如设置工作屏蔽间等; 对声环境保护目标的防治措施项目建设场地周边敏感点距离本项目红线距离为5m40m,应将主要噪声设备远离该居民点,加高靠近居民住宅一侧的围墙或加设临时隔挡设施,确保施工场界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将施工期噪声影响对该处民房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避免噪音扰民引发环境纠纷。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由于本项目施工建设会带来高边坡等生态影响,故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严格遵守工程建设程序,工程建设前应进行详细的岩石工程勘察工作。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包括:查明场地切方边坡、填方边坡挡土墙墙址岩土工程条件,2、场地平整过程中,对切方边坡采用分阶开挖、分段施工方法。3、建议对永久性切方边坡,在岩土工程勘察基础上进行专门的支护工程设计,合理放坡后采用可靠的锚固工程措施。高填方边坡建议采用分级支挡工程措施。4、填方区应采取分层铺设、碾压,严格控制填筑材料质量和碾压密实度。5、场地平整、道路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永久性边坡应及时采取相应支护措施。6、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险情及时处理,以有效预防地质灾害发生。7、施工进行中坚持“信息化施工,动态管理”原则,工程建设遵循“先勘察再设计、先治理、后建设”的原则,以避免引发滑坡及第四系覆盖层滑坡、滑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一、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学生及老师入住后,饮食油烟排放对当地环境空气产生一定影响。通过专用烟道排放,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二、水环境影响分析该项目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项目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直接排入附近农田灌溉渠。生活污水排放去向为:生活污水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固体废物影响分析生活垃圾每日由环卫部门定时清运至晴隆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本项目的生态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经过以上措施后,可以把拟建项目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暂时、短期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第八章 劳动安全与消防8.1项目建设期劳动安全8.1.1主要的危险因素分析1、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电伤,火灾等。2、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自然危险因素有地震、雷击等。8.1.2设计依据1、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343-2004);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8.1.3设计中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劳动安全,在本工程设计中对各类危害因素均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尽量减轻对劳动施工人员可能造成危害。1、防止高空坠落因高处坠落而死亡的人数,在生产事故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极为紧迫的。高空坠落包括高空物体的坠落和工作人员的滑落。其主要防范措施如下:(1)各级管理者和每个职工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明确。(2)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一是安全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二是要正确佩戴,尤其是要系好帽带,防止脱落,使其在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时起到保护作用。(3)防护措施要落实,如按要求设置护栏、立网、铺满架板、盖好洞口,按规程规定架设安全平网。(4)个人防护用品要有质量保障,施工企业按规定给作业人员发放合格的安全带、安全帽。(5)坚持对从事高处作业的职工进行健康检查,严禁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精神病、严重贫血病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6)把好材料关,施工中所搭设的脚手架必须坚固、可靠,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2、防机械伤害为防止施工人员在钢筋棚、木工棚等场地操作中的“机伤”。在各种传动设备均设有机旁“事故停机”按钮,皮带轮、齿轮、飞轮等传动件均设防护罩;为保障安全施工,在易发生“机伤”处及开关、按钮箱处设安全标志,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并且要加强对具体操作工人的操作技术培训,通过系统的培训使操作人员能较快熟悉机械的性能,有效避免因操作过失引起的机械伤害。3、防止电伤电源开关,控制箱等设施要统一布置,加锁保护,防止乱拉电线,设专人负责管理,防止漏电触电。4、防止火灾工程建设施工用火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工程建设施工用火工期很长,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用火人员,会产生思想上的麻痹,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因此,为了防止火灾,就必须采取相应的严格措施(1)施工用火前必须办理用火申请手续,经安全部门和消防部门检查合格,落实防火措施,确认签字后方可进行用火。(2)工程建设施工用火必须实行专区用火管理,即施工现场固定用火区、临时预制场地用火区、临时用火区等三个专区。施工现场固定用火区、临时预制场地用火区的管理采用固定用火管理,用火票可适当延长,一般15天为宜。临时用火必须按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执行。(3)施工现场固定用火、临时预制场地在施工用火前,必须由建设单位安全管理部门会同施工单位和相关处室、相关分厂安全人员一起,对区域内的排水系统连通的井盖、地漏、管口、沟渠等部位用非可燃物封严,对围墙(档)外的环境共同确认其安全状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签发用火证。(4)特种作业人员如焊工、电工等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和操作规程,经技术监督部门、安全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做到依法持证上岗。(5)用火人拿到批准的用火证后,应检查用火部位和防火措施是否落实,如没有落实,用火人有权拒绝用火。(6)明火作业过程中,要强化用火监护人的作用,固定区域用火监护人应由施工单位指派责任心强、会使用消防器材、了解施工现场情况的人员担任。(7)监护人必须坚守岗位,不准脱岗。在用火期间不准兼做其他工作。用火作业完成后,要会同其他施工人员清理现场,清除残火,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5、防止雷击(1)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当地的天气预报情况。(2)对作业人员进行讲解如何避免雷击的常识。(3)凡金属脚手架与10kv高压输电线路,水平距离必须保持5米以上,或者设置隔离防护措施。(4)一般电线严禁直接捆在金属架杆上,必须捆扎时,应加垫木隔离。(5)凡金属脚手架高于周边避雷设施者,架间每隔24米设一个避雷针,针端要高出最高架杆3.5m。6、建筑安全及地震设防为了建筑及设备设施安全,除合理设计荷载外,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地震、风压等影响因素。本项目8度(0.20g)设防,九度处理。7、管理机构贯彻安全生产“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保护职工的劳动安全,项目部设置有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安全设施的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负责职工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教育;负责给职工定期发放劳保防护用品,确保职工生产安全。8.2项目的消防8.3.1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火条例。8.3.2防火等级防火等级:二级8.3.3采取的消防措施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程指导方针,加强消防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在施工过程和该项目在运营期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结合小学自身实际情况,在消防措施上应做到:1、新建教学楼的防火间距要符合规定,防火分区要明确。2、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建立防火安全制度,严格控制火源,加强消防意识。施工现场明确划分用火作业,易燃易爆材料堆积场、仓库、易燃废品集中站和生活区等区域。3、安全出口一般不能少于两个。由于教学楼的安全出口为楼梯,开敞的楼梯间易导致烟火蔓延,妨碍疏散,因此必须采取封闭的楼梯间,这样能阻挡烟气,利于疏散。4、建筑物火灾时产生大量浓烟,不仅妨碍疏散,还使人中毒甚至死亡。因此楼梯井和管道井应具有“烟囱效应”,起排烟作用。5、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灭火装置。前者的探测器可采取感温、感烟和感光等多种类型;后者可在发生火灾时得到及时扑灭,灭火装置的建筑应设消防控制中心,对报警、疏散、灭火、排烟及防火门窗、紧急照明等进行控制和指挥。 第九章 项目建设组织与管理9.1 项目建设期组织结构及管理9.1.1项目组织机构本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施工,以项目合同和成本控制为主要内容,项目经理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