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为了防止继电保护事故.doc

    • 资源ID:78748192       资源大小:41.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为了防止继电保护事故.doc

    为了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应认真贯彻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2006)、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DL/T587-2007)、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DL/T995-2006)、继电保护及安全自 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水电生字-1982-11)、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 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Q/GDW 267-2009)、3kV110kV 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584-2007)、220kV750kV 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 559-2007)、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监督规定(试行)(电 77 安生-1997-356)、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电安生(1994)191 号)、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DL/T623-2010)、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DL/T684-1999)、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441-2010)、 线 路 保 护 及 辅 助 装 置 标 准 化 设 计 规 范 (Q/GDW161-2007)、变压器、 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175-2008)、国家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技术规范(Q/GDW 422-2010)等有关标准和规程、 规定,并提出以下要求: 15.1 规划阶段应注意的问题15.1.1 涉及电网安全、 稳定运行的发、 输、 配及重要用电设备的继电保护装置应纳入电网统一规划、 设计、 运行、 管理和技术监督。 在一次系统规划建设中, 应充分考虑继电保护的适应性, 避免出现特殊接线方式造成继电保护配置及整定难度的增加, 为继电保护安全可靠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15.1.2 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和选型, 必须满足有关规程规定的要求,并经相关继电保护管理部门同意。 保护选型应采用技术成熟、性能可靠、 质量优良的产品。 15.2 继电保护配置应注意的问题15.2.1 电力系统重要设备的继电保护应采用双重化配置。 双重化配置的继电保护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5.2.1.1 两套保护装置的交流电流应分别取自电流互感器互相独立的绕组; 交流电压宜分别取自电压互感器互相独立的绕组。 其保护范围应交叉重叠,避免死区。 15.2.1.2 两套保护装置的直流电源应取自不同蓄电池组供电的直流母线段。 15.2.1.3 两套保护装置的跳闸回路应与断路器的两个跳闸线圈分别一一对应。 15.2.1.4 两套保护装置与其他保护、 设备配合的回路应遵循相互独立的原则。 15.2.1.5 每套完整、 独立的保护装置应能处理可能发生的所有类型的故障。 两套保护之间不应有任何电气联系, 当一套保护退出时不应影响另一套保护的运行。 15.2.1.6 线路纵联保护的通道(含光纤、 微波、 载波等通道及加工设备和供电电源等)、 远方跳闸及就地判别装置应遵循相互独立的原则按双重化配置。 15.2.1.7 33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设备的保护应按双重化配置。 15.2.1.8 除终端负荷变电站外,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的母线保护应按双重化配置。 15.2.1.9 220kV 电压等级线路、 变压器、 高抗、 串补、 滤波器等设备微机保护应按双重化配置。 每套保护均应含有完整的主、 后备保护, 能反应被保护设备的各种故障及异常状态, 并能作用于跳闸或给出信号。 15.2.2 应充分考虑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合理分配, 对确实无法解决的保护动作死区, 在满足系统稳定要求的前提下, 可采取起动失灵和远方跳闸等后备措施加以解决。 15.2.3 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保护应满足以下要求:15.2.3.1 联络线的每套保护应能对全线路内发生的各种类型故障均快速动作切除。 对于要求实现单相重合闸的线路, 在线路发生单相经高阻接地故障时,应能正确选相并动作跳闸。 15.2.3.2 对于远距离、 重负荷线路及事故过负荷等情况, 宜采用设置负荷电阻线或其他方法避免相间、 接地距离保护的后备段保护误动作。 15.2.3.3 应采取措施, 防止由于零序功率方向元件的电压死区导致零序功率方向纵联保护拒动, 但不宜采用过分降低零序动作电压的方法。 15.2.4 双母线接线变电站的母差保护、 断路器失灵保护, 除跳母联、 分段的支路外,应经复合电压闭锁。 15.2.5 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母联、 母线分段断路器应按断路器配置专用的、 具备瞬时和延时跳闸功能的过电流保护装置。 15.2.6 断路器失灵保护的电流判别元件的动作和返回时间均不宜大于 20ms,其返回系数也不宜低于 0.9。 15.2.7 变压器、 电抗器非电量保护应同时作用于断路器的两个跳闸线圈。 未采用就地跳闸方式的变压器非电量保护应设置独立的电源回路(包括直流空气小开关及其直流电源监视回路) 和出口跳闸回路, 且必须与电气量保护完全分开。 当变压器、 电抗器采用就地跳闸方式时,应向监控系统发送动作信号。 15.2.8 在变压器低压侧未配置母差和失灵保护的情况下, 为提高切除变压器低压侧母线故障的可靠性, 宜在变压器的低压侧设置取自不同电流回路的两套电流保护。 当短路电流大于变压器热稳定电流时,变压器保护切除故障的时间不宜大于 2 秒。 15.2.9 变压器的高压侧宜设置长延时的后备保护。 在保护不失配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变压器后备保护的整定时间级差。 15.2.10 变压器过励磁保护的起动、 反时限和定时限元件应根据变压器的过励磁特性曲线进行整定计算并能分别整定, 其返回系数不应低于 0.96。 15.2.11 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 发变组的断路器失灵时应起动断路器失灵保护, 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5.2.11.1 双母线接线变电站的断路器失灵保护的电流判别元件应采用相电流、 零序电流和负序电流按“或逻辑” 构成, 在保护跳闸接点和电流判别元件同时动作时去解除复合电压闭锁, 故障电流切断、 保护收回跳闸命令后应重新闭锁断路器失灵保护。 15.2.11.2 线路变压器和线路发变组的线路和主设备电气量保护均应起动断路器失灵保护。 当本侧断路器无法切除故障时, 80 应采取起动远方跳闸等后备措施加以解决。 15.2.11.3 变压器的断路器失灵时, 除应跳开失灵断路器相邻的全部断路器外, 还应跳开本变压器连接其他电源侧的断路器。 15.2.12 防跳继电器动作时间应与断路器动作时间配合, 断路器三相位置不一致保护的动作时间应与其他保护动作时间相配合。 15.2.13 100MW 及以上容量发电机变压器组应按双重化原则配置微机保护(非电量保护除外)。 大型发电机组和重要发电厂的启动变保护宜采用双重化配置。 每套保护均应含有完整的主、 后备保护,能反应被保护设备的各种故障及异常状态, 并能作用于跳闸或给出信号。 15.2.13.1 发电机变压器组非电量保护按照 15.2.7 执行。15.2.13.2 发电机变压器组的断路器三相位置不一致保护应启动失灵保护。 15.2.13.3 200MW 及以上容量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宜将基波零序保护与三次谐波电压保护的出口分开,基波零序保护投跳闸。 15.2.13.4 200MW 及以上容量发电机变压器组应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 15.2.13.5 200MW 及以上容量发电机应装设起、 停机保护及断路器断口闪络保护。 15.2.13.6 并网电厂都应制定完备的发电机带励磁失步振荡故障的应急措施, 200MW 及以上容量的发电机应配置失步保护, 在进行发电机失步保护整定计算和校验工作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5.2.13.6.1 失步保护应能正确区分失步振荡中心所处的位置,在机组进入失步工况时发出失步起动信号。 15.2.13.6.2 当失步振荡中心在发变组外部, 并网电厂应制定应急措施, 经一定延时解列发电机, 并将厂用电源切换到安全、 稳定的备用电源。 15.2.13.6.3 当发电机振荡电流超过允许的耐受能力时, 应解列 81 发电机, 并保证断路器断开时的电流不超过断路器允许开断电流。 15.2.13.6.4 当失步振荡中心在发变组内部, 失步运行时间超过整定值或电流振荡次数超过规定值时, 保护动作于解列, 多台并列运行的发变组可采用不同延时的解列方式。 15.2.13.7 发电机的失磁保护应使用能正确区分短路故障和失磁故障的、 具备复合判据的二段式方案。 优先采用定子阻抗判据与机端低电压的复合判据, 与系统联系较紧密的机组(除水电机组) 宜将定子阻抗判据整定为异步阻抗圆, 经第一时限动作出口; 为确保各种失磁故障均能够切除, 宜使用不经低电压闭锁的、 稍长延时的定子阻抗判据经第二时限出口。 发电机在进相运行前, 应仔细检查和校核发电机失磁保护的测量原理、 整定范围和动作特性, 防止发电机进相运行时发生误动行为。 15.2.13.8 应根据发电机允许过激磁的耐受能力进行发电机过激磁保护的整定计算,其定值应与励磁调节器 V/Hz 限制相配合, 并作为其后备保护整定。 15.3 继电保护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5.3.1 采用双重化配置的两套保护装置宜安装在各自保护柜内,并应充分考虑运行和检修时的安全性。 15.3.2 有关断路器的选型应与保护双重化配置相适应, 220kV及以上断路器必须具备双跳闸线圈机构。 15.3.3 纵联保护应优先采用光纤通道。 双回线路采用同型号纵联保护, 或线路纵联保护采用双重化配置时, 在回路设计和调试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保护通道交叉使用。 分相电流差动保护应采用同一路由收发、 往返延时一致的通道。 15.3.4 主设备非电量保护应防水、 防震、 防油渗漏、 密封性好。 气体继电器至保护柜的电缆应尽量减少中间转接环节。 15.3.5 在新建、 扩建和技改工程中, 应根据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选择和计算导则(DL/T 866)、保护用电流互感器暂态 82 特性技术要求(GB 16847) 和电网发展的情况进行互感器的选型工作, 并充分考虑到保护双重化配置的要求。 宜选用具有多次级的电流互感器, 优先选用贯穿(倒置)式电流互感器。 15.3.6 母线差动、 变压器差动和发变组差动保护各支路的电流互感器应优先选用误差限制系数和饱和电压较高的电流互感器。 15.3.7 线路两侧或主设备差动保护各侧的电流互感器的相关特性宜一致, 避免在遇到较大短路电流时因各侧电流互感器的暂态特性不一致导致保护不正确动作。 15.3.8 应根据系统短路容量合理选择电流互感器的容量、 变比和特性,满足保护装置整定配合和可靠性的要求。 15.3.9 对闭锁式纵联保护,“其他保护停信” 回路应直接接入保护装置,而不应接入收发信机。 15.3.10 50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低压侧并联电抗器和电容器、 站用变压器的保护配置与设计, 应与一次系统相适应, 防止电抗器和电容器故障造成主变压器的跳闸。 15.3.11 智能变电站的保护设计应遵循“直接采样、 直接跳闸”、“独立分散”、“就地化布置” 原则。 应特别注意防止智能变电站同时失去多套保护的风险。 15.3.12 除母线保护外不同间隔设备的保护功能不应集成。15.3.13 保护双重化配置时, 任一套保护装置不应跨接双重化配置的两个网络。 15.3.14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相关的设计、 基建、 改造、 验收、运行、 检修部门应按照工作职责和界面分工, 把好系统配置文件(SCD文件)关口,确保智能变电站保护运行、 检修、 改扩建工作安全。 15.3.15 智能变电站的保护设计应遵循相关标准、 规程和反措的要求。 15.4 基建调试及验收应注意的问题15.4.1 应从保证设计、 调试和验收质量的要求出发, 合理确定 83 新建、 扩建、 技改工程工期。 基建调试应严格按照规程规定执行, 不得为赶工期减少调试项目, 降低调试质量。 15.4.2 基建单位应至少提供以下资料: 一次设备实测参数; 通道设备的参数和试验数据、 通道时延等(包括接口设备、 高频电缆、阻波器、 结合滤波器、 耦合电容器等); 电流互感器的试验数据(如变比、 伏安特性及 10误差计算等); 电压、 电流互感器的变比、 极性、 直流电阻、 伏安特性等实测数据; 保护装置及相关二次交、 直流和信号回路的绝缘电阻的实测数据 ; 瓦斯继电器试验报告; 全部保护竣工图纸(含设计变更); 保护调试报告、 二次回路检测报告以及调度机构整定计算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15.4.3 基建验收15.4.3.1 验收方应根据有关规程、 规定及反措要求制定详细的验收标准。 15.4.3.2 应保证合理的设备验收时间,确保验收质量。15.4.3.3 必须进行所有保护整组检查, 模拟故障检查保护压板的唯一对应关系, 避免有任何寄生回路存在。 15.4.3.4 对于新投设备, 做整组试验时, 应按规程要求把被保护设备的各套保护装置串接在一起进行。 应按相关规程要求, 检验线路和主设备的所有保护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 对线路纵联保护还应与线路对侧保护进行一一对应的联动试验。 15.4.3.5 应认真检查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站端后台、 调度端的各种保护动作、 异常等相关信号的齐全、 准确、 一致, 符合设计和装置原理。 15.4.4 新设备投产时应认真编写保护启动方案, 做好事故预想,确保设备故障能可靠切除。 15.5 运行管理应注意的问题15.5.1 严格执行继电保护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规范现场安全措施,防止继电保护“三误” 事故。 84 15.5.2 配置足够的保护备品、 备件, 缩短继电保护缺陷处理时间。 微机保护装置的开关电源模件宜在运行 6 年后予以更换。 15.5.3 加强微机保护装置软件版本管理, 未经主管部门认可的软件版本不得投入运行。 15.5.4 建立和完善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和故障录波管理系统,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网络安全规定, 做好有关安全防护。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开放保护装置远方修改定值区、 远方投退压板功能。 15.5.5 所有差动保护(线路、 母线、 变压器、 电抗器、 发电机等) 在投入运行前, 除应在负荷电流大于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的 10%的条件下测定相回路和差回路外, 还必须测量各中性线的不平衡电流、 电压,以保证保护装置和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15.5.6 在无母差保护运行期间应采取相应措施, 严格限制变电站母线侧刀闸的倒闸操作, 以保证系统安全。 15.5.7 加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维护工作。 装置检验应保质保量, 严禁超期和漏项, 应特别加强对新投产设备在一年内的全面校验,提高继电保护设备健康水平。 15.5.8 继电保护专业和通信专业应密切配合。 注意校核继电保护通信设备(光纤、 微波、 载波) 传输信号的可靠性和冗余度及通道传输时间,防止因通信问题引起保护不正确动作。 15.5.9 加强对纵联保护通道设备的检查, 重点检查是否设定了不必要的收、 发信环节的延时或展宽时间。 15.5.10 相关专业人员在继电保护回路工作时, 必须遵守继电保护的有关规定。 15.5.11 针对电网运行工况, 加强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管理。 15.5.12 保护软件及现场二次回路变更须经相关保护管理部门同意并及时修订相关的图纸资料。 15.5.13 实施调控一体操作时, 应具备保护投退和定值变更等 85 验证机制,防止保护误投和误整定的发生。 15.5.14 加强继电保护试验仪器、 仪表的管理工作, 每 12 年应对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装置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确保试验装置的准确度及各项功能满足继电保护试验的要求, 防止因试验仪器、 仪表存在问题而造成继电保护误整定、 误试验。 15.6 定值管理应注意的问题15.6.1 依据电网结构和继电保护配置情况, 按相关规定进行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 15.6.2 当灵敏性与选择性难以兼顾时, 应首先考虑以保灵敏度为主,防止保护拒动,并备案报主管领导批准。 15.6.3 宜设置不经任何闭锁的、 长延时的线路后备保护。15.6.4 发电厂继电保护整定15.6.4.1 发电厂应按相关规定进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并认真校核与系统保护的配合关系。 15.6.4.2 加强发电厂厂用系统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与管理, 防止因厂用系统保护不正确动作,扩大事故范围。 15.6.4.3 定期对所辖设备的整定值进行全面复算和校核。15.7 二次回路应注意的问题15.7.1 严格执行有关规程、 规定及反措, 防止二次寄生回路的形成。 15.7.2 双重化配置的保护装置, 须注意与其有功能回路联系设备(如通道、 失灵保护等) 的配合关系, 防止因交叉停用导致保护功能的缺失。 15.7.3 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空间磁场对二次电缆的干扰, 宜根据开关场和一次设备安装的实际情况, 敷设与厂、 站主接地网紧密连接的等电位接地网。 等电位接地网应满足以下要求: 15.7.3.1 应在主控室、 保护室、 敷设二次电缆的沟道、 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及保护用结合滤波器等处,使用截面不小于 100 mm 2 的 86 裸铜排(缆)敷设与主接地网紧密连接的等电位接地网。 15.7.3.2 在主控室、 保护室柜屏下层的电缆室(或电缆沟道) 内,按柜屏布置的方向敷设 100 mm 2 的专用铜排(缆), 将该专用铜排(缆)首末端连接, 形成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 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与厂、 站的主接地网只能存在唯一连接点, 连接点位置宜选择在电缆竖井处。 为保证连接可靠, 连接线必须用至少 4 根以上、 截面不小于 50mm 2 的铜缆(排)构成共点接地。15.7.3.3 分散布置的保护就地站、 通信室与集控室之间, 应使用截面不少于 100 mm 2 的铜缆(排)可靠连接,连接点应设在室内等电位接地网与厂、 站主接地网连接处。 15.7.3.4 静态保护和控制装置的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100mm 2 的接地铜排。 屏柜上装置的接地端子应用截面不小于 4mm 2 的多股铜线和接地铜排相连。 接地铜排应用截面不小于 50mm 2 的铜缆与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相连。 15.7.3.5 沿二次电缆的沟道敷设截面不少于 100 mm 2 的铜排(缆), 并在保护室(控制室) 及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处与主接地网紧密连接, 保护室(控制室) 的连接点宜设在室内等电位接地网与厂、站主接地网连接处。 15.7.3.6 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内应设置截面不少于 100 mm 2 的裸铜排, 并使用截面不少于 100 mm 2 的铜缆与电缆沟道内的等电位接地网连接。 15.7.3.7 保护装置之间、 保护装置至开关场就地端子箱之间联系电缆以及高频收发信机的电缆屏蔽层应双端接地, 使用截面不小于4 mm 2 多股铜质软导线可靠连接到等电位接地网的铜排上。15.7.3.8 由开关场的变压器、 断路器、 隔离刀闸和电流、 电压互感器等设备至开关场就地端子箱之间的二次电缆应经金属管从一次设备的接线盒(箱) 引至电缆沟, 并将金属管的上端与上述设备的底座和金属外壳良好焊接, 下端就近与主接地网良好焊接。 上述二次 87 电缆的屏蔽层在就地端子箱处单端使用截面不小于 4 mm 2 多股铜质软导线可靠连接至等电位接地网的铜排上,在一次设备的接线盒(箱)处不接地。 15.7.3.9 在干扰水平较高的场所, 或是为取得必要的抗干扰效果, 宜在敷设等电位接地网的基础上使用金属电缆托盘(架), 并将各段电缆托盘(架) 与等电位接地网紧密连接, 并将不同用途的电缆分类、 分层敷设在金属电缆托盘(架)中。 15.7.4 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所有二次回路的电缆均应使用屏蔽电缆, 严禁使用电缆内的空线替代屏蔽层接地。 二次回路电缆敷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15.7.4.1 合理规划二次电缆的路径, 尽可能离开高压母线、 避雷器和避雷针的接地点、 并联电容器、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结合电容及电容式套管等设备, 避免和减少迂回, 缩短二次电缆的长度, 与运行设备无关的电缆应予拆除。 15.7.4.2 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回路、 不同交流电压回路、 交流和直流回路、 强电和弱电回路, 以及来自开关场电压互感器二次的四根引入线和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绕组的两根引入线均应使用各自独立的电缆。 15.7.4.3 双重化配置的保护装置、 母差和断路器失灵等重要保护的起动和跳闸回路均应使用各自独立的电缆。 15.7.5 重视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接地问题, 并定期检查这些接地点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接地,应满足以下要求: 15.7.5.1 公用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只允许在控制室内有一点接地, 为保证接地可靠, 各电压互感器的中性线不得接有可能断开的开关或熔断器等。 己在控制室一点接地的电压互感器二次线圈, 宜在开关场将二次线圈中性点经放电间隙或氧化锌阀片接地, 其击穿电压峰值应大于 30·Imax 伏(Imax 为电网接地故障时通过变电站的可能最大接地电流有效值, 单位为 kA)。 应定期检查放电间隙或氧化锌阀 88 片,防止造成电压二次回路多点接地的现象。 15.7.5.2 公用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二次回路只允许、 且必须在相关保护柜屏内一点接地。 独立的、 与其他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没有电气联系的二次回路应在开关场一点接地。 15.7.5.3 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柜屏内的交流供电电源(照明、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的中性线(零线)不应接入等电位接地网。 15.7.6 制造部门应提高微机保护抗电磁骚扰水平和防护等级,光耦开入的动作电压应控制在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 55%70%范围以内。 15.7.7 针对来自系统操作、 故障、 直流接地等异常情况, 应采取有效防误动措施, 防止保护装置单一元件损坏可能引起的不正确动作。 断路器失灵起动母差、 变压器断路器失灵启动等重要回路宜采用双开入接口, 必要时, 还可装设大功率重动继电器, 或者采取软件防误等措施。 15.7.8 所有涉及直接跳闸的重要回路应采用动作电压在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 55%70%范围以内的中间继电器, 并要求其动作功率不低于 5W。 15.7.9 遵守保护装置 24V 开入电源不出保护室的原则,以免引进干扰。 15.7.10 严格执行关于印发继电保护高频通道工作改进措施的通知调调(1998)112 号 的有关要求, 高频通道必须敷设 100mm 2 铜导线。 15.7.11 保护室与通信室之间信号优先采用光缆传输。 若使用电缆,应采用双绞双屏蔽电缆并可靠接地。 15.7.12 安装在通信室的保护专用光电转换设备与通信设备间应使用屏蔽电缆, 并按敷设等电位接地网的要求, 沿这些电缆敷设截面不小于 100mm 2 铜排(缆) 可靠与通信设备的接地网紧密连接。15.7.13 结合滤波器引入通信室的高频电缆, 以及通信室至保护 89 室的电缆宜按上述要求敷设等电位接地网, 并将电缆的屏蔽层两端分别接至等电位接地网的铜排。 15.7.14 建立与完善阻波器、 结合滤波器等高频通道加工设备的定期检修制度,落实责任制,消除检修、 管理的死区, 应注意做到: 15.7.14.1 定期检查线路高频阻波器、 结合滤波器等设备是否工作在正常状态。 15.7.14.2 对已退役的高频阻波器、 结合滤波器和分频滤过器等设备,应及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 15.7.15 装设静态型、 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和收发信机的厂、站接地电阻应按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2011) 和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 9361-1988)规定,不大于 0.5 欧姆,上述设备的机箱应构成良好电磁屏蔽体,并有可靠的接地措施。 15.7.16 对经长电缆跳闸的回路, 应采取防止长电缆分布电容影响和防止出口继电器误动的措施。 15.7.17 应对保护直流系统的熔断器、 自动开关加强维护、 管理。在配置直流熔断器和自动开关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5.7.17.1 对于采用近后备原则进行双重化配置的保护装置, 每套保护装置应由不同的电源供电, 并分别设有专用的直流熔断器或自动开关。 15.7.17.2 母线保护、 变压器差动保护、 发电机差动保护、 各种双断路器接线方式的线路保护等保护装置与每一断路器的操作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或自动开关供电。 15.7.17.3 有两组跳闸线圈的断路器, 其每一跳闸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或自动开关供电。 15.7.17.4 直流电源总输出回路、 直流分段母线的输出回路宜按逐级配合的原则设置熔断器, 保护柜屏的直流电源进线应使用自动开关。 15.7.17.5 直流总输出回路、 直流分路均装设熔断器时, 直流熔 90 断器应分级配置, 逐级配合。 15.7.17.6 直流总输出回路装设熔断器, 直流分路装设自动开关时,必须保证熔断器与小空气开关有选择性地配合, 15.7.17.7 直流总输出回路、 直流分路均装设自动开关时, 必须确保上、 下级自动开关有选择性地配合, 自动开关的额定工作电流应按最大动态负荷电流(即保护三相同时动作、 跳闸和收发信机在满功率发信的状态下) 的 2.0 倍选用。 15.7.18 为防止因直流熔断器不正常熔断或自 动开关失灵而扩大事故, 应定期对运行中的熔断器和自动开关进行检验, 严禁质量不合格的熔断器和自动开关投入运行。 15.7.19 继电保护直流系统运行中的电压纹波系数应不大于 2%,最低电压不低于额定电压的 85%,最高电压不高于额定电压的 110%。 15.7.20 在运行和检修中应加强对直流系统的管理, 严格执行有关规程、 规定及反措, 防止直流系统故障, 特别要防止交流电压、 电流串入直流回路, 造成电网事故。 15.7.21 单套配置的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后应同时作用于断路器的两个跳闸线圈。 如断路器只有一组跳闸线圈, 失灵保护装置工作电源应与相对应的断路器操作电源取自不同的直流电源系统。 15.7.22 保护屏柜上交流电压回路的空气开关应与电压回路总路开关在跳闸时限上有明确的配合关系。 15.8 技术监督应注意的问题在发、 输、 配电工程初设审查、 设备选型、 设计、 安装、 调试、运行维护等阶段, 均必须实施继电保护技术监督。 应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 专业归口的原则实行技术监督、 报告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度。

    注意事项

    本文(为了防止继电保护事故.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