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学教育心理学视频第二章优秀课件.ppt

    • 资源ID:78722057       资源大小:2.26M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学教育心理学视频第二章优秀课件.ppt

    中学教育心理学视频第二章中学教育心理学视频第二章第1页,本讲稿共60页 本章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部分,从研究对象、内容、学习本学科的意义、学习方法以及本学科的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论述。本章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住相应的知识点,了解相关的概念和理论。本章小结第2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3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本章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发展的基本理论,为学习教育心理学奠定基础。中学生心理发展分为两大方面,即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包括社会化发展)。这些发展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别差异。第4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本章也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历年考试涉及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都反复出现,既考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也考试对重点理论的把握和运用。本章学习的时间相应会比较长。第5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在学习这章之前,先了解普通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具体分为:一、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感过程: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高级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3、意志过程:自觉、自制、坚持、果断性其中,注意是心理过程,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第6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个性心理(人格)1、个体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理想、人生观、世界观等等2、自我意识:3、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第7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本章主要有四个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介绍中学生认知发展和中学生人格发展;第四节是个别差异,包括认知差异和人格(重点是性格)差异。第8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两个关键词:一系列心理变化。有规律的,内容包括认知和人格。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这个变化的时间跨度贯穿生命全程。第9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即量变与质变(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如儿童动作发展顺序遵循从上到下原则:儿童思维发展顺序:由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第10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 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因为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顺序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第11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3)不平衡性。一方面表现出个体的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如感知、记忆、想象、思维与人格的比较。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如身高、言语发展。应抓住学生发展最快的时间进行教育,即抓关键期。(4)差异性。因此要注意因材施教。第12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例题:1、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这是指心理发展的()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答案:C第13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例题:2、教学中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这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答案:D第14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1岁以前)、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第15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 少年期是指11、12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第16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1)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2)心理活动的随意性:(3)独立意识:(4)情感:(5)道德和意志:第17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2青年初期 这是指14、1517、18岁的阶段,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1)思维: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2)情感:(3)自我意识:(4)意志:第18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 这里考试的重点是少年期,尤其是少年期的主要特点。主要考填空、选择,偶尔也会有简答,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例题:少年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 _ 的特点。答案:半幼稚、半成熟第19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身心发展特点)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胞胎爬梯实验。第20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意义:教学前必须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这是新教学的出发点。第21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2关于关键期 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最易学会或掌握某种技能的时期。在个体早期的某个阶段,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或是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第22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印刻”(printing)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对这两个概念主要考填空与选择。例题:学习准备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_。答案:适应性第23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为了说明这种变化,皮亚来引入了图式、同化与顺应等相关概念。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第24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这个阶段最突出的成就是出现了客体永恒性。(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第25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1)泛灵论: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2)以自我为中心: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单维思维: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4)思维不可逆: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第26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抽象概念2、思维可逆,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3、守恒概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4、思维需具体事物的支持。5、去自我中心主义。去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第27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1命题之间的关系2假设一演绎推理3抽象逻辑思维4可逆与补偿5思维的灵活性 皮亚杰的理论是学习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是历年考试的热点问题。第28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例题:1.小红认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一个人也都喜欢狗。她所表现出来的是前运算思维的何种特征?()A、不可逆性 B、单维性 C、自我中心 D、集中化答案:C第29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二、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只有儿童发展到相应阶段,才能进行相应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第30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证明了这一点。第31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三)关于最近发展区1最近发展区的定义 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第32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第33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2提出的意义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他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第34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3对教育的启发 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并且他建议采用支架式教学来帮助学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第35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第36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性;(2)持久性;(3)精确性;(4)概括性。第37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2)意义记忆成主要的识记方法;(3)抽象记忆占优势。第38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四)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初中:经验型;高中:理论型。其中初二是关键期。例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而它发展的特点就是由经验型上升为_。答案:理论型第39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二节是教育心理学的重点,要求深入理解皮亚杰的理论意义、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及意义以及把握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第40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含义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二)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第41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感。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感。第42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第43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意义: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提供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第44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例题: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_个顺序不变的阶段。答案:八第45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 鲍姆宁曾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研究不同的教养模式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第46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3同辈群体 一方面,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另一方面,同辈群体又为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社会模式或榜样。第47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例题:随着年龄的增长,_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答案:同伴(同辈群体)第48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概念。自我意识包含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激发作用、抑制作用)。第49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第50页,本讲稿共60页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第51页,本讲稿共60页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威特金)场独立: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第52页,本讲稿共60页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例题:1、学生在解题时,喜欢察言观色,且易受他人影响和干扰,其认知方式是()A、沉思型 B、场依存型 C、场独立型 D、冲动型答案:B第53页,本讲稿共60页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例题:2、某学生喜欢结构化的学习任务,偏爱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难以从复杂图形中找出镶嵌于基中的简单图形。根据威特金的理论,该生的认知方式属于()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答案:A第54页,本讲稿共60页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冲动型与沉思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第55页,本讲稿共60页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二)智力差异1智力与智力测量 最早的量表中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由此计算得到的智商属于比率智商。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这种智商被称为离差智商。第56页,本讲稿共60页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2智力的差异(1)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和个体内。个体间的差异: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或常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一般认为,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不到1。智力的个体内差异:第57页,本讲稿共60页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目前研究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第二,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第58页,本讲稿共60页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做到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例题: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第59页,本讲稿共60页第60页,本讲稿共60页

    注意事项

    本文(中学教育心理学视频第二章优秀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石***)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