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doc

    • 资源ID:78725959       资源大小:147.50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doc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作者: 王欣钊第 一 章       导   言Ø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Ø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及其理解(一)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民经济的有关总量指标及其变化说明资源如何得到充分利用的一门学科。(二)宏观经济学含义的理解研究对象: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解决问题:资源的利用问题分析方法:总量分析。(包括个量加总和个量平均)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均衡理论  (ISLM模型)2经济增长理论           3经济周期理论                  4失业理论5通货膨胀理论           6开放经济理论                  7宏观经济政策三、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1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2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3实现充分就业4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前人的宏观经济学思想斯密:主要的宏观经济学思想包括:1、分工理论:认为分工是国民财富增长的重要原因。2、财政和税收理论:阐述了国家的支出、收入和公债,提出了公平、确定、便利和经济四大税收原则。李嘉图: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其核心思想:寻找最佳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资本主义,增进资产阶级的财富。主要的宏观经济学思想包括:1、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原则,反对政府干预经济。2、各种赋税问题。3、经济危机。4、货币数量论二、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其代表人物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产生标志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凯恩斯理论的基本观点1由于工资和价格具有“刚性”,无法实现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均衡2由于三条心里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投资收益率递减、流动性偏好)的作用,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3提出了放弃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思想(三)凯恩斯理论对传统经济理论的颠覆1.在理论上否定了萨伊定律:(1)工资是具有“刚性”的,充分就业是难以实现的 。(2)用边际消费递减规律和货币的流动性偏好规律否定了萨伊的“卖即买,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假定。(3)用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否定了萨伊提出的投资等于储蓄的结论。2、在政策上否定了传统的自由放任原则,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1963年,美国经济学家阿克利出版了宏观经济理论一书,才标志着宏观经济学成为了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阶段(40s60s末)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理论的发展1、杜森贝利的的相对收入理论和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补充了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2、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3、希克斯的ISLM曲线纠正和发展了凯恩斯的利息理论。新剑桥学派:调节整个社会的分配状况就成为该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之一。凯恩斯理论的实践运用罗斯福新政三、宏观经济学的变革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变革的背景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 代表性人物和学派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派                     卢卡斯的理性预期学派货币主义学派弗里德曼是该学派的领袖供给学派包括激进的供给学派和温和的供给学派。代表人物:蒙德尔、拉弗、费尔德斯坦.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是理性预期学派的先驱和代表人物不同的政策主张货币主义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由于在政策主张上与古典经济学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故人们习惯地把他们称为新古典学派。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市场机制的完善性,提出减少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主张同时,凯恩斯的追随者也吸收了新古典学派一些有益的观点,将凯恩斯理论进一步发展而成为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一方面接受了理性预期思想,另一方面在微观基础方面同新古典经济理论针锋相对,认为个体的理性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价格刚性是存在的,市场不能实现自动的出清,因此经济政策是必要的。主流学派和争论的焦点: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争论的焦点:市场机制是否完全有效&国家是否应该干预经济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1 GDP及其核算§2 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指标§3 国民收入恒等式第一节    GDP及其核算n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 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DP的理解1.国内生产总值是当期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但计入经纪人佣金。2.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本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3.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4.国内生产总值必须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没有通过公开的市场交换的地下经济和非市场经济活动的价值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5.国内生产总值既包括有形的商品的价值,也包括无形服务的价值。所谓最终产品(final goods)和服务是指最后被人们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所谓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和服务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为投入品投入到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中,而且其价值被一次性地转移到其他产品和服务中去的产品和服务。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由于有的产品既可能是最终产品,也可能是中间产品,为避免重复计算,在计算时采用增值法,即将产品或服务在生产过程中各环节所增加的价值进行加总而得到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故GDP实际上是生产过程中各环节所增加的价值。         用增值法计算产品价值生产阶段产品价值增加价值棉花3030棉纱4010棉布6020染整8525服装12035合计235120(二)GDP的缺陷1.GDP未能够完全反映社会福利和人们的闲暇享受(国内幸福总值GDH Gross Domestic Happiness )2.GDP未能够反映社会产品的分配状况3.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运行状况(生产的价值)4、  GDP未能够反映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社会环境的污染状况(绿色GDP=GDP-环境资源的成本-保护环境的服务成本)(三)GNP的含义及其理解GNP的含义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 GNP)是指一定时期内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DP和GNP的比较GDP强调的是国土原则,而GNP强调的是公民原则。由于GNP和GDP是按不同的口径进行统计的,所以二者在量上有一定的差距。二者之差称为净要素支付。即净要素支付NEP=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二、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名义的GDP是指按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的GDP是指按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年份单价(元)产量(吨)2000100150002008250350002000年的名义GDP15000×100元 2008年的名义GDP35000×250元 2008年的实际GDP35000×100元GDP折算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的一个工具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三、潜在的GDP和现实的GDP潜在的GDP:木桶的最大容量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大GDP。现实的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生产要素所实际生产的GDP。潜在GDP与现实GDP的关系:现实的GDP有可能等于、大于或小于潜在的GDP。潜在GDP>现实GDP时,存在失业,经济萧条潜在GDP =现实GDP时,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而且无膨胀。潜在GDP <现实GDP时,经济膨胀。潜在的GDP-现实的GDP=GDP缺口四、人均GDP第t年人均GDP=第t年GDP/第t年人口数量它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而GDP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五、GDP的计算(一)按支出法(产品法)所计算的GDP是根据最终使用者的类型,从支出的角度,将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国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所有开支进行加总而计算出一国的GDP。它包括:n       1.消费支出( ConsumptionC ):是指本国个人或家庭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包括国内和进口)的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支出。n       2.投资支出(Investment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存货支出、住房支出。n       注意:金融投资不能够算在投资支出中n       3.政府购买支出( Government purchaseG,“阳光下的交易” ):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服务的支出。但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不能计入GDP中,因为转移支付只是收入的再分配。n       4.净出口支出( Net exports NX):是指净出口差额。 n        即NX=出口-进口=X-Mn       所以按支出法所计算的GDP=C+I+G+NXn       理解要点:谁购买?各支出多少?(二) 按收入法所计算的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将一定时期内企业出售最终产品和服务所得到的各种收入(企业的收入是企业出售产品的收益中扣除中间产品的支付。)进行加总而计算出一国的GDP。用收入法核算GDP1、要素提供者的收入:(1)雇员薪金收入:为别人提供劳动的报酬。(2)利息净额:个人从企业得到的因资金借贷所产生的利息收入。不包括个人之间因借贷关系而产生的利息及国家发行国债所支付的利息。(3)租金收入:出租固定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2、非公司业主收入:自我雇佣的企业主的收入3、企业间接税4、折旧(depreciation)5、公司企业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公司股东红利、未分配利润 GDP=工资利息净额租金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间接税折旧按收入法所计算的GDP理解要点:社会成员是谁?他们收入多少?间接税:(1)含义:由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与劳务时支付的税收。其特点是纳税人不是负税人,应包括在产品的价格中,通过企业抬高产品价格来实现。(2)为何计入GDP:是消费者的购买支出,形成政府收入。折旧(1)含义:资本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企业提取折旧实际是为了用于将来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2)为何计入?损耗后,要靠投资来补偿,包含于总投资中。(三)按生产法(增值法)所计算的GDP就是将一定时期内各部门所新增加的价值进行加总而计算出一国的GDP。(四)GDP三种计量方法的比较上述三种方法中,从不同的角度对GDP进行了测算,它们有各自的用途。从理论上说,三种计量方法所计算的GDP结果是相同的。(P3031)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指标一、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 简称NDP)含义:一国一年内真正新增加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n       (二)NDP的构成:n       NDP=CInG(XM)因为:In净投资=总投资折旧n       (三) NDP与GDP的牵手:n       NDP=GDP-折旧二、狭义的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简称NI)含义:一国一年内各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全部收入n       二)NI的构成:NI=工资收入净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利润+非公司制企业主收入n       (三) NI与GDP牵手:NI=NDP-间接税+政府补贴减间接税:间接税是消费者替企业交税,虽然属于市场价值而计入GDP,但不属于要素收入而不能计入NI加政府补贴:对有些产品(如教育、卫生、体育、公共交通等),其生产者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补贴,故应作为企业收入。三、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简称PI )(一)含义:一国一年内个人得到的实际收入的总和(二)PI与NI的牵手: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股息(股东红利)或者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1、减公司利润:公司利润不可能完全成为个人收入。2、减社会保险:社会保险金交纳给政府,未到达个人手中。3、加转移支付:补助金、退休金、抚恤金等实实在在是个人收入;4、加利息调整: (1)消费者个人之间借贷关系产生的利息:它是债权人的个人收入,所以要计入。 (2)政府支付给居民的公债利息,构成个人收入。5、加股息(红利):是股东的个人收入。四、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简称DPI)(一)含义:是个人可实际支配的收入部分。个人收入减去按法律规定应缴纳的所得税及非税性负担以后的余额。(二)DPI与PI牵手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三)DPI构成DPI=C+S+居民支付的利息n       五、练习:    资本消耗补偿   356.4         雇员酬金      1866.6   企业利息支付   264.9         间接税        266.3   个人租金收入   34.1          公司利润      164.8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20.8      红利          66.4   社会保险税     253.9         个人所得税    402.1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64.4       政府支付的利息  105.1   政府的转移支付  374.5        个人消费支出      1991.9  从上表所列资料中计算:1、国民收入       2、国内生产净值          3、国内生产总值  4、个人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个人储蓄(1)NI=雇员酬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   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866.6+264.9+34.1+164.8+120.8=2451.2(2)国民生产净值=NI+间接税 =2451.2+266.3=2717.5(3)GDP=NDP+折旧=2717.5+356.4=3073.9(4)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支付的利息消费者支付的利息股息      =2451.2164.8253.9+374.5+105.1+64.4+66.4=2642.9(5)DPI=PI个人所得税=2642.9402.1=2240.8(6)个人储蓄=DPI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2240.8-1991.9-64.4=184.5第三节   国民收入恒等式  宏观经济模型总原则:支出=收入一、经济部门的构成以及经济循环经济部门的构成:两部门经济是指由企业和居民两种经济单位构成的经济。又称自然经济。三部门经济是指由企业、居民和政府三种经济单位构成的经济。又称封闭经济。四部门经济是指由企业、居民、政府和国外四种经济单位构成的经济。又称开放经济。          (二)四部门经济的经济循环          1、  循环图:2.漏出和注入p      (1)漏出:是指人们的收入中没有直接用于购买国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那一部分收入。其结果会减少总需求。p      总漏出=储蓄+税收+进口=S+T+Mp      (2)注入:是指不取决于收入,但却形成了对国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的支出。其结果是增加总需求。p      总注入=投资+政府购买+出口=I+G+X二、核算恒等式国内生产总值恒等式投资与储蓄恒等式(一)国内生产总值恒等式:C+I+G+NX=GDP=C+S+T需要注意的是储蓄S和税收T在此的构成:储蓄包括企业储蓄和个人储蓄,也合称私人储蓄。包括四个方面:折旧、企业未分配利润、个人储蓄和统计误差。政府税收分为四个方面:间接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金。在此的T是指政府的净税收,是在政府总税收中减去政府返还给企业和个人的支出,它包括政府给企业的补贴、政府的转移支付、政府的利息支出。T-G称为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二)投资与储蓄恒等式总体原则:收入=支出1、两部门模型(1)主角:居民户、厂商(2)假设:没有税收、政府支出、进出口贸易 (3)支出=C+I(4)收入=C+SS:企业和个人储蓄的总和,即私人储蓄。包括折旧、企业未分配利润、个人储蓄、统计误差。(5)支出收入:C+I=C+S恒等式I=S2、三部门模型(1)主角:居民户、厂商、政府(2)假设:出现了税收、政府支出,没有进出口贸易。(3)支出=C+I+G(4)收入=C+S+T,T:政府净税收,(5)支出收入:C+I+G=C+S+T恒等式:I+GS+TIS+(TG)即投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3、四部门模型(1)主角:居民户、厂商、政府、外国(2)假设:出现了进出口贸易(3)支出=C+I+G+NX(4)收入=C+S+T(5)支出收入:C+I+G+NX=C+S+T恒等式: I+NX=S+(T-G)表示私人国内总投资+对外净投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MPC与APC相比较跨时预算约束棘轮效应: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不易于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消费。示范效应:消费支出不仅受自己收入的影响,还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消费函数: C=  Yd 平均消费倾向: 货币幻觉:如果物价与名义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实际收入不变,但假如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的增加而忽略了物价的上升,就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使平均消费倾向上升。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1、利率2、物价水平变动3、收入分配注意:在分析国民收入决定时,我们仍然运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消费理论。三、  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住房投资(一)资本存量与合意的资本存量1.资本存量: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所存在的资本数量。影响因素:投资,折旧2.合意的资本存量:使企业获得最大预期利润的资本量。即当企业使用资本的边际收益与使用资本的边际成本相等时利润达到最大,此时的资本存量即为合意的资本存量。(二)存货投资:是企业库存价值的变化量类型:合意存货:企业希望保持的存货,非合意存货:企业实际存货与合意存货之差乘数作用的过程假定边际储蓄倾向C/=80%,增加投资I=100     (二)影响投资乘数实际作用发挥的因素1、乘数作用发挥的时滞2、储蓄的缓冲作用3、政府税收的缓冲作用4、消费惯性的缓冲作用5、政府转移支付的缓冲作用· 假定消费函数C=10000.8Y,则储蓄函数S=-1000+0.2Y,投资I=600,则均衡的国民收入Y0=8000,储蓄S=600。· 如果人们打算增加储蓄S=100,那么:· S=-1000+ S+0.2Y=-900+0.2Y· 令I=S,则600 =-900+0.2Y· Y1=7500· S1= -900+0.2Y=600二、  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1)  C=C0+CYd = C0+C(YT+R)              消费函数(2) T=T0+tY                                  税收函数  (3) Y=C+I+G                                 收入恒等式二、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R80,税率t0.25。(1)均衡收入(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增加政府购买和减少税收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参考答案:(1)Y=C+I+G =100+0.8(Y-0.25Y+80)+50+200=414+0.6Y          所以0.4Y=414      Y=1035     (2)KI=2.5, KG=2.5, KT=-2     (3) Y=1200-1035=165            G= Y/ KG=165/2.5=66          T= Y/ KT=165/-2=-82.5 第四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的含义: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AD)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的物价水平下,全社会的人们(所有的经济主体)对国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总量。总需求的构成AD=C+I+G+NX其中C+I+G为国内需求,简称内需二、  物价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成反方向变化的原因分析(即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1.实际资产效应(财富效应或庇古效应)即人们都有保持实际资产不变的愿望和要求。在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P上升名义资产增加当前的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所以物价与国民收入之间成反方向变化。2.跨期替代效应(利率效应或凯恩斯效应)即在物价水平变化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数量会在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进行转移,从而会影响到当前的消费数量。具体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P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L>M利率上升当前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所以物价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成反方向变化。3.开放经济效应(蒙代尔弗莱明效应)4、税收效应物价水平P出现收入泡沫(名义收入)T(个人所得税收自动上升)实际DPI消费C国民收入Y,所以物价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成反方向变化。1.预期(包括收入预期、利润率预期、通货膨胀预期)2.消费需求的变动    3.投资需求的变动      4.国家的经济政策    5.世界经济四、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和总需求函数(可通过ISLM模型确定)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含义:总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物价水平下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总量。总供给曲线是反映物价水平与供给总量(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二、  总供给曲线的类型1.短期的总供给曲线(SAS)含义:是表示在短期内物价水平与供给总量之间关系的曲线结果: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2、  长期的总供给曲线(LAS)含义:是表示长期内在生产要素全部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关系的曲线。结果: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直线 3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含义:在物价水平一定、在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反应总共给与物价水平的关系。结果:一条从一定物价水平出发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三、短期供给曲线与长期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当价格水平较低时,实际的产出水平会小于潜在的产出水平,因此短期总供给曲线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左边。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实际的产出会不断增加,短期总供给曲线会逐渐接近或超过长期总供给曲线。四、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含义:是指在短期内,在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短期总供给的变动原因:(1)  工资、原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的变化(2)       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化(3)       风险承受能力的变化(4)       环境的变化2.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含义:是指在长期内,在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长期总供给的变动原因:(1)生产要素数量的变动(2)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化 第三节      宏观经济总量的均衡一、  宏观经济总量的长期均衡(长期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二、宏观经济总量的短期均衡(短期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2.短期均衡的三种均衡失业均衡 充分就业均衡 超充分就业均衡三、  总需求的冲击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总需求的冲击          未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总需求的冲击1、  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时,总需求的变化对物价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影响结果:长期来看,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时,总需求增加不会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1、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时,总需求的变化对物价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在未实现充分就业时,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物价水平上升四、  总供给的冲击1.总供给变动的负面效应(1)市场机制自发调节通过减少对该种原材料的需求、寻求新的替代品等方法使该原材料价格逐渐下降,从而自动降低物价和增加国民收入,但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经济的衰退2.总供给变动的正面效应通过采用新技术,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也可以降低物价水平。3.总供给变动的成功效应由于减税有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通过减税,既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也可以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第五章   货币市场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一节       货币供给含义: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或支付工具的物品第二节     货币需求含义:在一定时期内,公众为满足各种需要而保持在手中的货币。种类:交易需求,投机需求,预防需求第三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          一、  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图形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是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等。即 MD= MS。此时的利率称为均衡利率。由于货币需求中的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成反方向变化,所有货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而货币的供给主要受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如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率等)的影响,可以看着是一个与利率无关的外生变量,在图形上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直线。三、均衡利率的影响因素收入水平,利率预期,货币供给,投机需求变动四、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影响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引起利率下降,从而使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反之,货币供给量在减少会引起利率上升,从而使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五、  流动性陷阱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利率会不断下降,当利率下降到一个很低水平时,货币当局无论如何增加货币供给量,所增加的货币供给量都会使人们为满足投机活动的需要而滞留在人们手中,从而难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第六章       ISLM模型第一节     IS曲线含义:IS曲线是指当产品市场实现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成反方向变化关系的曲线。三、  为什么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反之,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所以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成反方向变化。四、  IS曲线函数         1、两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函数总之,IS曲线函数可以通过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得出。 即在两部门经济中,通过Y=C+I,得出Y与r之间关系的IS曲线函数;在三部门经济中,通过Y=C+I+G,得出Y与r之间关系的IS曲线函数;在四部门经济中,通过Y=C+I+G+(X-M),得出Y与r之间关系的IS曲线函数。五、  IS曲线分析(一)产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分析(二)IS曲线的斜率分析影响IS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1、投资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2、C´的变化,3、t´的变化,4、投资乘数的大小数学意义:1、d大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小IS曲线越平缓          2、t´大1 t´ 小 C´ ( 1  t´ )小1 C´ ( 1 t´ ) 大IS曲线斜率绝对值大IS曲线陡峭经济学意义:1、d大投资对利率的变动敏感Y的变动幅度大            2、t´大,投资乘数小,Y的变动幅度小。投资乘数越大,一定量的投资变动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就越大,那么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越小,IS曲线就越平坦;反之,投资乘数越小,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越大,IS曲线就越陡峭。六、  IS曲线的移动含义:是指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自主性变量(如C0、G、T0、I0)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从而使IS曲线移动因素:投资需求的变动,消费需求的变动,政府购买及其税收的变动         如政府购买的增加会引起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购买的减少会引起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第二节      LM曲线当货币市场实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成同方向变化关系的曲线。三、  为什么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利率上升 m2会减少 在L=M的前提条件下 m1增加意味着国民收入增加 反之,利率下降 m2会增加在L=M的前提条件下m1减少意味着国民收入减少 所以,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成同方向变化四、  LM曲线函数         LM曲线函数可以通过L=M的条件,推导出Y与r之间关系的LM曲线函数。五、  LM曲线分析(一)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分析在LM曲线上所有的点,都表示L=M,因为LM曲线本身就是在L=M的前提条件下作出来的。 在LM曲线右下方的各点,L>M,其原因要么是利率低,m2多,要么是收入多,m1多,或者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LM曲线左上方的各点,L<M,其原因要么是利率高,m2少,要么是收入少,m1少,或者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二)LM曲线的斜率分析主要因素: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在实际中,由于货币交易需求比较稳定,所以一般认为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三)LM曲线的三个区域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中间区域六、  LM曲线的移动含义:是指不是直接由利率变动引起,而是由利率以外的其他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从而使LM曲线移动。原因: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物价水平的变动第三节        ISLM模型一、  ISLM模型三、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1.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变动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利率上升,均衡收入增加;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利率下降,均衡收入减少;2.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变动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均衡利率下降,均衡收入增加;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均衡利率上升,均衡收入减少;3.IS曲线与LM曲线同时变动IS曲线与LM曲线同时变动,要考虑IS曲线和LM曲线变动的方向和幅度。四、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二)   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变动主要反映在LM曲线上凡是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LM曲线向右方移动;凡是减少货币供给量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LM曲线向左方移动。(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双扩张,双紧缩,一张一缩四、  ISLM模型与总需求曲线1、  用该模型解释为什么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成反方向变化物价P上升实际的货币供给量减少货币市场L>M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1、假定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300+0.8Yd,投资函数为I=200-1500r,净出口函数为NX=100-0.04Y-500r,政府购买G=200,货币需求函数为L=0.5Y+200-2000r,税率t=0.2,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0,物价水平P=2。求: (1)    IS曲线 (2)    LM曲线 (3)  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2.某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1400+0.8 Yd,投资函数为I=200-50r,税收函数为T=0.25Y,政府购买G=200,货币需求函数为L=0.4Y-100r,名义货币供给量为900。求: (1)总需求函数 (2)物价水平P=1时的收入和利率 第七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含义:一国国民收入及其他经济活动出现的一种不规则的周期性波动理解:经济周期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      一个经济周期可分为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四个阶段      每个经济周期的时间长短、波动大小等方面并不完全一样反映经济周期变化的指标: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物价水平,股票价格三、  经济周期的分类1.朱格拉周期2、基钦周期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4、  库兹涅茨周期,熊彼特周期四、  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及相应的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体系内部的因素内生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预期理论,创新理论(二)经济体系外部的因素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太阳黑子理论    政治性周期理论 五、汉森、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   (一)加速原理:国民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必然引起投资的变动。投资的增加是收入和消费的增加引起的,称为收入或消费的引致投资。前提:加速原理只有在没有剩余生产能力的条件下才会发挥作用公式:I=a(Yt- Yt-1)或I=a(Ct- Ct-1)加速数: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需增加的资本数量,也就是投资与产量增量之比。表达为:a=I/Y(二)乘数加速数模型(三)乘数和加速数与经济周期类型萨缪尔森在乘数、加速数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乘数和加速数的不同,根据经济波动的情况把经济周期分为四种类型。不同情况下国民收入的变动列表如下:其中C0+ I0=1, Y0=0(四)经济波动的上下限上限: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是经济波动的上限下限:维持最起码的消费水平时所决定的国民收入是经济波动的下限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理解:1.经济增长的核心是GDP(或人均GDP)的不断增长2.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3.相应制度和思想意识调整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

    注意事项

    本文(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